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溪水庫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00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TV62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白溪水库位于宁海县,是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以供水、防洪为主,兼具发电、灌溉效益。工程建设历经多年,采用科学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库建成后效益显著,尤其在供水、防洪和发电方面。
关键词:
白溪水库
供水防洪
科技创新
内容
概 述
白溪水库位于宁海县岔路镇白溪村上游2.4km的白溪大官山峡谷地段,距宁海县城29km,距宁波市区107km,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效益的大(Ⅱ)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一
白溪发源于天台县华顶山北麓,流经天台、宁海两县,于宁海白峤港入三门湾,汇入东海,是宁海县第一大水系。白溪全长66.5km,流域面积627k㎡,其中,宁海县境内516k㎡,占宁海县全境面积的30.9%。坝址上游流域面积254k㎡(其中被天台县黄龙水库拦截29.2k㎡)。
流域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31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81亿m3,水资源极为丰富,且流经宁海县的主要产粮区及宁海县县城。但由于白溪流域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常受台风暴雨袭击,河道比降大,因此,水位暴涨暴落便成为白溪流域的重要水文特征,下游地区多发生水灾;7~9月份,白溪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形成旱灾。据最近50年资料(截至2007年底)统计,发生水灾、旱灾、台风灾的频率为三年二灾,宁海县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1988年“7.30”特大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亿元,相当于宁海县在新中国成立后38年的财政总收入,占当年宁海县国内生产总值的48.3%。
二
为减轻白溪流域的水旱台灾害,同时,充分利用白溪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宁海县就策划白溪的治理与开发。1958年曾报批准兴建白溪水电站,并一度开工,但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不久即工程下
马,直至20世纪80年代未曾再开发利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宁波市的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宁波市对淡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经受了1988年“7.30”洪水的肆虐,白溪的治理与开发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1988年,宁波市政府开始做兴建白溪水库的前期论证工作,1992年8月宁波市水利局编制了白溪水库项目建议书。同年9月,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将白溪水库项目上报国家计委。
1995年12月7日,国家计委正式发文,通知白溪水库建设项目业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立项。
1995年12月21日,宁波市白溪水库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成立,开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998年9月28日成功截流,主体工程随即开工。2000年10月18日下闸蓄水,2001年5月31日两台机组提前5个月并网发电,2001年12月工程如期建成。2003年9月22~24日,白溪水库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又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进行了工程后评估。
白溪水库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发电引水、供水和放空三结合隧洞,电站厂房和下游反调节池等工程组成。拦河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77.4m,最大坝高124.4m,坝顶长398.0m;水库正常蓄水位170.0m,水库总库容1.684亿m3,其中调洪库容0.234亿m3,供水调节库容1.35亿m3,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左岸岸坡,设三孔弧形闸门(每个弧形闸门单宽15.0m×11.7m)。水电站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布置在坝后右岸。下游反调节池则由挡水堤、溢流侧堰、泄水底孔、挡水闸、放水管和供水口闸门等组成。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发电引水洞进水口的洪水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属二级土石坝洪水标准的低限,但按二级土石坝洪水标准的高限复核,即按5000年一遇洪水复核,算得坝前水库水位为177.17m,仍低于坝顶高程177.4m,因此,大坝防洪是安全的。水电站洪水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反调节池等建筑物按供水工程二级建筑物标准,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供水是通过反调节池左侧的供水口及其后的隧洞与管道组成的输水线路,向宁波市区等地输水,在保证率P=94%时,设计供水流量为5.5m3/s,年平均向宁波市提供优质水1.73亿m3;利用水库防洪库容,结合下游河道整治,可使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水电站装机容量1.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4830万kW·h;设计供水灌溉面积2万亩,年灌溉水量0.13亿m3。
水库共征地7785.5亩,移民23户73人,拆迁房屋3600㎡。
三
1995年12月21日,成立指挥部。1997年1月8日,成立白溪公司。2004年6月29日,成立管理局。指挥部和管理局与白溪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建设管理体制。工程建设期,指挥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与管理,白溪公司专门负责资金筹措、融资、还贷以及经营发展等工作。白溪水库工程开始投入运行后,指挥部仍作为白溪水库的主管机构,直至2004年10月之后管理局作为主管机构。财务由指挥部运作至2002年1月转由白溪公司运作。2004年10月,尽管建立了管理局财务仍由白溪公司运作。
白溪水库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工程投资实行股份制和投资包干制。
1997年11月,白溪公司股东会议决定,白溪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5亿元,宁波市水利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占80%股权;宁海县财政投资0.3亿元,占20%股权。2005年12月建立了宁波原水集团公司后,宁波市水利投资公司撤销,白溪公司作为原水集团的子公司仍为一级法人,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8年5月市计委、市财政局与指挥部签订了工程建设投资包干协议,包干指标为5.4亿元。
