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食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食生产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25-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粮食产量低,土地改革后持续提高,1978年推行生产责任制后增长更快,1986年创历史最高。
关键词: 南门村 粮食产量 土地改革

内容

建国前,粮食产量低。丰年时,亩产最高不足400斤,俗称“双加箩”。若遇干旱,则仅百斤左右。
  土地改革后,村民力克自然灾害,1953年粮食平均亩产首次突破400斤(达437斤),总产35.06万斤。其后,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与耕作技术的改进,产2-持续提高,1971年,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1978年,推行生产责任制和科学种田,生产又获新的进展。是年,全村粮食总产达7571担,为有史以来最多一年。1986年,平均每亩年产量1641斤,为1953年的3.76倍,创历史最高水平。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