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发电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6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发电效益
分类号:
F426
页数:
3
摘要:
白溪水库电站于2001年并网发电,至2008年底累计上网电量34370.7万kW/h,总收入17493.45万元,作为宁波市最大水电厂,发挥了调峰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关键词:
白溪水库
并网发电
经济效益
内容
白溪水库大坝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下游控制断面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从水库建成以来,主要在2004年、2005年、2007年流域内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洪水,通过科学调度,实现了水库和下游的安全度汛,白溪水库工程防洪作用显著。
一、2004年防汛
2004年第14号热带风暴“云娜”于8月8日20点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生成后朝偏北方向移动,10日早晨5点钟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1日凌晨2点钟加强为台风,位置在北纬22.8度,东经126.9度,并向西北方向移动。于8月12日20点钟在浙江省温岭石塘镇登陆。
受台风影响,自8月11日始,水库流域即开始降雨,12日下午至晚上水库流域出现了特大暴雨,24小时面雨量达到了207.9mm。
这次台风影响时,水库水位为155.06m,根据预测分析,一般可以全拦洪水,在13日2∶00及时修改发电计划,每天发峰电14小时,控制库水位的急速上升,最终水库水位上升12m,最高达到167.15m,全拦洪水,保障了下游防洪安全。
二、2005年防汛
2005年汛期,白溪流域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洪水,即“05.08.06”台风洪水和“05.09.11”台风洪水。
(一)“05.08.06”台风洪水的调度
2005年第9号热带风暴“麦莎”于7月31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8月2日上午加强为强热带风暴,3日凌晨加强为台风,并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6日3∶40时在玉环县干江镇登陆,登陆后移动速度20km/h,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登陆前中心气压950hPa。
白溪流域自8月4日开始降雨,一直持续到8月7日,过程总面雨量336.4mm,从上游各观测点数据分析,降雨过程呈现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受此次降水影响,洪水过程自8月4日19∶00时开始,持续至8日21∶00时,洪峰达866.49m3/s,过程洪量总计约7351万m3/s。
根据“麦莎”台风气象预报,管理局提前做好了各项防台准备工作。当台风影响临近时,按照上级防指的要求,白溪水库采取“先放后蓄”的原则,于8月4日12∶00—24∶00时进行水库水量预泄,腾出库容约600多万m3;降雨开始后,管理局各部门在防台防汛领导小组及市防办的统一安排下,坚守各自岗位,严阵以待;当水库水位迅速上升时,管理局防台防汛领导小组根据市办的调度令,于8月5日19∶15时开闸泄洪,对入库洪水进行调节,这是白溪水库自建成以来的首次泄洪。为尽快降低库水位,8月8日,修改发电计划,安排两台机组8~15日每天24h发电。
采取这些积极措施后,有效的削减了洪水洪峰的洪量,确保了白溪流域沿溪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05.09.11”台风洪水的调度
2005年第15号热带风暴“卡努”于9月9日2∶00时加强为台风,于9月11日14∶50时在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登陆,登陆后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17∶00时左右穿过宁海县西南地区后,向杭州方向移去。
“卡努”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白溪水库上游流域正面受其影响,出现了特大暴雨过程,降雨量335mm,超过2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洪峰流量达2665.44m3/s(白溪水库20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洪峰流量2230m3/s),过程洪量约7361.38万m3,洪水过程线呈现典型的尖瘦型特征。第15号台风过程降水量见下表。
管理局在接到气象预报“卡努”台风会正面影响水库流域的消息后,及时请示,根据市防办的调度命令,水库于9月11日上午9∶10开闸预泄,腾出库容防御洪水。
台风影响过程中,降水集中、强度高,管理局防汛领导小组在市防办的指挥下,积极组织泄洪工作,并根据实时入库洪水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调整溢洪道弧门开度。
12日上午,入库洪水流量已经较小,库水位已降至169.86m,管理局防汛领导小组考虑到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于12日10:30时申请关闭溢洪道弧门,停止泄洪,并按排9月12—25日双机连续24h发电。
“卡努”台风对水库流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次入库洪水洪峰流量达2665.44m3/s,经白溪水库调度后,最大出库流量降至1112.73m3/s,削减比例达58.3%。白溪水库发挥了巨大的滞洪、调洪作用,将20年一遇的洪水控制在5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保障了水库及下游村镇居民的安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次防台的成功,为修正防洪调度原则打下了基础。
