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双湖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60
颗粒名称:
双湖乡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5
页码:
58-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深甽区双湖乡位于宁海县西北部,总面积37.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该乡山多田少,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和乡办工业。境内有中湖村为南宋历史学家胡三省故里。全乡交通便利,有省道穿越乡境,文化设施齐全。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双湖乡
内容
双湖乡位于宁海县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上湖距县城17公里。乡以境内有上湖、中湖二村而名双湖。东连深甽镇,南邻西溪乡,西接马岙乡,北与大里乡接壤。全乡总面积37.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22个自然村。计2187户,7572人。其中农村户口2094户,7437人。
辖区解放前属三省乡。1951年含双湖(当时的小乡)、龙宫二乡及蒋坑乡之一部分。1956年合并建双湖乡。1958年属深甽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同年以现辖区域建双湖公社,1983年改建双湖乡。
该乡岗峦起伏,山多田少,属山区。东南部之冰岩岗海拔710.5米,西部与马岙乡之第一尖山及大虎尖山相连,多高山。仅东部诸山较低,海拔一般在300米上下。主要溪流有二:其一,来自西北部白岩岭及中部山皇岭之水汇于上湖村南,向东北流入大里溪;其一为发源于马岙乡第一尖之龙宫溪,沿乡境西部边缘南入西溪乡,为大溪之上游。乡内有龙宫水库、大泄潭水库、燕岭峧水库等,总库容58万立方米。其中大泄潭水库兼有水电站,装机容量59.66千瓦。
公路有省道象西线自东北向西南穿越乡境。
全乡山地3.96万亩,植被以松、杉、竹、薪炭林为主,其中毛竹7744亩。山坡植茶1322亩,1985年茶叶产量57.25吨。耕地3715亩,主产稻谷,兼产大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541.5公斤,总产1825.2吨。副业有饲养长毛兔、生猪,家庭制土纸,从事木工、泥水工、竹器加工及拖拉机运输等。1985年生猪饲养量2873头。乡内企业:乡办工厂有日用电器、造纸等11家,职工592人,1985年产值172.4万元;个体办及联办工厂20家,职工215人,1985年产值22.21万元。另有乡建筑工程队,职工80人,1985年产值7.46万元。
全乡有初中2所(内龙宫村民办初中1所),学生303人。小学11所,其中单班村校5所,共学生774人。幼儿班2班,入学幼儿66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人,病床4张。文化设施有文化站、影剧院、电影放映队、广播放大站等。
境内中湖村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之故里。(详见卷七《地名与历史人物》)
双湖乡 Shuānghu Xiang 2187户,7572人。其中农村户口2094户,7437人。
上湖 Shànghú 曾用名上胡。367户,1238人。乡人民政府及上湖、河西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西北17公里太阳山东北之溪谷间。象西线于村南设站通过。有溪流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溪西建河西行政村,溪东建上湖行政村。曾住周、胡等姓,现主居李、俞二姓。据该乡乌糯坑《周氏宗谱》,周思义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由开元(属嵊县)迁鹤峰山下(今河西)。《中胡石桥里胡氏宗谱》载:胡氏始祖居会稽,北宋时,胡瓘(1046~1094)迁居宁邑硖石下胡,后裔分为上中下三派,分居上胡、中胡、下胡三村。瓘之次子纺(1070~1126)为上胡派祖。(下胡村久废,确切地址已无考。)据上湖《李氏宗谱》,李姓始祖应雷于宋德祐二年(1276)从梅林花园迁此。据《马坡俞氏宗谱》,俞姓于清隆乾年间(1736~1795)从马岙迁入。1950年民主建政时,以历来“胡”、“湖”混写,且村内亦为他姓杂居,遂定村名为上湖。
