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罗城城门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唯一号: 112934020230000022
专题名称: 宋代罗城城门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86.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宋明州辟十城门:西望京门,旧名朝京门,有水门,通漕运。夹城立柱楼,其上横七间,纵三丈有九尺,四囱玲珑,既揭门名,又匾其楼“明山”。南甬水门,有水门,通漕运。东南鄞江门。东灵桥门、东渡门、来安门,来安门在市舶司之右,旧不立名,呼市舶司门,因城外建有来安亭,故以亭名之,舶货入则开。东北渔浦门。北盐仓门(南宋改为和义门),盐入则开,附近还有达信门。北西郑堰门。南宋末,废鄞江门、来安门、渔浦门、达信门四门,仅余西面的望京门,东面的灵桥门、东渡门,南面的甬水门,东南的鄞江门,北面的盐仓门,共六门。东渡门遗址和渔浦门遗址经考古发掘,表明渔浦城门基址是一处典型的城门遗址。宋代渔浦城门的建筑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明州已成为国家对外交通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原来面临姚江码头的渔浦城门,已不适应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故在原来的渔浦城门基础上加以拓宽。渔浦门门道宽4.40米,残存高度0.50~1.05米,门道深10.96米。城门基础用条石叠砌而成,黏合时使用了石灰,一边仍利用唐代城门基础置以条石,另一边在拓宽时先打下梅花木桩,基础夯实后再安放条石。门道两侧为砖壁,砖壁与石砌基础留有一定的空隙,在空隙上有朽木的柱印,东西两侧尚对称,但大部分因基础破坏而受到损坏。根据城门两侧朽木遗痕和宋代绘画中城楼建筑加以比对,城门两边是排叉柱,故城门上应有门楼。城门位置在近门道中心地段。中间剩下铺地石板,东西两侧还保存着两个朽木柱印,门砧限处尚保留3块石板。两块大的石板中间有10厘米宽的间隙,间隙中保存着朽木。推测当时是用木头做门限,两头固定在两侧柱上。至于装门的是卧秩还是立柣已无法推断。城门内路面全部铺砖,拼成人字形。路面填土可分为三层。底层夯土坚实,中层为8~9厘米的黄泥,上层为2~3厘米的黄沙,上铺小长方砖,俗称“年糕砖”。靠城壁部分系用竖砌法,坚实整齐。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