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水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70
颗粒名称:
山水乡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桥头胡区山水乡位于宁海县东北部,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产粮地平坦。交通便利,有县道和省道。农业为主,近年发展经济作物,有乡办、村办和个体工厂。乡内有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还有汉末定居的西洋葛姓村落等历史遗迹。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山水乡
内容
山水乡位于宁海县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泉水距县城7公里。以原花山、泉水两乡合并,各取一字而称山水乡。东邻茶院、建设二乡,西、南与竹口、城郊、越溪三乡毗连,北与梅林、桥头胡二镇接壤。全乡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共17个自然村。计1448户,5245人(内回族3人),其中农村户口1366户,5150人。 辖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建花山、泉水二乡,1956年并入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现辖区域建山水公社,1983年改山水乡。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有帽峰山绵亘,主峰海拔584米。北部建有蟹钳口水库,灌溉乡境东北田亩。西北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颜公河从乡境边沿流过,排灌方便,为该乡主要产粮地。
县道回浦~花山公路于冠庄交接省道甬临线,为该乡主要通道。
全乡耕地5458亩,主产稻谷,兼产大小麦、棉花、番薯、蔬菜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01公斤,总产3040.95吨。山地2.94万亩,植被多松树、薪柴。近年利用山坡荒地发展茶、桑、柑桔等经济作物。副业有饲养生猪、培植茉莉花等。1985年生猪饲养量3311头。乡办企业有胶制品、电器开关、药用胶丸等工厂6家,共职工382人,1985年产值122.7万元。村办工厂有防爆电器配件、变压器配件等5家,职工106人,1985年产值16.7万元。个体办及联办工厂16家,职工219人,1985年产值40.26万元。
全乡有初中1所,学生122人。小学6所,其中单班村校2所,学生487人。幼儿班2班,入园幼儿57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人,病床1张。另有合作医疗机构、电影放映队、广播放大站等设施。
境内横金村附近曾发现殷周时期之印纹陶。西洋葛姓,汉末即定居于此,为本县已发现之最早村落之一。
山水乡 Shānshuǐ Xiang 1448户,5245人。其中农村户口1366户,5150人。
泉水 Quánshuǐ 503户,1904人。乡人民政府及塘墙、大房、西洋三个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东北7公里之帽峰山西北麓。西连竹口乡,地势平坦。回浦~花山公路在该村设站通过。土改时,分建塘墙、大房、西洋三个村。1961年改为三个大队,1983年又改为3个行政村。村民多葛姓,然不同宗,迁入时间各异。西洋葛姓系汉时定居,《崇祯宁海县志·金学贤重葺葛氏宗谱序》及《西洋葛氏宗谱》载:葛习,祖居江苏丹阳,“历官咸关录事参军,赤忠扶汉,义不仕魏,仿范蠡故事,遨游湖海,览胜天台,至缑城泉水前宅,登眺之际,山川明秀……,遂托处焉”。1969年于西洋村附近竹山头出土汉墓墓砖,也证实该地汉时即有人居住。塘墙葛姓系宋时迁来。据泉水《塘头葛氏宗谱》及梅林下洋葛《葛氏宗谱》,葛玑(1004~?)偕其子彦(1038~?)于宋熙宁(1068~1077)初自东阳仁寿乡葛岭迁泉水。建设乡《岙口葛氏宗谱》记葛玑迁泉水年代为宋嘉祐间(1056~1063)。《泉水前宅东园葛氏宗谱》载:“去里许(即法海寺内)有龙泉透锡,名曰泉水。”村即以“泉水”命名。
【塘墙】 Tángqiáng 167户,640人。村委会驻地泉水。以村中堂屋前与上墙头二个小地名各取一字而名堂墙,后写作塘墙。为泉水自然村之一部分。耕地771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茉莉花、梨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4.94万元。
【大房】 Dàfáng 159户,592人。村委会驻地泉水。以塘墙葛氏大房命名。为泉水自然村之一部分。耕地58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茉莉花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13.85万元。
【西洋】 Xīyáng 187户,672人。村委会驻地泉水。为泉水自然村之一部分,以村西小地名西洋得名。耕地88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茉莉花等。联办工厂3家,1985年产值6.92万元。
【后畈王】 Houfànwáng 52户,217人。以村委会驻地后畈王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16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茉莉花等。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5.83万元。
后畈王 Houfànwáng 46户,182人。后畈王村委会驻地。村处泉水西北1.3公里之颜公河南岸洋畈上。西南邻竹口乡境。主居王姓,从本邑茶院山洋迁此(年代无考)。以村处后洋畈,王姓定居,故称后畈王。
桐山 Tóngshān 6户,35人。村处泉水西北1.6公里之颜公河北岸。北邻梅林镇境,西南与竹口乡毗连。村边有小山名桐山,即以名村。宋嘉祐八年(1063)在村边颜公河上建石桥,后几经修葺,基础坚实,1953年县拨款于原基修建宁海县第一座钢螺旋启闭机水闸,称桐山水闸,用以蓄水灌田。
