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梅林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69
颗粒名称:
梅林镇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8
页码:
96-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桥头胡区梅林镇位于宁海县北部,总面积37.01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产粮区平坦。交通便利,有省道和乡道。农业为主,副业发展快。镇内有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还有法昌寺等古迹。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梅林镇
内容
梅林镇在宁海县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梅林距县城9公里。镇以驻地命名。东连桥头胡镇,南邻山水、回浦二乡,西南接辛岭乡,西北与凤潭、紫溪二乡毗连。全镇总面积37.01平方公里,其中海域0.59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共43个自然村。计4323户,14692人。其中农村户口3750户,13977人。
辖区解放前属紫文乡,1951年分建下河、方前、紫文等乡。今梅林镇含紫文乡及方前乡部分地区。1956年此三乡合并称梅林乡。1958年属西垫人民公社,1960年以原梅林乡区域成立梅林人民公社,并纳入当时直属县之九顷大队。1961年梅林人民公社分设九顷、凤潭、梅林三公社。1964年,九顷公社并入梅林公社,成今之辖区。此后,1669年2月至11月,凤潭公社亦曾并入梅林公社。1983年改梅林乡,1985年改梅林镇,列梅林、花园、大路周、梅林陈4村为建镇区。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部多山。东南地势平坦,称九顷洋,为主要产粮区。西北有杨梅岭水库,东南部有颜公河,自流灌溉中部及九顷洋土地。北面凫溪流经杨梅岭山下入铁江。
公路有省道甬临线穿越南北,象西线横贯东西,交会于梅林。另有乡道梅林——仇家公路。
全镇耕地12872亩,主产稻谷,兼产大小麦、油菜籽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67.5公斤,总产7803.5吨,居全县各乡镇第二位。山地2.6万亩,植被多松树、薪柴。近年副业发展较快。经济作物有茶、柑桔、葡萄、西瓜等;养殖业有奶牛、长毛兔、淡水鱼、蚶、蛏、肉猪、母猪等。其中饲养母猪为传统副业,仔猪供应邻近乡镇。1985年生猪饲养量7352头。凫溪下游多沙石,系重要建筑材料,运销沙石亦为该镇副业收入之一。镇内有属于宁波市的110千伏宁海变电所。企业县属的有橡胶、铜铝型材等厂4家。镇属的有铸钢、纺织、陶器等厂15家,职工1057人,1985年产值1021.97万元。村属的有汽车油管、橡胶等厂59家,职工1544人,1985年产值839.36万元。另有个体、联办工厂30家,职工294人,1985年产值147.65万元。其他有工程、运输、机耕、招待所等企业6个,职工327人,1985年产值150.24万元。1985年镇企业总产值居县内乡镇第三位。
全镇有初中1所,另有九顷小学附设初中3班,共有初中学生648人。小学13所,其中单班村校6所,共小学生1537人。幼儿院5所,共入园幼儿170人。宁海县农村高级职业中学设在境内,有学生51人。镇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8人,病床14张。镇内岙胡、胜建两村为1984年度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文化设施有影剧院、电影放映队、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等。
境内钻山南麓有法昌寺。原为建于唐代之灵山禅院,宋真宗祥符九年(1016)改名法昌寺。1966年被毁,仅留大殿及边厢屋少许。然残存之鹅卵石道路、石板天井、石柱、石碑及古水井上“三红五角井”刻字等,犹能引人兴怀古之情。
梅林镇 Méilín zhèn 4323户,14692人,其中农村户口3750户,13977人。
【梅林】 Méilín 353户,1144人。位于梅林镇中部,地势平坦。耕地830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6家,职工5242人,个体及联办工厂6家,职工46人,招待所1家,职工23人;1985年全村企业总产值311.37万元。村民中商贩及手工业者颇多。
梅林 Méilín 别名梅林街,353户,1144人。梅林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城北9公里之平洋上。该村向为宁波通台州要道,甬临线、象西线相交于此。历为商贾集散地,逢农历一、四、六、八集市,四、八加牛市。古时该地多梅树,宋舒岳祥《七星塘记》犹称梅林“有梅有竹”,梅林之称由此而来。又因集市繁荣,又称梅林街。杂姓居住,建村确切年代已无考,据邻近各村宗谱记载,南北朝时即有“梅林”村名。
