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33
颗粒名称: 第八篇 人物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文章介绍了钱梦虎、孔墉、朱学勉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及李云波的艺术成就和革命烈士名录。
关键词: 南门村 历史人物 革命烈士

内容

第一节 人物传略
  钱梦虎 字茂林,清本城南隅人。状貌魁伟,两目炯炯有神,中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进士。初任定海镇标千总,后升为提标水师游击。时,东南海上有反清义军驱巨舰数十艘入象山淡水洋,梦虎率水师接战,发炮击破对方船舰,又追至外洋,杀伤甚众,己亦受重伤,清廷颁旨褒奖。
  嘉庆元年(1796),梦虎任澄海副将,不久补苏松镇总兵。因蔡骞(牵)之反清义军活跃海上,澄海总督以梦虎熟习舟师而上书挽留,遂于嘉庆三年改调碣石镇总兵,并赏戴花翎。由于在洋日久,湿疾病发而解任调理。嘉庆十年,病愈赴京,仁宗召见于圆明园,授广东提督,并赐御制新兵诗十二韵墨刻和木兰墨刻。后,以湿疾复发告回原籍。嘉庆十二年十二月(1808年初),蔡骞部与清军激战于黑水洋,击杀水师提督李长庚。两广总督柏龄借以弹劾梦虎,遂被捕。廷讯后,充军乌鲁木齐,管理昌吉营屯务。在戍五年,屯务甚有起色,释归。嘉庆二十四年,仁宗六十寿辰,再召起用,任定海水师守备。道光元年(1821),补授乍浦中军左营守备。次年,提补定海镇标中营游击。刚赴任,旧病又发,告归养病,卒于乡里。
  梦虎在职时,行伍中营私肥己之风颇盛,但他居要职多年而两袖清风。任广东提督时,曾因病返里,亲朋以梦虎身为粤东元戎,必满戴而归,求一睹珍宝。梦虎取米、絮置桌上,笑道:“我素所宝者,此也。”
  城内有元戎第,即为钱梦虎所立。
  孔墉(1890~1939) 字逖火,号映龙山主人,城南塘头(今力行巷)人。16岁卒业于柏屏小学堂,因家贫而设摊营生,但仍刻苦自习。1907年,考入杭州高等学堂。三年后,以第一名成绩毕业,随后执教杭州初级师范学堂及绍兴府中学堂。及武昌起义,返杭在新军童保喧部任秘书,对光复杭州多有筹谋。1912年,应吕公望之聘任浙江体育会评议员和浙江体育学校国文教员,常于体校讲述岳飞、文天祥及秋瑾、徐锡麟等英雄事迹,学生深受感动。
  1916年,袁世凯称帝。孔墉襄助童保喧响应云南蔡锷起义,率部讨袁,驱逐袁氏在浙江的代理人朱瑞,宣告浙江独立。随后,升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司令部机要秘书。1918年,墉随童部援闽抗粤。翌年,童病故,墉返浙随陈仪部出军徐州,旋任周凤岐师主任秘书兼军法处长。后因周骄横拨扈,贪赃枉法,愤而解甲归里。1933年复出任湖北省财政厅秘书长,终因官场昏暗,再度辞归。
  1935年冬,江苏省八区(今连云港市)专员郝国玺殷切相邀,墉碍于盛情难却,应聘任专署秘书长。苏北地瘠民贫,屡遭水灾。墉议修水利、辟荒田发展农业。并亲自参与水利工程的勘察与筹划,使沂、沐等河得以整治,民国政府为此通令嘉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南京相继沦陷。墉著作《无名英雄传》,讴歌抗日将士。1938年,日海陆空三军进攻连云港,八区垂危,专员遁迹。时江苏省长韩德勤来电邀墉前往,五十七军军长缪征流促他随军西行,墉一概谢绝,决心与当地军民共存亡。嗣后家书频频催归,墉毅然复信道:“墉此时如离职守,应受军法处分。法尚不怕,平日食公家禄,临难思苟免,只怕人格堕地耳!”乃临危受命,任江苏省八区护理专员兼保安司令。
  1939年3月12日晨,日军犯沐阳,墉率部奋起抗击,不幸中弹被执。敌酋逼供军情,墉置生死度外,怒目裂眦厉声呵斥,终为敌兵群刺胸腹头额致死。敌去,乡民殓尸葬于泰老圩。后,《重庆十大联合报》、《宁波日报》、《宁海民报》相继报导孔墉以身许国的殉难事迹,宁海并为其隆重集会追悼,由县长方引之捧送灵位入县“忠烈祠”。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奉孔墉灵位于“浙江省忠烈祠”,并名列《抗战军人阵亡录》。
  孔墉工书法,好诗词,兼谙医药,有《病症辨怡常识》、《从军杂咏》存世。
  朱学勉(1912~1944) 原名应端贤,本村应家人。1925年自正学高等小学毕业,因父殁家寒而为药铺学徒。1929年谋生上海,为中药店店员,同时从长兄应野平学习国画、诗词。未几,进礼品公司当画工,并就读于夜校。
  “九·一八”衅起,朱有感于民族危机,奋力写作,宣扬抗口和抨击对日不抵抗政策,曾以“悲秋”的笔名在“左联”刊物上发表文章,甚得王任叔、林淡秋的赞助。1934年秋失业,经兄介绍至松江县地方法院监狱任录事,在职三年,曾多次在上海《文艺月刊》、《文学月报》发表杂感和小说,揭露国民党监狱的惨无人道,因而受到《大众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的嘉评,特约他谈话给予鼓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学勉毅然投笔从戎,只身奔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并于是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受命南下松阳,复调宁波,任中共鄞县工委组织部长。