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军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0754
专题名称: 民军制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1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夏、商、西周时期,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夏朝已有服兵役的人。商朝的军队,除王室的警卫武装外,大都是在战时临时召集的。平民出身的成年男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战后归农。卜辞中“登人三千”、“登人五千”、“登众”伐某方等,就是商朝在战时召集兵员出征的记录。西周时,由“国人”(都城及其周围的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士卒,奴隶一般随军服杂役,无当兵资格。兵役分为正卒和羡卒;正卒“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随时准备出征,羡卒为后备兵。男子20岁开始服军事方面的力役,参加军事训练;30岁受兵器为正卒,出征打仗;60岁免兵役,不再征集。对“国中贵者、贤者、服公务者、老者、疾者”有缓征和免征规定。春秋中后期,打破奴隶不准当兵限制,改为世兵制和军民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从“国人”中分离出来的武士阶层,专服兵役,“世代相传”。从“庶人”(奴隶)转化过来的农民,平时在家生产,战时入伍参战,战后解甲归田。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海曙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