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消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民消费
分类号: F019.8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本村农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提高,衣食住行改善,80年代家电普及。
关键词: 南门村 经济发展 衣食住行

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入的增加,本村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50年代,农民但求“食能果腹,衣能蔽体”,柴、米、蔬菜均以生产自给为主,上山穿草鞋、下地打赤脚、衣服加补丁、长年吃咸菜是普遍现象。车胎鞋的流行为生活的一大变化。
  60年代初,因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而糠菜代粮,生活下降。
  1963年以后,农业生产回升,家庭副业恢复并发展,、消费水平又逐渐提高。被称为“老三件”的手表、自行车、收音机,以及缝纫机、台钟、皮鞋等开始进入农家。吃的方面,食油、猪肉、水产品的消费量有所增加。衣着方面,随着化纤与塑料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农民普遍穿起的确良、塑料鞋。并且,部分农民开始骑自行车下地劳动。
  80年代,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鱼、肉、食油的消费成倍增加,呢料、毛料开始成为青年农民的热门货,并且“老三件”渐次被“新六件”(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摩托车)所替代。据1985年对家用电器购置状况的统计,全村农户共有电视机230台(其中彩电30台),占总户数的64%,电风扇500架,已趋普及。此外并有洗衣机30台、收录机50架、电冰箱20具、摩托车5辆,汽车10辆。
  又据1988年6月对本村第七生产队社员生活状况的调查,该队共24户,88人,生活水平在全村属中等,1978年以来部分年份的消费情况如下表: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