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流芳——人物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60
颗粒名称: 人文流芳——人物篇
分类号: K825
页数: 14
页码: 257-2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蜃蛟村江永周氏、历代名士及当代贤俊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蜃蛟村 人物

内容

江永周氏
  原籍山东青州府。始祖归仁公,居青州,仕隋魏博节度使,左迁襄州刺史。至四世安时,字朝用,生二子,长如鍉,次如锡。鍉登唐进士第,任授韶州曲江县令,迁大理寺评事,出知道州路刺史,终于任所,葬永明潇水南清凉台(清凉寺)。锡于唐贞观元年(627)继登进士第,历任高州刺史、征南大元帅、水陆马步都统、左金吾卫上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因奏宫内事忤旨,贬道州充军司马。鍉生子六:弘慎、弘怀、弘恂、弘磷、弘悯、弘惮;锡生子十八:弘约、弘本、弘邵、弘道、弘正、弘章、弘沐、弘谦、弘德、弘量、弘交、弘度、弘明、弘顺、弘亮、弘意、弘利、弘颂,合称二十四弘。或任他邦而占籍,或相山水之宜居乡社,或慕田园之利,而散居各方。弘慎居神福地(今福洞);弘悯居槐木,后迁居古调,分脉山田湖潭(今荷柏塘),又分脉栎口头、风塘;弘本居上甘棠,后分脉溪头、宋村;弘章居东江(今城关周家巷口),后分脉周家邦;弘亮居石枧邦鳌岗,分脉晶咏、思棠,至十七世次燿兄弟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由思棠徙居上林(今上洞村),分脉城下;弘量、弘顺居界头(今上界头),后弘顺十二代孙于宋乾德3年(965)分脉下甘棠及山水口;弘交居白象、秀水、周棠;弘度居雄川,弘恂居沐田;智毅于唐元和14年(819)广西模州刺史以疾休官回,至永邑,瞩目潇源景趣,卜居于是,名曰达尊(今达村)。至曾公再徙白上塘,谓之塘背,后分脉山爻头。弘惮次子符,于唐开成2年(837)徙居石梯头(今三元宫)。全县周姓主要分布城关、允山、厂子铺、夏层铺、冷水铺、兰溪、桃川、上洞等9个乡镇。周姓既是县境古老的姓氏之一,又是第二大姓,约占总人口的9%。
  历代名士
  周尧卿,《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周尧卿与周敦颐齐名,时称“潇川两先生”。他是宋代永明县永川乡都笛楼(今江永县粗石江镇叠楼村)人,官至太常博士,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范仲淹以其经学、品德堪为人师表,曾向皇上举荐;欧阳修曾为他撰墓志,彰其学行,示之后世;后人受其教诲,亦十分了得。
  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端礼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郎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上随事画可。陛辞,奏曰:“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上命尽依初式,再易国书,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骁将魏胜死之。上怒金反复,诏以礼物犒督府师,杞奏:“金若从约,而金缯不具,岂不瘠国体、格事机乎?”乃以礼物行。至燕,见金主褒,具言:“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战则将士蒙其利,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敌国体,损岁币五万,不发归正人北还。上慰藉甚渥。守起居舍人,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杞左右其论。会郊祀冬雷,用汉制灾异策免,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年,授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府。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赠特进。嘉泰中,谥文节。(《宋史》本传)
