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0020230000258
人物姓名: 王家谟
人物异名: 一作:王嘉谟;别名:王一贯;小名:王小曼;化名:王亦改;王家伦;曾用笔名:莫言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513.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6
卒年: 1927
籍贯: 宁波市象山县

传略

王家谟(1906—1927)一作王嘉谟,别名王一贯,小名王小曼,化名王亦改、王家伦,曾用笔名莫言,象山丹城人。出身于平民家庭。民国11年(1922)春,随堂叔王丹泉到宁波交易所经纪人事务处学生意,后到丹城姜氏学堂任教。14年(192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中共宁波地委调遣,第二次到宁波,在启明女子中学任教,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开始做抄写,后任地委技术书记。领导工人与资本家斗争,迫使资本家作出让步,提高了工人经济待遇,显示出领导才干,补为地委委员,任地委组织部主任。他与史永(沙文威)合租居住的小楼成为宁波党团组织最机密的机关。宁波地委改组,仍任组织部主任。北伐战争开始,浙江工农革命运动出现高涨形势,王家谟深入农村,指导斗争,领导组织农民协会、工人协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1。月17日,和地委书记赵济猛出席中共上海区委召开的浙江外埠党负责人会议,听取了罗亦农、庄文恭对宁波党工作的指示。返宁波后,举办工农夜校,培养和发展党员。14年(1925)春,《四明日报》主编李瑁卿鼓吹“国家主义派”思想。王家谟在宁波《时事公报》上发表《批判国家主义》一文,成为党的历史上反对“国家主义派"斗争中较有影响的文章之一。16年(1927)1月19日,宁波地委在培英女校召开地委扩大会议,王家谟起草了“组织工作决议案”。翌月下旬,和杨眉山、沈本厚、冯永叔(女)、史永、徐雪寒6人参加在上海拉斐德路举办的秘密党训班,听取了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讲话。王家谟的领导才干和品格为周恩来所器重,周恩来亲热地称他“浙江小同乡”。2月11-15日,中国共产党江浙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和赵济猛、卓兰芳等6人作为宁波代表出席,王家谟被大会选为组织问题委员会委员。宁波光复,和赵济猛、杨眉山等筹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宁波临时市政府筹备委员会”,并宣告成立宁波临时市政府。《宁波民国日报》创刊,庄禹梅任社长,王家谟特聘为副刊编辑。蒋介石派王俊充任“宁台温防守司令部”司令,王俊唆使地痞流氓袭击宁波总工会会所和宁波店员总工会会所。赵济猛和王家谟召开地委紧急会议,予以坚决反击。4月11日,王俊发动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疯狂搜捕共产党人。4月17日,中共宁波地委调整,王家谟任代理书记,6月任书记,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组织部主任,9月9日任省委代理书记。11月,王家谟带着“浙东暴动计划”,同助手郑敬衡离杭到宁波,在冷静街范家祠堂(秘密联络点)召开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动员会,部署武装暴动。其时,浙江省委遭破坏,王家谟不知,按原计划离宁波去温州,11月12日在温州被捕。11月18日,王家谟、郑敬衡、周定3人在温州东门外狮虎山被害。翌年,其母葛氏将儿子遗骸从温州运回象山,安葬于丹城西门外大坑口。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