【上陈家】 Shàngchénjiā 108户,427人。1961年由上下陈家合建为陈家大队,1968年改称红旗大队,1980年与下陈家分开为上陈家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258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运销沙石等。村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2.8万元。
上陈家 Shàngchénjiā 别名田洋。108户,427人。村处梅林北3.2公里凫溪南侧。北邻紫溪乡凫溪村,以溪为界。甬临线于村西通过。据《浮溪陈氏谱序》,陈姓由江州德安县迁凫溪。元代陈善(1270~?)子伯章分居田洋、上下隔笆。田洋旧名上宅,后称上陈家,上下隔笆后称下陈家。
【下陈家】 Xiàchénjiā 61户,263人。1961年由上、下陈家合建为陈家大队,1968年改称红旗大队,1980年与上陈家分开为下陈家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16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饲养长毛兔及运销沙石等。村办工厂3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20.1万元。
下陈家 Xiàchénjiā 61户,263人。村处梅林北3.2公里凫溪南侧,北邻紫溪乡凫溪村,以溪为界。甬临线从村西通过。迁居年代及村名由来见上陈家条。
【皂浦】 Zaopu 74户,295人。耕地309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海涂养殖、种植柑桔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38.81万元。该村于1982年起为脱贫致富,以工厂收入资助海涂养殖、营建柑桔园,经济面貌一新。
皂浦 Zaopu 曾用名造浦。74户,295人。村处梅林东北4公里铁江畔,东南邻桥头胡镇后浦龙。蒋、金两姓杂居。该村《蒋氏宗谱》载,蒋姓于宋咸淳元年(1265)由天台迁此,“面山背海,环植竹木,凿池养鱼,遂筑于此”。以“凿池养鱼”而得名造浦,后改为皂浦。金姓于明洪武初年自前金(今属紫溪乡)迁此。
【杨梅岭】 Yángméilǐng 146户,534人。耕地26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茶、淡水养鱼及饲养奶牛等。村办工厂3家,1985年产值16.9万元。
杨梅岭Yángméilǐng别名杨梅山。146户,534人。村处梅林西北1.5公里杨梅岭南麓,西濒杨梅岭水库。甬临线南北穿村而过。村以岭命名。该处原仅数户居民,1958年建杨梅岭水库,溪下吴村民迁此,遂发展成目前规模。
溪下吴 Xīxiàwu 废村。位于梅林西北1.6公里处。1958年因建杨梅岭水库,该村地处低洼,村民迁入杨梅岭,村废。
【江厂陈】 Jiāngchǎngchén 30户,117人。1968年曾与仕西、东岙三村合并称三红大队,1980年分开,成立江厂陈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156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0.9万元。
江厂陈 Jiāngchǎngchén 别名缸厂陈。30户,117人。村处梅林北1.8公里塔珠岭东麓之山岙间。该处古有缸窑厂,古称缸厂陈,后谐音改江厂陈。今陈姓已无,村民以张、郑二姓为主。当地《张氏宗谱》和《郑氏宗谱》载,张姓于清乾隆十四年(1676)由鄞县姜茅山迁此,郑姓于清咸丰、同治间(1851~1874)由石马塘(今属三门县)迁此。
【大路周】 Daluzhōu 158户,538人。以村委会驻地大路周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51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饲养奶牛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99.05万元。
大路周 Daluzhōu 1.46户,588人。大路周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北0.5公里甬临线东侧之平洋上。该村《周氏宗谱》载,周姓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象山南田迁此,“自皂浦舟至梅林大路之旁,遂而家焉”,村名由此而得。
冯家 Féngjiā 12户,50人。村处梅林北0.7公里杨梅岭水库边,甬临线东侧。原为冯姓居住,故称冯家。现冯姓已无,村名仍旧。
【仕西】 Shìxī 41户,147人。1968年曾与东岙、江厂陈三村合并称三红大队,1980年分开复名,成立仕西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22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淡水养鱼。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2万元。
仕西 Shixī 别名寺西。41户,147人。村处梅林东北1.7公里之山岙内,法昌寺西侧,因名寺西。解放后改称仕西。据《寺西章氏谱序》,章姓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自黄罗洋迁此。
