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9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林业
分类号: F326.275.5
页数: 6
页码: 104-1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的山林和茶树主要分布在村庄周边的东、西、北山地。山林主要包括山林、荒山和山旱地;茶树主要种植在山麓的茶园中。在山林中,主要的树种包括松树、杂树和竹类,其中松树种植最广泛,主要有黑松和马尾松。茶树在解放前主要是在番薯地嵌种,解放后集体种植,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茶园。果树和花木主要分布于山旱地和自然村周边,种植的水果主要有金柑、桃子、柑桔等;花木方面主要是木本花卉,如杜鹃、毛鹃、樟树等。
关键词: 王榭村 林业

内容

山林和茶树主要分布在村庄周边东、西、北山地,果树和花木主要分布于山旱地和自然村周边。
  山林
  据2006年大榭开发区山林延报资料,王榭村有山地1450亩,主要分布于十五坪山麓一带。发放权证书10本。山地的主要部分由山林、荒山及山旱地组成。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王榭村的山地中山林面积不断扩大,荒山逐渐消失,变成了疏林地、林地,山旱地自然返绿,林地扩大,面积急剧增加,自山脚至山顶到处是茂林修竹,触目皆是浓荫匝地,放眼都为郁郁葱葱之状,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山林面积不断变化。
  1984年有林地715亩,其中用材林308亩,防护林282亩,毛竹林26亩,疏林99亩。1994年有林地888亩,其中用材林为550亩,疏林338亩。2006年因树木茂密,无法分类,山旱地长满了杂树,无法统计,故1450亩山地可视作为广义的山林地。
  山林地的树种主要是松树和杂树、竹类。早先种植的松树又分黑松和马尾松,以黑松为主,遍及全村各山头。1996年爆发松毛丝虫病,故又引种了湿地松。但林相仍较简单。但杂树竹类种类较多,常见有檀树、楝树、茶树、朴树、樟树、毛竹、小杂竹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种的有油茶树、泡桐树、青皮竹,1997—1999年间种植东魁杨梅、木荷树等。
  1956年王榭高级社引种油茶树,在淡水坑种植12亩,2019年已难觅踪迹。文化大革命初期引种泡桐树,2018年残存十余棵,树龄50余年,均成参天大树。同时引种青皮竹,全大队种植数处,如杨家园、吴家岙、外王榭等处,2019年仅剩吴家岙1处。1997年引种雷竹,在吴家岙种植10亩,后因疏于管理,现仅有少量存活。因杂树杂竹生长较快,改变了林相结构。如今王榭村的山林地色彩斑澜,四季常青、鸟语花香。
  毛竹林主要分布于里王榭、吴家岙,最多时有26亩,1984年承包到户,还有22亩。
  在人民公社期间,约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王榭大队先后建立了两个山林队。一个在淡水坑岙,一个在里王榭岙杨家园。淡水坑山林队建有三间一小生产用房,杨家园生产用房有两间。山林队主要任务是驳梯田、培育金柑、采摘制作茶叶,种植番薯,培育毛竹。1983年实行承包制,金柑、茶叶、毛竹地由村民承包,山林队解散。
  茶
  解放前村民在番薯地嵌种茶树,采摘制茶,供自家饮用。解放后自高级社起在山麓垦辟茶园,始成片种植。1962年王榭大队产夏茶,收购172担。手工制作制成绿茶,运至柴桥供销社出售。1967年总产茶叶300担,其中春茶200担,夏茶100担。由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了以产茶制茶为主的两个山林队,1972年购置了茶叶机一台,提高了初制效率。
  王榭大队制茶场设在大队部,茶场制作绿茶、红茶,成品运送至柴桥,由供销社收购。
  1979年有茶园94亩,总产茶叶74担。1980年有77亩,总产茶叶82担。1983年为122亩,总产134担。1984年有茶园139亩,总产111担。1983年运到柴桥出售13563斤,总收入17369元,平均价128.06元/担。1984年共收购11080斤,总收入14504元,平均价130.9元/担。
  1984年起茶树承包给村民,之后因种种原因,疏于管理,茶园渐渐荒芜,茶树慢慢成为野山茶树。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有茶树96亩。偶有村民春季上山少量采摘,制茶自饮。
  果园
  长期以来,村民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果树,收获的水果供自己食用。解放后集体在山坡地成片栽桃、李,成熟后采摘下来分配给村民。1979年产水果20担。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有3亩。金柑是种植最多的传统水果,种植在中低山上,全村种植约80亩,主要在淡水坑、杨家园,品种有金弹、牛奶金柑。1984年产金柑42担。最初金柑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后由企业少量收购,制作金柑饼,最后因滞销,停止收购。金柑林因疏于管理,逐渐荒芜。据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还有79亩。
  1969年王榭大队年产水果1500斤。主要为桃子,种植的品种为奉化玉露水蜜桃,味美质佳,3亩,集中种在淡水坑,最高年份收获20担。柑桔乃是辅助水果。之后柑桔发展迅速,1979年产柑桔150担,1980年产200担,1983年产323担,1984年产625担。再后柑桔产量剧增,有村民收购后运销到外地。据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有柑桔树81亩。2002年由国土局一次性清点征收,本村结束了柑桔种植。
  花木种植
  1994年前,王榭村村民在房前屋后或庭院内、自留地上零星种植树木,品种有桃树、李树、楝树、樟树、水杉、棕榈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少量种植过泡桐树。有少数村民自留地周边留有树篱笆,种植常见的木槿等篱笆树种。很少种植草花,只有鸡冠花、扫帚草、晚稻红花等少数原生的草花种。
  1994年后,村民在责任田、自留地、山旱地上始种花卉苗木,2001—2002年间规模种植,全村约种植百余亩。品种有杜鹃、樟树、毛鹃、扁柏、四季桂等常见花木,均为木本花卉,疏密不一。2001—2002年间,土地成片征用,由大榭开发区国土局一次性清点补偿。
  柴山自留山
  1983年王榭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配给村民一定面积的柴山。以所在原生产队为单位按当时人口进行承包,面积各不相同,位置有高有低。至2002年,村民所分的柴山自然返绿,长满杂树杂竹,可以说已成山林一部分,村民也因改烧石油液化气而停止砍柴斫竹,于是统一收归村集体所有,以每亩1500元价格,按户一次性结算发放给村民。
  同时村民也以生产队为基础,分得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包括茶树地、金柑地、毛竹地。2002年一并征收,以每亩补偿4000元,一次性结算发放给村民。由此王榭村柴山、自留山均收归村集体所有,统一租赁给大榭开发区社管局。

知识出处

王榭村志

《王榭村志》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是宁波市北仑区大榭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榭岛的东南部。村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王榭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忍耐和等待,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时代。他们积极参身大榭开发区的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榭人民热情支持开发开放,积极参身建设,享受着开发建设的便利和收益。王榭村志是记录村庄变迁、传承史迹文化和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

阅读

相关地名

王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