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香山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55
颗粒名称:
香山乡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4
页码:
35-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深甽区香山乡位于宁海县北部,总面积24.7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该乡以农业为主,特产杨梅。有初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及文化设施。香岩山为宋刘倓归隐处,岭口村有清光绪年间建造的阆风桥,洪家为鸦片战争期间抗英烈士洪式琮故里。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香山乡
内容
香山乡位于宁海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家距县城23公里。该乡古称尚义,今以境内之香岩山命名,称香山乡。东、南与西店镇相邻,西南接深甽镇,西连大蔡乡,北与奉化县接壤。全乡总面积24.7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共20个自然村。计2731户,9741人。其中农村户口2589户,9569人。
辖区解放前属义溪乡,1951年建香山、仁合二乡,1956年合并建香山乡,1958年属西垫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归属宁海县,同年按1956年香山乡区域建香山公社。1983年改为香山乡。
乡境西南向西以至东北,群山环绕。东南部为半月形平地,多良田,为该乡主要产粮区。香岩山横亘于西南境,主峰海拔692米;南端与深甽镇接界处有矮猪山,海拔735米。发源于香岩山主峰以西之五市溪,自西向东至溪头村南,与来自乡境东北部义溪汇合,经西店镇流入铁江。西部有红泉水库,北部有箬帽岭水库,中部有茅山头水库,总库容139万立方米,自流灌溉乡内大部分土地。
公路有县道西店——深甽公路穿越东西,衔接省道甬临线和象西线。
全乡耕地9368亩,主产稻谷,亦产大小麦、蚕豆、油菜籽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85.5公斤,总产5765.7吨。山地2.13万亩,植被有松、杉、薪柴、毛竹等。经济作物有杨梅、柑桔、茶、西瓜、甘蔗等,其中杨梅为该乡特产,过去于西店集散,称“西店杨梅”;也有以桶盘山为产地代表,称“桶盘山杨梅”。饲养有生猪、家禽、奶牛等,1985年生猪饲养量4288头。乡内企业,乡办工厂有紧固件、蜜饯、钟壳等10家,共职工404人。1985年产值273.71万元。村办工厂有糖果食品、网线加工等34家,共职工693人,1985年产值259.04万元。个体办及联办工厂有建材、花岗石等22家,1985年产值315.25万元。
全乡有初中1所,学生284人。小学7所,其中单班村校1所,共学生850人。乡校前身为香岩小学,创建于1906年(当时名为香岩学堂),为我县早期近代学校之一。幼儿班1班,入学幼儿35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人。敬老院1所。青年民兵之家2所。文化设施有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广播放大站等。乡内岭口村被评为1985年度县文明村。
境内香岩山为宋刘倓归隐处,筑有阆风吟室,后人改为阆风庵,现存。牌门舒村为宋名士舒岳祥故里。人称刘倓为“刘阆风”,舒岳祥为“舒阆风”。(详卷七《地名与历史人物》)岭口村头有清光绪丙戍年(1896)建造之阆风桥。(详卷四《名胜古迹》)
洪家为鸦片战争期间抗英烈士洪式琮故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洪式琮调定海守御,土城被英军攻破时,“持短刀死战,手刃百余人,身受重创,蹶而起者数四”,英勇阵亡。(据光绪《宁海县志》)
东部桶盘山,峰顶岩平如盘,称桶盘山,又称天门山(详卷六《自然地理实体》)。
香岩山北之明恩寺,建于唐乾元中(758~759),1963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被毁,现存山门及清乾隆五十九年修寺碑。
香山乡 Xiāngshān Xiāng 2731户,9741人。其中农村户口1589户,9659人。
【石家】 Shijiā 335户,1106人。耕地1005亩,主产稻谷。山地2149亩,植被为松、杉、竹、薪柴等。副业有栽培茶、柑桔、甘蔗以及制饴糖等。村办工厂4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共产值148.29万元。