  魏杞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归居鄞县小溪,人称碧溪先生。淳熙十一年(1184)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飞凤山,郑清之书神道碑,今存。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等。魏杞的后裔遂迁居蜃蛟。每年清明,在蜃蛟魏家的历代子孙,还按例去奉化飞凤山庄祭扫祖墓,缅怀魏氏先贤。蜃蛟村有魏杞纪念祠堂,匾书:“太廉堂”。柱联云:“两代公卿传世泽,协理朝纲扶宋室。”“战战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月一轮。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傅奕叶孙。”是为宋朝名相史浩赠与魏杞的“太廉堂”。
  周造,北宋庆历杨窴榜进士,官大理评事,迁殿中丞。卒后汪敷文撰墓志铭。生子三:处厚、师厚、温厚。
  周处厚(1020——1096),字景载,中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调江州司理参军,再调福州司理参军、和州军事判官、河南新安县佥书,调梓州郪县佥书,淮南节度判官公事通判;绛州在京粮料院、知建州,又知永州,除著作郎,八迁为朝议大夫、勋柱国,服三品。舒亶学士为公撰墓志铭。生子六:鉴,仕武昌县尹。镃,仕黄州録事参军。镐,授河中府临晋县尉、国子监丞。錞,荫补郊社郎。钺,荫补太庙斋郎,迁萧山县尉。锦,仕兵部员外郎。(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醇儒“周师厚”传则称“弟处厚,亦从鄞江先生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
  周师厚(1031——1087),字敦夫,中北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任景陵县尉,信州司法参军,衢州西安县令;监在京富国仓、编修三司条例,管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暨南路转运判官;句当农田水利差役事,在京竹木务通判;西京权进奏院武学博士、通判;除著作郎、秘书郎、承议郎、朝奉郎、朝散郎;勋上轻车都尉,服五品。后通判河南保州,元祐二年卒于保州官舍,享年五十有七,谥赠银青光禄大夫,是年十月十九日归榇葬通远乡四明管之原,即金谷里银山。舒亶学士为公撰墓志铭。著有《洛阳花木记》流传于世。娶太子中舍范公仲温之女、资政殿大学士谥文正范公仲淹之侄女,生子三:锷、铢、慧印。女三,长适山南东道节度推官俞伟,次适太庙斋郎沈公立,季适陈忠肃公瓘。范妣殁葬鄞县,邹浩为其撰《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铭曰:“夫人范氏,世为苏之吴县人,太子中舍仲温之女、资政殿大学士谥文正公仲淹之侄女也。中舍仕未显而逝,文正迎其嫂及诸孤以归,尤器爱夫人,曰:‘异时当为择良婿。’其后文正薨,其家追用先意,以夫人嫁四明周公师厚。男三人:长锷,次铢,次慧印。”邹浩赞曰:“惟文正,笃忠义,忘乃身,徇国事。习见闻,逮女子,施于家,率由是。自其夫,暨后嗣,助成之,靡不至。要所存,似兄弟,若夫人,可无愧。”公徙居浙江鄞县,故鄞县、鄞江多有公裔。(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醇儒有传)
  周温厚,又名义厚,元丰五年(1082)黄裳榜进士,授邠州新平县主簿、富阳主簿,以承议郎致仕。生子周钦。
  (以上周造及后裔据宋宝庆《四明志》、元延祐《四明志》、楼钥《攻媿集》、邹浩《道乡集》、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二十九《周氏谱源考》等整理)
  周锷(1058-1132),字廉彦,父周师厚。元丰二年(1079)进士,调桐城尉。后弃官求学,经史百家之书无不毕读。西游颖昌、洛阳,文彦博、司马光皆极器重之。至京师上书言事,受嘉奖,出任蕲县簿,摄佥事。饥岁时请部判史捐廪赈贷,民众得以生存,曾受丰稷、范祖禹推荐任濠州司户参军。后任地方财赋官。崇宁元年,以职事论天下财用大计。政和四年,知南雄,下令核定田赋市租,以通财源,裁汰冗费,革除积弊。雄州父老以故称之为“视民如子,居官如家”,后任江淮、荆湖、浙江、福建等路提点。其为官久历中外,谙练世务,为政有方略,政声卓著。宣和五年致仕。(《鄞县志·人物》。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历仕有传。云:“及卒,赐谥文嘉,遂名所居之地曰‘文嘉院’。后其孙即名伯樟,一名伯松,赘于蜃蛟弄。”)
