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西店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56
颗粒名称:
西店镇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5
页码:
39-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深甽区西店镇位于宁海县北部,总面积32.9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该镇以渔、农、工为主,1985年渔业产量全县之最,工业产值列全县乡镇首位。镇内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和名胜古迹,如陈长官祠和元曲《琵琶记》作者高明传说卒于此地。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西店镇
内容
西店镇位于宁海县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店距县城21公里。镇以驻地得名。东南濒铁江与薛岙乡、桥头胡镇隔海相望,南连紫溪乡,西邻香山乡及深甽镇,北与奉化县交界。全镇总面积32.92平方公里,其中海域16.2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11个自然村。计4790户,16333人,其中农村户口4275户,15334人。
辖区解放前属义溪乡。1951年为西垫、团堧二乡,1956年二乡合并称西垫乡。并划入原属桥棚乡之邵家村。1958年属西垫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同年以原西垫、团堧二小乡区域并划入原属香山乡之皂坑、张家(今称张家庄)二个大队,建西垫公社。196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垫改名西店,1983年改为西店乡。1984年改西店镇,西店、郑家二村列为建镇区。
镇境西北部为丘陵地区,有大岩山、桶盘山(主峰在香山乡)、铁场岭、栅墟岭等,均低矮。东南为沿海平地,土地肥沃,农渔两利,村落大多集中于此。中部有发源于大岩山与桶盘山之二小溪,南部有皂坑溪及来自香山乡之五市溪,都注入铁江。因溪流皆短窄,早年常受旱情威胁,解放后修建小型塘坝108座,总蓄水量81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5937亩。
西店处于宁波通台州大道上,古有驿站,且有出海水路,故交通向称便捷,现有省道甬临线穿越南北,与县道西店——深甽公路会于西店。镇内各村可通行拖拉机和汽车。沿海各村均可启锚出象山港。
该镇生产,渔、农、工并举。
渔业有捕捞和海涂养殖。1985年全镇有机动船76艘,计6373匹马力,3252吨位;非机动船38艘,计71吨位。1985年捕捞总产量4261.8吨,产值638.9万元。全镇有海涂1.8万亩,养殖牡蛎、蛏、蚶等。1985年海涂养殖1.65万亩,其中牡蛎1.534万亩,产量575吨。该镇和紫溪乡为铁江牡蛎产地。铁江养殖牡蛎始自宋代,已阅七百余年,代远年久,遐迩闻名。1985年渔业产量为全县之最。
全镇耕地7072亩,主产稻谷,兼产大小麦、油菜籽、蚕豆、番薯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89.5公斤,总产4472.45吨,山地1.1万亩,植被以幼松、薪柴为主,近年兼育杉、桑、柑桔等。饲养生猪、家禽,系农家传统副业,1985年生猪饲养量3255头。近年专业户饲养蛋鸭、长毛兔等蔚然成风。利用水库、水塘养鱼亦大有发展。蛎壳烧灰在该镇有悠久历史,1985年有蛎灰窑厂78家,产蛎灰3.82万吨,产值259.88万元。
镇内企业,县办工厂有宁海塑料一厂、西店标牌厂、宁海塑料电讯器材厂等3家;部门办工厂有造船厂和东方电视机厂2家。镇办工厂有水泥、铜管、水泥预制品等16家,职工1051人,1985年产值1093.91万元;村办工厂有橡胶、电器灯具、塑料、水产加工、印刷等70家,职工1663人,1985年产值695.24万元;个体办及联办工厂有电器、电子配件、彩印等49家,职工580人,1985年产值241.49万元。1985年工业产值列全县乡镇第一位。其它还有工程队、交通运输队、商店、旅馆等。
铁场岭泥沙中含有磁铁矿砂,皂坑村后山上曾于1958~1961及1971~1972年两次开采铁矿。
全镇有初中1所,为县农村示范初中,学生661人;小学10所,其中单班村校2所,计学生1600人。幼儿班8班,入学幼儿304人。镇医院1所,医务人员13人,病床10张。文化设施有影剧院、电影放映队、文化站、图书室、广播放大站等。
朱行桥,位于西店南1公里处,以南宋时建桥甫成,适值理学家朱熹过此而得名(据光绪《宁海县志》),现已改建为甬临线公路桥。近桥地区,向以“朱行桥”为地名。
