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力洋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72
颗粒名称:
力洋镇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6
页码:
111-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力洋区力洋镇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77.27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地势北高南低,农业发达,主产稻谷。镇内企业众多,商业繁荣。有完中、初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及医疗文化设施。力洋村是辛亥革命军官叶颂清故里,有烈士墓等历史遗迹。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力洋镇
内容
力洋镇位于宁海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力洋距县城18公里。镇以驻地得名。东与东仓、胡陈两乡相连,南接古渡乡,并与龙浦乡隔水相望,西与毛屿、茶院、建设三乡为邻,北交大佳何乡,并与象山县交界。总面积77.27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共36个自然村,计4709户,15994人。其中农村户口3722户,14381人。
辖区解放前属儒雅乡,1951年建沥洋、西仓二乡,1956年合并称沥洋乡。1958年属沥洋人民公社,1961年以1951年沥洋、西仓二乡区域成立沥洋公社。196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沥洋改作力洋。1983年改力洋乡,1984年改力洋镇。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茶山盘亘,山峦起伏。南部为港湾淤积地区,是全镇粮棉产地。主要溪流有力洋溪和西仓溪,均发源于茶山、自北而南,力洋溪流经力洋入毛屿港,西仓溪流经海楼渔入胡陈港。1980年于力洋溪下游截流建成力洋水库。
力洋为县东陆上交通枢纽,省道宁象线穿越东西,南下有县道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北上有乡道力洋——岭峧公路。另有简易公路通茶山林场。
该镇农林工商各业均比较发达。全镇耕地13092亩,主产稻谷,兼产棉花、油菜籽、蚕豆、蔬菜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13.5公斤,总产5238.8吨。山地7万亩,植被为松、杂木、柴薪等。并有茶、桑、柑桔等经济作物。1985年生猪饲养量4698头,港湾地区产蛏、蚶。
镇内企业:县、区属的有马铁、药械、罐头食品等7家,镇属的有铸造、机电、工程队等8家,村办的有塑料、五金、建筑材料等14家,职工920人,1985年产值1073万元。力洋区公所、力洋镇政府驻地力洋,商业比较发达,饮服业和个体商贩众多,农历二、七为集市贸易日,市场繁荣。
该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高中学生443人,初中学生828人。小学15所,其中单班村校4所,学生1751人。入园幼儿92人。区中心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50人,病床22张。文化设施有影剧院、电影电视放映队、广播放大站、文化中心、图书室等。
力洋村为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杭州光复军官叶颂清故里。村西有1950年剿匪牺牲谢洪滨烈士墓。
力洋镇 Lìyáng Zhèn 4709户,15994人。其中农村户口3722户,14381人。
【力洋】 Lìyáng 945户,3279人。以村委会驻地力洋命名。辖3个自然村。耕地2709亩,主产稻谷、棉花。副业有禽畜饲养及经营个体摊贩等。村办企业有换向器、木器和水泥预制品等3家,共职工140人,1985年产值55万元。
力洋 Lìyáng 942户,3274人。系力洋区公所、力洋镇人民政府、力洋村委会驻地。1958年至1961年宁海并入象山县时期,曾一度为象山县治。位于县城东偏北18公里力洋溪东侧。力洋溪旧称沥水,村在故道北岸,以水之北为阳,故名沥阳,旧时该地,前临海洋,后因海洋淤积,村渐移至开阔洋畈上,遂改称沥洋。1962年改为力洋。据传最早有金姓居住,村称蛇头金。现有胡、应、冯、叶等姓居住。据《西岙金(即今该镇大塘村)应氏宗谱》,应姓于元代自双屿(今该乡东屿、西屿村)迁此,据该村《冯氏宗谱》,冯高贤(1594~1669)于明末自长街山头迁此。据岭峧《叶氏宗谱》,叶乾仁(1693~1765)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从岭峧迁此。
力洋庵 Lìyáng'ān 2户,3人。位于力洋西北1.1公里力洋岭东坡。属丘陵地带。该庵为南宋叶梦鼎所创建,名集庆禅院,俗称力洋庵。现居祁姓,系清末自竹林祁家迁此。