【河西】 Héxī 141户,471人。村委会驻地上湖。为上湖村溪西部分,村以此得名。耕地229亩,主产稻谷。山地2107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编制包装箩及从事拖拉机运输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0.37万元。
【上湖】 Shànghu 229户,775人。以村委会驻地上湖得名。为上湖自然村之一部分,另辖上胡庙自然村。耕地332亩,主产稻谷。山地3158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栽培甘蔗、饲养长毛兔及从事拖拉机运输等。个体办及联办工厂9家,1985年产值10.48万元。
上湖庙 Shànghumiào 3户,8人。村处上湖西南0.6公里之山脚溪边。居胡、李二姓。以庙得名。
【白岩】 Báiyán 256户,905人。以村委会驻地白岩得名。辖2个自然村。1951年属蒋坑乡,1956年属上湖乡。山地4688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柴为主,并产茶。耕地455亩,主产稻谷。副业有从事木工、泥工、拖拉机运输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2.47万元。
白岩 Báiyán 曾用名旗山。253户,898人。白岩村委会驻地。村处上湖西北2.3公里之山谷间。北邻大里乡。主居徐姓。据该村《旗山徐氏宗谱》,宋末,徐应龙于度宗时(1265~1274)由新昌莒根迁此。谱中有人赞其地“山僻崎岖,桃源之境。钟山列其左,鼓山出其右,旗山拥护于前,伞山持戴于后”。以村后(北)有巨岩色白,因称白岩。
黄四鸟 Huángsìniǎo 3户,7人。村处上湖西2.3公里之太阳山西北麓。清同治间(1862~1874)白岩徐姓居此,后由龙宫陈姓入赘,现姓陈。以村旁之山形既象狮又象鸟,秋冬之季,山上柴草一片金黄,故称黄狮鸟,谐音为黄四鸟。
木勺头 Musháotóu 废村。1983年居民迁白岩。
【双坑】 Shuāngkēng 120户,426人。1951年属蒋坑乡,1956年属双湖乡。山地3186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木为主,并产茶。耕地16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从事木工、拖拉机运输等。其中木工为该村传统性行业。个体办及联办工厂各1家,1985年产值4.93万元。
双坑 Shuāngkēng 曾用名双溪。120户,426人。村处上湖西北1.1公里之山脚。北邻大里乡。主居徐姓,据白岩《旗山徐氏宗谱》,白岩始祖徐应龙六世孙尹敏于明初“卜筑双溪”。尹敏生卒无考,徐应龙八世孙存记生于明成化四年,卒于嘉靖元年(1468~1522)。以村前有二支溪流汇合,村名即称双溪,后改双坑。
【乌糯坑】 Wunuòkēng 37户,143人。1951年属蒋坑乡,1956年属双湖乡。山地1244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柴为主。耕地54亩,主产稻谷。副业有从事篾工等。
乌糯坑 Wunuòkēng 曾用名乌洞坑。37户,143人。村处上湖西1.5公里之丛山间。东、南、西三面环山,仅北面一路通双坑。周姓居住。据该村《周氏宗谱》,元末明初,添二(1264~?)之孙寿一自上湖迁乌洞坑。以该处狭窄多山,林木茂密,村边小坑,远望乌黑似洞,故称乌洞坑。后因该地盛产乌糯,改称乌糯坑。
【岩头里】 Yántóulǐ 139户,499人。耕地292亩,主产稻谷。山地1703亩,植被以松、竹、薪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从事泥工、拖拉机运输及制土纸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21万元。
岩头里 Yántóulǐ 139户,499人。村处上湖东北1公里之山脚。象西线于村南通过。主居胡姓,据《中胡石桥里胡氏宗谱》,南宋初,胡友义(1133~1218)从中湖分居于此。位于中湖之上(西),称上宅,中湖称下宅。又村口有一岩山,村在岩山里侧,故称岩头里。该村有华侨出资2万元资助公路支路、溪墈等建设。
