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龙”有关的古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12
颗粒名称: 一个与“龙”有关的古村
其他题名: 蜃蛟村名溯源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本文介绍宁波市蜃蛟村位于鄞西平原,背靠锡山,由芦家桥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证明,这里已有5000多年的人类居住历史。根据文字记载,蜃蛟村至少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周姓为其主要姓氏。村名来源于“出蜃”现象,即从锡山冲刷而下的山洪横流田野时,地下水突出地表形成的水景。当地人认为这是“龙”的灵性从这里奔腾而过的表现,因此将村名定为“蜃蛟”。
关键词: 古村 蜃蛟村 人文地理

内容

广袤的鄞西平原,背靠着西部绵延的锡山。锡山是四明山的东麓,属蜃蛟村的邻乡梅园。沿着山麓有一条逶迤向北的河流,从鄞江的它山堰分出一路清水,经小溪港、柴家河流向横街的林村。那条河流在经大桥后有一条支流桃浦河,经翁姚绕湖汇山流经蜃蛟这个千年古村,然后汇入更宽阔的新桥港,再流向石马塘河。河流一路而来,山青水碧。
  有山有水的地方是美丽的。
  1973年,在蜃蛟村边上的芦家桥,人们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专家鉴定后认为它属于河姆渡第三层的文化,距今约为5000年。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和破碎的陶制器皿,还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先民们用芦苇编织的苇席,他们用苇席来制作简陋房屋挡风避雨的墙壁,它证明了当时的人类已经在这里建房定居。这是鄞州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也可以这么说,这里正是鄞州最早的古村。
  芦家桥文明以后的4000年,这是一段文字历史的空白,至今无法考证中间的延承与变化。但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可以查到今天的蜃蛟村至迟形成于东汉。开始是姓魏人家的聚居地,到了南宋,姓周的人家开始在这里发族。周和魏正是蜃蛟两大最主要的姓氏。蜃蛟的周姓称自己为“蛟川周氏”,这个称呼用现代白话文说,说是“龙河的姓周人家”。
  这个村子为什么叫作“蜃蛟”,它出于何典?
  1931年编的《蛟川周氏宗谱》里,周氏的裔孙周良烜先生写了一篇《里名考》。他说:“吾乡锡山以产锡得名。横亘数百里,苍翠接天,为一郡龙脉之祖。即古之赤堇山也。《会稽记》:‘欧冶子铸剑,竭若耶之溪而采铜,剖赤堇之山而出锡’。《宝庆志》误入奉化。《成化志》又误列鄮东。惟高宇泰《锡山考》辨之为甚详。”
  他首先从锡山说起。他说横亘百里、苍翠接天的锡山,古代称为赤堇山,这是宁波一郡的龙脉所在,或者说这是一座有灵性的龙脉祖山。春秋时代的越国以青铜剑著名于中国,也因此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所以古书《会稽记》说到,越国著名的铸剑专家欧冶子,他干涸了诸暨的若耶溪,到溪床里采铜矿,又挖开赤堇山也就是锡山来采锡,把铜矿和锡矿放在一起冶炼,得到的合金就是青铜,也就是铸剑的最好材料。周良烜先生特别强调了明代的高宇泰所写的《锡山考》,那篇考证十分详细,纠正了南宋罗浚的宝庆《四明志》把赤堇山说成了奉化白杜的鄞城山、明代黄润玉的成化《宁波府志》又误以为是鄮东堇山的错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良烜先生反复强调着锡山是越国最重要的锡矿开采地的历史,不但在强化他对于四明郡“龙脉”的真正涵义,而且将带出“蜃蛟”这个村名的来历。
  接下来,他用了一段十分漂亮的散文笔法写道:“当夏秋之交,霪雨连绵,锡山之水,骤涨横流,高腾数丈,田禾尽没。谚呼出蜃。”也就是说,从锡山冲刷而下的山洪,横流田野,浪高数丈,老百姓称为“出蜃”。蜃蛟地区的人们至今还能记忆起当年所谓“出蜃”的景象,当洪水肆漫的时候,地下暗流突出地表,常常会冲出一个大如水桶口有土洞,地水汹涌而出,高腾数尺。