凤山庵 Fèngshān'ān 1户,2人,位于力洋西面0.5公里处。东临力洋溪。现居张姓,系茶院张家人。庵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因在凤凰山下,故名凤山庵。
山头里 Shāntóulǐ 废村1983年前后村民迁居力洋。
【岭峧】 Lǐngjiāo 285户,113人。耕地881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山地8000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及薪柴等。副业有禽畜饲养及竹木加工。
岭峧 Lǐngjiāo 285户,1132人,位于力洋东北8公里,茶山东麓之谷地中。村靠西仓溪东岸,东与东仓乡寺后山交界,力洋—岭峧公路终点。主居叶姓。据当地《叶氏宗谱》明嘉靖间,叶友乌(1489~1564)自胡陈中堡迁西仓岭峧,村以地形得名。
【东吴】 Dōngwu 36户,133人。耕地142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山地600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及薪柴等。
东吴 Dongwú 36户,133人。位于力洋东北7.2公里之山谷地中。西临西仓溪,东与东仓乡交界。据当地《吴氏房谱》,汶溪吴伯置于明朝中叶迁苍西,为东、西吴之祖,以村居西仓溪东面,故名东吴。
【西吴】 Xīwú 94户,373人,耕地268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山地48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和薪柴。
西吴 Xīwu 94户,373人。位于力洋东北6.7公里山谷间。东临西仓溪。据当地《吴氏房谱》,汶溪吴伯置于明朝中叶迁苍西,为东、西吴之祖。以村居西仓溪西面,吴姓居住,故名西吴。
【吴家洋】 Wujiāyáng 68户,305人。原属西吴行政村,1983年始单独成立吴家洋行政村。耕地269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山地1400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薪柴等。
吴家洋 Wujiāyáng 68户,305人。位于力洋东北6.5公里山谷间。东临西仓溪。主居叶姓。据当地《叶氏宗谱》,叶叔容于明初自东仓岔路迁此。初以该地有荷花,因名荷花洋,后因村北有东吴、西吴两村吴姓耕地,遂谬为吴家洋。《叶氏宗谱》有“本荷花洋,谬作吴家洋”之说。
【石门】 Shímén 30户,121人。原属西吴行政村,1983年始单独成立石门行政村。耕地126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东、西两侧均有山地,植被为松、杂木、薪柴等。
石门 Shímén 30户,121人。位于力洋东北山谷间。东临西仓溪。主居叶姓。据当地《叶氏宗谱》,叶观捨于明成化八年(1472)自东仓大路头迁居于此。以村处山里,山口岩石耸立如门,因称石门。
【石埠岙】 Shíbu'ào 85户,350人。耕地256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副业以经营柑桔为主。
石埠岙 Shíbu'ào 85户,350人。位于力洋东北3.1公里大尖头西麓之山岙内。东与胡陈乡接界。属丘陵地区。村民有叶、顾等姓。据当地《叶氏宗谱》,叶良班、叶良玉(1615~?)于清初自本乡石门析居于此。顾姓于明末在此定居。以地处山岙,旧时村前临海,砌有石埠头,故名。今石埠遗迹尚存。
【高洋地】 Gāoyángdì 47户,217人。耕地212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山地1100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等。近年,胡陈港水库沿岸,种有小量棉花。
高洋地 Gāoyángdì 47户,217人。位于力洋东北5.4公里西仓岭西麓。西临西仓溪。村居叶姓,系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石门迁来。以村处洋畈上,地势较高,故名高洋地。
【力洋孔】 Lìyángkǒng 101户,446人。耕地35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山地2000亩,植被为毛竹、松、杂木、柴薪等。
力洋孔 Lìyángkong 101户,446人。位于力洋北4.1公里茶山南麓。东濒力洋溪,南靠力洋水库,有力洋~茶山林场简易公路通过。孔姓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三东三里孔迁来。以村近力洋,孔姓居住,故名力洋孔。
大丘 Dàqiu 废村1980年建造力洋水库,村民迁居力洋孔。
岙里 Aolǐ废村 1980年建造力洋水库,村民迁居力洋孔。
沥洋施 Lìyángshī 废村 1980年建造力洋水库,村民迁居力洋孔。
向阳 Xiàngyáng 废村 1980年建造力洋水库,村民迁居力洋孔。