【塘溪】 Tángxī 153户,577人。1961年建大队时取塘头、大溪二村各一字,称塘溪大队,1968年改称立新大队。1981年复名塘溪,1983年改建行政村。辖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塘头。耕地59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茉莉花、茭白等。
塘头 Tángtou 76户,277人。塘溪村委会驻地。村处泉水东北1.4公里之平洋上。《塘头葛氏宗谱》载,元初,泉水葛午炎(1273~1333)第五子翼分居塘头。因村坐落于大水塘边,故称塘头。
邬家 Wujiā 35户,122人。村处泉水北1.3公里之平洋上。北与桥头胡镇辖区交界。主居邬姓,口传从紫溪茅洋迁此(年代无考)。以姓名村,称邬家。
大溪 Dàxī 26户,107人。村处泉水东北1.8公里之颜公河东南岸。北与桥头胡镇上山尤、曹家等村交界。该地原有国姓居住,据罗溪《国氏宗谱》,宋室南迁前后,黄岩“国爵者,尤好游览,至宁海,观罗溪之境,山水环绕若罗纹……公遂徙其地”,后迁屠家杏园。现居葛姓,系元代从塘头析居于此。以村处颜公河罗溪边,当地人称罗溪为大溪,即以名村。
下洋王 Xiàyángwáng 16户,71人。村处泉水北0.9公里之平洋上。北与桥头胡镇境毗邻。主居王姓。据下洋王《王氏宗谱》,元时,王圣涌自道士塘徙泉水下洋,圣涌生卒无考,其长子世能生于元延祐元年(1314),卒明洪武五年(1373)。以位于后门洋畈下首,故称下洋王。
【花山】 Huāshān 352户,1303人。以村委会驻地花山得名。辖4个自然村。耕地1434亩,主产稻谷。山地8483亩,植被以松树、毛竹、薪柴为主。副业有栽培茉莉花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8.09万元。
花山 Huāshān 亦称花山头。335户,1227人(内回族3人)。花山村委会驻地。村处泉水东1.8公里之山岙间。回浦——花山公路终点。据该村《葛氏宗谱》,宋末元初,泉水葛午炎(1261~1333)之子葛壁迁岙里(即花山头)。以村边之山形似三朵荷花,故村名称花山头,简称花山。
小花湾 Xiǎohuāwān 5户,23人。村处泉水东2.9公里之小山湾内,冯姓居住。清咸丰间(1851~1861)冯姓自山头冯家迁此。以地处小山湾,据传迁居时适值山花盛开,故称小花湾。
金高椅 Jīngāoyǐ 4户,17人。村处泉水东南2.5公里处。葛姓居住,清同治年间(1862~1874)花山葛姓来此看山护林而定居。以地形似一把高椅,故村美称为金高椅。
大扑头 Dàputóu 8户,36人。村处泉水东南3.8公里处。清咸丰年间(1851~1861)泉水塘墙葛姓替花山村看山护林而定居。以村边有座山头成倒扑状,故称大扑头。
木勺头 Musháotóu 废村。于1982年以后村民迁入横金。
【茶堂】 Chátáng 56户,213人。耕地224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茉莉花等。联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0.79万元。
茶堂 Chátáng 56户,213人。村处泉水东北3.2公里之山谷间。西濒蟹钳口水库,东与建设乡交界。现住村民有戴、吴、谢等姓。据该村《戴氏宗谱》,明初,戴硕(1384~1449)从天台横畴戴迁此。吴姓从高枧吴岙(现属三门县)迁此。据《天台寺后谢氏宗谱》,谢承号(1818~?)从天台寺后徙泉水茶堂。该地古时有一路廊,一年四季皆备茶水供人饮用,称茶堂,遂以名村。
【南岙】 Nán'ào 79户,278人。耕地25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茉莉花、西瓜等。个体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16.49万元。
南岙 Nan'ao 曾用名南瓦岙。79户,278人。村处泉水东1.3公里之帽峰山西北麓山岙间。葛姓居住。据《南岙葛氏宗谱》,元末,泉水葛曦炎分居南瓦岙。(曦炎生卒无考,其兄午炎生于1261年)以位在泉水村南面山岙内,曾称南瓦岙,现简称南岙。
【横金】 Héngjīn 30户,118人。耕地114亩,主产稻谷。山地1031亩,产木材、毛竹。副业有种植茭白等。
横金 Héngjīn 30户,118人。村处泉水东南3公里之帽峰山腰。据传,金姓于清雍正(1723~1735)初自天台大石乡后田金村迁此。以村边有五条横路,金姓居住,故称横金。
白岩洞 Báiyándòng 废村。
【瓦窑头】 Wǎyáotóu 131户,540人。以村委会驻地瓦窑头得名。辖3个自然村。耕地427亩,主产稻谷,兼产番薯、棉花。山地5328亩,植被多杉、松、薪柴。副业有栽培苗木、生姜等。
瓦窑头 Wǎyáotóu 109户,456人。瓦窑头村委会驻地。村处泉水东南5.7公里之帽峰山东南山间。东与茶院乡许家山接壤。据《瓦窑头胡氏宗谱》载,胡君球率子应元由永康松川至宁海作尉,“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公退,暇登山临水,游至瓦窑头,见山明水秀,遂卜居”。因村所在地形似瓦窑,村居其上,故称瓦窑头。
横金山 Héngjīnshān 曾用名黄狗磐。17户,70人。村处泉水东南5.2公里之山阜上。西与竹口乡交界。居沈、葛、应三姓。沈姓、葛姓皆从梅林下柘洋迁此。住地名黄狗磐,人曾以此称之,后以附近之黄金山而为村名,谐音为横金山。
申头 Shēntóu 5户,14人。村处泉水东南5.7公里山间。据该村老人口述,蔡姓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从竹口钱岙迁此定居。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葛玑
相关人物
葛午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花山区
相关地名
茶院乡
相关地名
蔚竹口乡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丹阳市
相关地名
东阳市
相关地名
建设乡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
中堂镇
相关地名
西洋镇
相关地名
梅林镇
相关地名
石桥乡
相关地名
塘溪镇
相关地名
塘头镇
相关地名
紫溪乡
相关地名
茅洋乡
相关地名
大溪区
相关地名
罗溪镇
相关地名
黄岩区
相关地名
下洋镇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高枧乡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大石乡
相关地名
茶院乡
相关地名
永康市
相关地名
金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