【中湖】 Zhōnghu 101户,366人。耕地166亩,主产稻谷。山地1134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从事泥、木工匠、拖拉机运输等。村办及个体办工厂各1家,1985年产值89.56万元。
中湖 Zhōnghu 曾用名中胡。101户,366人。位于上湖东北1.6公里处,背山面溪。北邻大里乡。象西线穿村而过。主居胡姓,据该村《胡氏宗谱》及《中胡石桥里胡氏宗谱》,北宋时,胡瓘长子绅(1068~1130)自下胡析此,称中胡(参阅该乡上湖条)。因历来“胡”、“湖”混写,1950年民主建政时与上湖统一命名,定村名为“中湖”。该村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之故里。
【老屋】 Làowu 46户,170人。耕地102亩,主产稻谷。山地900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饲养长毛兔及制土纸等。个体办厂1家,1985年产值1万元。
老屋 Laowu 曾用名刘家。46户,170人。村处上湖东2.2公里之溪谷间。东靠深甽镇,北邻大里乡姜家村。主居刘姓,据香山乡礼村《刘氏宗谱》,元代,刘公庆(1285~1346)从礼村迁此。以姓名村,称刘家。后一支分迁大庄,亦称刘家。1951年土改时,为使有别,以刘姓迁此较大庄为先,称老屋。
【大庄】 Dàzhuāng 67户,258人。耕地156亩,主产稻谷。山地936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并产茶。副业有饲养长毛兔,制土纸等。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56万元。
大庄 Dàzhuāng 曾用名刘家。67户,258人。村处上湖东1.9公里之溪谷间,四周群山环抱。刘姓居住,据香山乡礼村《刘氏宗谱》,刘公庆(1285~1346)迁老屋,传四世分居于此,亦称刘家。1951年土改时,为二村名称有别,以该村户数多于老屋,改称大庄。
【岭下】 Lingxià 184户,692人。耕地314亩,主产稻谷。山地1994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副业有编制竹制品及从事拖拉机运输等。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0.5万元。
岭下 Lǐngxià 曾用名狮岩下。184户,692人。村处上湖西南1.9公里之山皇岭脚。四面环山,东北靠花山岗,南依山皇岭,来脉山尖拥于西,仅一溪于村东出口。象西线于此通过,设有停靠站。村居胡、汪二姓,胡姓居西,汪姓居东。该村《狮岩下胡氏宗谱》载:胡安轻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携子自奉邑簰溪西岙迁宁海北乡硖石门里狮岩下,为一代发祥祖也”。该村《汪氏宗谱》载:伯厚“祖居奉化连山长诏,南宋度宗(1265~1274)南渡时迁山隍岭下居焉,乃第一世发祥之始祖也”。村以居于山隍岭下,乃称岭下。又因村西来脉山尖有巨石称狮岩,曾名狮岩下。
【坪坑】 Píngkēng 31户,118人。山地930亩,植被以竹、木、杂柴为主。耕地47亩,主产稻谷。副业以从事篾工为主。
坪坑 Píngkēng 曾用名坪溪。31户,118人。村处上湖南0.8公里之山坡上。四面环山,中有小溪,单道出入。主居陈姓。陈姓于清光绪(1875~1908)初年自龙宫迁此。以地处山间溪边小平地上,故称坪溪,后改坪坑。
【里加坑】 Lǐjiakeng 70户,233人。山地999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并产茶。耕地117亩,主产稻谷。村办、联办、个体办工厂各1家,1985年产值11.07万元。
里加坑 Lǐjiākēng 曾用名李家坑。70户,233人。村处上湖南1.3公里之坑谷间。原为李姓居住,称李家坑。现主居俞姓,据《马坡俞氏宗谱》,清初,俞奖(1640~1725)自马岙迁此。村名以谐音改里加坑。
【桶坑】 Tongkēng 44户,182人。山地1174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并产茶。耕地84亩,主产稻谷。副业有从事拖拉机运输等。
