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89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6
页码: 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南门村从唐到1987年历史事件。
关键词: 宁海县 南门村 大事记

内容

唐永昌元年(689)
  宁海县治自海游徙广度里。本村隶广度里。
  是年,建城隍庙于县治东南二百步。庙存,在本村东首(桃源南路西侧)。
  宋至和元年(1054)
  大水,城没数尺。
  宋元佑年间(1086~1093)
  建宝敕堂于城南,供宋哲宗赐罗适敕书。堂废,故址在解放路南端。
  宋政和二年(1112)
  县城大水,淹死多人。
  元大德十一年(1307)
  大荒。翌年无麦。后年(至大元年)大疫。死者众。
  明成化十二年(1476)
  建养济院于小南门外。建国后称敬老院。现迁往城东。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筑城以御倭寇。城废,今依城址建成环城公路。其在本村一段,称环南中路。
  明隆庆二年(1568)
  大风雨,毁田地民房无数。水退,民收尸掩埋,溪南间土阜相望。
  明万历十九年(1591)
  七月,大水,城崩三百余丈。
  明崇祯八年(1635)
  十一月廿六日,地震,屋皆动。
  清康熙四年(1665)
  七月,大风雨偃禾拔木,岁大歉。翌年,蝗虫成灾。两年赋减什一。
  清康熙七年(1668)
  六月十七日戍刻,地震,屋瓦皆崩。
  清道光十三年(1883)
  建镇宁桥于南门大溪,长63米,19孔。今存12孔。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六月十三日丑刻,地震有声。
  是年大饥,民采薇蕨为食,复掘白泥作饼,称观音粉,食后成疾。
  清咸丰八年(1858)
  九月七日下午3时至5时,东方出现海市m楼,有船行空,旗楫毕具。
  清同治六年(1867)
  十一月十三日,地震,屋中悬物皆坠。
  清同治七年(1868)
  耶稣教会在本村建“福音堂”(俗称耶稣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城内有巷三十。位于城南的有避司巷、三隍堂巷、文明巷和学前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八月十三日(公历10月3日),玉锡桐坐镇城a庙指挥反教(天主教)武装起义。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城南设官立缑南初等小学堂,为本村儿童启蒙之所。今为城南小学。
  清宣统元年(1909)
  城隍庙设端本女学堂。民国2年迁至本村芸香华宅,并立案为县立端本女子高等小学。后迁往妙相寺旁新址。
  民国4年(1915)
  耶稣堂设明新小学,实行男女同校。4年后停办。
  民国7年(1918)
  1月3日未时,地震,悬物摇晃。
  是年,胡润初在三隍堂开办达生医院,为全县最早的医院。
  民国11年(1922)
  6月14日夜,大风雨,坍牌坊脚避火墙。次日,镇宁桥水没数尺。
  民国14年(1925)
  8月22日夜,中大街失火,焚屋二百余间。
  民国17年(1928)
  行村里制,划城区为崇圣、遗惠、正学三里。本村属遗惠里。
  民国18年(1929)
  历史罕见的大灾年。春节,响雷飞雪,积雪尺余。继而连续五十余天不雨。6月,螟虫为害。9月底,暴风雨历时三昼夜。10月7日始,倾盆大雨持续五天,毁农田房屋,人畜伤亡惨重。村民食苦菜野草,自尽、逃荒者众。
  民国21年(1932)
  城区改里为镇,本村属遗惠镇。
  是年,南郊辟“公共体育场”,俗称南校场。
  民国24年(1935)
  县城三镇合并,置缑城镇。
  民国25年(1936)
  1月,浙江省地方银行在本村三隍堂设宁海办事处。9月,办事处升格为县支行。
  民国27年(1938)
  2月12日,江苏省第八区护理专员兼保安司令孔墉,在沭阳抗日牺牲。墉,本村人。
  民国29年(1940)
  10月9日上午,日机首次轰炸IR城,IN商店40余家,死30人。
  是年,本村分设四保,由东而西依次编为第八至第十一保。
  民国33年(1944)
  6月2日,金肖支队大队长朱学勉,在诸暨墨城坞对汪伪军战斗中牺牲。朱原名应端贤,本村人。
  民国34年(1945)
  2月5日,连续降雪18小时,气温低达零下10度。
  6月29日,日伪军犯宁海,陷缑城。
  7月20日夜,家住南门外的村民芦锡忠,为阻止日兵兽行而被害。
  8月16日,日伪军全部撤走,据城共49天。
  民国36年(1947)
  调整保甲,本村编为第六至第八保。
  民国37年(1948)
  发行金元券,每元兑法币300万元。
  民国38年(1949)
  4月,青年军222师(即“长江部队”)在县城驻兵一团。
  5月1日,县政府调整谷价,每市石(合50公斤)售金元券200万元。
  7月5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181,183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击溃“长江部队”,解放县城。
  同月,人民币开始流通,规定金元券13500元换人民币1
  9月,废缑城镇,置城关区,并划县城为东城、中城、西城三镇。本村隶中城镇,分设中南、三桃两行政村,并分别组织农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城关军民隆重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9日,县人民政府公布粮油牌价,食米每石(合75公斤)价人民币4万元,食油每公斤6400元。
  冬,中南、三桃两村分别举办农民业余夜校(俗称“冬学”)。
  1950年
  8月,中南、三桃两村建立民兵和儿童团,并召开妇女代表会。
  9月,处决匪首洪乃良(本村人)。
  11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3年6月结束。