【塔山头】 Tǎshāntóu 37户,164人。以村委会驻地塔山头得名。辖3个自然村。1968年与石埠头大队合并称学东大队,1980年分开成立称塔山大队,1982年复更名塔山头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200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等。
塔山头 Tǎshāntóu 30户,132人。塔山头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东北0.7公里之田畈上。村为叶姓创基,有“叶家园”称谓。今叶姓已无,居李姓。上湖《李氏宗谱》记载,李姓于明朝中叶由上湖迁此。
上屋 Shàngwu 5户,21人。村处梅林东北0.55公里田畈间,金姓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迁此,分居上下二宅,下宅为横店金,该村居上,称上屋。
横店金 Héngdiànjīn 2户,11人。村处梅林东北0.65公里之田畈上。元大德年间金姓迁此。凫溪(浮溪)故道经石埠头出赤山入黄墩港,舟过该村,舟人常入村内小店购物,俗称“横进一店”,村民姓金,故称村为横店金。
【东岙】 Dōng'ào 75户,255人。1968年曾与仕西、江厂陈三村合并称三红大队。1980年分开复名,成立东岙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313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淡水养鱼。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3.1万元。
东岙 Dōng'ào 75户,255人。位于梅林东北2公里之山岙内。以在法昌古寺之东,故称东岙。《梅林东岙王氏房谱》载,王姓于明末清初由白溪里王迁此。
【赤山】 Chìshān 103户,339人。以村委会驻地赤山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421亩,主产稻谷。
赤山 Chìshan 90户,292人。赤山村委会驻地。位于梅林东北2公里之红岩山脚,东与桥头胡镇屠家村相邻。据该村《李氏宗谱》,李宗玉于元大德元年(1297)由花园迁此。又据谱,初名敕山,后敕山与赤山交错出现,现名赤山。
白墙 Báiqiáng 13户,47人。位于梅林东北3.1公里处,介于钻山与茅山之间,四周岗阜连绵,东与桥头胡镇东园村交界。
【梅林陈】 Méilínchén 171户,647人。以村委会驻地梅林陈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55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淡水养鱼及饲养长毛兔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9.2万元。
梅林陈 Méilinchén 166户,632人。梅林陈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西北0.7公里杨梅岭水库南岸,地势平坦。西邻凤潭乡方前村。据该村《徐氏宗谱》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30年左右)徐姓自天台迁此。因地处孔溪墈(旧凫溪南岸),谱内称孔溪徐。又据该村《陈氏东二房世传》,陈姓约于五代后梁、后唐之际(公元920年前后)迁入。后陈姓兴起,地近梅林,遂称梅林陈。
平岙口 Píng'àokǒu 5户,15人。村处梅林西南1.5公里山岙间,北邻凤潭乡方前。1940年严姓始居。因该地为仇家、岙胡等村通梅林大道之山岙口,故称平岙口。
【花园】 Huāyuán 248户,910人。耕地105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种茶、饲养长毛兔、淡水养鱼等。村办工厂6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22.84万元。
花园 Huāyuán 248户,910人。村在梅林东面。地势平坦。主居李姓。据赤山《李氏宗谱·花园记》,李泳(848~916)于唐僖宗时(874~888)自杭之桥陵旁迁此,为追念先祖李渊生于太原郡之花园*,因亦定村名为花园,以示不忘祖迹。该村于近年辟一公园,建有亭台,栽植花木,置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供村人游憩。
【胜建】 Shèngjiàn 63户,243人。耕地267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22.8万元。
胜建 Shèngjiàn 63户,243人。村处梅林东南1.1公里甬临线东侧之平畈上。1958年建杨梅岭水库时,地处库址内之格水王、后岸两村村民迁此。1960年于此办县农场,1961年改办畜牧场,1963年畜牧场停办,部分来自他处之场员亦定居于此。取名胜建,意为胜利建村。
【石埠头】 Shíbutóu 65户,271人。1961年建石埠头大队。1968年与塔山大队合并称学东大队。1980年分开,称石埠大队。1983年改石埠行政村,1985年为与自然村名称保持一致而复名石埠头。耕地309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3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3万元。