双山,位于西店东南2公里处。以海涂中二岛兀立,状如印,故名。(详卷四《名胜古迹》)
樟树村后石屏山岩石上,镌刻元浙东道宣慰使哈剌罕赛诗:“千年壁立任莓苔,今日石盘居士来;洗刷浮云堪宴坐,不教独秀在天台”。(载光绪《宁海县志》)每句一行,后有附跋,几经岁月,犹可辨认。
西店村中有陈长官祠。原有前后二进,今存前厅五间,犹保存明清时代穿斗式建筑特色。(陈长官事迹见卷七《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
据传,元曲《琵琶记》作者高明(字则诚)卒镇内樟树村。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有“(则诚)旅寓鄞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明太祖闻其名,召之,以老病辞归,卒宁海”之记载。此传说或非讹。
1949年4月21日,蒋介石、宋美龄及其随从自奉化溪口至西店,由团堧下海去复兴岛。
西店镇 Xīdiàn Zhèn 4790户,16333人,其中农村户口4275户,15334人。
【西店】 Xīdiàn 205户,740人。耕地244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西瓜及从事商贩、搬运工等。村办工厂14家,职工248人;个体及联办工厂18家,职工250人。1985年全村工业产值221.5万元。
西店 Xīdiàn 别名西店街,曾用名西垫。205户,740人。西店镇人民政府及西店村委会驻地。位于城北21公里之铁场岭东麓。南依万步岭,西部山阜连绵,与香山乡相邻。现住王、孙、邬、郑等十数姓。相传,旧时该地系海涂,附近村民于此垫涂建村,以地处铁江西侧,故称西垫。又因地当宁波至台州通衢,且近海,航运亦便,向为农村集镇,多店栈,“垫”“店”同音,常作西店。1962年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西店”作标准地名。甬临线和西店——深甽公路交会于此。逢农历三、六、九集市。镇内沿海各村水产品于此集散,工商业发达,市面繁荣。该地明代曾设铁场巡检司,清为海防汛地,设西垫汛。村内有陈长官祠。
【崔家】 Cuijiā 253户,954人。以村委会驻地崔家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462亩,主产稻谷。海涂2600亩。副业有养殖牡蛎、蚶,近海捕捞、淡水养鱼、饲养长毛兔、种植柑桔、海上运输及烧售蛎灰等。
崔家 Cuijiā 曾用名月浦。243户,912人。崔家村委会驻地,村处西店东北2.6公里之海边。北与奉化县下陈交界。甬临线于村西通过。该村前临铁江,后靠月山,旧名月浦。后崔姓蕃衍,改称崔家。据口传,明末,崔姓由黄岩路桥迁至团堧戴家,后居于此。
山下戴 Shānxiàdài 10户,42人。村处西店东北5.4公里之甬临线西侧,北界奉化县。戴姓居住。据团堧《戴氏宗谱》,元至正间(1341~1368)戴姓由温岭南塘迁团堧,传十五世,分支迁此,时当在清乾隆、嘉庆之际。以戴姓居于山脚,故称山下戴。
【王家】 Wángjiā 629户,2301人。耕地146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柑桔、西瓜,饲养群鸭,烧砖瓦、蛎灰等。村办工厂6家,个体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73.8万元。
王家 Wángjiā 曾用名一都王。629户,2301人。村处西店东北1.4公里之田洋上。甬临线于村西通过。该村《王氏宗谱》载,王子华(1099~1166)祖居临海大田。建炎己酉(1129),金人入明州,王守栅墟,宁海得全。“暇日,览胜阆风,乐其土俗,择里于铁场之宅基而居焉”。始称铁场王家,清雍正时改称一都王,后简称王家。现村内存有石牌坊遗迹三处:一为绣衣坊,明监察御史王中立,在大道地,尚存下截石柱四根;一为花祠堂正门,斗拱翘檐,浮雕花鸟龙兽,三只石狮,二站一卧,栩栩如生;一在村南,名京牧天宠坊,明王仲玠立,四柱三门,横梁石刻古朴浑厚,镌刻铭文,字体隽秀。
【郑家】 Zhèngjiā 83户,297人。耕地150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经营饭馆、客栈、代销店及从事商贩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23.56万元。
郑家 Zhèngjiā 曾用名郑家跳。83户,297人。位于西店东北0.5公里处。郑姓聚居。据该村《郑氏宗谱》,元代郑伯时(1300~1370)从本县尚义(今香山乡境)“徙居于铁场压之东,此盖始迁郑家跳祖也”。后去跳字,称郑家。村西有一石井,光绪《宁海县志》载:“绕宅皆潮水,民苦斥〓,元季郑伯时乃于宅后凿地取泉,甫及三尺,下皆平岩,泉自石缝中迸出,其味清冽,旱不干,水不溢,乡民赖之”。数百年来,沧桑变异,唯该井之水清甘如故。1985年村民集资修井圈,并勒石记其事。
