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西南乡治河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5020230000769
作品名称: 鄞西南乡治河记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598.pdf
责任者: 陈训正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6
主题词: 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作品简介

治河兴利也,而害实倚之,害不去利不可兴。故自古治河无成法,害之所在,即功之所加。或潴焉,或疏焉,必相而后有事,殆所谓因势而利导之者然欤。鄞之为县,西南依于山,山重而峻,积地尤广。潦时暴洪凑突,啮石披沙而下,往往不径于故所治河,泛滥夺防堤四出,害禾田庐舍,旱则少淳滀,不足为灌溉。盖西南水利之失修者,二百余年矣,其乡之贤者忧之。民国十三年春,乡人会而议于社,佥曰治之宜。于是制章约,明职责,规将输,料材力,博征舆论,以张君申之主其事,周君炳文、施君竹晨副之。再会而议定,议自它山始,先其急也。先是,它山之水自四明来,东倾入江,江毗海,卤潮一日再至,反灌害稼。唐太和中,鄮令王元乃于它山砌石为堰,堰南之水始西北折而成渠,今所称前塘河者是也。前塘河为西南七乡三大河之一,其流最广,工最巨,而所系利害亦最切。当它山初成堰,准水之高下而为之平,蓄泄以时。先民言遇潦七分入江,三分入河,旱则反是。然河久不治,浸失故,其法今无存矣。张君既任事,访于奉化庄先生景仲(字崧甫)。庄先生老于治水者也,谓张君曰:“毋言利,去害而已矣。且吾闻西南之水出万山而东,涝之害实大于旱。相其所施功,究其利,入河利灌,治宜深,深则多蓄,而旱可备。入江利泄,治宜博,博则易下,而潦可备。两者斠然不可乱,乱乃害。夫天下之害,皆成于不知害者之所为,苟知之而为备,利莫大焉。”张君乃曰:“此吾先民七三相出入之说也,先生之言固信。”其年某月张君乃始督功,自它山侧钟家潭迤东而下,至南郭门向阳桥,为河长九千余丈,工所任金凡十四万有奇,是为南塘河,即前塘河也。自向阳桥缘城而东,至灵桥门又长若干丈,任金二万有奇,是为南濠河,前塘河之委流也。前塘河治既半,乡人益知其利,乃于十五年某月,要张君分浚中塘河。中塘河源出大雷,自十字港岔而为三,旁流所注,达四千余丈,任金七万有奇。今年复议浚后塘河。后塘河亦曰西塘河,西郭门外之通渠也。发源下寮山,流视前塘、中塘为缩,故规之为次功,拟于明年继作而完之。是役也,先后用金二十三万有奇,而某某等输最多,致功凡六年,而某某等力尤多。于是乡民之被其利者,议即其乡永镇祠辟二室为尸祝之所,并树石纪其功而属余文之。余谓永镇祠者,清时故贤令周犊山先生之神之所主也。先生兴堤防之役,有功其乡水利农田,民为立祠,祠故三楹,左右犹虚也。当时之建是祠,固以尸祝有功,非为一人之爱,虚其左右,实有待于将来,其意远矣。美其先,劝其继,异日者,其复有慕张君为功而踵之者乎?请识吾言以俟。祠旧有田若干亩,今益增至若干亩,于例宜附书。民国十八年冬,慈溪陈训正记。 录自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碑碣》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训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