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杂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36
颗粒名称: 第九篇 杂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5
页码: 86-100
摘要: 文章记录了宁海地区的历史事件、气象资料及1988年特大洪灾情况。
关键词: 南门村 气象资料 特大洪灾

内容

第一节 遗闻轶事
  一、王锡桐威镇城隍庙
  19世纪后期,外国天主教会凭着不平等条约,在宁海城乡广设教堂,发展教徒,仗势凌虐村民,无恶不作。于是,北乡伏虎会会主王锡桐率义民万人入城,发动反洋教武装起义。
  1903年10月3日(阴历八月十三),王锡桐率众头领来到城隍庙,坐镇五凤楼指挥义举,一面派人烧毁天主教堂,一面分兵捉拿首恶朱国光。这时,朱国光正逃离教堂躲在城隍庙的佛龛顶上,听到王锡桐要搜捕他,吓得浑身发抖,震落龛顶尘埃。锡桐见此情况,立即吩咐“飞毛腿”刘望来上去察看。朱国光大吃一惊,慌忙窜入后殿,又越窗躲进隔壁甡泰烟店的搁楼藏匿。刘望来随后紧追,亦赶到甡泰。朱国光眼看脱身不得,连开数枪顽抗。刘望来置生死于不顾,纵身上楼,一脚踢飞手枪,又一脚将朱国光跌下楼来。而后,俘朱至城隍庙听候发落。于是,王锡桐判朱死刑,由塑佛匠包良干拖朱至南校场开膛示众。全城空巷围观,无不拍手称快。
  从此,城隍庙成了宁海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左证。建国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吴子桐和潘天寿
  画家潘天寿,家在北乡冠庄。少时,因农村教育落后,父母就送他到城内缑南小学读书。其时,缑南小学校长吴寅,字子桐,世居城南。他学识渊博,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社会上颇有声望,潘天寿很尊敬他。
  潘天寿酷爱国画和金石。一本芥子园画谱,总是手不离卷,课余时间,常用来临摹或者治印。有时兴之所至,即使上课时也免不了捉空描上几笔,对此,级任导师甚为不满。
  一次,正值级任上课,潘氏心有所触,又铺纸作画。他先在主体部位画上一棵躯干挺拔、枝叶茂密的梧桐树,然后于树下站一小童,举手指树。级任见了怒不可遏,劈手夺过画纸,厉声呵斥道:上课不守本分,已属违反校规,作画侮辱师长,更是大逆不道。随即将潘天寿拉到办公室,要校长开除学生。吴寅惊问其故。级任道:“子桐是吴先生雅号,他竟敢借图发挥,指桐而骂,岂非心存不轨。”吴寅不以为然,说:“即便如此,也无开除之罪。”但级任固执己见,意颇坚决。吴寅见师生关系如此破裂,留着终于教育不利,只得退学了事,又经手让潘天寿转学到正学小学插班就读,不使学生旷废学业。
  事后有人问潘天寿何故侮辱先生。潘天寿忿然答道:“桐树枝叶茂盛是指吴先生教书多年,桃李满天下;学生以手指树,是表示感谢先生栽培之恩,哪有侮辱先生的意思!”后来,潘天寿精心刻了一颗印章赠送给吴子桐,答谢他爱生之情。
  三、方正学读书处的由来
  南郊跃龙山的百步岭顶,在悬崖边建有平屋三间,名方正学先生读书处。屋内本有石碑数方,屋前设有石桌、石凳,旁有古柏一棵,相传为方正学手植,称为“方柏”。今仅存读书处,其余已废。
  方正学名孝孺,系北乡溪上方人,何以在此有他的读书处?原来,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元末明初,山上曾有过一所庵堂,叫“云栖庵”,方孝孺的一位姑母曾出家在此庵为尼。幼年时,方孝孺贪恋跃龙山环境清静,、风景优美,就随姑母伴宿庵中读书。每天晚上,姑母在琉璃灯下念经,他则习字学画;黎明早起,姑母焚香拜佛,他就步出庵门,到离庵十几丈远的崖边朗读诗文。古刹钟声和潺潺流水声伴奏着读书声,缭绕于青松白云之间,使他心旷神怡,乐而忘返。方孝孺秉性执着,晚习早读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在他驻足读书的地方竞留下光洁可辨的痕迹来。于是,后人就在这块地方建造方正学读书处,借以纪念先贤,黾勉后学。
  从明朝到现在已过去了几百年,云栖庵早已荡然无存。但是,跃龙山上的佛市道院从未中断,历代僧尼均以方孝孺曾在山上读书为荣,代代相传,及至建国以后,县佛教会会长、三官殿主持月亮和尚,犹郑重道及此事。
  第二节 城关地区气象资料
  第三节 “7.30”特大洪灾纪事
  1988年7月29日至30日(农历六月十六至十七日),在历时30余天的高温干旱之后,骤降特大暴雨,导致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灾。
  29日下午6时起,雨不住点、大而且急,长达14小时。城关地区过程雨量370毫米,超过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暴雨量(1956年9月19日为321毫米)近50毫米。黄坛水库上游的大溪流域,平均雨量519毫米,总降水量5917万立方米。于是,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黄坛水库最高水位97.60米,下泄流量1902立方米/秒。
  30日凌晨4点40分,南门大溪洪水漫过滨溪大坝,高出坝顶3.09~3.86米。沿溪自供电局至食品厂一带的最高水位为海拔22.69~23.09米,本村村委会与塑料十厂厂房,没入水中。城区东自妇幼保健所,西迄清泉抽水机站,北至正学巷均被淹,面积达1.1平方公里。环南中路水a过膝。
  6点左右,雨稍缓,但水势仍猛。站跃龙山望溪亭远望,大溪上下浊浪滚滚,汪洋一片。洪流冲击跃龙山桥,激起数尺水柱。南门铁桥已荡然无存。近溪的平房仅露屋顶。急流中,时有家具、牲畜随波而下。
  8点30分,水始退,至11点退尽。
  “7.30”洪灾损失惨重。本村被淹民房600间,受灾24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二。村办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村办农场已割倒的7亩早稻,全被冲走。全镇受淹1163户,倒塌房屋73间,被淹耕地770亩,Pi80亩。人员死7人,伤32人。
  附注:1988年7月29日17时,水库因抗早放水,水位已降至死水位76.0米,洪水入库后,至30日1时30分,水位升至90.0米,并开始溢流出水。从1点45分至2点50分,65分钟内库水位上升5.1米。6时达最高水位97.60米,下泄流量1902立米/秒。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