  是年,撤城关区及所属三镇,改置城关镇。
  1951年
  春,县土改工作队进驻中南、三桃两村,开始土地改革,至次年3月结束。两村共没收、征收耕地2744.2亩,房屋332间。
  6月,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本村2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同月,在城隍庙开办职工业余学校。
  9月,在三隍堂设城关镇派出所。后迁往桃源北路。
  1952年
  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城联合支部成立。
  是月人口统计,中南村共163户,933人,三桃村180户,713人。
  1953年
  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桃村支部成立。
  10月,三桃村失火,焚民房14间。
  11月,粮食开始统购统销。
  年底,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完成。
  是年,一贯道、皇极教、同善社等反动会道门被取缔。
  1954年
  9月,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棉布。
  年底,原属孔庙村的大南门、敬老院一带划归中南村。
  1955年
  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新币每元兑旧币1万元。
  是年,本村成立永胜、建胜、繁荣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在城河南段发现钉螺,次年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粮食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本村人均口粮(谷)200公斤。
  1956年
  2月,本村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永福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同月,永福社建立农村业余剧团。
  8月1日,强台风袭击城关,日雨量195毫米,死3人,重伤19人,塌民房253间。
  是年,城关设立8个居民区,本村居民分属三桃、中南两居民区。
  本年开始推广双季稻。
  1957年
  9月,县工商联在城隍庙举办业余初中班。翌年,称城关镇民办中学。后迁往城西。
  是年,永福生产合作社成立中共支部。
  本年粮食丰收。本村始用脚踏打稻机。
  1958年
  年初,雪后重冰,压折树木。
  6月,开始推行快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
  7月,在本村应氏宗祠(今环南中路17号)创办宁海城关蔬菜加工厂,为首家镇属企业。
  9月,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发动村民“献铜献铁”。
  10月,城关成立五星人民公社,下设4管理区。永福生产合作社改为永福生产队,属西城管理区。
  是月,本村开工修筑南门大溪防洪坝。
  12月,撤五星人民公社,西城管理区改属宁海人民公社。
  是年,兴办公共食堂,村民概在食堂就餐。
  本年开始拆除旧城墙,填没护城河。
  1959年
  5月,本村7名青年赴宁夏支援边疆建设。
  同月,本村数十名社员义务修建黄坛水库。10月21日,在耶稣堂召开中共宁海城关镇首次党员大会。
  1960年
  2月,镇于市门头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
  9月24日,大暴雨,黄坛水库坍千余方。
  10月,大饥,村民以蕃薯藤及金刚刺根等野外植物轧粉充食。
  11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紧急指示,纠正浮夸风、平调风、共产风。并分种自留地、发展家庭副业、解散食堂。
  1961年
  2月14日至16日,大雪,积雪深50厘米。
  4月,永福生产队改为永福生产大队,并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下分十个生产队(俗称小队)。11月,撤宁海人民公社,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永福大队属镇人民公社。
  是年,本村人均口粮(谷)164公斤,为建国以来最低一年。
  1962年
  永福大队所属10个生产队调整为8队。县在城隍庙设简易电影场。
  1963年
  1月,杨梅岭水电站向城关供电,村民始用电灯。
  3月,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玉锡桐起义遗址(城隍庙)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开展“五反”运动,对大队帐款、物资进行清理、退赔。
  1964年
  5月,本村非农业户口之知识青年,开始下乡插队落户务农。
  12月,建南门铁桥横跨大溪。1988年毁于洪水。
  是年,本村发展双季稻并推广矮杆品种,平均亩产800余斤。各生产队普建水泥晒场。
  1965年
  2月,永福大队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
  6月~7月,城关lit,行乙型脑炎。
  1966年
  6月,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城关掀起对“三家村”、“四家店”的批判,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8月,各生产队相继建立“红卫兵”组织,开始“横扫四旧”。部分家庭被查抄。部分文物、书画或毁或失。
  1967年
  春,流行性脑膜炎逞凶。
