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土保持
分类号:
TV697.3
页数:
10
摘要:
白溪水库采取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分区治理水土流失两大措施,确保工程安全。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实现水土保持。五大防治区进行绿化和工程措施,完成水土保持工作。建库前后土地利用对比显示,林地面积有所减少。
关键词:
白溪水库,水土保持,土地利用
内容
白溪水库工程建设总工期5年(1997年—2001年)。1996年开始施工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程始于1997年1月,2001年底全部竣工,工程施工期日平均人数约1200人。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规定,结合白溪水库工程自身特点,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人群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施工区环境保护范围及分布
为保护施工环境,白溪水库施工场地实际布置遵照以下一些原则:临时建筑物场地施工道路,按枯水期10年一遇防洪度汛高程78.5m考虑;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布置施工道路和规划各施工辅助企业厂(场)区,尽量减少开挖量,力求挖填平衡;大坝施工道路布置尽量与溢洪道开挖道路相结合,创造直接上坝填筑条件;炸药库、油料室、氧气、乙炔库等危险材料库的布置及结构,遵守国家安全防爆防火等规范要求。在遵照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白溪水库的施工场地的具体布置如下:(一)施工场地
白溪水库工程施工场地由以下各部分组成:水库淹没区、工程枢纽区(包括大坝、溢洪道、导流隧洞和引水隧洞、电站厂房、取水系统等)、施工辅企区(包括砂石料系统、碎石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修配间、木工厂、钢筋厂、预制厂、水泥库、钢材库、永久设备库、配件设备库、安装场地等)、生活办公区、厂内交通道路、土料场、石料场、弃渣场、下游间接堆料场和移民安置区等。这些施工场地主要布设在右岸坝址下游300~1500m处。
坝址下游右岸距坝轴线300~700m范围有一山坳,各类施工辅助企业(砂石料生产系统、碎石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永久设备库、汽车和重机修理厂、停车场、钢筋厂、木工厂、水泥库、修配间、预制厂、试验室、现场办公室等)皆集中布置于此,总占地面积1836.6亩。施工配件设备库布置在后方营地内。炸药库单独布置在下游堆料场附近的山沟内(见表10-1-1和表10-1-2)。
施工辅助企业厂(场)设施面积表(二)土石料场
白溪工程的土料场、石料场、砂砾料场各一个。白溪料场为砂砾料,位于坝址下游3000~3500m处,占地面积139.5亩;石料场为白溪石料场,位于右岸坝址下游约700m处,占地面积28.5亩;土料场为山洋土料场,位于左岸坝址上游5000~6000m处,占地面积30亩。距坝址200m处的叶岙溪山谷内布置间接上坝料场,堆料约57万m3;坝址下游1000~1100m左侧在山坳处布置间接上坝堆料场,堆料约55万m3。
仓库建筑分项面积与结构说明(三)渣场
白溪水库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472.6万m3,大坝填筑、导流工程填方、公路回填和场地平整等综合利用量为374.9万m3,弃渣总量为97.7万m3。(见表10-1-3)
根据弃渣情况,工程弃渣场除规划的左岸坝址上游弃渣场和叶岙溪弃渣场外,增设了叶岙村弃渣场、施工辅企区弃渣场,并将右岸下游弃渣场调整为左岸坝下游弃渣场,下游间接料场施工结束后堆放弃渣。(见表10-1-4)
(四)生活营地
工程主要施工的生产区及生活区,布置在右岸坝址下游300~1500m范围较开阔的平缓地带。办公、生活营地位于右岸坝址下游1100~1300m处,临近白溪村,地形较平坦,总占地面积81.7亩,包括业主营地、承包商营地、安装标营地。五金库、综合库、劳保库布置在承包商生活营地。生活营地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二、施工占地
工程建设主要涉及岔路镇、双峰乡及五山林场。在水库工程建设初期征地5466.2亩,工程建设后期,由于溢洪道闸门升高、库区上游周边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以及旅游功能区建设等需要,部分临时征地改为永久征地,增加征地2530.5亩,工程实际征地面积7785.5亩,其中包括水库淹没面积。
经综合统计计算,工程扰动土地面积为1382.25亩,综合整治面积为1158亩,扰动土地的整治率为83.79%。
三、废水废浆处理
(一)施工废水
