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蛟村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2443
专题名称: 蜃蛟村丧葬习俗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22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鄞西地区旧时丧葬贫富差别悬殊,家境富裕之家做“寿材”造寿坟,贫困人临时抱佛脚家做土坟,草结棺材,更有甚者草席裹尸土葬;入殓、出丧的仪式和规模也有极大的区别,殷实人家出殡用八人大轿,贫困之家用“独龙杠”出丧。 殷实人家上了年纪就要做寿材,做寿坟,称“寿域”。请风水先生选地择吉日吉地建造二穴连体墓,墓碑的姓名和寿域用红漆涂红,到进穴后再涂成黑字。 人老死之前都有送终的习惯,对即将逝死的老人要给于临终关爱,全家亲人陪伴老人,让老人看上最后一眼,特别是儿孙在外,老人会有极强的精神支撑着等待最亲情的人到来,一见面就会立即安祥瞑目而逝,这是尽最大的孝心。当老人要闭目时,儿子立即把老人护正坐起,喂上几口事先准备的桂圆汤。焚香烛,烧纸钱。 老人逝世后,儿子手拿面盆,女婿撑伞,向河里丢入几枚硬币买水。用新毛巾、热水为亡者揩身,也有请丧事操办人浇身的,梳理头发,修剪手指、脚指,并用纸包好待入殓时放入棺材。并换上事先请裁缝师父做好的寿衣,将亡者扶坐在椅子上,由亡者儿子护送到灵堂,女婿撑伞遮日。灵堂设在轩子间或堂前间,堂里面在二根长凳上架上几块硬板或一扇门板,铺上草席,在板的西头放上二张瓦片用来搁亡者的头部,然后把亡者摊在板头上,在脸上盖上白布的盖面白,在板头上搭好帐檐,在脚后点上昼夜不灭的灯心草菜油灯盏。在板头前面摆上二张八仙桌,桌子的两边放上几根长凳,桌子的前面摆上一副玻璃套的烛台,中间放上香炉,分别点燃香和白蜡烛。桌上供上各色糕点菜肴,请僧尼或念佛婆婆颂经念佛超渡亡灵,晚上要有亲人在灵堂内陪夜守灵。 灵堂设好后,一边派人报丧,一边请人破白。报丧的人腋下倒挟一把伞柄朝前的雨伞,路上急走不与行人打招呼直奔目的地,把伞朝下放置在门口以示报丧,在门口招呼亲戚出来简告情况及入殓时间即走,接到报丧的亲朋需摔碎一只碗盏,以示“百病消散”。破白的人为披麻戴孝的家族赶制麻衣、蒲鞋、高高帽、草冠、白帽头、麻花、孝兜等。 报丧后,亲朋即刻会按时前来奔丧“吊唁”,祭拜亡者,送上挽幛挽联、纸钱、锡箔、“重被”,并慰问家属。请人把奔丧者的赠祭品一一登录。 次日,按甬江涨潮至宁波三江口时开始入殓。亡者的儿子、孙子,侄子、侄孙身穿白色孝服,头戴带有草冠的高高帽,脚穿蒲鞋;女儿、姪女、媳妇头戴麻花,身披麻衣,脚穿麻鞋;其余亲朋头戴白帽头。所有送别的人集中在灵堂举行入殓仪式。丧事操办人先鸣锣放炮,把棺材抬入灵堂放置在草垫上,把材盖反放搁在两根长凳上,上铺兜尸被一条。在棺内放入草木灰或“石灰包”,也有放入木炭的,有祛湿吸潮的作用,铺上材席,在材的西头放上头架,在东头放入脚架。入殓开始,再次鸣锣放炮,全体肃立,默哀向亡者跪拜,向遗体告别。由长子捧头,小子捧脚,侄子抱腰,其它人相扶,把亡者与兜尸被缓缓放置在棺内。司仪人员边报遗单边往棺内放置物件,先放入亡者浴身时剪下的指甲包、生前掉落的牙齿,放入亡者生前所欢喜的物件作为陪葬品。然后按亡者的血缘亲疏人所送殓的重被等依次报单入殓,并由一人拿“升”执“斗”,佯装向棺内倒“黄金”“白银”,各量三次礼毕,盖棺前让亲人看上最后一眼,此时此刻亲人都会涕泪交泗,嚎哭不止。司仪人扛起材盖扣在棺木上,把材盖和棺木的凹漕口对接,然后把两头宽中间窄的“元宝梢”塞入凹漕口,用长凳板敲进元宝梢。此时亲人围住棺材不断用双手抚摸材盖,捶胸蹬足,悲痛欲绝哭丧不止,是亲人最揪心的时刻,连旁观者也会悲哀而流泪。 第三天早晨出丧前举行出殡仪式,送丧的人一大早赶来送材。三响炮过,单声破锣匀敲九下,紧接敲锣四下,合称十三几锣后,四个抬材人把盖着红被面或红毡条的灵柩抬到空地搁在二根长凳上,有人把垫在材下的草垫拖到路边焚烧“拖祭包”,先举行出殡仪式,众位家属亲朋穿戴皆同入殓时一模一样,只是晚辈手中各拿一根“孝子棒”。长子在前,手捧带有茶盘的神主牌,女婿打伞把神主牌摆放在材头的祭桌上。参加祭祀的人按亲疏关系分排列队,亲在前,疏在后,按照司仪人的吆喝进行跪拜仪式,进行“醮杠”等一整套模式。 仪式过后出殡向墓葬地进发,纸幡在前引路,出殡队伍次序照旧。过村遇桥,沿途敲锣放炮,撒纸钱。过桥时要孝子背过桥,在桥上放置二根长凳,灵柩搁在长凳上,孝子从灵柩下钻过就算背过桥。 灵柩入墓穴前,先拜过土地菩萨和山神,做坟头羹饭。丧事操办人员揭开寿域的盖板,点燃芝麻秆烘暖墓穴,在墓底四角摆放四块砖,左右间距一致,前后间距相等,然后用二根绳索缓缓吊入墓穴中,材的四角左右等距,前后等同,盖上盖板,封上石灰,覆土墓顶。亲人手牵手在墓的周围顺转三圈,倒转三圈,并把亡者的名和寿域涂黑,把孝子棒置于墓侧。葬毕点燃草堆,焚烧高高帽、草冠、蒲鞋,送葬的人跨越火堆熏几下,返回。 办丧事的酒席有的称为办“斋饭”,也有称“羹饭”的,从移尸中堂后操办膳食,膳食的档次高低不一,家境富裕的相对说办得好些贫困家庭或“痛丧”,就办得差些。 丧葬以后就要为亡者超渡“做七”“做百日”“做周年”。从死者的亡日算起,到第七日为“头七”,再隔七天为“二七”,依此累推到第七个“七七”时为“断七”,七头到此终止。每个七头做祭奠羹饭,请人念佛超渡亡灵,以“五七”为重,死者在“望乡台”哭哀哀,有不吃家乡饭之说,由女婿操办祭奠。直至死后的一百天,做“百日祭”。以后每隔一年做周年。第一年为“一周年”,依此类推做到三周年止。 本地区还为亡者做阴寿的习惯,称为做“十头”,一般“十头”从亡者实足五十岁的生日做十头。做十头也是一种祭祀形式,请人念经,做羹饭,烧纸钱、锡箔。以后每隔十年做六十、七十直至百岁,称为“满百”。乡间流传百岁后轮回转世了,祭祀到此终止。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