【西仓王】 Xīcāngwáng 70户,284人。1961年成立大队,以自然村王家命名,因重名,1981年以王家地处西仓,更名为西仓王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287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山地13000亩,植被为松、杂木、薪柴,并有茶和果树。
西仓王 Xicangwang 曾用名王家。70户,284人。位于力洋东北4公里西仓溪之西侧。力洋——岭峧公路于村东通过。据当地《王氏房谱》,王仲华系“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任衢州司户参军”。后迁此,以姓名村,称王家,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为西仓王。
【路下施】 Luxiàshī 197户,727人。以村委会驻地路下施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675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山地植被为松、杂木、薪柴,兼有茶林、果树。
路下施 Luxiàshī 167户,602人。路下施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东北4.6公里西仓溪之西侧。据当地《施氏房谱》,施宁生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白峤岙里迁此。因村处路下,故名路下施。路上原有村,称顾家,迁此略早于路下施。现两村连片,统称路下施。该村为西仓片中心点,力洋——岭峧公路设站通过。村中并办有初中班。
里坑 Lǐkēng 30户,125人。位于力洋东北5公里之西仓岭脚。据岭峧《叶氏宗谱》,原有路下施施姓分住于此,因无子,由岭峧叶其四(1736~?)入继,经三代后又归宗叶姓。以村处路下施里面溪坑边,故称里坑。
坎头 kǎntóu 废村 1983年前后村民迁居路下施。
【西仓董】 Xīcāngdǒng 136户,555人。1961年成立董家大队,因重名1981年以董家地处西仓,更名为西仓董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46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副业有经营蚕桑及柑桔等。
西仓董 Xīcāngdǒng 曾用名董家。136户,555人。位于力洋东北3.5公里之西仓岭下。村西临西仓溪。据《西仓董氏房谱》,董子云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自新昌雪溪迁居于此。以姓名村,称董家。为与行政村名保持一致, 1986更名为西仓董。
【范宅】 Fànzhái 91户,377人。以村委会驻地范宅命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401亩,以种植水稻、大小麦为主,兼种棉花等经济作物。
范宅 Fànzhái 76户,315人。范宅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东北2.1公里处。力洋——岭峧公路从村边通过。该村原为范姓住宅,据光绪《宁海县志》,范邦惠,西仓人,赘溪南(今属城郊乡)金氏,为溪南范氏始祖,宋咸淳十年(1275)登进士。据此,该村当建于宋咸淳之前。以姓名村,称范宅。现住施姓,系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路下施迁来,村名沿用。
下沙滩 Xiàshātan 15户,62人。位于力洋东北1.8公里处。村西靠山,村东为西仓溪。村居卢姓,系明代后期从桑洲田洋卢迁来。因村在范宅下面沙滩地上,故称下沙滩。
下洋山脚 Xiàyángshānjiǎo 废村。1983年前后村民迁居范宅。
【前宅】 Qiánzhái 77户,294人。以村委会驻地前宅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362亩,以种植水稻、大小麦为主,兼种棉花。
前宅 Qianzhai 曾用名龙头施。61户,234人。前宅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东北2.4公里之唐山下,东临西仓溪。施姓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迁此居住。因村后唐山形似龙头,故名龙头施。后因异姓杂居,以村在范宅前面,改称前宅。
东洋 Dongyáng 16户,60人。位于力洋东北2.7公里西仓溪之东侧。主居叶姓。据《东洋叶氏支谱》,叶惠南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自胡陈中堡迁此。以村处西仓溪东面洋畈上,得名东洋。
【大塘】 Dàtáng 173户,706人。以村委会驻地前有一大片低塘田而得名。辖2个自然村。1958年为县粮种场,后停办。1975年与西岙金大队合并统称大塘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686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村办企业有棉花加工、电器、五金、农机等4家,1985年共有职工134名,产值46.5万元。