二、2007年度白溪水库防洪调度
2007年,8月中旬开始至台汛期末受第9号“圣帕”、13号“韦帕”、16号“罗莎”台风影响,流域降水明显增多,三场暴雨总降水量781.2mm,占台汛期总降水量的67.2%。形成了三场中等规模以上的入库洪水,尤其是后两场洪水影响较为严重。场次洪水前后间隔短暂,洪水过程线类型复杂,“07.08.19”是典型的多峰、矮胖型洪水,“07.09.19”是多峰型,“07.10.07”是尖峰、拖尾型,退水过程线上200~300m3/s持续约16h(台汛期台风雨洪水要素详见表11-2-4)。2007年水库总入水量29471.55万m3,年平均入库流量9.35m3/s,呈现总量偏丰,时间分配不均匀的特点。(一)“07.09.19”台风洪水的调度
2007年第13号热带风暴“韦帕”于9月16日上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9月16日20∶00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7日02∶00时加强为台风,后继续加强至强台风、超强台风,台风于9月19日02∶30时在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4级,中心气压950hPa,登陆后的移动速度达25km/h,继续向西北移动。
受第13号“韦帕”台风影响,白溪水库流域有较大降雨过程出现,从上游各观测点数据分析,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水库流域自9月17日20∶00时始降雨,一直持续到9月20日06∶00时,过程总面雨量为298.5mm。各站点过程降雨量见表11-2-5。
受此降水影响,水库出现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过程,洪水过程自18日01∶00时持续至22日00∶00时止,平均降雨量达到298.5mm,入库洪量约5857.33万m3,入库洪峰流量1684.66m3/s(瞬时)。
9月16日“韦帕”台风生成,次日台风路径逐渐明朗,管理局接到台风信息后,17日中午,改变发电计划2台机组24h连续运行,18日,并明确后续调度方案:“只要水库水位超过溢洪道闸门底部高程就开始泄水,留出一部分库容,使水库具有更大的调蓄能力。建议在17:00时前,做好泄水准备工作,晚上一旦台风影响,即可随时具备开闸条件,确保下游安全。”该方案得到了市防办批复实施。
19日凌晨2∶00时,开闸泄水,泄流量控制在500m3/s以下,到4∶00时,水库已向下游安全泄水340万m3。19日3∶00时,气象预报台风登陆点在浙江南部,这样对白溪流域的后期影响不会与先前预报的正面影响那么严重,考虑到水库的拦蓄能力,4∶00时,减少下泄流量到100m3/s。考虑台风北上影响,和避开上午的涨潮阶段,按“先增大后减小”的方式泄洪,6∶00时增加下泄流时到400m3/s,以腾出更多的调节库容。7∶00时,“韦帕”仍继续西行,没有北上,而库区降雨雨峰已过,降雨量明显减少,台风强度明显减弱,水库仍具有一定的防洪库容,管理局将下泄流量减少到150~50m3/s,兼顾防汛和台风后的水位控制。之后,白溪水库上游降雨一直较小,14∶30时,台风降雨影响基本结束,关闸停止泄水。本次水库调度,过程最大下泄流量529.94m3/s,过程中泄洪946.83余万m3,发电放水837.4万m3;削峰比达69%,过程拦蓄洪水量4073万m3,控制最高库水位达170.28m,保障了防洪安全。
(二)“07.10.07”台风洪水的调度
2007年第16号台风“罗莎”于10月2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0月5日2∶00时加强为超强台风,于10月7日15∶30时在浙、闽交接处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2级,中心气压975hPa,台风中心登陆后的移动速度为10~15km/h,缓慢北上。
受“罗莎”台风外围影响,白溪水库流域自6日即开始出现降水,一直持续至9日凌晨。过程总面雨量为292.9mm,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其台风过程降水量见表11-2-7。
当气象局预报“罗莎”台风有可能对水库流域造成严重的风雨影响时,6日上午组织防台工作,调整发电计划为2台机组24h连续运行。申请要求下游乡镇6日17∶30时之前做好全部准备工作,7日凌晨6∶05时,库水位167.5m,开闸泄水,泄流量控制在400m3/s以内,15:00时,库水位已上涨至168.36m,但台风受南下冷空气影响,行进缓慢,气象预报后期台风仍会严重影响水库流域,15:05时,加大泄流量至617m3/s,考虑涨潮影响,16:04时下泄流量降至520m3/s以下;8日4∶00时,库水位170.15m,根据台风向西移动,雨量持续减少,为确保枯水期供水等需要,经请示市防办同意,于4∶06时关闭闸门。
闸门关闭后,库水位持续上升,5∶00时始,库内降雨逐渐加大,气象预报在浙、闽交界地区徘徊多时的台风将沿浙东近海陆上北移,可能会穿过宁波地区进入东海,水库流域将再次受到严重影响。
为确保水库工程安全,8日11∶10时,水库再次开闸泄洪,初时以小流量下泄。考虑到下午入海口涨潮影响,水库决定采用“先大后小再加大”的下泄
第16号“罗莎”台风过程降水量表方式避开涨潮阶段,12:03时下泄流量加大至380m3/s,15∶03时下调至150m3/s,17∶03时加大至375m3/s。20∶38时,库水位170.89m,雨势渐弱,台风已移入海上,逐渐减弱,水库泄流量降至148m3/s。9日凌晨雨峰已过,经市防办批准于9日0∶03时水库关闸,停止泄洪。
本次洪水入库洪水规模较大,面降雨量达292.9mm,入库洪量为5730.00万m3,洪峰达2431.09m3/s(瞬时),调洪过程中溢洪道泄洪3453.55万m3,发电放水552.58万m3,过程拦蓄洪量1723.87万m3,最大下泄流量647.09m3/s,削峰比达73%,过程控制最高水位171.79m,防洪效果较好。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