桶坑 Tǒngkēng 44户,182人。村处上湖东南1.8公里之山上。东邻深甽镇。主居俞姓。据该村《马坡俞氏宗谱》,清乾隆年间,俞正儒(1680~1766)自马岙迁此。以该地四周皆山,中间低平,如桶形,村居其中,故称桶坑。
【龙宫】 L6nggong 575户,2006人。以村委会驻地龙宫得名。辖7个自然村。1951年属龙宫乡,建光明、建设二村,1956年属双湖乡,1961年分设龙宫一、二、三大队,1967年合并称光明大队,1981年更名龙宫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1118亩,主产稻谷。山地1.33万亩,植被以松、杉、竹、杂柴为主,其中杉木基地440亩,毛竹1239亩,山坡植茶415亩。副业有饲养长毛兔,从事泥、木工及拖拉机运输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41.22万元。
龙宫 Lónggōng 曾用名龙溪。547户,1906人。龙宫村委会驻地。村处上湖西南4公里大虎尖山北面之溪谷盆地上。四围丛山,西、北与马岙乡接壤。象西线于此设站通过。该村原居杨、庞诸姓,现主居陈姓。该村《陈氏宗谱》载:陈姓始祖仲良(1091~1153)于北宋末年由新昌平湖迁居龙溪。村西南有深水潭,称石龙窦。光绪《宁海县志·龙潭》载:“龙宫屿窦在石壁下,世传龙于此出入,其辗转挨擦处有痕,下为大湫,不知源所从来,窦水泻下,喷激如飞练,崖上有‘石龙窦’三字。”潭称龙潭,因称水潭所在之溪为龙溪,并以龙溪名村。后以石龙窦边怪石峥嵘,呈宫殿状,明正统十三年(1448)改称龙溪为龙宫溪,村亦改称龙宫,以至于今。该村西北2公里之坑边有龙宫庵,又名集福院,俗呼龙宫大庵,建于明正统九年,现尚存。附近大泄潭(现办乡电站)、喜鹊潭、汤瓶潭、方面潭水深景美。
九石湾 Jiushíwān 4户,15人。村处上湖西南3.3公里之山湾间。西与马岙乡蒋家山接壤,清光绪(1875~1908)初年俞姓从蒋家山迁此居住。以村旁有一丘九石之田而得名。
竹家 Zhujiā 11户,39人。村处上湖西南3公里之山间。原居竺姓,称竺家。现居陈姓,系自龙宫迁此,村名改作竹家。
木瓜湾 Muguāwān 4户,9人。村处上湖西南3.8公里之山湾间。清同治年间(1862~1874),白岩徐姓迁此定居。以村居于山形如木瓜之山湾得名。
山皇岭 Shānhuānglǐng 2户,9人。村处上湖西南2.8公里之山皇岭上。村以岭得名。象西线于此通过。清光绪(1875~1908)初年,陈姓自龙宫迁此居住。
吴家坑 Wujiākēng 4户,15人。村处上湖西南2.7公里之山皇岭东面坑谷间。原居吴姓,称吴家坑。现居陈姓系自龙宫迁此,村名沿用。
大庙山 Dàmiàoshān 3户,13人。村处上湖西南3.3公里之大庙山间。村以山得名。清光绪(1875~1908)初年,陈姓自龙宫迁此定居。
雪上 Xuěshàng 农点。地近俞山。龙宫村派人于此看山管田,每年轮换。
上塘坪 Shàngtángpíng 废村。1983年居民迁龙宫。
后坑 Hòukēng 废村。1983年居民迁龙宫。
【俞山】 Yushān 54户,193人。山地2135亩,植被以松、竹、杂柴为主,产茶。耕地80亩,种植水稻、番薯等。副业有编制竹器,从事竹匠及汽车、拖拉机运输等。
俞山 Yushān 54户,193人。村处上湖西南3.3公里之山皇岭东南山间。四围群山屏列,村地高低不平。俞姓主居,据《马坡俞氏宗谱》,明嘉靖年间(1522~1566)俞成镛从马岙迁此。村以俞姓居山间得名。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应龙
相关人物
刘公庆
相关人物
俞正儒
相关人物
仲良
相关人物
俞成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上湖乡
相关地名
双湖县
相关地名
深甽镇
相关地名
尖山区
相关地名
大溪区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河西区
相关地名
马岙街道
相关地名
溪西镇
相关地名
上湖乡
相关地名
白岩镇
相关地名
旗山区
相关地名
新昌县
相关地名
鼓山区
相关地名
湖西乡
相关地名
龙宫镇
相关地名
双溪区
相关地名
岩头乡
相关地名
于村乡
相关地名
中湖乡
相关地名
香山乡
相关地名
大庄镇
相关地名
奉化区
相关地名
连山区
相关地名
平湖市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石壁乡
相关地名
龙潭区
相关地名
石湾镇
相关地名
大庙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