石埠头 Shíbutóu 65户,271人。村处梅林东1.5公里之平畈上。古时凫溪经此出口,船只经常在此停泊,旧名“船埠头”,后改称石埠头。建村年代无考。现居民以任姓为主。《石埠任氏宗谱》载,任尹文(1365~1425)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自奉化牢岸迁此。
【下应】 Xiàyīng 99户,410人。耕地324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20.9万元。
下应 Xiàyīng 99户,410人。村处梅林东2.7公里象西线南侧平洋上,东北与桥头胡镇墙宅村毗邻。据《梅林应氏大宗谱》,应隐瑎于梁开平戊辰(908)自婺州永康迁钱塘驻家,后以兵革之扰攘,转迁宁海梅林。传四世,应维嵩(936~?)分居东院,应维岳(946~1024)分居西院,又以地势高下,东院称下应,西院称上应。
【上应】 Shàngyīng 182户,742人。耕地665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柑桔、葡萄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27.9万元。
上应 Shàngyīng 182户,742人。村处梅林东2.4公里象西线南侧之平洋上。建村年代及村名来历见上条下应。
【前园】 Qiányuán 71户,288人。耕地252亩,主产稻谷。
前 园 Qiányuán 71户,288人。村处梅林东2.3公里之平洋上。该处原系上应村前园地,后应姓于此建屋住居而另成村落,即以前园为村名。
【仙姬陈】 Xiānjīchén 65户,273人。以村委会驻地仙姬陈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318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淡水养鱼。
仙姬陈 Xiānjīchén 曾用名仙鸡陈、西陈。59户,245人。仙姬陈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东南1.8公里之平畈上。该村《陈氏宗谱》载,明初,陈明柱(1361~1426)由槐路迁此。对西北之岩头山,谱中《仙乐传》及《咏岩山》诗,有“昔传有仙姬往来其间”,“共称仙姬窟”等句诵之,仙姬陈村名,缘此而得。亦写作仙鸡陈。又以其地在槐路之西,亦称西陈。
池家山 Chíjiāshān 6户,28人。村处梅林东南1.6公里之小坡上。村东有池家山,村以山命名。
【九顷】 Jiuqing 27户,87人。1958年属黄墩人民公社,1960年属梅林人民公社,1961年属九顷公社,1964年属梅林公社。耕地102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30.1万元。
九顷 Jiuqing 27户,87人。村处梅林东南2.5公里之“九顷洋”上,故名九顷。1958年黄墩人民公社从大佳何等地抽调部分社员在此办畜牧场,1961年停办,部分场员定居建村。
【上陈】 Shàngchén 98户,359人。解放前属紫文乡,1951年属久安乡,1956年属黄墩乡,1958属黄墩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44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母猪,种植柑桔、西瓜等。
上陈 Shàngchén 98户,359人。村处梅林东南3公里颜公河边之平洋上。陈姓于清初从槐路迁此,位于槐路上首,故称上陈。上陈《金氏宗谱》,金姓亦于清初自本邑北乡八甲赘居上陈。今陈姓已无,村民以金姓为多,上陈村名沿用。
【九都王】 Jiuduwáng 132户,535人。1961年建王家大队。1968年称东方大队,1982年更名九都王。耕地64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葡萄,淡水养鱼等。
九都王 Jiuduwáng 别名王家。132户,535人。村处梅林东3公里之平洋上,东与桥头胡镇辖区接壤。象西线经村北通过。据该村《九都王氏宗谱》,明初,王公宾(1346~1434)自一都王(今西垫镇王家)迁此。当时村属九都,王姓居住,故称九都王。
【裴家】 Péijiā 34户,137人。以村委会驻地裴家得名。辖2个自然村。1951年属久安乡,1956年属黄墩乡,1958年属黄墩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131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2.8万元。
裴家 Péijiā 原称下陈。25户,92人。裴家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东南3.3公里之平洋上,东邻桥头胡镇陆家。原为槐路陈姓分支居住,位于槐路下首,称下陈。据该村《裴氏宗谱》,清乾隆年间,裴元荣(1747~1794)自天台坛头溪南迁此。以裴姓兴起,村名改称裴家。