  闻渊,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正德初,刘瑾乱政,裁主事员,改刑部广东司,旋由湖广清吏司主事署本部员外郎。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刘墐请罪蒲伏,渊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貎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廷讯犹抗词不服,廷臣莫敢决。渊操笔厉色折数,瑾语塞,遂服辜。其略曰:“刘瑾本以憸邪,谬当重托,益窃政柄,播弄威权,摈斥忠良,援引奸党,官爵视苞苴为进退,刑赏因喜怒为重轻,黩货积于邱山,人命等于草芥,专权乱政于兹六年,蠹国害民菲止一事,毒流中外,恶贯古今,祖宗百余年之元气斫丧无遗,国家亿万载之纪纲变乱殆尽。历观既之罪已负滔天,尚昧无将之戒深怀不轨,伪造宝印而反状已形,私蓄甲兵而逆谋益著,似此不法,宜速极诛。”满朝为之痛快,皆曰:“真老法吏也。”寘鐇擒诏系鐇以下六百人,渊论罪轻重无不厌服。杨一清为吏部,调渊稽勋员外郎,历考功郎中,改掌文选。十二年,上计有墨吏二人重贿钱宁欲逃其罚,尚书陆完惧宁威不敢抗,渊执不可,卒议斥之。明年进南京右通政。十六年进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檄下、府幕幕吏奉行惟谨,渊至,语中官曰:“中贵人安得受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非制也,有诏则可悉罢之。”嘉靖改元,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众持论不合,渊独然之。璁始谒渊,幸得借名列疏则谢不可及,璁,蕚召入京师,诣渊请舟,渊正色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璁、萼嗛之。改顺天府尹,进太常少卿。诏求直言,上修省五事。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上命太常奏治,众大恐。渊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京兵部右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余人,后皆有塞外功,称名将。召为刑部右侍郎,寻迁左。十一年冬,慧星见,御史冯恩备指大臣邪正,谓渊存心正大,处事精详,可寄以股肱。帝大怒,逮恩下锦衣狱。明年春移刑部狱,尚书王时中等言恩宜减戍,帝愈怒,褫时中职,夺渊俸。寻进南京刑部尚书,渊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多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中官不得侵部,即部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渊视爰书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渊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张璁先为曹属,尝题诗于壁,遗人属渊勒石后堂,渊曰:“此尚书堂也,吾敢以相君故,为郎官勒石耶。”卒不许,璁以是益嗛之。九庙灾,从诸大臣自陈不职,璁拟旨以致仕予归,帝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璁何辄令致仕?”改南京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召为刑部尚书。刑曹鲜事,率以优游相高。渊至,则以籍授司门,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郎始勤事。渊又以躬行先之,日论报上十余章,无留狱。有崔鉴者年十三忿父妾凌母,手刃之。事闻下,刑部谳主事吴桂芳著论拟赦。渊曰:“此董仲舒春秋断狱,柳子厚复雠议也。”遂奏,鉴志在救母,且年少可矜,难拘常律,帝亦贷其罪。二十三年加太子少保,以不阿忤大学士夏言,削之。二十六年拜吏部尚书,复加太子少保。给事中沈束疏奏严嵩,下吏部都察院议,渊与屠侨言束无他肠,第疎狂当治。帝怒夺渊、侨俸。始夏言柄政,渊老臣,不能委曲徇。及后议言狱,渊谓言事诋任意,迹涉耍君,请帝自裁决。帝大怒,切责渊。严嵩既杀言,势益横,部权无不侵,数以小故夺渊俸。渊年七十矣,遂乞骸骨,二十八年致仕。既归渡津口,顾语诸子曰:“吾自少至老,往往凌不恻之波,备尝艰阻,今既济,吾知免矣。”卒赠少保,谥庄简。……其居乡,主广徳湖田米折贷事,湖民德之,立祠以祀。(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人物》)
  闻性道,约生于明万历年间,字天迺,诸生。1651年(清顺治八年),清兵破翁洲,明将张肯堂全家死难,遗骸27具,他得悉后募乡民负遗骸出,分三大饔葬于茶山。1678年(康熙十七年),辞博学鸿词荐,曾与修《宁波府志》。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江源泽知鄞县,聘他编纂县志,越两年康熙《鄞县志》成,或称“闻志”。王掞序云:“发凡起例,别具卓识”,“其载事也核,其临文也慎。”后与兄性善皆以隐终。尝与兄性善(字与同)搜集唐诗人贺知章的遗文轶事,及唱酬题咏之词,为《贺监纪略》四卷,又有小说《四明龙会》一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又与释德介合纂《天童寺志》,凡十卷,卷首一卷。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自晋永康以来,海内禅宗群尊为祖庭。明嘉靖年间,杨明辑《天童寺集》七卷,崇祯五年(1632),张客卿等纂《天童寺志》,崇祯十四年黄毓祺重纂之。闻性道、释德介乃参稽旧志,编纂新志,卷首为序、山图、寺图与凡例;下分十考:山川、建置、先觉、盛典、云踪、法要、塔像、表贻、辖丽附庄产、附余等,各一卷,共十卷,乃集天童寺文献之大成。又有《延福寺志略》二卷。