1939年夏改任中共余姚中心县委书记,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皖南事变”后,朱调任诸暨中心县委书记,旋改制任特派员,以叫卖糕点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5月,调任中共浙赣路东县委书记,他组建“诸北八乡抗日自卫大队”,在诸暨枫桥一带从事抗日游击战争。次年2月,朱学勉重返诸暨,将原八乡抗日自卫队留住伤员组成的“小三八”部队,扩编为一个大队。同年10月,“小三八”主力部队并入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朱任该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从此他离开县委,专事武装斗争。曾率队参加四明山反顽自卫战,由于他机智果断,骁勇善战,保证了整个战局的胜利,因而获得上级的表扬。
  1944年5月,汪伪蔡廉部之独立第四旅,向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发起猖狂“扫荡”。朱学勉率部在诸暨墨城坞英勇反击,歼敌旅长以下二百余人,使蔡部溃不成军,一蹶不振,使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朱在是月11日第三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中,因胸部中弹而血染沙场。
  朱学勉为国捐躯深为当地人民感念。诸北大宣村挖有“朱公池”,枫桥魏家坞将“忠义中学”改名“学勉学院”,以示对烈士的崇敬。解放后,枫桥设“学勉中学”,建“学勉路”;诸暨县人民政府在连湖乡尚武村修造“朱学勉烈士墓”,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扉(1905~1972) 原名柴时遴,民主同盟盟员,现代工艺家,本村柴家人。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前后,柴扉经常为《宁海民报》作画,抨击社会时弊,揭露民族危机。现藏于县档案馆的《宁海民报》(残缺),尚存其作品多幅。曾担任印染厂设计师,有丰富的染织工艺实际经验,又有文学、国画、京剧等多方面艺术修养。他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育。解放前,曾在昆明国立艺专、重庆艺专和杭州艺专担任副教授、教授。建国后,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华东分院任教授。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任织染工艺系主任。作品意境清新,纹样秀美,色调典雅,富有传统艺术特色。教学重视生产休验,讲求艺术形式的民族风格和创新,深得社会好评。学生遍及全国,并培养了不少外国留学生,在工艺美术界与染织行业享有一定信誉。晚年创造矾染工艺,使图案色彩斑烂,具有独特的晕染效果。
  李云波(1892~1963) 又名李林土,原中南村人。祖辈世习雕塑。幼年即丧父母。11岁从师学艺。16岁受聘于宁海县平民习艺所,担任雕刻工艺教师。习艺所停办后,在城内开设李云波柴株雕刻店。抗日战争期间,先至宁波后去上海任雕刻店技师。1950年起,在上海群联文教模型厂(后改名上海标本模型厂)从事模型设计。1962年退休回家,次年病故。
  李云波一生与根雕工艺结下不解之缘,作品多达千余件,有飞禽、走兽、山水、人物、花鸟以及凳、几、架等各种摆设,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构思巧妙,刀法独特,髹漆高超,创作了不少颇具艺术价值的珍品,多次参加地方和全国性展览会、博展会、并每每得奖。曾获浙江省博览会甲等奖,浙赣特产展览会甲等奖,全国手工艺品甲等奖。建国后,他创作的“水牛”、“寿星”、“和合二仙”等根雕,多次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并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工艺展品的创作。其传世佳作“铁拐李”,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人景浑然一体,获1935年浙江省特产展览会特等奖,此件现珍藏于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他的其它作品。大部分为知识界所收藏,不少流传于欧亚各国和地区,在东南亚尤负声望。
  60年代初,国家授予李云波“老艺人”称号。
  第二节 革命烈士名录
  朱学勉 原名应端贤,本村应家人。生于1912年。1937年进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大队长。1944年5月,在诸暨墨城坞战争中牺牲。有传。
  郑成文 1917年生于本村柴家墙弄。1948年3月参加革命。1949年1月,在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工作时牺牲。
  应必懋 1931年生,家在文明巷。1949年了月参加革命。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1师侦察队副排长。同年8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