石家 Shíjiā 335户,1106人。香山乡人民政府及石家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北23公里之五市溪北岸平洋上。西深公路在此设站通过。据该村《石氏宗谱》,宋乾道间(1165~1173)新昌石溪石羡问曾为通奉大夫,因性喜隐逸,退居宁海长洋,其孙石载辅由长洋卜居于此。以姓名村,称石家。该村为明末石启明之故里。石启明于崇祯戊辰以恩选贡入京。清兵入关,集义民抵抗,“史可法题授滁和兵备,与之戳力同心,誓师恢复”。后见势不可回,挂冠归,隐居明恩寺。顺治间,清吏欲疏荐起用,启明坚持不出。著有《理檀录》、《介于游草》、《介园集》等。(据光绪《宁海县志》及《石氏宗谱》)
【塘下】 Tángxià 205户,799人。以村委会驻地塘下得名。辖3个自然村。耕地761亩,主产稻谷。山地899亩,植被为松、竹等,且盛产杨梅。村办工厂4家,1985年产值23.14万元。
塘下 Tángxià 186户,754人,塘下村委会驻地。村处石家西北1.4公里之化星岗东麓。主居胡姓,据该村《胡氏宗谱》,元末,胡思乡(其祖父德敏生于元大德壬寅-1302)从大蔡迁此,以村西山脚有一大水塘,村在其下方,故称塘下。
田畈中央 Tiánfànzhōngyāng 1户,4人,村处石家西北0.9公里之田畈间。胡姓从大蔡迁此。以村坐落于田畈中央得名。
蒋家 Jiǎngjiā 18户,41人。村处石家西面1.1公里五市溪北侧,西店——深甽公路从村北通过。据该村《尚义岩头蒋氏宗谱》,蒋姓祖上原居县城桃源桥南,宋时,蒋于略曾任福建通判,归故里后,退隐于此。于略生卒无考,其十世孙延龄生于元乙卯年,卒元辛巳年(1315~1341),以此推算,其始居当在宋真宗赵恒在位时(998~1022)。
【后溪】 Hòuxī 255户,925人。以村委会驻地后溪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896亩,主产稻谷。副业有饲养奶牛、群鸭,栽培茶、制香等,并盛产杨梅。村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12.9万元。
后溪 Hòuxī 241户,887人。后溪村委会驻地。村处石家北0.6公里之田洋间。主居石姓,据该村《石氏宗谱》,明初,石家石惠驹(1372~1428)“子文尹公携子分迁后溪新宅”。以村坐落于义溪之后(北),故称后溪。
张岙 Zhāng'ào 14户,38人。村处石家北1.7公里洞公岭东侧,北界奉化县。以张姓始居山岙得名。据传张姓从大蔡高畈迁此。现为张、沈、洪、叶等姓杂居。
高石街 Gāoshíjiē 废村。
【牌门舒】 Páiménshu 90户,366人。以村委会驻地牌门舒得名。辖5个自然村。耕地380亩,主产稻谷。山地200亩,植被有毛竹、松、薪柴等。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3万元。
牌门舒 Páiménshu 60户,224人。牌门舒村委会驻地。村处石家西2公里五市溪北侧,西店——深甽公路穿村而过。舒姓主居。据光绪《宁海县志·舒阆风先生行状》,五代(907~960)末年,舒师锡由越“徙台而为迁国之宗者。”以村下有石牌坊跨路而立,号称“牌门”,入门即为舒姓聚居地,故称牌门舒。今牌坊已拆除。该村为宋名士舒岳祥故里。
便岸头 Biàn'àntóu 2户,5人。村处石家西南2.8公里之山脚,西店——深甽公路于村南通过。现住潘姓,民国初从大蔡乡梁坑迁此。该处原有一平坦大岩石(光绪年间建阆风桥时打碎作建桥石料),地名称平岩头,谐音成便岸头。
捣臼岙 Dǎojiu'ào 6户,27人。村处石家西南2.7公里之五市溪边。清咸丰年间,洪姓从洪家来此看管山林,落户定居,以村后群山形若捣臼,村处岙口,故称捣臼岙。
龙头颈 Lóngtóujǐng 7户,43人。村处石家西2.8公里之半山腰。住郑、张二姓,郑姓于清末从奉化郑家塔迁此,张姓稍迟,从大里乡里岙迁来。以村边之山宛若龙颈状得名。
藕荷坑 Ouhékēng 15户,67人。村处石家西南2.4公里,深甽——西店公路西侧。居洪、张二姓。洪姓于清乾隆年间从本乡洪家迁此。以村前不远处有五市溪,出村即见,因名村为“遇河坑”,后谐音称藕荷坑。
【洪家】 Hongjiā 332户,1232人。耕地1208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茶、柑桔等。村办工厂3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4家,1985年共产值12.7万元。
洪家 Hóngjiā 别名五市街。332户,1232人。村处石家南0.2公里之五市溪南岸平洋上。据该村《洪氏宗谱》及光绪《宁海县志》,该村洪姓祖居丹阳。唐天宝进士、谏议大夫洪经纶奉命于广德元年(763)至宁海紫溪洞镇压袁晁起义部属,“后以亢直忤时,退隐邑之花架山”。后裔于花架山之东定居,即今之洪家。村以姓得名。村内原有一条街道,有集市,称五市街,为洪家之别名。该乡粮站、供销社、医院、米厂等设在此村。该村为清代抗英烈士洪式琮之故里。香岩学堂校歌中有“武效洪式琮”句。
