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0020230000233
人物姓名: 李儒林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504.pdf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97
卒年: 不详

传略

李儒林,1897—?,世居望春桥(今望春街道)。出身中医世家,以行医为生,专擅眼科,对病人悉心诊治,群众中享有威望。民国期间历任乡长13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城区中小学停学或搬迁,学生失学。李儒林得亲翁朱传芳及富商何衡山、陈信孚等资助,在望春桥石将军庙(现望春中学原址)创办同济中学和同济小学。还设立同济会施粥所,兼施棺材济困,出资资助佃户赎回土地耕种,以维持生计。宁波沦陷时,群众要求时任国民党政府龙嘘乡的李儒林出任(伪)乡长。当时其夫人劝阻:“这怎么可以?'汉奸'、'卖国贼'、'奸党',任何一顶帽子都可能丧命的,不行!不行!”李儒林得到四明山三五支队领导认可,出任乡长。他本着适度应付日伪,周旋国民党顽军、履行三五支队任务的办法,起到保护群众、支持人民武装抗日的作用。有年年关逼近,国民党游击队限两天之内交稻谷2万斤。李儒林用自家历年行医积蓄银圆,巧为应付,为老百姓赢来一个平安年。望春桥住着五六个三五支队战士,汪伪和平军一个中队突然进据望春桥。李儒林巧用计谋,促使和平军撤走,保护了这几个三五支队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汪焕章搞“清乡”,把龙嘘乡500多名青壮军列入共产党民兵,作为“清乡”对象。李儒林告诫汪焕章:“望春是你进出宁波必经之路,'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请好好回味。”汪深知此语分量,不得不考虑自己后路,就说:“例行一下公事,你说不是民兵,签个字,就行了。”李儒林冒着风险写下:“名册上的人,都是我乡世居老实农民,家谱一清二楚,没有一个当过民兵。”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保护了龙嘘乡青壮年民兵安然无事。李儒林还在家中设暗间密室,专供地下党干部和三五支队战士隐蔽,为三五支队筹备粮食,采购军需物资;有时自己也步行跟在船后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鄞县人民医院院长,邦县人民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院长
职位
政协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