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程勘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程勘测
分类号: TV221
页数: 4
页码: 36-39
摘要: 白溪水库工程勘测由华东院承担,历经近10年,包括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料场勘测。料场勘测涉及土料、砂砾料和石料,均符合或略超过规范要求。华东院还进行了现场补充试验。
关键词: 白溪水库 工程勘测 料场

内容

白溪水库工程勘测工作由华东院承担,勘测工作始于1989年4月,止于1998年3月。一、规划阶段地质勘察
  1989年4—5月,华东院第四地质勘测工程公司对白溪水库工程进行了规划选坝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出了《浙江省宁海县白溪、沙地水库规划选坝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89年9—12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大官山坝址的地质勘察工作。接着,对该工程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992年4月,提出了《浙江省白溪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1993年4月—1994年3月,1994年7—11月,进行白溪水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出了《浙江省宁海县白溪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华东院地质勘测四队结合坝型对大官山坝址区进行初步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并委托水电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华东院地质勘测二队分别进行坝基砂卵石覆盖层大三轴试验及现场承载试验。
  华东院测量队于1996年2月8日进驻白溪水库工地,开展坝址和施工场地1/500和1/1000地形测图。3月底完成招标设计阶段的主要地质勘察外业工作,1996年4月底,完成了招标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三、料场勘测
  1989年3月,华东院对白溪水库坝址上游5~6km的岩头罗、山洋土料场和坝址右岸下游分水岭部位的王爱土料场,以及坝址下游3~10km范围河段上的白溪(2)、白溪(1)、江家、大娄、兆岸、西山下、渡头、高坦等9个砂砾料场进行了初查勘探,分布于坝址左右岸0.5km范围的叶岙、白溪两个石料场进行了普查。
  (一)土料
  岩头罗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岩头罗村东侧近东西向拢岗山脊的南坡,距坝址5.0km,有公路直达,分布面积37560㎡,料场地面高程423~447m,场内冲沟切割较深,地形起伏较大,高差24m左右。土层系凝灰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层,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夹透镜体状壤土,土层呈棕黄、黄褐色,厚度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逐渐增厚,一般厚度1.2~5.Om。储量为23万m3。
  山洋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6.0km的山洋村东南侧的低丘地带,亦有公路直达坝址,料场地形呈馒头状,料场地面高程346~378m,地形坡角10~20°,分布面积43960㎡,料场范围内有茶林分布。土层为凝灰岩风化残积土,主要为黄褐、棕黄色粘土夹风化碎(块)石,碎石含量约10%~15%,土层厚度2.60~4.80m,储量为25万m3。
  这两个料场运距近,质量好,土料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水溶盐含量、天然含水量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值要求,粘粒含量、塑性指数、PH值等指标略超过规范值要求,在质和量上都能满足白溪水库建设的需求。
  (二)砂砾料
  砂砾料分布在枢纽区下游白溪河两侧3~10km的范围内,均为现代河流冲积而成的河漫滩,洪水期一般被淹没,料场呈半月形或条带形,地形平坦,无植被,交通便利,有公路直达料场。勘探的砂砾料混合储量754万m3,主要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但砂料含量少,含泥量偏高,砂料中岩屑含量高,建议以西山下、渡头和高坦为主料场,其他料场为备用料场。
  (三)石料
  枢纽区系块状玻屑晶屑凝灰岩和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分布区,覆盖层稀薄,基岩裸露,考虑到交通、开采条件,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了叶岙、白溪两个石料场。两个料场天然露头多,道路开挖岩质边坡长度大,地质条件比较清楚,仅在地面测绘的基础上,布置了少量的槽坑探工作。
  叶岙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附近的公路旁,距坝址0.5km,山体雄厚,山脊高程在200m以上,相对高差40~90m,地形坡角30~40°,覆盖层稀薄,基岩风化浅,全风化仅沿断层分布,强风化厚0.5~1.Om,北端受区域断裂构造影响有所加深,其余皆为弱、微风化岩石。节理平均间距1.0~1.5m一条。
  白溪料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白溪村北侧,距坝址0.75km,料场山脊高程200~270m,坡角35~40°,高程130m以下残坡积层厚1.5~5.0m,最大厚度大于10m,高程130m以上基岩裸露,覆盖层零星分布。基岩岩性同叶岙料场,全、强风化层厚仅0.5~1.0m。
  两料场储量均大于2000万m3。两料场的弱、微风化岩石湿抗压强度可达97~152Mpa,软化系数0.72~0.94,容重25.31~26.19N/m3。因此,叶岙、白溪两个料场均系块状坚硬的熔结凝灰岩,风化浅,覆盖层薄,储量丰富,质量能满足规范要求。
  此外,1997年3—6月,华东院还对左岸残坡积层进行了现场补充试验。
  四、地质勘测工作量
  华东院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见表3-2-1。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