  附:闻性道与张肯堂
  张肯堂(?-1651)明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字载宁,号鲵渊(一作鲲渊)。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七年(1634)擢御史,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亡,唐王即位于福州,进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寻改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陈子龙吴淞起事败,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招合义旅,为郑芝龙所阻。唐王败,飘泊海外。清顺治五年(1649)至舟山,鲁王拜其为东阁大学士。顺治八年,清兵攻舟山,城破,阖门老小20余口自缢尽节。雍正四年(1726),鄞人全祖望至普陀寻访明末将领张肯堂墓,作为人物传记史家,他的《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神道碑铭》的记述更令人动容:“顺治八年辛卯九月,大兵破翁州,大傅阁部留守华亭张公阖门死之。大兵入其家,至所谓雪交亭下,见遗骸二十有七,有悬梁间者,亦有绝环而坠者,其中珥貂束带佩玉者,则公也。庑下亦有冠服俨然者,则公之门下,仪部苏君兆人也。有以兵死者,则诸部将也。亦有浮尸水面者。大兵为之惊愕却步,叹息迁延而退,命扃其门。鄞之诸生闻性道,时在随征府倅乔钵幕中,闻而急往视之,思为之殡,顾满城鼎沸,无所得棺。公之故将汝都督应元,已为僧补陀,公前此曾托孤者也,翌日入城谒帅府,乞葬故主。诸大将皆怒曰:‘汝主久抗天命,以拒天兵,汝其余孽也,方窜伏不暇,敢来葬此骨耶?’命驱出斩之。应元曰:‘山僧本戴头而来,得葬故主,当归就僇,乞借命一日耳。’提督金砺悯之,乃曰:‘是出家人,姑贳之。’于是应元舁公尸出城,性道与定之诸生谢归昌及普陀僧心莲等,募乡民舁公眷属及宾从等尸出城。然卒无所得棺,乃以火化之。贮以三大瓮:其一贮公骨,其一贮公四姬、一妇、一女孙、诸婢骨,其一贮仪部以下骨,葬于补陀之茶山。茶山者,应元所筑宝称庵,以避人者也。时公尚有一孙茂滋,遗命勿死,以全宗祀。以俘入鄞,次年十月始得放还。茂滋将负公骨以归。应元以道梗,令先载木主归,祔瘗先茔,而徐俟后期。未几茂滋亦卒,公无后,应元乃不复归公骨,而身居宝称庵,以奉公墓。未几应元亦卒。宝称庵圮,公墓遂没于榛莽间。雍正丙午,予游补陀,诸僧导予游故迹。予概弗往,而先登茶山,求公埋骨之地,尚有一石,题曰:‘张相国墓’。隐秀庵僧百成,予宗人也,谓予曰:‘子既肃拜公墓,曷为文以纪之,某丽牲之石,吾当谋之,以为山中之重’。呜呼!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仪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则百成之惓惓于此,其亦重可感也。予乃博考唐鲁二王野乘,参之《明史》,折衷于茂滋所述,论定其异同,以为公碑。”(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卷第十)此碑后由隐秀庵僧百成立,原植于普陀山后山张肯堂墓前。
  当代贤俊
  闻友信(1925——2008),字长友,笔名齐之思、齐哲。幼年丧父,出身贫寒,13岁进厂当童工,业余入夜校学习文化知识,接触马列主义书籍,自发组织读书会,宣传进步思想。1945年9月参加革命,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日报》《联合晚报》任会计。1949年先后在南京军管会、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政务院文委、中央高教部工作,兼任中华职业教学社常务理事、学会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1956年响应中央号召支援大西北,携家前往甘肃兰州大学,1962年后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等职,受命建设核心实验室——中子发生器。1977年调回教育部高教司,1982年任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参加主编《职业教育史》《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择业指南》等。
