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救皇后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1050
专题名称: 神医救皇后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727.pdf
专题类型: 神话、宗教

专题描述

话说宋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21岁的宋徽宗赵佶登基未满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后病重。太医院太医们用尽良方,想尽办法,皇后病情仍不见好转。 赵佶是谁?这里只说几个词,你就能了解大概:瘦金体、高俅、靖康之耻。今天我们不表赵佶的功过是非,大家只需留下一个印象,此人治国虽缺大略,但艺术禀赋不错,字是写得极漂亮的。当时,面对一群束手无策的太医,赵佶龙颜大怒:“朕养你们何用?一帮饭桶!” 无奈之下,向全国发出诏书,特征天下名医到国都汴京会诊。这位徽宗皇帝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因此,皇诏中也提到若能治愈皇后病痛,封赏若干之类的话。 不久,皇榜就贴到明州城。当时,宁波还不叫宁波,叫明州。这皇榜一上街,皇后生病瞬间就变成街头巷尾的最热门话题,人们把皇榜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你说要是这皇后‘那个’了,是不是要举国吊唁啊?我那店铺开不了张,岂不是又要歇一阵了。” “嘘,你想被杀头啊?别乱说!” 正当人们议论之时,来了一位老人。只见他银须飘胸,仙风道骨,目光炯炯如电。众人一看这架势,纷纷侧身,让出一条路来。老人缓缓经过众人身旁,轻轻揭下皇榜。 老人看来已经60多岁。那时人们寿命普遍较低,能活到60岁已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身体硬朗,步伐稳健。据旁边熟悉的人说,老人祖籍江苏,年轻时不知何故来到明州客居,如今已是四明一带一流名医。他住在月湖之畔,每天医治数十人,手到病除,诊治如神,经过他手的病人无不交口称赞。 老神医揭了皇榜,就收拾诊具,火速起程,千里迢迢赶到汴梁。还没来是及歇一歇脚,就布衣麻履跟着禁卫军来到后宫。 在皇后寝宫里,老神医隔着珠帘为皇后诊脉,神情泰然。而外头的宋徽宗,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来回走动……过了一段时间,老神医诊毕,开出一帖药方,对宋徽宗说:“皇上,服完这帖药,如果皇后能够安心睡眠,此病便可痊愈。只是到了后半夜,皇后会想要吃粥,到时候务必请御膳房备好粥食。”徽宗自然照此吩咐下去。 果然,皇后服药后便安稳入睡,后半夜醒来,顿觉肚饿,吃了一大碗稀粥。清晨便能坐立了。调养十多天后,竟然康复。 皇后得救了,宋徽宗龙颜大悦,要留老神医在太医院,但被婉言谢绝。宋徽宗实在拗不过,只好答应他返回明州的要求,还下诏给明州官员,为老神医在月湖重修屋舍,建立牌坊,永彰后世。 诏书最后,徽宗大书一“允”字,收笔的地方,因为讲究书法,上翘很多,极像凤凰的尾羽。所以,这份诏书被称为“凤诏”,当然也含有医好皇后之病的意思。这座牌坊被命名为“迎凤坊”。连这里河上的一座桥,也被称作“迎凤桥”。再后来,这条街也叫迎凤街了。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