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业余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912
颗粒名称: 第六节/业余生活
分类号: G241.3
页数: 4
页码: 232-235
摘要: 本节描述了过去藕池村的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放电影、唱戏,以及一些社区化的变化,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老年活动室的兴起。文章还涉及到一些民俗和宗教信仰,如村民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俞圣君庙的重建,以及庙里的义务劳动和老年活动室的服务。
关键词: 藕池村 农村生活 文化生活

内容

史幼芳说:“以前老江书记在的时候,有9个生产队,集体企业有点钱了,每个生产队就买一个9寸黑白电视机,主要就靠我们这家厂赚钱买的,集体到仓库里看电视。这大概是1979年还是1980年吧。那时候看的人很多,女的织着草帽,男的在旁边,整个房间都是人。晚上吃好饭,大家就在外面等,那时候还要拉天线的。”
  张吉峰说:“小时候还是有几块晒场在那边的,那边还有个河漕咀,我们小时候都是去那边游泳的,而且旁边的稻田也是挺多的。现在进到村里面去就已经没有原来农村的那种感觉了。现在完全是社区化了。以前小,大家都相互串门,在吃晚饭的时候,拿着碗在家里走来走去,在边上几户人家家里走来走去,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你说住在这种商品房里面,楼上楼下对门住的是谁都不清楚,以前四周邻里都是认识的,以前村里还有在晒场上放电影、唱唱戏,现在这种感觉都没有了。以前小孩子都在田里跑。当时放电影,就是在晒场上,草地上幕布一支,就开始放了。放电影是整个乡里在轮的,轮到你这边放几天,那边再放几天。放电影的就是我们村里的杨国平,因为他当过兵。
  “我家电话大概是1994年装的,因为我当时是读初中。开始号码是314623,后来是7314623,后来是87314623。开始是6位数,后来是7位数,后来是8位数。那个时候装电话还要初装费。
  “赵国海是我家邻居,他当时在我家门口开录像厅,门口放两张台球桌。那个时候没有文化生活,旁边都是工地,厂房也没有,外来的务工人员很多,晚上没事就去他那边,他那边门口会放一个电视,放录像带。然后里面一张张椅子放好,要买票进去看。有几个在外面打打台球,偶尔有几个游戏厅,里面是那种大型的游戏机,给小孩子玩的。再到后面,发展到外面有溜冰场,有唱歌的地方,有跳舞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要到宁波去才有的。到后来,慢慢地有了网吧什么的。以前的文化生活就是这些,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的,大家就是在家里看看电视。我们小时候还没电视。葛红波家最早有电视,我们小时候到他家去看。那个时候经常停电,经常到下午六点钟,动画片要开始了,这边停电了,然后骑着自行车去葛红波家里,他那边是有电的。看完动画片,然后再骑自行车回来,这个动画片是不能错过的,那个时候叫《恐龙特级号》。特别是到了‘双抢’,都要让电给农民,民房就要停电了。
  “看戏,藕池做戏文不多,板桥做戏文挺多的,我们是骑车去板桥看的,有的是手电筒拿着,走路走去的。戏文旁边有卖炒瓜子,还有卖烤番薯,还有卖大饼的。戏台子搭好以后,每次唱的时间都很长的,搭台子很复杂,所以每一场都很长。大人们老早就把椅子放在那边抢位置了,小孩子在舞台下钻来钻去,唱戏是最热闹的了。有的人过大寿会请人过来唱戏。连演员在化妆都有人去看热闹。这都是在我们读小学三四年级时的事,应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那个时候没有几户人家家里有自行车的,现在汽车每个人家都有了。”
  张凌说:“那时候是河边一个操场上,有一个大的空地上,就是放电影那个地方,我们童年的时候经常在那边玩,别的玩的地方也没有的。前面藕池新村,中间一排房子,那个地方可以打台球,以前还有录像厅。”
  1971年,俞圣君庙拆掉,1992年又重新建了。那时候因为风俗关系,说不可以拆,拆了以后要建好。2003年,又重建了。目前所见,为2010年所建,位置移到老庙的南边。
  吴纪芳说:“藕池村村民的宗教信仰,佛教居多,基督教比较少。藕池村老年人一般是打打小麻将,老婆婆就是拜拜小菩萨。藕池村有一个俞圣君庙,不太大,占地三亩。老人要活动场地,我当时考虑最好可以唱戏,舞台我也造好了。后面有一个庙,前面是老年活动室。村里来讲,庙是不能投资的,只能在原来基础上扶持一点。原来庙是小小的,后来考虑到老百姓也需要,就做成了五间,二楼,下面给他们看电视,上面可以打打麻将。后面是五间庙,各种菩萨很多。再有一个很大的戏台,平时可以唱戏,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自娱自乐。现在也非常忙,尤其是每月初一,香火也很旺,老百姓也比较需要。”
  龚财良说:“我在庙里20多年,都是义务劳动的,这些帮忙的人都没有工资的。庙里,是我老太婆管着,后来她吃不消了,我去帮忙。当时李安明还是谁,说工资要拿点给我们。我们两夫妻商量,工资干脆别拿了。从庙造起来开始,就是我们管着的,如果今天拿了1分,明天就会拿2分了,人就发昏了。当时也觉得是做好事了,现在志愿者也很多的。”
  包康利说:“搬进去新房子以后,一开始大家感觉都不适应,人居太密集,不如老房子空间大,感觉很拘束,也不能烧炉子了,也不能喂鸡鸭,年纪大了喜欢运动,门口蔬菜也不能种了。所以我们村里就搞了一个老年活动室,搞一些棋牌,里面放放电影、电视,包括有时候搭台唱戏,让年纪大的人有一点业余生活。我们把新型的文化引进以后,年纪大的人可以去听听书,看看电视,包括有时候打打麻将,娱乐一下。村里建了一个老年活动室以后,文化气氛不一样了,慢慢大家都习惯了。我们随时随地到老年活动室去,都有十几个老年人在那打麻将、聊聊天,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了。”杨裕祥说:“我管老年活动室也有十年多了。大家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有时候搞活动了,我也要去服务一下。经常来活动的,大概三四十人,上午人多一些。”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幼芳
相关人物
张吉峰
相关人物
杨国平
相关人物
赵国海
相关人物
葛红波
相关人物
张凌
相关人物
吴纪芳
相关人物
龚财良
相关人物
李安明
相关人物
包康利
相关人物
杨裕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稻田镇
相关地名
村里集镇
相关地名
河边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