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旧貌换新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旧貌换新颜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4
页码: 134-137
摘要: 本节主要描述了藕池村村民搬进新房子后的生活变化和提高,包括住房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环境卫生改善、亲邻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改变等。文章着重描述了旧村改造对村民生活的积极影响和转变。
关键词: 藕池村 旧村改造 村民生活

内容

包康利说:“当时他们买了这个房子,特别是现在房价涨了以后,观念又完全改变了。我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藕池村的村民,按照身价来说,每一户村民至少在80万,都是因为旧村改造。这一点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到后面,人的观念又不一样了,市场在变化,人的商品意识也越来越高了。”
  村民搬进新房子以后。郭成祜说:“刚开始搬进去,经济方面可能相对比较困难,装修要花钱,村里有小部分差价要个人补出来。几年以后,慢慢有了积累,有债的大部分都还清了,然后再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搞一些爬山活动,生活质量也在提高了。以前老房子住着,很早就要出去干农活,干到7点半回来,再上班去。下午4点半下班了,又要下地。现在没有土地了,就出去上班,回来以后锻炼锻炼,保养自己,生活质量提高了,起码穿的衣服跟以前就不一样了。”
  吴升月说:“搬进新房子,我们很高兴,这么好的房子从没有住过。我们下放,是人家的偏屋,我们在镇海这么大的房子不住,要来偏屋住,多困难呀。后来自己搭了一间。像这样一间房,自己装修的话要6万,现在装得这么好,很好。宁波大学两个退休老师来说:吴老师,你们住得很惬意了。一楼、二楼住人,三楼自己做了一个阁楼,上面放点杂物,等于是两层半。对藕池村村民来讲,生活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康利说:“他们住了新房子以后,肯定不一样了,首先是不怕刮风下雨了,感觉舒服多了。过年过节,家里的子女回来,有闭路电视、有网线。我们住的新房子,最小的近80平方米。现在老年人对他们的生活,包括现在的环境,印象都很好的,身体也健康。现在早上起来锻炼的老年人很多,以前他们要下地挖菜,现在不挖菜了,一般出门锻炼或者散散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村民变成市民以后,他们的思想意识现在也提高了。原来年纪大的老百姓,谈吐都是土里土气的,聊天都是聊今年收入多少、菜籽种多少、油菜卖几斤、水稻卖了多少。现在谈的不一样了,都聊早上几点起来、在哪个公园走走、今天麻将打了几圈、儿子女儿有没有来看,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在变。我为什么会留意呢?因为我老爸94岁了,我老婆和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他,至少两天要带一顿饭去,老年人在谈的话题,我送饭过去的时候就会观察。他们还谈现在的社会主义好,好到什么程度,都是实话实说的。现在年纪大的人,农保最少的都拿1000多块钱,生活来源早就足够了,生病了也有医保,作为子女来说,烧几个菜过去就可以了。尤其是像我爸这种,区政府也好,村里也好,过年过节都会去慰问的,有时候送袋米,或者送个羽绒被,不管怎么样,一片心意到了。倒推到20年、30年前,60岁以下的老头老太都过得一塌糊涂,裤子都是一个裤脚高,一个裤脚低,典型的老农民形象。30年前的五六十岁的人,和现在八九十岁的老头,都是不能比的。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身体都很健康。他们本来就是农民出身的,现在思想也解放了,他们穿出来的衣服,不管怎么样,至少不会是很脏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要为子女争光,而不是为别人争光。如果子女进了你的屋,你身上太臭了,那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这就是老年人最大的变化。他们现在的素质也不一样了。因为我爸爸在,有时我会到老年活动室去,也会经常观察这些问题。原来印象里,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打电话,我坐在四楼都可以听见。现在,情况变了,老百姓经常在交流,老年人也在学文明这一套。过去是父母教育孩子,现在是孩子在教育父母:爸爸,你说话不要这么重,不要这么难听。原来他会骂孩子,现在也很少了,慢慢地也能接受了。
  “这都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的确是不一样了。一些年纪大的人,环境卫生他们也做得很好。在家时的生活垃圾,年纪大的人都会放到指定的地方去,原来都没有这个习惯的,现在人家刚刚扫好地,你敢扔吗?我有时候扔下去,自己也会捡起来,也会不好意思。包括老年人的吐痰问题,慢慢都在改变。像开车时,以前会摇开窗户,随口吐痰,但我两个小孩就会说:爸爸,你怎么能这么做啊!一次两次说过以后,我的脸都会红,因为小孩子在教育我。现在我们车上都放有垃圾桶。现在新的一代在教育老的一代,老的那一代思想已经out了。虽然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这个前提始终是不会改变,但是,新的东西,老年人就要向年轻人学习了。原来老年人走出来,两个鞋子一脱,马路上一坐,像个老法师一样。现在你去看看老年人,真的不会这样了。他穿着拖鞋也好,穿着普通鞋子也好,也是正儿八经地坐着,已经没有过去的这个问题了。这个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生活的方式就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没有新农村建设这种环境,老年人绝对不会到这种层次和境界。假如说在整个社会环境都不抽烟,那抽烟的人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到去抽烟了。我们村里真的不错,这就是十多年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吵架的减少在村里最为突出。现在每户至少有80万的身家,邻居之间都很和睦。你去看,现在商品房里有吵架的事情吗?最多有同一单元楼上楼下吵架,关于漏水等一些小问题。30年之前,农村的吵架概率是相当高的。为什么吵架?就为了你的鸡吃了我的谷子这种事情。十户邻居里面,我不敢多说,有三户邻居之间肯定是吵过架的。现在除了外来务工人员打架,纠纷也少得多了,老百姓之间的吵架几乎没有了。原来就是为了一些小事情纠缠在一起,现在小事情也没有了。子女也会说了,邻居之间关系处理得好一点,不要为了小事情去说人家。儿子肯定会说:爸爸怎么了,又不开心了?又跟隔壁的叔叔吵架了?没意思的,不要吵,年纪这么大了,我们日子也好过的,随便了。你晚上没事的时候自己想一想,也会觉得没必要吵架。
  “新农村改造以后,实际上邻居相互之间牵扯的利益少了。邻居之间,你在这个门里,他在那个门里,之间最少相差四米,能产生的矛盾少了。原来农村之间,就是门对门的,所以容易吵架。像这种问题,真的要感谢社会主义,感谢党,把老百姓带到这种生活环境里,真的很好。说实在话,现在人都有良心的,以前有嫉妒心、逆反心理,现在,你也一套房子,我也一套房子,大家都住新房子,大家都一样了,等于是公平了。你家生活也好了,我家生活也好了,不会为了几块钱,把你家里东西弄坏,大家思想层次不一样了。能把新农村建设搞到现在这样,政府花了很多精力,村里和市里在共同努力下,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好。现在我们村里真的很好,你去问老百姓,10个人里边,9个人都会说好。几十年下来,这是村里最大的变化、最大的成就。现在不管是小的也好,老的也好,思想观念跟原来都不一样了。这就是市民化了,接下来还要向更高层次进军。”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包康利
相关人物
郭成祜
相关人物
吴升月
相关人物
吴老师
相关人物
老太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村里集镇
相关地名
镇海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