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助阵退倭寇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1056
专题名称: 梁祝助阵退倭寇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731.pdf
专题类型: 神话、宗教

专题描述

明朝辰光,倭寇时常乘船到明州,杀人放火,抢夺财宝。百姓遭了大难,地方官也没法治他们,便要皇帝派兵来征讨。朝廷就叫一个白总兵的带兵一万,日夜赶来剿灭倭寇。谁知这个白总兵是个胆小鬼,听说倭寇个个厉害得很,吓得脸都黄了,兵到九龙庄,就再也不敢近前一步。 第二日傍晚,探子来报,说倭寇听得朝廷派兵来剿,也调集人马,准备明天来明州决战。白总兵想:不打交不了差,打又凶多吉少。他躺在床上,暗定主意,明天一早将人马后撤九十里,等倭寇退去,再回兵到驻地。想着想着,忽见门帘一掀,闯进个白面书生,二话没说,“啪”地给了他一个重重的巴掌,指指他的鼻子怒斥道:“你受皇封,食民禄,不思为国出力,为民解忧,竟想临阵退却,还有良心么?” 白总兵大怒,跳起身来,正想发作,突然感到右边面孔火辣辣地肿痛起来,一时开口不出。 那书生冷笑一声,喝道:“听着,明日五更,你须率兵进明州城里布防,想法剿灭倭寇,保境安民。否则你这半边面孔将烂个精光!”说罢,将白总兵一把推倒,白总兵尖叫一声,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做了个噩梦!摸摸右边面孔,肿痛非常,心里奇怪,只好传令五更移兵到明州城布防。 进城后,白总兵忙了一天,红日西沉时,才草草布防完毕。说也凑巧,倭寇随即赶到,击鼓放炮,拼命攻城。双方打到半夜时分,倭寇派出一支敢死队,绕道攻破西门,四下放起火来。白总兵心里慌张,抵敌不住,正在此时,“哗”地刮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将大火吹灭。随着狂风,一支人马冲入倭阵,举刀出剑,直杀得倭寇哭爹喊娘,阵脚大乱。 白总兵见有援兵来救,也壮了胆,忙回兵接应,两队人马如赶老鸦一般,不消片刻把倭寇杀得个片甲不留。 这时,天方五更,那队救兵马不停蹄,人不歇气,飞快地离开明州而去。白总兵拍马追上去叫道:“哪路将军率兵救援本总?请留下尊姓大名!”话音刚落,救兵中两匹白马并肩驰出。一对男女小将坐在马上,手执青锋宝剑,作揖道:“谢白总兵保境安民之恩!”白总兵啊了一声,惊道:“你不是昨夜打我耳光之人吗?”那男女小将相视一笑,头上显出两盏黄灯,男的头上那盏书一“梁”字,女的头上那盏书一“祝”字。白总兵正想问仔细,前面扑来一阵香风,眨眼间这对男女与救兵都已不见。伸手一摸脸,奇怪,红肿早已消退,脸颊平复如初。 这奇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白总兵行文各州府查询,可哪儿也没来过救兵。找来当地人一问,大家说:“姓梁姓祝,要么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了。”但他们都是古人呀!于是白总兵亲自到明州西门外一看,果然有梁、祝两墓,不过祝英台墓在离梁山伯墓百步远的地方。 人们为了纪念梁、祝保境安民的功德,就把他俩的墓迁拢,合葬在一起,四周还种了青松翠柏。墓旁造起了梁山伯庙,供起了梁、祝神像。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