火烧应 Huoshāoyīng 9户,45人。村处梅林东南3.1公里之平洋上。据《梅林应氏大宗谱》,明洪武年间(1368~1398),应姓自应家(今上应、下应)迁此。后毁于火,村废。葛姓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从奉化大桥迁此,因定居于应姓宅基,存应姓遗迹,遂称火烧应。
【槐路】 Huáilu 142户,542人。以村委会驻地槐路得名。辖3个自然村。1951年属久安乡,1956年属黄墩乡。1958年属黄墩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573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西瓜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5万元。
槐路 Huáilu 别名淮路。111户,376人。槐路村委会驻地。村处梅林东南3.2公里之颜公河畔。东北与桥头胡镇陆家村相邻。主居陈姓。据该村及仙姬陈《陈氏宗谱》,黄坛杨溪(今黄坛乡溪头陈)陈伊之(1298~1385)“于元至正壬午(1342)赘八都应氏”,“为槐路始祖”。因村在大路之旁,村前原有大槐树一株,故名槐路。又因村依颜公河,该段旧名淮河,故亦称淮路。
曹家 Cáojiā 别名曹村。25户,140人。村处梅林东南3.5公里之洋畈上,东与桥头胡镇辖区接界。古时曹姓居住,名曹村,后改称曹家。清道光年间(1821~1850)陈姓自本地半洋迁此。今曹姓衰落,村名依旧。
南陈 Nánchén 6户,26人。村处梅林东南3.1公里之洋畈上。据仙姬陈《陈氏宗谱》,槐路陈明理(1349~1408)于明初迁此。因位于槐路之南,故称南陈。
【仇家】 Qiujiā 335户,1211人。1951年属方前乡,1956年始属梅林乡。耕地675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茶及淡水养鱼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8.5万元。
仇家 Qiujiā 335户,1211人。村处梅林西南4.1公里之山岙内,西北依影潭山、大殿岗,与凤潭乡辖区接壤。梅林至仇家公路终点。据该村《仇氏宗谱》,仇泰然自山东青州迁四明秦川,其孙仇渊(1139~1211)于宋绍兴三十年(1160)任宁海县丞(光绪《宁海县志》),后“退隐于七都南岙,即湖山始迁之祖也”。以姓名村,称仇家(谱内作七都南岙,湖山)。烧制陶器为村民历史性行业。
【杏树】 Xìngshu 182户,652人。1951年属方前乡,1956年始属梅林乡。耕地374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0.97万元。
杏树 Xìngshu 别名银杏树、谢家。182户,652人。村处梅林西南4.2公里相见岭东北麓之山岙间,西南与辛岭乡辖区交界。据历代相传,谢姓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7)由天台榧树迁此。古时村边多杏树,村名银杏树,后简称杏树。又以姓氏名村,称谢家。烧制陶器为村民历史性行业。
【岙胡】 Aohú 208户,711人。1951年属方前乡,1956年始属梅林乡。耕地639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30.1万元。该村解放后历为县卫生先进单位,1984年度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
岙胡 Aohu 曾用名项岙。208户,711人。村处梅林西南3公里笔架岭北麓,东南与回浦乡辖区接壤。据凤潭乡上洋头、桐树岙及紫溪乡桥棚《刘氏宗谱》,南宋初,刘祯(1127~?)自天台孟岸迁项岙。现刘姓已无,主居胡姓。据该村《项岙胡氏源流记》及回浦乡后丁《胡氏宗谱》,胡文琫(1393~?)于明初由城内盛家街迁此。因地处山岙,胡姓居住,故名岙胡。缸窑业为该村历史性副业。
下泾 Xiàjīng 废村。原有金姓居住,1971年绝户。
【三军庄】 Sānjūnzhuāng 34户,138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属山水乡,1956年属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14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等。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7.7万元。
三军庄 Sānjunzhuāng 别名山根庄。34户,138人。村处梅林东南2公里之山麓。西面多山,与回浦乡辖区接壤。甬临线经村西通过。由该村近旁宅基及碎砖断瓦等遗迹表明,该处建村年代甚早。清未,童姓从本县前童迁此。因处山脚,称山根庄。又据传古时有三名将军骑马过此,曾于村东桥头落马,后人称该桥为落马桥(今尚存),故称村为三军庄。
【新村】 Xīncūn 67户,239人。耕地290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2.6万元。
新村 Xincun 67户,239人。村处梅林东南2.4公里之山麓,甬临线西侧,南与回浦乡石家岙村相邻。1958年县抽调人员于此建立机关农场,1960年撤销,1961年新安江移民及县内其他地区农民迁此成村。以村系新建,故名新村。