通过邀请招标,选定十二局为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四川东风电机厂为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单位,江能公司为机电设备安装单位。通过议标确定上海院为工程建设监理单位。
四
从指挥部与白溪公司,到管理局,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依靠科技进步、尊重人才、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及时协调、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参建各方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白溪水库工程建设获得水利部和电力部优质工程,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水库管理高分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并取得显著成绩,而且,在促进与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一、优化施工方案
白溪水库拦河坝填筑量335万m3,溢洪道开挖石方量305万m3,并要求开挖方的85%以上用于填筑大坝,且溢洪道贴近坝区,开挖填筑互有干扰,坝顶长仅398m,坝高又达124.4m,施工期间必须经过二年次度汛考验,在这些苛刻条件下,要求在31个月(溢洪道为38个月)内完成施工,任务十分艰巨。业主单位多次与施工单位协商,提出多种施工方案比较,在设计、监理等单位的通力协作下,找出一组“优化工序组合,加大施工强度”的施工方案,即将串联式工序化为并联式工序组合,以及不间断地流水作业。
实施优化施工方案后,大坝在截流后的15个月内完成填筑方量256.6万m3,平均月强度17.1万m3,最高一月达46.7万m3,创全国同类坝型的填筑之最。1999年5月27日,大坝全断面填高到120.5m高程,第一年度汛期达到能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施工期防洪标准。同年8月15日,大坝全断面达到130m高程,达到防御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能力,创造了截流后第一年汛期挡水坝体最高和全断面填筑两项国内记录,为提前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快建设面板堆石高坝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是白溪水库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目标,即将白溪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水利工程是参建四方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一致愿望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进度与投资必须服从于质量。经过参建四方的共同努力,白溪水库工程质量等级被定为优良;大坝外观质量优良;坝体沉降量属正常范围,水平位移较小,周边缝位移和垂直缝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大坝渗漏量极小。
三、做好投资控制
白溪水库工程,通过优化设计、管理创新、严格控制、争取中央专项补助、提前完成移民和蓄水发电等途径,扣除建设期利息和价差,预备费减少支出9020万元,投资控制总效益逾21965万元。批准概算总投资5.4亿元,竣工决算5.2亿元,节约2000万元。
四、注重科技创新
白溪水库建设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尤其是完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面板混凝土浇筑。
五、建设生态环境
白溪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向宁波供水,水质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库的生存与效益问题,为此,白溪水库尚在建设期就十分注重治理施工污染,努力做好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库建成后,搞好库区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便成为管理工作重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宁波市政府支持下,实施了库区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通过与五山林场和大松溪峡谷(浙东大峡谷)6个村签订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合作协议;委托华东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白溪水库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研究》课题研究;从白溪水库的水费、电费收入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白溪水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等。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水质,蓄水至今水库水质稳定,水质总体评价为Ⅱ类,是浙江省优质水水库之一。总之,白溪水库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已得到水利部水保司、水规总院、中国水利科学院和全球水伙伴组织的高度评价。
六、坚持科学管理
白溪水库从建设到运营管理,始终坚持科学管理、科学创新的理念,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各项施工管理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程竣工蓄水运用后,大坝监测、工程养护维修、防洪调度、供水、发电等各项管理制度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
五
白溪水库建成以来,在供水、防洪、发电、灌溉、水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效益显著,其中,供水效益日渐凸现。白溪水库为宁波城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供水量占宁波市用水量的比重逐年加大,2008年旺季时,日供水量已达到宁波城区总供水量的50%以上。白溪水库除向宁波城区供水外,经宁波市政府同意,还向象山县城、宁海县西店镇和岔路镇等地供水,其中,向宁波城区供水的管道与西溪水库向宁海县城的供水管道连通,以备应急。至2008年底,白溪水库已向宁波市区供水39257.2万m3,供水收入10992万元。
防洪方面效益显著,尤其2005年和2007年的台风洪水中,通过水库调度运用,水库发挥了滞洪、错峰、削峰的重大作用,大大减轻了白溪中、下游防洪压力,减少了灾害损失。
白溪水库电厂自2001年6月至2008年底,已累计发电34370.7万kW·h,发电收入17493.4万元。
白溪水库除显著的供水、防洪和发电效益外,还极大地提高了下游2万多亩农田抗旱灌溉能力,在确保下游农业用水的同时,还保证了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
回顾过去,成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白溪水库正在以创新、创优为目标,力争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程典范,让白溪水库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白溪水庫志》
《白溪水库志》由白溪水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详细记录了白溪水库的历史沿革、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水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