石孔头 Shíkǒngtou 别名双山。799户,2892人。分建石孔、尤村、双山、尤村渔业4个行政村。村处西店东1.6公里之海边。东、南临铁江与薛岙乡加爵科村隔海相望。村东南海涂上有二山兀立,称石孔山(即双山),村即以此得名。据口传,该地以夏、李二姓居住最早,现村西尚存夏家弄地名。今聚居冯、尤、仇、潘四姓,历来划地以居。据该村《冯氏宗谱》,冯族先世河间人,宋高宗南渡,武德大夫冯宝挈眷护驾,其子冯安国以荫历官浙东按察使,安国三子冯华“览双山之胜,遂择地卜居”。《尤氏宗谱》载,明洪武间(1371~1384)尤奉信自南田迁峡山,传四世,尤转六“始居一都石孔”。《仇氏宗谱》载,宋季,仇十二“从奉化沙堰徙居于此”,其“二世享甫出生于宋绍定二年,卒于德祜二年(1229~1276)”。潘姓系本县冠庄迁此。该村养殖牡蛎,历史悠久,光绪《宁海县志》载:“宋季,冯进士唐英避乱隐此,见岩边牡蛎盛生,故教民聚石养之,至今犹利赖云”。
【石孔】 Shíkǒng 137户,525人。以村委会驻地石孔头得名,为石孔头自然村之一部分。1961年建冯家大队,1982年改石孔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耕地295亩,主产稻谷。副业有养殖牡蛎、近海捕捞、烧蛎灰等。村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7.5万元。
【双山】 Shuāngshan 345户,1211人。村委会驻地石孔头。该村为石孔头自然村之一部分,以村前双山得名。村民以经营渔业为主,有机动船24艘,计1613马力、1067吨位;非机动船18艘,计36吨位。1985年捕捞水产品总产量973.35吨。海涂2733亩,养殖牡蛎、蚶。村民并从事海上运输、烧售蛎灰等。村办工广6家,1985年产值80.75万元。
【尤村】 Yóucun 192户,690人。村委会驻地石孔头。该村为石孔头自然村之一部分,以村民姓尤得名。1961年属尤家大队,1976年农渔分开,.建尤家农业大队,因重名,1981年更名尤村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351亩,主产稻谷。海涂300亩,养殖牡蛎、蚶等。村民并从事近海捕捞、烧售蛎灰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3家,1985年产值10.05万元。
【尤村渔业】 Yóucunyúyè 125户,466人。村委会驻地石孔头。该村为石孔头自然村之一部分,以村民姓尤及从事渔业命名。1961年属尤家大队,1976年农渔分开,建尤家渔业大队,因重名,1981年更名尤村渔业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有机动船7艘,计734马力,403吨位;非机动船5艘,计5吨位。1985年捕捞水产品总产量460.4吨。副业有从事海涂养殖、海上运输及烧售蛎灰等。村办工厂1家。
团堧 Tuánruán 869户,3293人。位于西店东2.3公里处。分建团堧、团堧渔业2个行政村。东、南濒铁江,与薛岙乡加爵科隔海相望。居民以戴姓为主。据口传戴姓之前,已有陈、蒋二姓于此居住。该村《戴氏宗谱》载:“先世由闽泉蛙湖卜迁台之太平(温岭)南塘村”,元至正间(1341~1368)戴少詹“避世纷乱,乃卜居而占籍于堧里”。(堧,意为河边地,此处作海边地)“枕山面海,其地团聚”,故村称团堧。村东原有一小村,名东岙,现已与团堧相连,成为一体。1949年4月21日,蒋介石等由该村下海去复兴岛。
【团堧】 Tuánruán 594户,2265人。以村委会驻地团堧得名。为团堧自然村之一部分。1959年建团堧大队,以经营农业为主。1983年改为团堧行政村。耕地1197亩,主产稻谷。海涂7700亩。副业有养殖牡蛎、蚶、海带,近海捕捞、烧售蛎灰等。村办工广7家,个体及联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104.11万元。
【团堧渔业】 Tuánruányúyè 275户,1028人。以村委会驻地团堧并以村民经营渔业为主而命名。为团堧自然村之一部分。1959年建队时,因适逢国庆,称国庆渔业大队,1983年改建国庆渔业行政村,1986年更名团堧渔业行政村。有机动船24艘,计2046马力、936吨位;非机动船7艘,计14吨位。1985年捕捞水产品总产量1224.5吨。有棉地60亩,海涂300亩,副业有种植棉花,养殖牡蛎、海带,从事近海捕捞、海上运输及烧售蛎灰等。村办工厂2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51.04万元。
【皂坑】 Zàokēng 77户,283人。1951年属桥棚乡,1956年属香山乡,1958年属西垫人民公社,1962年属西店公社,1983年属西店乡,1984年属西店镇。耕地340亩,主产稻谷。副业有种植茶、西瓜、蔬菜等。村办工厂3家,1985年产值21.28万元。