生产废水包括土、石料场雨水冲刷废水、碎石筛分系统的含有细微岩石粉废水,以及运输设备的油污冲洗废水,以无机物为主,含砂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防渗墙施工泥浆水、筛洗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混凝土搅拌冲洗水(主要源于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和冲洗,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和PH值)、汽车冲洗水(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和少量石油类)及机械维修水(主要是从机修车间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石油类,偏碱性)等。对上述废水、废浆的处理,均做了施工设计,进行收集处理。(见图10-1-1)白溪水库工程上游围堰、下游挡水堤均设水下混凝土防渗墙。由于混凝土防渗墙造孔必须采用泥浆固壁,因此防渗墙施工时会产生大量废浆,如不及时处理,将对下游水源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尽可能减少废浆对河道的污染,对泥浆的回收与废浆的排放处理如下:
在防渗墙施工时(清孔、混凝土浇筑),将槽孔内排出的浆液通过泥浆泵打到泥浆池进行重复利用。在防渗墙造孔过程形成的废浆(包括捞砂、冲洗场地等)及清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多余的泥浆等通过排水沟引入废浆池。使泥浆在池中沉淀后排放,沉渣定期挖除。上游围堰废浆池容积900m3,下游挡水堤废浆容积600m3。(其工艺流程见图10-1-2)
砂石料筛分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在砂石料筛分机旁设10m3沉淀池,使粗颗粒泥砂在池中沉积后排放,沉渣定期挖除。(见图10-1-3)
混凝土拌和站冲洗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和PH值,混凝土生产系统标书中按集中布置拌和楼,实际施工按分散布置拌和站。拌和站布置在石渣回填区内或远离河道的山坡上,拌和机冲洗水不会污染河道,拌和机旁的废混凝土定期清理。
汽车冲洗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石油类,汽车冲洗场布置在远离河道的辅助企业厂区内,该场地用工程弃渣回填而成。汽车冲洗水不会污染河道。
机械维修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在施工辅助企业厂区建立了一幢428㎡的机械大修车间(轻型钢屋架结构,混凝土地面),车间内设2条地沟。机械检修时用盆(桶)集油,干净的油回收利用,废机油作为混凝土脱模剂使用。机械维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废水→沉淀池→集油→废油二次利用为混凝土模剂。
施工废水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实现了油水分离,且废油得到回收利用,悬浮物等污染指标也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而排入河道,或因其排放点距河道较远而对河道不产生影响。
(二)生活污水
办公、生活营地位于右岸坝址下游1100~1300m处。施工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业主、承包商营地及其办公场地,多集中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内排放,平均排放量达144m3/天。生活污水主要为生活区污水和食堂污水,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多含有机质、氯化物以及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等,主要污染控制指标为BOD?、CODcr、NH?-N、PH值、SS。
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化粪池。化粪池是利用污泥的厌氧消化作用分解有机物,其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生活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即与化粪池的容积有关。业主在营地(后方生活区)设了5处化粪池。(见表10-1-5)另外,在叶岙生活区设一处化粪池(干化厕所),供当地农民使用。在施
生活营地化粪池设置情况统计表工辅助企业区设一处化粪池。化粪池规模及处理量均按其所处区人员总排放量设计。
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基本做到了达标排放。综合楼旁的化粪池4#,后因管道不畅和吸粪车无法到达而废除,改用化粪池6#。
四、施工废气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施工扬尘和材料运输扬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
土石方开挖的操作人员戴防尘口罩,采用湿式作业,洞内作业加设通风设施,做好通风、散烟、防毒、防尘工作;