  4月,部分村民加入“宁海县无产阶级联合总指挥部”(简称“县联总”)。
  了月,部分村民加入“宁海县红色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简称“红联总”)。
  8月下旬起,两派群众在县城多次发生武斗,死数人。
  是年,永福大队成立“贫代会”,取代“贫协”。
  1968年
  8月,兴“农业学大寨”。
  秋,永福大队改名立新大队。
  是年,在本村东首(今桃源南路西侧)建成宁海剧院。
  1969年
  1月,立新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掌管村政权。
  同月,本村与水车公社合资创办新水胶木厂,址设耶稣堂。
  1970年
  12月,成立立新大队整党建党领导小组。
  是月30日,重建中共立新大队支部。
  是年,村民普遍参加查螺、灭螺,对钉螺繁生之里溪喷药、土埋,另辟新渠。
  1971年
  4月,重建立新大队妇女委员会。
  同月,大队购置第一台]2马力手扶拖拉机。
  夏,旱。本村赖觇灌仍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超千斤。
  11月,全镇集会声讨“林彪反党集团”罪行。
  年底,跃龙山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村民普遍装置电灯。
  1972年
  1月25日10时许,台湾海峡8级地震,本村有9感。
  2月5日~8日,大雪。
  是年,大队革委会由耶稣堂迁至塘下杨。
  新水胶木厂改名立新大队五金胶木厂,由本村单独经营,并迁址塘下杨。
  1973年
  5月,梅雨连绵,总雨量485毫米。小麦赤霉病严重。
  12月,城关始有专业消防队。
  是年,恢复大队“贫协”。
  本村建立山林专业队。
  1974年
  7月1日,县广播转播台开始转播。
  是年,本村添置中型拖拉机及旋耕机。
  1975年
  平整土地。大队建机耕路6’条。
  1976年
  4月,在塘下杨开设立新大队医疗站。后迁址耶稣堂。1982年停办。
  同月,在黄土岭脚辟茶园35亩。
  6月29日,第七生产队于建造仓库时,因将高温沥青搀和汽油而引燃爆炸,死4人,重伤致残1人。
  10月,城关连日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
  1977年
  大队胶木厂改为立新链条厂。
  本村开始为实行计划生育而绝育的妇女发放补贴费。
  县文化馆在本村新建办公楼(桃源南路今址)。
  1978年
  村办茶园开始收益,山林队实行经济独立核算。
  在本村东首〔今桃源南路西侧)建成镇革委会办公楼。
  县自来水厂建成投产,村民开始饮用自来水。
  是年,全村粮食总产7571担,为历史上最多一年。
  1979年
  6月,对本村“四类分子”评审摘帽。
  7月9日下午,江苏溧阳6级地震,本村有明显震感。
  是年,村购置大型拖拉机。
  1980年
  2月,撤销大队革委会,恢复大队管理委员会。
  4月,倒春寒,烂早稻秧苗。
  同月,城关统一编置门牌。
  7月,低温多雨持续26天,新收稻谷发芽。
  11月,大队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是年,立新链条厂改为立新电器塑料厂,并筹建新厂房。
  1981年
  7月,立新大队改名南门大队。
  同月,大队电器塑料厂迁至滨溪路新址。大队管委会同
  时迁至滨溪路。
  同月,撤销镇革委会,恢复镇人民政府,本村为镇府所在地。
  1982年
  2月,县府公布城关各村标准名称,本村定名南门村。
  7月1日零时,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本村共316户,1069人。其中男506人,女563人。
  同月30日,台风过境,毁南门大溪防洪堤。
  9月,镇设落实政策办公室,清退“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财物。
  是年,本村于滨溪路新建水泥预制品厂。
  1983年
  12月,撤销政社合一的南门大队管理委员会,改设南门村村民委员会和南门村生产合作社。并改称大队党支部为中共南门村支部。
  同月,玉锡桐起义遗址五凤楼按原貌修葺一新。
  1984年
  5月21日23时,江苏如东以东海域6级地震,本村有震感。
  5月25日,县于杜鹃山建成电视转播台,本村收视音像清晰。
  是年,土地承包期延长15年,村委会与农户共签订《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合同书》357份。
  同年,山林队改由村民承包,当年上缴积累5000元。
  1985年
  3月,取消粮食统(派)购,实行与农民签约定购。
  7月14日,城区迅雷暴雨,兼台风冰雹,最大雹径10毫米,50分钟降雨60.2毫米。
  秋,本村在滨溪路新建宁海县塑料十厂,当年创产值63000元。
  10月,南门大溪防洪大坝北堤开工修筑。次年竣工,坝高3.5米,长1760米。
  12月,本村应家山出土东汉双系陶罐。
  是年,本村于车站北侧筹建环南综合服务公司。次年开业。
  1986年
  2月22日,县府在城关举行欢度元宵盛大灯会,文化馆同时举办灯展。
  是年,镇在本村建南门市场,次年元旦开业。
  同年,桃源南路拆建工程完工,次年铺设水泥路面。
  1987年
  1月始,本村对村民实施劳保福利和奖学金等制度。
  同月,本村投资1.5万元拆建里溪路廊,为行人提供茶水。
  9月18日,镇于剧院召开“发证大会”,给村民颁发身份证。
  冬,本村创办农场,承包务工、务农等农户转让的承包田。
  是年,宁海县塑料十厂创产值1300万元,列入县骨干企业,并成为上海洗衣机集团主要成员。

知识出处

宁海南门村志

《宁海南门村志》

全志分大事记及区域、党政群团、农业、工商业、文教卫生、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杂记等九篇,凡40节。它是总汇一村历史和现状的全书。编纂村志,有利于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