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白溪水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1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白溪水系
并列题名: 白溪干流
分类号: TV62
页数: 3
页码: 18-20
摘要: 白溪是宁海县主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源于天台县华顶山,经宁海县多个乡镇,在白峤港注入东海。白溪支流众多,其中大松溪、梁皇溪、大溪等较大。流域内建有黄坛水库和西溪水库。
关键词: 白溪 支流 水库

内容

一、白溪干流
  白溪,旧称白渚溪,主源清水溪(又名大同溪),发源于天台县华顶山学堂岗北麓,于双峰庙下坑进入宁海县境后称梅溪,依次纳入混水溪、曼湾、大松溪诸水,与大松溪汇流后始称白溪。白溪流经进入宁海县境后沿途流经岔路、前童、跃龙、越溪等乡镇,具体流经里王、白溪、江家、大娄、兆岸、上金、前后娄、渡头、高坦、隔潭、白岭根、上葛头、前童、柘湖杨,妙山、石舌章、赵家山、马婆园,其中,在马婆园与最后一条支流大溪汇合后,经水车在白峤港流入三门湾,注入东海。
  白溪流域介于宁海中部干山火棍岭—越溪山、南部干山王爱山岗—状元峰之间,主流全长66.5km,流域面积627k㎡,宁海县境内河长54.9km,宁海县境内流域516k㎡。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9亿m3左右,水力蕴藏量5.8万kW。是宁海县境内主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开发价值最高的河流。
  沿河两岸山脉主要走向为北西西—东西向,在白溪村以上,两岸崇山峻岭,山脊高程500~1000m,其中左岸大短柱主峰海拔917m,桃花岗山峰海拔895m;右岸望海尖山峰海拔897m,区内山高坡陡,冲沟发育,沟深源长,陡崖甚多,植被茂盛。河流在深山峡谷中由北西向南东方向流经坝址,坡降较大。主要支流呈树枝状分布于两岸,其中以大松溪最大。在白溪村以下,两岸系丘陵地形,山脊高程200~470m,坡角多在30。以上,河谷逐渐开阔,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沿河断续分布,
  白溪水库坝址以上,河漫滩零星分布,坝址以下,有漫滩及阶地分布,其中漫滩一般高出河水面0.5~2.5m,一级阶地高出河水面6.0~6.5m。此外,在较大冲沟口往往有小型洪积扇分布。
  二、白溪支流
  白溪支流有5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5k㎡的支流坝址上游有混水溪、大松溪,坝址下游有梁皇溪、大溪。
  混水溪 又名金顺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南麓,经望海尖南麓入宁海县境,于两水夹颈向东汇入清水溪,流域面积为40.2k㎡。
  大松溪 源出马岙望海岗,主流长45km,溪床平均宽25m。有澄深坑、里坑溪、小塘溪、上辽岗溪、深坑溪、横坑溪、西坑溪等7条小支流汇流。
  冷水坑溪 源出岔路镇大石岩头罗村,主流长10km,溪床平均宽8m,在冷水坑注入白溪。
  龙潭坑溪 源出岔路镇王爱山岗水槽,主流长6km,溪床平均宽4m,在龙潭坑口注入白溪。
  下步坑溪 源出岔路镇王爱山头,主流长5km,溪床平均宽4.5m,在下沙田注入白溪。白坑溪 源出岔路镇柴界山,主流长15km,溪床平均宽10m,经干坑村在前后娄村与白溪汇合。
  桶条溪 源出岔路镇王爱永乐寺,主流长6km,溪床平均宽10m,最大洪水深6m,经渡头村在高坦岭脚与白溪汇合。
  小坑溪 源出桑州镇白舌坑,主流长10km,溪床平均宽12m,在前童大桥与白溪汇流。
  梁皇溪源出梁皇山,主流长10km,溪床宽22~35m,有中家湖、马鞍山、清潭坑三支水汇流,在妙山头与白溪汇流。
  板昌门前溪 源出竹林岭头岙大弯山百万丘,主流长7km,溪床平均宽85m。上游有东阳坑、哑叉、白岭姜三支水,都在板昌村后桥汇合,汇流后,流经桐潭横山与白溪汇流。
  大溪古称石瑜溪,又称黄坛溪(黄坛东称杨溪),是白溪最大支流。源出马岙与新昌县交界第一尖南麓。主流长37.2km,流域面积210k㎡,溪床平均宽120m,流经龙宫、西溪、大庙溪、沙地至黄坛水库,经黄坛、草湖、范家到城关南跃龙山,又经屠岙胡、马婆园,在马婆园汇流白溪。晚更新世前,绕崇寺山东折北趋象山港,晚更新世后,凿开龙头山,溪水改为现道汇入白溪。宋元祐(1086—1094年)年间,罗提刑檄凿新道。1958年,在黄坛镇附近的大溪上兴建黄坛水库,规模几经变更及除险加固,1993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14k㎡,总库容1830万m3。2003年10月,于黄坛水库上游沙地村附近的大溪上兴建西溪水库,2006年10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95.64k㎡,总库容8500万m3,水电站装机容量6000kW。
  辛岭脚溪 源出状元峰(前童),主流长5km,溪床平均宽15m,在岩头下与白溪合流。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