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0777
专题名称: 跑马灯
其他名称: 走马灯;调马灯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75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产地: 宁波市海曙区

专题描述

跑马灯亦叫“走马灯”、“调马灯”。马灯是仿照马的形状由篾扎纸糊而成,也叫“竹马灯”。马灯分马头与马身两段,捆缚在舞者腹前和背后,人居中间,走起来像骑马一样,俗称“马头军”。一般为8匹,其中白马6匹、胭脂马(红马)2匹。元宵节前后,在城区大都由10~13岁的男孩组成,每人胸前纸扎马头,下挂小铃,背后纸扎马尾,用带系住,跑起来上下左右摆动,马铃叮当作响,小孩手中拿一根竹竿当马鞭。晚上,马头、马尾中部点上蜡烛。表演时,由一个或两个孩子扮演马童,呼引马队。孩子们边跑边唱,走成“三角”、“连环”、“剪刀”等各种队形,加上舞蹈动作,鼓乐齐奏,曲调欢乐明快。旧时跑马灯大都在宅前空地或中堂表演。演完后由主人赏给柑橘、炒米、蜡烛等,也有给钱、赏银牌的。清郭钟岳有诗记叙此事:“歌唱新年乐意腾,满城争演上元灯。滚龙走马喧通夕,火树银花烧不尽。”解放后,海曙民间仍有跑马灯表演。海曙区文化馆曾将跑马灯精品化,创作编排舞蹈《马灯跑起来》,获全国群星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