  闻恭猛(1932——),字德才,闻氏第二十一世孙,从小给大户人家放牛、打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浙江军区一〇一师。当年4、5月间参加浙江象山茶山剿匪,荣立四等功。同年11月调入师部山炮营,次年1月参加解放温州洞头岛之战,在战斗中手指和脚负伤,仍坚持参战。6月调入一〇五师入朝参战。1953年调至沈阳高射炮校,刻苦研究技术,荣立三等功。1955年任班长,1959年任排长,1960年任高炮营副指导员,1965年任高炮营指导员兼营党委委员。1967年6月参加“援越(北越)抗美”,在北越徳配市任高炮教授,培训北越军队高射炮手,期间受到中央领导接见。1968年8月“支左”到黑龙江省公安厅,与厅领导一起赴乌苏里江调查摸底,研讨打珍宝岛战斗计划。1969年转业到地方,任蜃蛟公社机电站站长兼革委会主任。1976年调到鄞县财税局,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闻才兴(1935——2011),闻恭猛弟。出身贫寒。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军东航部队刻苦学习、钻研技术。1962年某日,一架美制蒋机高空侦察机贴着海平面向我海岸线飞来,企图穿越我海防实施侦察,被闻才兴所在雷达连率先发现,敌情急速上报东航总部。我军迅速拦截敌机,敌机慌不择路撞向海塘大提,机毀,飞行员弹出机舱,被我海防民兵生擒。闻才兴被评为“五好战士”,所在部队被评为“四好连队”。同年任指导员,继升为营级干部。1965年出席全总海军在北京召开的“五好战士”、“四好连队”代表会议。受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及彭德怀、贺龙元帅等接见。1979年转业到宁波市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任党委副书记。退休后,致力推广大雁气功,任宁波市江北区气功协会大雁气功学会会长。
  周时奋(1949——2012),蜃蛟村人,生于宁波市区云石街。1969年2月,在南京军区工程兵部队服役,历任班长、副排长、团文艺宣传队副队长等。1975年转业,先后在鄞县曲艺队、展览馆、越剧团工作,任鄞县越剧团团长。1983年9月,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科学习。2年后毕业,任中共鄞县县委宣传部干事。1987年2月,任中共鄞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8月,调任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鄞县志》主编。1993年,当选鄞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继任鄞县报总编辑。1994年2月,兼任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兼鄞县电视台台长。同年10月,任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1997年12月,任宁波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2003年6月,至上海任杉杉投资控股公司常务副总裁。2006年4月,回宁波任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教育集团总裁。2007年10月,受聘任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文化空间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年底,当选鄞州区博物馆协会会长,任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会副主席等。
  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众多领域有造诣建树,诚为当代宁波文化名家。
  文学领域,先后出版散文集《屋檐听雨》《一半秋山带夕阳》《随风飘散》《风雅南塘》和《上海城市旅行笔记》;发表小说《半边莲,淡蓝色的小花》等,获首届《江南》文学奖;发表10多篇报告文学,其中《太阳底下是土地》获“中国潮”百家期刊报告文学奖;编著出版有8部中外画家传,其中《八大山人画传》《文艺复兴三杰画传》分别在韩国、台湾出版;兼擅歌词、碑铭文赋。
  史学领域,主编《鄞县志》,并获全国方志奖;发表有《民国时期的宁波商人治水》《从“桓溪”看全祖望文化主义立场》等论文;编著出版有《市井》《宁波老俗》《宁波老城》《宁波老墙门》《活色生香宁波话》,后者多次重印再版。尚有8部历史普及读物,其中《重读中国历史》《历史之美》分别在韩国、香港出版,有被国内外高校选为大学生读物者;还为宁波、上海撰写出版6本地方文化著作。