【汪村】 Wāngcun 66户,248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属山水乡,1956年属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1961年建汪家大队,因重名,1981年更名汪村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263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母猪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2万元。
汪村 Wāngcūn 原名汪家。66户,248人。村处梅林东南2.1公里之洋畈上。据回浦乡石家岙《汪氏宗谱》,汪允富于明崇祯间由双湖岭下迁石家岙。其孙汉奎(1701~1762)汉光(1707~1778)于清康熙乾隆间自石家岙迁此。以姓名村,称汪家。1986年为与行政村名保持一致,更名汪村。
【何家】 Héjiā 51户,192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属山水乡,1956年属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201亩,主产稻谷。副业饲有养母猪等。
何家 Héjiā 51户,192人。村处梅林东南2.5公里之洋畈上。始居何姓,故称何家。今何姓已无,居夏、汪诸姓,村名仍旧。
【半洋】 Bànyáng 100户,426人。1951年属久安乡,1956年属黄墩乡,1958年属黄墩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508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母猪等。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4.1万元。
半洋 Bànyáng 100户,426人。村处梅林东南2.8公里之平洋上。东南濒颜公河,与山水乡辖区接壤。主居陈姓。据当地《陈氏宗谱》,元末明初,陈明经(1344~1410)自槐路迁此。因地处九顷洋中部,故称半洋。
【下柘洋】 Xiàzhèyáng 54户,241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属山水乡,1956年属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1年属九顷公社,1964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289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饲养母猪等。
下柘洋 Xiàzhèyáng 曾用名下漳洋。54户,241人。村处梅林东南2.9公里之洋畈上。东南临颜公河,与山水乡辖区接壤。据《李氏宗谱》,元至正五年(1345)李姓自象山刁搀迁此。村旁之河名漳水,“漳水迥澜”为谱载“八景”之一,又地处桐山下首,故旧称下漳洋。后以谐音改下柘洋。
【下洋葛】 Xiàyánggě 70户,252人。解放前属回浦乡,1951年属山水乡,1956年属竹口乡,1958年属宁海人民公社,1960年始属梅林公社。耕地193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母猪及栽培柑桔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4.8万元。
下洋葛 Xiàyánggě 70户,252人。村处梅林东南3.2公里之平洋上。南濒颜公河,西与山水乡桐山村毗邻。据当地《缑城葛氏宗谱》,明洪武年间(1368~1398)泉水葛姓大房迁此建村。因位于桐山下首,地处平洋,葛姓居住,故称下洋葛。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舒岳祥
相关人物
陈善
相关人物
李泳
相关人物
陈明柱
相关人物
王公宾
相关人物
胡文琫
相关人物
汪允富
相关人物
汪
相关人物
陈明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梅林镇
相关地名
梅林乡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紫溪乡
相关地名
德安县
相关地名
桔园镇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前金区
相关地名
杨梅山镇
相关地名
茅山镇
相关地名
塔山乡
相关地名
上湖乡
相关地名
横店镇
相关地名
赤山镇
相关地名
白溪镇
相关地名
桥陵镇
相关地名
石埠镇
相关地名
奉化区
相关地名
永康市
相关地名
钱塘区
相关地名
久安乡
相关地名
北乡镇
相关地名
八甲镇
相关地名
九都镇
相关地名
溪南镇
相关地名
应家乡
相关地名
黄坛乡
相关地名
八都镇
相关地名
大槐树镇
相关地名
淮河镇
相关地名
曹村镇
相关地名
南陈乡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青州市
相关地名
四明镇
相关地名
秦川镇
相关地名
七都镇
相关地名
湖山乡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蔚竹口乡
相关地名
前童镇
相关地名
下洋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