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候 水文
并列题名: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7
页数: 2
页码: 17-18
摘要: 白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丰富,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白溪洪水多由台风暴雨形成,夏季多发。流域内泥沙含量较少,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
关键词: 白溪流域 气候特征 水文特征

内容

白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同时由于处于浙江暴雨集中区、降雨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和蒸发量大等因素,易受暴雨洪水和伏旱及冬旱天气影响,
  一、气候特征
  白溪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地域临近东海,海洋对陆地气候影响较大。每年4~9月多东或东南风,湿热多雨,6月前后为梅雨期,7~9月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同时是台风活动期,受台风侵袭,9月以后,副热带高压逐渐南移,北方冷空气南下,雨量锐减,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天受北方冷高压气团控制,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春天北方冷高压气团衰退,太平洋暖湿气流增长,冷暖气流相持,出现阴雨较多天气,即春汛。年内四季分明,夏、冬季较长,春、秋季稍短。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低气温-9.6℃(1979年2月),极端最高气温39.7℃(1971年8月)。坝址上游山区因海拔高度差异,夏、秋两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49℃/100m,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46℃/100m
  年平均风速2.9m/s,主导风向NNE、SE。
  库区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04.3kcal/c㎡,年均日照1885.4h,日照百分率43%。
  库区无霜期年平均230天。
  二、水文特征
  白溪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31.4mm,西部山区是浙江东部暴雨中心之一。年降水日169天,年最大降水量为2794.7mm(1990年),最小降水量为1076.0mm(1967年)。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春季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8%,6月中旬~9月中旬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8%,秋季雨量占全年的23%。
  白溪洪水多系台风暴雨形成,因此大洪水多发生在夏季,尤以8月居多。
  根据白溪站14年的水文资料和邻近凫溪流域洪家塔站36年实测资料以及白溪流域的降雨资料推算,白溪坝址区多年平均流量为8.9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81亿m3。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5270m3/s;1000年一遇4820m3/s;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3300m3/s;50年一遇2840m3/s;20年一遇2230m3/s。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91.2mm,平均相对湿度82%。
  白溪泥沙含量较少,主要来源于梯田和台地冲蚀、岸坡侵蚀及人类活动影响。据洪家塔站实测资料推算,悬移质多年平均含沙量0.141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1.26kg/s。多年平均输沙量6.31万t,其中悬移质3.97万t,推移质2.34万t。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