皂坑 Zàokēng 曾用名南洪。77户,283人。村处西店西南3.1公里之香岩山东麓。南邻紫溪乡桥棚,西面山峦重叠,与深甽镇交界。北与香山乡接壤。村民姓洪,据香山乡洪家《洪氏宗谱》,宋淳熙间,洪公符(1177~1227)从洪家分居于此。以位于原居地洪家南面,称南洪。后以流经村庄之小溪皂坑(因溪边长皂荚树得名)为村名。皂坑水清冽甘美,盛水满碗,水高碗口一分而
不外溢。
【张家庄】 Zhāngjiāzhuāng 48户,188人,1951年属桥棚乡,1956年属香山乡,1958年属西垫人民公社,1962年属西店公社,建张家大队,因重名,1981年改称张家庄大队,1983年建行政村。耕地18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群鸭、长毛兔等。村办工厂1家,联办工厂3家,1985年产值22.86万元。
张家庄 Zhāngjiāzhuāng 曾用名张家。48户,188人。村处西店南2.4公里之平洋上,东濒铁江,北邻香山乡竺家。据该村《张氏宗谱》,明季,张宗维(1536~?)之子廷珠从象山庆丰桥迁此。以姓名村,称张家。1986年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改名为张家庄。
【邵家】 Shàojiā 260户,930人。1951年属桥棚乡,1956年属西垫乡,1958年属西店人民公社,1962年属西店公社,1983年属西店乡,1984年属西店镇。耕地898亩,主产稻谷。副业有养殖牡蛎、对虾等。村办工厂6家,个体及联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48.07万元。
邵家 Shàojiā 曾用名东陵。260户,930人。村处西店西南2.3公里之平洋上。东濒铁江,南邻紫溪乡董家。甬临线自北经村东而过。村民以邵、汪二姓为多。据《汪氏宗谱》,宋高宗南渡时(1126),汪伯厚“自奉川连山长诏迁居宁海山隍岭下”,元至正间(1341~1368)八世孙宗侍迁此。邵姓于清初从亭旁(今属三门县)迁来。该村旧名东陵,后邵姓族大,遂以邵姓名村,改称邵家。
樟树 Zhāngshu 1052户,3456人。村处西店东南1.3公里之石屏山南麓,东、南濒铁江。村民以孙、高、陈三大姓为主。据光绪《宁海县志》,唐广德元年(763),浙东统兵防御孙功棐“与平袁英乱,驻兵紫溪洞,寻以疾卒”,其子来宁海“奔丧,返经铁场石屏山,爱其地,插樟为识,遂迁居焉。后以樟树名里”,“世称为樟树孙也”。高姓一从福建大田迁来,一从定海秀山迁此(年代无考)。该村《陈氏宗谱》载,明季陈姓“自紫溪洞迁居樟墅之象鼻山下”,清初,又“迁至山内之大村而居”。1951年土改时,樟树村分为争取、持久、和平三个村,1961年即以此建三个大队。1965年合并成樟树大队和樟树渔业大队,1983年改建樟树、樟树渔业二个行政村。村后石屏山上有元代石刻。据传,元曲《琵琶记》作者高明(字则诚)卒于该村。
【樟树】 Zhāngshu 800户,2649人。耕地1482亩,主产稻谷。副业有养殖牡蛎、淡水养鱼,近海捕捞、烧蛎灰等。村办工厂14家,个体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199.98万元。
【樟树渔业】 Zhangshuyúyè 252户,807人。村民从事渔业,有机动船21艘,计1980马力,846吨位;非机动船8艘,计16吨位。1985年捕捞总产量733吨。海涂600亩,主要养殖牡蛎、对虾。其他副业有近海捕捞、海上运输及烧蛎灰等,村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16.24万元。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国维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宋美龄
相关人物
王中立
相关人物
郑伯时
相关人物
冯宝挈
相关人物
洪公符
相关人物
张宗维
相关人物
唐广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西店镇
相关地名
紫溪乡
相关地名
香山乡
相关地名
深甽镇
相关地名
张家庄镇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月浦镇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月山镇
相关地名
北界镇
相关地名
临海市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尚义县
相关地名
河间市
相关地名
安国市
相关地名
南田镇
相关地名
奉化区
相关地名
温岭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象山县
相关地名
董家镇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定海区
相关地名
大村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