  艺术领域,能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等,曾任乐队指挥,为南京军区工程兵部《舟桥兵之歌》谱曲并指挥;创作歌舞剧《大江横渡》并为之其设计舞美特技。曾任南京军区美术创作组成员,剪纸长卷《进村》等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多次参加全军和江、浙美术展,兼擅连环画、水粉画、油画,研究美术史,筹建华茂美术馆。导演电视剧《风起远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10多部电视专题片策划并撰写解说词,其中《中国越剧》(10集)、《宁波商人》(5集)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话说鄞州》获浙江省广电新闻奖一等奖。
  文物博物馆领域,为宁波博物馆、舟山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宁波港口博物馆、南宋石刻公园博物馆、浙海关遗址博物馆、鄞州滨海博物馆、黄吉林草编织博物馆和鄞州革命纪念馆、华茂集团世界教育博物馆等10多座博物馆编写陈列大纲,推动博物馆事业的高水平发展。
  科普领域,筹建华茂外国语学校校园科技馆,编写科普读物《科学之美》。宗教研究出版有《天童道上》。国学研究出版有《国学概论》。工商金融研究出版有《金融道》《杉杉关键词》和《阳光道上:40年华茂的100个关键词》等,其中《金融道》重印30余次,曾在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名列第三。
  2003年以来,在文化创意领域,为宁波市内外公共空间、旅游、商业等近30个环境项目作人文设计,在大学开创多学科集成的空间环境文化创意的实证研究领域,其中鄞州区法院“法文化”环境创意及布置,成为最高人民法院“法文化”建设的典范。
  慈孝友睦,待人真诚,热心扶掖、鼓励宁波文化领域的诸多后学,为宁波近60位作家、文史学者的著述撰写序跋。
  主持宁波文化局工作期间,将宁波文化的发展高起点地、主动融入到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国际化、现代化趋势,致力于宁波历史名城保护和建设,创意策划第一至第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全国舞蹈“荷花奖”汇演、“群星奖”广场舞蹈汇演等宁波文化史上首次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提出宁波实施“三江文化长廊”和城市CBD“天一广场”建设方案,筹建宁波文化中心等。其遗存著作已结集出版15卷本《周时奋文存》。
  附录
  村历届干部名录
  一、解放后历任党支部书记
  原蜃蛟村:
  陈云良(1956年底之前)
  林阿宝(1957)
  陈云良(1958)
  周阿根(1959—1962)
  杨福美(1963—1968)
  夏发明(1969—1978)
  周瑞光(1979—1983.5)
  魏诗圣(1983.6—1985.2)
  傅丰雷(1985.3—1989.2)
  周时惠(1989.3—1989.12)
  夏发明(1990.1—1998.8)
  周书芳(1998.9—2004.3)
  原闻江岸村:林阿宝(1958.9—1961.6)
  汪阿夫(1961.7—1974.1)
  闻金昌(1974.2—1982.3)
  闻赛芳(1982.4—1989.5)
  虞阿平(1989.6—1997.9)
  闻春芳(1997.10—2004.3)
  并村后:周书芳(2004.4—至今)
  二、解放后历任村委会主任(大队长)
  原蜃蛟村:
  魏永芳(土地改革时)
  魏根定(1958.2—1970)
  周明法(1971—1973)
  魏云飞(1974—1975)
  周瑞光(1976—1978.1.)
  陈云芳(1978.2—1978.8)
  魏诗圣(1978.8—1980.2)
  魏方元(1980.3—1981.10)
  周忠良(1981.11—1983.5)
  政社分设后:
  周忠良(1983.6—1989.8)
  魏方元(1989.9—1998.7)
  周利红(1998.8—2000.8)
  周国安(2000.9—2004.3)
  原闻江岸村:
  水章夫(1949.6—1950.9)
  闻马林(1950.10—1956.3)
  汪阿夫(1956.4—1958.8)
  闻兰生(1958.9—1961.6)
  林阿六(1961.7—1968.4)
  闻兰生(1968.5—1977)
  闻信宰(1978—1980)
  施仁祥(1981—1983.5)
  政社分设后:
  施仁祥(1983.6—1989.8)
  周咪南(1989.9—1999.8)
  闻小校(1999.9—2004.3)
  并村后:
  闻小校(2004.4—2010.11)
  徐峰(2010.12—至今)

附注

此魏杞及周造、周处厚、周师厚、周温厚、周锷传为补稿,非周撰原稿。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