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营体制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本文描述了从互助组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过程。
关键词: 南门村 互助组 初级社

内容

迄至1952年,农业均以户为单位从事个体经。
  1953年,三桃村杨根法等8户率先成立互助组,共23人,有劳力8个、土地31.84亩。次年,中南、三桃两村的互助组发展到7个,42户,耕地167.16亩。
  1955年2月,三桃村成立永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11户,有耕地61.94亩。同年4月,中南村成立建胜、繁荣两个初级社。初级社对生产统一经营管理,按土地分红。
  1956年2月,三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永福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除初级社53户农户全部参加之外,并有39户互助组、96户个体农民加入。次年2月,参加高级社农户增至206户,拥有耕地912.6亩。高级社实行土地入社、按劳计酬,并推行劳动定额、三包(包产、包工、包成本)一奖等制度,加强经营管理。
  1958年冬实行“公社化”,永福社改为永福生产队,先隶五星人民公社,后隶宁海人民公社西城管理区。人民公社对所辖各生产队的土地、劳力、农具以至房屋、粮食,资金等无偿调配,经济核算则以原高级社为单位。1961年,永福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下设10个生产队,并实行It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改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对于被平调的财物,给予折价退赔。
  1979年起,逐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为“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继而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与“联产到组、到劳,组劳结合”。1981年10月统计,全村分10个生产队,实行统一经营、小段包工的5队;联产到组的3队;联产到劳的1队;联产到组、到劳,组劳结合的1队。至1983年,全村11个生产队已有5队包干到户,6队商品粮到劳、口粮田到户。
  1984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概包产到户,由南门村生产合作社与各农户签订《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合同书》,承包期限为15年,即延至2000年。
  联产承包后,剩余劳动力转向其它各业。1985年,全村从事工业有407人,商业25人,运输业31人,手工业25人,服务业16人,共504人,约占总人口的47%。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