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浮桥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唯一号: 112935020230000015
作品名称: 东津浮桥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0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8
主题词: 桥-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东津浮桥(灵桥)位于奉化江近三江口处,灵桥前身。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从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迁至今公园路一带。为沟通与甬江东岸交通,明州刺使应彪于长庆三年在上址建造宁波史上第一座跨江浮桥。浮桥连舟16艘,用篾索连结成排,上铺木板,桥长55丈,宽1丈4尺(宋尺)。后因东渡门外江阔水急,难以定位,两年后移至今灵桥址。始建桥时(另说桥建成时),云层映现彩虹,因起名为“灵现桥”,又称“灵建桥”,后叫“灵桥”。至宋代更名为“东津浮桥”。民间亦称“老江桥”,以区别此后在姚江末端濒三江口处所建的另一浮桥“新江桥”。东津浮桥建后千余年来,因不牢固而“灾变不断”,至民国初期已无法满足城市现代交通之需要,改建浮桥为固定桥成当时之急。民国11年、15年(1922、1926)两次成立老江桥工程局,因经费无措和北伐战争而中止。20年(1931)8月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在沪甬两地设筹备处,乐振葆、王文翰分别任沪、甬筹备处主任。22年(1933)10月,建桥工程在沪招标,由德国西门子洋行等4家洋行中标承包。桥型“三联钢骨独孔下承式公路桥”,由英籍顾问、工程师詹姆生设计,次年5月1日动工兴建,25年(1936)5月25日竣工。落成的灵桥全长97.60米,桥面宽19.80米,人行道每边4.60米,中行车道11米,载重能力20吨。另据《鄞县通志·工程志》:桥长计320英尺(约合96米),人行道每边15英尺(合4.50米),车马道宽36英尺(合10.80米)。在20世纪30年代,该桥是当时我国最大最新型的独孔大环桥。桥东西额顶分悬“灵桥”两字,为著名书法家谭泽闿所书(“文化大革命”时曾拆除,后重悬)。钢梁近桥面处,各筑有水泥塔式结构物,其壁嵌有钢质铭记,其中有陈宝麟撰文、赵时棡篆额、沙文若(即沙孟海)书《重修灵桥碑记》。1981年12月公布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