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0020230000264
人物姓名: 袁牧之
人物异名: 原名:家莱;笔名:袁梅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51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9
卒年: 1978
籍贯: 宁波市鄞县

传略

袁牧之(1909—1978)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兼电影事业家。原名家莱,笔名袁梅,鄞县人,出生于南郊路杨家桥巷1号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原为手工业者,后成为买办,显赫一时,清政府曾予三品官名义赴日洽谈贸易。袁牧之11岁到上海,入澄衷中学,13岁参加著名戏剧家洪深等主持的戏剧协社,为唯一小演员。民国16年(1927)参加戏剧革新运动,为辛酉剧社主要成员并历次担任主演,获舞台“千面人”美誉。19年(1930)放弃东吴大学学习,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21年(1932)前后,曾偕同黄耐霸等著名艺人返甬演出新戏《啼笑因缘》。23年(1934)后,进入电通影片公司和明星电影公司,编导或主演《桃李劫》(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都市风光》(我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马路天使》、《八百壮士》等优秀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导演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后到武汉加入国共合作的中国电影制片厂。27年(1938)到延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发展解放区电影事业,编导、创作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29年(1940)初,经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去苏联,完成影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并学习、考察苏联电影创作经验和建制。逢苏德战争爆发,被困苏联5年,经历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岁月。35年(1946)回国,到东北接管伪“满映”,筹建人民电影的“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并任厂长。1949年奉调北平(北京),任中央电影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当选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其时,新中国电影生产形成第一个高潮,一批优秀影片连连获奖。“文化大革命”中,携全家到湖北“五七干校”,抱病完成童话长诗《小小环球》创作。1972年返回北京。1978年6月病逝,享年69岁。袁牧之是中国电影百科全书式人物,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诸多第一。著有我国第一部《戏剧化妆术》、《牧之随笔》及《两个角色的戏》、《演剧漫谈》等。曾任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主席团委员、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袁牧之诞辰95周年,中共海曙区委、区政府出资出版《人民电影的奠基者——宁波籍电影家袁牧之纪念文集》。故居杨家桥1号保存完好,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文物保护点。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厂长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常务理事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