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章 工程及生产运行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53
颗粒名称:
第九章 工程及生产运行管理
分类号:
TV
页数:
60
页码:
273-332
摘要:
2000年10月18日,白溪水库下闸蓄水,进入生产运行管理阶段。2003年9月竣工验收后全面转入生产运行阶段。截至2007年底,工程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项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白溪水库
生产运行管理
竣工验收
内容
白溪水库工程根据其独特的地质条件、砂石料条件,加上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整个白溪水库的工程施工有10余种技术创新。
一、利用河床冲积层作为坝基持力层勘探资料和试验数据表明,白溪河床冲积层密实性能好,颗粒级配较连续,不均匀系数大于20,无淤泥、粉砂夹层,压缩模量为40~50Mpa,可以用作面板堆石坝的堆石体基础。为了防止面板因基础沉降产生裂缝,趾板下游一定范围内,需将覆盖层挖除,回填堆石料。
在大量计算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关资料后,认为白溪河床覆盖层性状符合要求,压缩模量较高,有条件缩小基础开挖范围。经方案比较,最终确定趾板下游开挖30m,而同等级的堆石坝一般开挖在60m以上。据此,在截流后的第一汛期大坝临时断面填筑时减少砂砾石开挖和坝体料填筑各8万m3,节省投资约20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最为紧张的第一汛期大坝度汛断面开挖和填筑工期约20多天,为第一汛期大坝安全度汛奠定了基础,并为提前半年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解堆石体基础变形情况,设计在基础面(73.6m高程)布置一套水管式沉降仪,测得坝基最大沉降量为25cm,是覆盖层厚度的1.38%。时间——沉降关系曲线表明,基础沉降基本上在坝体填筑过程中完成,后期趋于稳定。蓄水后观测资料表明大坝各项指标正常,该处理方案可确保大坝结构安全。
二、做好坝体填筑料的平衡测算填筑料的挖填平衡测算是堆石坝施工前必须做好一项关键措施,测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的高低。白溪水库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各种预算,如:坝基开挖量、坝体填筑量的估算;溢洪道开挖土石方总量估算和石渣利用率的预算;其他建筑物石方开挖量和利用率的估算;挖填平衡后的缺口用什么补齐,并提前做补充料场的规划工作。测算较为准确,使坝体填筑料挖填平衡。
三、料场开采本着就近取料、物尽其用、有备无患的原则,对料场开采、备料进行合理规划,保证了各时段提供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填筑料。白溪水库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单独石料场,坝体堆石填筑料主要来自溢洪道的开挖料(占填筑总量的78.4%),不足部分由下游河道砂卵石料补充。因此,溢洪道开采工作面规划好坏,将直接影响上坝强度。由于溢洪道受地形及结构尺寸的限制,虽然经过精心规划开挖最大强度只能达到10万~13万m3/月,远远不能满足Ⅰ期度汛断面填筑强度(平均32.2万m3/月)。解决途径有两条:一是备料,比1期度汛断面填筑提前一年备料;二是增加砂卵石料开采能力。经过论证,最后选定第二条途径,即充分利用砂砾料筑坝的方案。
四、用超径卵石制备垫层料为合理利用混凝土骨料筛分过程中产生的超径卵石料,降低工程造价,在实施过程中提出利用超径卵石料制备垫层料的构想,并及时开展科研,经南京水科院试验并经有关专家评审后,付诸实施。全部垫层料采用超径卵石轧制掺配,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该项成果荣获宁波市合理化建议成果最佳优秀项目三等奖,并被列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08-2001。
五、创建生态环保型水库指挥部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和建设资金,实现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有效地保证了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工程石渣填筑共约405万m3,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地利用溢洪道等工程部位的开挖料及河床砂卵石石料,取消采石料场,保护了生态环境。
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治,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任务,工程的各类开挖面、临时堆渣、施工场地等得到了及时整治、拦挡和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强度降到轻度以下,小于该地区土壤流失量容许值。经过系统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总体上发挥了较好的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六、全断面施工常规工程建设是导流建筑物过流后,开始上下游围堰施工、闭气,然后进行基坑排水和开挖。白溪水库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不设临时度汛断面,大坝填筑采用全断面施工。为争取更多的填筑工期,在原河床过渡过流段进行上、下游围堰的基础防渗体施工,截流后即完成了水上部分的堰体填筑,使后续工序施工提前了两个月时间,有效地保证了坝体度汛断面的填筑,截流后第一个枯水期大坝全断面上升67.5m,创造了面板坝截流后第一个汛期挡水坝体最高和全断面填筑两项国内记录。为今后面板坝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前产生工程效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先粗后细”的施工法大坝主堆石区、过渡区、垫层区、小区施工采用“先粗后细”法施工,赢得咨询专家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的高度评价。该施工法收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八、坝体周边碾压堆石坝周边(与两岸山体接触部位及坝前坝后边缘)由于振动碾压筒直径限制,历来是堆石坝填筑的薄弱部位。十二局在国内率先提出采用在反铲挖掘机上加装液压平板夯进行周边补碾的新工艺,彻底解决了堆石坝施工的难点。白溪水库堆石坝周边小区料、垫层料等边角部位施工碾压即采用此种碾压方式。
九、128m高边坡控制爆破开挖白溪水库溢洪道开挖边坡最大高度128m,是至今华东地区最高的开挖边坡。施工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因岩石风化程度不同,其强度及构造均存在一定差异,为摸清不同地质条件下岩石预裂面平整度,先后进行多次爆破试验,有效地保证了开挖后高边坡的稳定、安全,开挖后残孔率高达90%以上,工程质量优良。
十、模板新工艺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不同形体就要有相应的模板。白溪水库的溢洪道溢流面形体控制的模版工艺、面板侧模工艺和竖井滑模工艺等,都采用了不同于其他水利工程的新工艺。
(一)可变桁架作模板支撑溢洪道溢流面形体控制施工历来是个难点,必须采取好的模板工艺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即达到符合形体尺寸和溢流面平顺光滑。白溪水库工程采用了可变桁架用作模板支撑,翻模浇筑混凝土,结果令人满意,效果良好,确保整个溢流面平整光滑,形体尺寸优良。
(二)面板侧模架立以往面板均采用方木立模,拆模时易损坏。为降低施工成本,白溪水库改用桁架式钢模施工,可以反复使用,快速架设,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三)竖井滑模引水隧洞检修闸门井高89m,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外观质量,采用滑框倒模新工艺。
以上模板新工艺详见第四章。十一、碾压洒水工艺的改进以往坝体碾压都采用铺管洒水,管路要随坝体升高而上升,该方法既费工又费力,而且洒水不均匀。该工程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采用一辆20t自卸汽车改装成洒水车进行坝面洒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