大塘 Dàtáng 曾用名西岙金。151户,583人。大塘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西面0.9公里之凤凰山下。村前有省道宁象线经过。该村先有金姓自力洋迁来居住。因村在力洋西面山岙间,故名西岙金。后又有应姓居住。据《应氏宗谱》,应德峰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自本乡双屿迁此。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大塘。
下跳山 Xiàtiàoshān 22户,123人。位于力洋西面1.5公里力洋岭南段。西与茶院乡接壤。村民有周、奚等姓。据传周姓居住较早。奚姓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自天台下峧迁此。该村背靠群山,村前另有一小山凸起,称下跳山,又称门前山,村以下跳山命名。
【山横】 Shānhéng 79户,344人。耕地297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山地300亩,植被为松、竹、薪柴等。副业以经营茶叶、柑桔为主。
山横 Shānhéng 79户,344人。位于力洋北面1公里力洋水库之坝下。村民有叶、施、王等姓。叶姓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自高洋地迁此。因村前有山横挡,故名山横。
【海头】 Hǎitou 356户,1375人。耕地133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副业有经营蚕桑、柑桔及开采建筑用砂等。村办轨石厂1家。
海头 Hǎitóu 356户,1375人。位于力洋东北1.8公里处。东靠大山坪,西临西仓溪,省道宁象线穿越东西。村民有庄、谢、胡、施等姓。庄姓系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自福建迁此。过去,胡陈港海潮可涨到村边,故称海头。
【海楼渔】 Hailóuyú 192户,752人。以村委会驻地海楼渔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60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糖蔗。村办厂1家。
海楼渔 Hailouyu 别名海头俞。147户,625人。海楼渔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东面1公里处。东临西仓溪。宁象线自村北经过。村民有俞、顾、施、赖等姓。据《马坡俞氏宗谱》,俞光廪(1497~?)于明嘉靖年间自马岙迁此。以居处与海头村相近,俞姓居住,故名海头俞。解放前夕,以谐音写作海楼渔。
西山脚 Xīshānjiǎo 45户,127人。位于力洋东北1.4公里处,西靠山,东临西仓溪。力洋——岭峧公路沿村西通过。村居章姓,系明崇祯年间(1628~1643)自岔路渡头迁此。以村处西仓溪西面山脚,故名西山脚。
【燕楼山】 Yanlóushan 50户,202人。耕地237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副业有经营糖蔗、柑桔等。
燕楼山 Yanloushan 曾用名烟楼山。50户,202人。位于力洋东南1.3公里大坑山岗北部东山脚,前临胡陈港。主居冯姓。据《烟楼山冯氏房谱》,清冯仲星(1711~?)自主屿迁居于此。以“背山面水,烟雨楼台”取名烟楼山,后谐音为燕楼山。
【海屿】 Hǎiyu 97户,425人。1961年成立大队,以原自然村下张命名。因重名,1981年以村前有海屿山,更名海屿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268亩,主产稻谷。并有糖蔗、柑桔等。
海屿 Hǎiyu 曾用名下涨、下张。97户,425人。位于力洋东面3.7公里大尖山南麓。前临胡陈港,省道宁象线穿村而过。居邵、倪等姓。据《下张邵氏房谱》,邵天土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胡陈下田迁居于此。据该村《倪氏宗谱》,倪仲朗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从三门晏站迁来。因村下为海港,潮水涨落。为取吉祥之意,命名下涨,后谐音为下张。为与行政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改称海屿。
【西屿】 Xīyu 46户,193人。1961年成立大队,以自然村西山命名。1986年更名为西屿。耕地296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兼种糖蔗。
西屿 Xīyu 曾用名西山。46户,193人。位于力洋西南2.4公里毛屿港东北侧。主居应姓。据西岙金《应氏宗谱》,应敬嘉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自梅林迁居于此。以村处双屿山之西屿,因名西山。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西屿。