在大坝填筑时,配置二辆由T20自卸汽车改装成的洒水车,水箱容量18m3,专门用于大坝碾压及场地和部分施工道路洒水。另还配置了一辆简易洒水车(汽车背水箱)专门用于主要施工道路洒水;
为减少进厂公路(生活区至施工区主干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扬尘,在工程初期提前完成混凝土路施工,改善了施工环境。
由于施工区集中在大坝周围,离周围村庄较远,大气污染对当地居民并未造成影响,没有引起纠纷。从防治措施执行效果上看,施工场地的大气质量基本令人满意,施工人员未受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处置
白溪水库工程固体废弃物有三个来源:大坝基础的最终开挖弃渣、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废料和沉砂池淤泥、生活垃圾。
(一)弃渣
据调查复核,主体及临时工程土石方开挖包括溢洪道、大坝、厂房、导流洞、引水发电放空洞、取水系统、公路、砂砾料场、土料场和石料场,开挖总量为472.6万m3(自然方)。其中土方99.3万m3,石方373.3万m3。为减少弃渣量,提高石方利用率,工程利用开挖的土石方进行大坝填筑、导流工程填方、公路回填和场地平整等,综合利用量为408.8万m3,弃渣总量为100.13万m3。
除下游间接料场必须实施拦挡工程、整治堆渣、重新覆土复垦外,其余渣场全部被整治绿化或覆土复垦。
(二)生产垃圾
施工期间,工作场地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均按照环境保护设计执行,处理效果较好。将生产垃圾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后,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余废弃物均运往施工期设置的渣场掩埋处理。垃圾运输设施密闭性良好。
(三)生活垃圾
在营地办公区、食堂、宿舍楼设活动垃圾箱各一个,每日由专人打扫卫生,定期处理垃圾。在五金库、劳保仓库、职工宿舍(5幢平房)区设固定垃圾箱二个。对临时卫生设施进行定期消毒、清理。生活垃圾均进行了必要的分类处理,环境状况良好。
六、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噪音主要来自爆破和施工机械运转。因不考虑噪声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只对室内的设备声级采取降声措施,按《白溪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使噪声污染达到85分贝(A)以下。
(一)木工机械
该工程板、方木均从地方采购,故工地未设大锯车间,木工车间仅设一台电动刨、一台圆盘锯。为减少设备振动,木工机械均做混凝土基础,故而,木工机械发出的噪声低于《白溪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105分贝(A)。
(二)混凝土搅拌系统
混凝土搅拌站比混凝土拌和楼减少了中转料仓和若干条皮带。搅拌站一般布置1~2台0.75m3拌和机,而拌和楼要布置2~3台1.5m3大型拌和机。鉴于此,混凝土拌和站要比拌和楼噪声低得多。该工地采用拌和站拌和混凝土,故对操作人员防护要求相对较低,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三)组合噪声
由于木工厂、混凝土拌和站、砂石料筛分系统、机械维修、空压机、风钻、水泵等均分散布置,故其组合声级低于《白溪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的110分贝(A)。
此外,施工期间为降低噪音,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规定夜晚不得开炮,有效地减小了噪声污染。
七、人群安全与健康
施工期间,噪声、烟尘、飘尘、运输等因素对工地附近有限范围的环境和人群产生不利影响。
为安全起见,在施工布置中,考虑了施工辅助企业厂(场)区、砂石生产系统、生活、仓库区等设施的集中布置以及枢纽施工道路、施工现场及附属企业等与生活区的分区;对炸药库、油料室、氧气、乙炔库等危险材料库的布置及结构,严格遵守国家安全防爆防火等规范要求。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期间,非常注重安全防范。如:
施工人员配发安全帽、工作服、工作灯、防尘面具和安全带等劳保用品;
在进行爆破、隧洞开挖等较危险的施工时,按照《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212-83)、《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等相关规程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安全防护条例,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炸药、雷管等危险品的存放和运输,设有专人管理,严格按相关规程提供给施工单位,保证无意外危险事故发生;
在施工区的适当位置设置了必要的道路信号、危险信号、报警信号、安全信号和指示信号等,位置较为醒目,符合相关规程。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