  周良烜先生认为“蜃蛟”这一村名,正是从“出蜃”这一本地屡见的自然现象中来。因为从锡山来的水,“自梅溪沿山诸港,东折而注于桃浦,至石马塘众汇流合焉。吾族周氏适居其间,人烟稠密,聚族而处者二百余家。”这个首当其冲的大村,“当蜃出时,其水必从宅前后经过,古人名命之义,殆以是欤。”可以想象,当锡山下来的山洪,漫出桃浦河遍野东来,从蜃蛟这个人烟稠密的村前村后流过,常常有地下水突然破土而出,喷射着数丈高的浊浪。人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水景,完全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悲观的,认为那是一场水灾,这个村完全可以叫作“水患”村,但是另一个态度却是乐观的,认为那是“出蜃”,是从锡山下来的“龙”的灵性正从这里奔腾而过,这里就是龙的故乡。
  蜃蛟村的先人是乐观的,他们选择了后一种态度,他们为此而自豪。
  蜃和蛟是什么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蜃为蛟之属,其状似蛇而大,有角如龙,鬣红,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他说蛟就是龙,而蜃是蛟的一种,头上有角,胡子是红的,腰以下都是倒长的鳞,它一呵气就会出现海市蜃楼。也就是说,“蜃”正是一种红须倒鳞的角龙,一种呵气能出海市蜃楼的神龙。因此“蜃蛟”就是“蜃龙”,或者说是“须角龙”。
  为此,周良烜先生大大地作了一番考证,虽然他的用古文所作的考证现在人读起来很不流畅,这一段可以跳过去不看,但是还是应该把它抄在下面,让有兴趣的人慢慢体味,如果看进去了,的确很有意思。他这样写道:“《汉书·天文志》:‘海傍蜃气象楼台’。《礼·月令》:‘雉入大水为蜃’。《说文》:‘蛟乃龙之属,池鱼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埤雅》:‘蛟,状如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缨),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然后,他又根据自己的调查采访而补充说:“予尝闻之故老云:雉卵遇蛇,旋绕入地数尺,历百余年化而为蜃。穴居地中,其状如豕,双目常闭。未出穴时,间有获之而烹食者。每当秋雨暴涨,雷电交作,穴水涌如瀑布,蜃即随流入海。人亦罕见其形。至与蛟并称者,以其皆属水怪。”
  当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后,他又特别地更正了一个当地的说法。因为在这以前,村里曾经有人说,蜃蛟这一村名,是因为周家有一位高祖叫“蛟池公”,从他开始就叫蜃蛟。他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万历《桃源乡志》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宋南渡后,周家花园祖柏松公以入赘于蜃蛟弄魏氏,遂居此。”所以蜃蛟之名在魏姓居住的时候已经有了,并非起于周家的蛟池公。
  那么为什么又叫蛟川呢?原来宁波地方有两条蛟川,古人称甬江(大浃江)为蛟川,又称“郡蛟川”,而蜃蛟之川则称为“鄞蛟川”。关于这一点,1931年修成的《蛟川周氏宗谱》说得很清楚;“川之上流为它山、锡岭、建岙诸泉所汇合。自西山之麓东流出章圣桥,经姚宅之前注入桃浦。其旁支流,北折入上陈横港。蜿蜒而来,即蛟川也。”也就是说,蛟川就是桃浦的支流,经上陈而来者为其上游。“吾族居川之北岸,其南岸则为魏氏。”这就把同村的周魏两氏在地理布局上说明了。这条穿村而过的生命之水,是深得周氏的珍惜的,为此,专门记述了1920年的一次大的疏浚:“年久就淤。曾于民国九年由族人翅泰君主其事。提崇本堂公积五百金,此外,复捐集殷富八百余金,开浚焉。”
  现在可以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蛟川的本意就是“龙河”,这条龙之水经过姚家前的桃浦河,到上陈进入横港开始,蜿蜒至芦家桥一折,至街河再一折,由西向东到万寿寺潭,这时候它就汇入了从惠民桥、孙王、前虞新桥而来的新桥港。这样算来,蛟川从上陈横港到新桥港,总长约三里。
  从鄞州最早的古村,到宁波一郡龙脉的锡山,到锡山的“龙之水”经过的“鄞蛟川”,五千年来的蜃蛟古村,一直讲述着龙的故事,那是一阙与龙共舞的故事。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宇泰
相关人物
周良烜
相关人物
黄润玉
相关人物
高腾
相关人物
李时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