【东屿】 Dongyu 110户,433人。辖2个自然村。1961年成立大队,以原驻地东山命名,1981年更名东屿。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437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兼种糖蔗。
东屿 Dongyu 97户,387人。东屿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西南2.5公里毛屿港之东北侧。主居彭姓。据当地《彭氏宗谱》,彭汝亨昆季四人于清初自古渡迁居于此。以村处双屿山之东屿,因名东山,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东屿。
忙塘 Mángtáng 13户,46人。位于力洋西南2.2公里东屿山西北隅。主居彭姓。据《彭氏宗谱》,东屿彭汝馀之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分迁至此。
【田交朱】 Tianjiāozhu 357户,1358人。以村委会驻地田交朱得名。辖6个自然村。耕地152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副业以经营柑桔等经济作物为主。村办企业有轮窑、麦芽、五金等厂4家,共职工350人。1985年产值92.7万元。
田交朱 Tiánjiāozhū 175户,595人。田交朱村委会驻地。位于力洋南面0.9公里黄岐山南麓。南与古渡乡接界。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自村东通过。据该村《朱氏宗谱》,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昭惠自连理乡(据光绪《宁海县志》,连理乡包括县城西隅及县西南部),迁朱开乡田峧朱。以村处黄岐山峧下,多水田,朱姓居住,因名田峧朱,后简写为田交朱。
田交王 Tiánjiāowáng 28户,112人。位于力洋南面0.7公里黄岐山东南之峧下。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自村东通过。据该村《王氏宗谱》,王渡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迁此。以村处黄岐山峧下,多水田,王姓居住,因名田峧王,后简写为田交王。
上庄 Shàngzhuāng 13户,53人。位于力洋东南0.9公里大坑山岗西北麓。据田交朱《朱氏宗谱》,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朱姓自田交朱分迁至此。居处原为朱姓坟庄屋,又处于田交朱上方,因名上庄。
峧门 Jiāomén 23户,93人。位于力洋东南0.7公里黄岐山与大坑山之间独立小山泡下。施姓于清末自路下施迁此。该处原为潮水进出之门户,因名峧门。
下湾 Xiàwān 90户,375人。位于力洋东南1.1公里大坑山西麓。因村在上庄下面山湾内,故名下湾。村居以潘姓为先,现谢姓为多。谢姓系清康熙年间(1662~1772)自长街迁住于此。
斗门头 Dǒuméntóu 28户,130人。位于力洋西南0.9公里黄岐山西面山嘴间。据田交朱《朱氏宗谱》,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朱姓自田交朱迁此。该处原为港口埠头,建有陡门,原名陡门头,后简写为斗门头。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洪滨
相关人物
冯高贤
相关人物
叶乾仁
相关人物
叶友乌
相关人物
叶叔容
相关人物
叶良班
相关人物
叶良玉
相关人物
范邦惠
相关人物
叶惠南
相关人物
俞光廪
相关人物
倪仲朗
相关人物
彭汝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力洋镇
相关地名
茶院乡
相关地名
三乡镇
相关地名
象山县
相关地名
长街镇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力洋镇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凤山县
相关地名
凤凰山乡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迁西县
相关地名
东吴镇
相关地名
临西县
相关地名
石门县
相关地名
胡陈乡
相关地名
临海市
相关地名
石埠镇
相关地名
新昌县
相关地名
雪溪乡
相关地名
城郊乡
相关地名
桑洲镇
相关地名
洋山镇
相关地名
唐山市
相关地名
东洋乡
相关地名
大塘乡
相关地名
茶院乡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名山区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西山区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西屿乡
相关地名
下湾镇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上庄镇
相关地名
斗门区
相关地名
陡门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