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唯一号: 112930020230000153
人物姓名: 张煌言
人物异名: 字:玄箸;号:苍水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479.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620
卒年: 1664
籍贯: 宁波鄞县

传略

张煌言(1620—1664) 字玄箸,号苍水,鄞人,居城区西北厢,现故居(苍水街西端194号,今中山广场内)尚存。16岁补诸生,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破南京,煌言在鄞从钱肃乐抗清,奉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授翰林院修撰,赐进士,出领军旅。三年,清兵渡浙,煌言急驰归家,诀别父母妻子,从鲁王次石浦,至翁洲(今舟山)。四年(1647)煌言劝鲁王将领张名振扈鲁王入闽。至崇明,飓作舟覆,煌言被执,得脱。五年,率众结寨于上虞平冈。六年,觐鲁王于健跳。七年,名振奉王居舟山,召煌言入卫,加兵部侍郎。八年,煌言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清兵破翁洲,煌言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王赖以安居。九年,煌言监名振军,经至崇明,进次金山。十年,复至崇明,败。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烽火达江宁,后又略瓜洲、仪征,薄燕子矶,屯临门。十二年,郑成功遣将陈六御,与名振取翁洲。名振中毒卒,遗言以所部属煌言。十三年,清兵再破翁洲,煌言移军秦川,王去“监国”号,通表桂王。十四年,桂王授煌言兵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清两江总督郎廷佐招煌言,煌言以书回答说:“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二次坚拒。十五年至十六年,煌言与郑成功会师,破瓜洲,取镇江,攻芜湖,得4府3州24县,计城池30座,江南大震。煌言所过,秋毫无犯。后闻郑成功兵败,弃瓜洲、镇江入海,煌言兵遂溃。郎廷佐发舟师断煌言东下道,书招煌言。煌言又一次坚拒。兵败,追骑至,煌言孤军陷重围,变服夜行,先匿于父老家,后带病力行,经安庆、严州、祁门、休宁、淳安、东阳、义乌,历时近半年,行程2000余里,至天台达海,收集旧部。煌言遣使向桂王告知败讯,桂王遥授煌言为兵部尚书。十八年(1661)郑成功取台湾,清廷徙海上居民,绝接济,煌言无所得饷,开屯南田(今象山鹤浦)自给,坚持抗清。康熙元年(1662),煌言复移军沙堤,时桂王败亡,郑成功卒。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再次谢拒。二年,鲁王殂。三年,煌言遂散遗其军,居悬蚕(今象山高塘花乔岛,一说六横之东的元山岛)。康熙三年(1664)七月,赵廷臣与提督张杰遣人探知踪迹,于悬岙执煌言至杭州,廷臣劝降。煌言正色答曰:“二十年穷海孤臣,岂至今日忽改节耶?”九月七日,煌言赋绝命词二,掷笔赴市,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遂坐而受刃。(另据《南略》曰:“临刑,挺立俟死。”)是日骤雨,昼晦,路人皆恸哭。与岳飞、于谦同被誉为“西湖三杰”。杭人张文嘉、同郡万斯大、李邺嗣仗义殓尸,葬之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妻董氏、子万祺先煌言死。煌言文集《冰槎集》,诗集《奇零草》、《采薇吟》,被清廷宣布为禁书,严禁传抄阅读。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烈”。中华民国时期,故居所在地一条街命名为“苍水街”以资纪念,故居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在杭州,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