【下田畈】 Xiàtiánfàn 189户,667人。耕地698亩,主产稻谷。盛产杨梅,素有“桶盘山杨梅”之称。亦产茶。村办工厂5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共产值41.98万元。
下田畈 Xiàtiánfàn 189户,667人。村处石家东0.4公里之田畈上,村东为桶盘山。以洪、戴两姓为主,据该村《洪氏宗谱》,洪效丙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59)率子从洪家分迁于此。以地处洪家之下(东)田畈中,故称下田畈。
【礼村】 Lǐcun 201户,771人。耕地812亩,主产稻谷。山地5241亩,植被为松、竹、薪柴等。副业有栽培茶、蔬菜、西瓜、甘蔗等。村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5.1万元。
礼村 Lǐcun 201户,771人。村处石家南1.5公里之香岩山东北田洋上。主居刘姓。据该村《香山刘氏宗谱》,五代时,刘尧卿(881~977)由天台孟岸迁此定居。谱中有诗:“迷离烟树媚芳津,落马桥西共结邻;莫道村小无礼貌,礼尊犹得记前因”,名村为礼尊。后改称礼村。该村为宋名士刘倓、刘庄孙故里。
【横路葛】 Hénglugě 173户,654人。以村委会驻地横路葛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680亩,主产稻谷。山地1966亩,植被有松树、薪柴等。蔬菜、甘蔗、瓜果供应附近市场为该村特色。亦产茶。村办工厂2家,个体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共产值20.44万元。
横路葛 Hénglugě 170户,640人。横路葛村委会驻地。村处石家南1.5公里之田畈间。主居葛姓。据该村《葛氏宗谱》,明初,泉水葛姓第十三世葛公约迁此。该村因有一大道(紫溪至洪石)横贯其间,葛姓聚居,故称横路葛。
下葛 Xiàgě 3户,14人。村处石家东南2.1公里之平畈上。葛姓居住,据查葛姓自洛阳迁黄水塔(村西山脚),后移居于此,定居比横路葛较先。因位于黄水塔下,故称下葛。
【溪头】 Xītóu 340户,1271人。以村委会驻地溪头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1257亩,主产稻谷。山地2637亩,盛产杨梅。副业尚有种植西瓜、甘蔗。村办工厂4家,个体办工厂1家,1985年产值11.95万元。
溪头 Xītóu 314户,1229人。溪头村委会驻地。村处石家东南1.7公里之铁场岭西麓。西店——深甽公路穿村经过。东邻西店镇。主居刘姓。据该村《刘氏宗谱》,始祖刘维德于元至治元年(1321)从礼村迁此。因村在五市溪边,故称溪头。
后陈 Hòuchén 26户,42人。村处石家东南1.3公里之田畈小溪边。该村《陈氏宗谱》载:“始祖赢川公(1431~1514),字镇山,号鸿基,前明正统间(1436~1449)自鄞县走马塘来客于此,见夫香岩之原,峰回路转,水净沙明,足为后人万世基业,遂定居焉。名曰后陈”。
【岭口】 Lǐngkǒu 309户,1189人。耕地1010亩,主产稻谷。山地2087亩,植被有松、杉、毛竹、薪柴等。该村为该乡最大杉木基地。村办工厂7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5家,1985年产值27.39万元。该村为1985年度县文明村。
岭口 Lǐngkǒu 309户,1189人。村处石家西南3.6公里之山脚。南邻深甽镇,西接大蔡乡,北界奉化县。西店—深甽公路于此设站通过。主居舒姓,村民从本乡牌门舒分迁于此。以其位于杉树岭南麓,为通奉化之要道口,故称岭口。村口有阆风桥。(详卷五《人工建筑》)
【竺家】 Zhújiā 160户,589人。耕地643亩,主产稻谷。村办工厂1家,个体办及联办工厂2家,1985年产值10.92万元。
竺家 Zhujiā 160户,589人。村处石家东南2.7公里之五市溪南岸平洋上。东、南分别与西店镇樟树、张家庄相邻。甬临线于村东通过。据口传,明初竺姓于此定居,以姓名村,称竺家。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舒岳祥
相关人物
刘倓
相关人物
洪式琮
相关人物
石羡问
相关人物
石启明
相关人物
胡思乡
相关人物
刘庄孙
相关人物
刘维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香山乡
相关地名
尚义县
相关地名
香山区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茅山镇
相关地名
平洋镇
相关地名
新昌县
相关地名
石溪镇
相关地名
塘下镇
相关地名
西山区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于村乡
相关地名
南通市
相关地名
奉化区
相关地名
丹阳市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