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旧村改新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旧村改新村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12
页码: 123-134
摘要: 本节是关于藕池村旧村改造背景、规划以及第一批拆迁遇到的难题的报道。它详细描述了旧村改造的背景和规划过程,以及村民们对拆迁和改造计划的不同意见和困惑。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一些村民不愿意拆迁的原因,如房子
关键词: 藕池村 旧村改造 发展情况

内容

吴纪芳1995—2016年担任书记,李小平1996—2016年担任村长,徐定良担任社长至1999年。李小平说:“我跟吴书记两个人主要是做新农村改造的事情。”2017年起,李小平担任书记,徐建波担任村长兼社长。
  一、旧村改造的背景及规划
  杭甬高速公路一通,路边藕池村的破败形象立马不适合,上级领导要求改造城中村,于是引发旧村改造活动。吴纪芳书记抓住了机会,开始旧村改造。李小平说:“为什么要搞旧村改造呀?我印象很深,当时省里来市区会路过藕池段塘出口,藕池那边有一条河,河边全是搭得破破烂烂的房子,都是老百姓养鸭用的,省里领导每次经过宁波,印象都不佳,意思说鄞州发展这么好,在全省也排得上名了,老百姓居住环境怎么这么差。但实际上是鸭棚。”
  那时候上面搞新农村建设,古林的藕池、五乡的明伦、下应的湾底三个村当试点。2000年9月,藕池村被县府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村,建设三大园区。吴纪芳说:“我们村里再三考虑,在村里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改变村容村貌就要搞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目的是建设中心村、消灭空心村,改变村容村貌,改变老百姓原来比较破烂的房子。藕池村1999年规划,2000年开始动工,2001年第一次动员。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新农村建设从示范村起步。我们建设了三种模型,一种是A型,第二种是B型,第三种是C型。”徐亚晨说:“旧村改造,是上面要求的,但不是强制的。我们书记那时候是人大代表,对各方面政策也很了解,旧村改造上面提出来以后有补贴。如果这个村改造了,上面规定给你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的补贴。因为我们村很破烂,那时候要消灭空心村、建立中心村,这样就打算搞拆迁。2000年开始,分批搞旧村改造。”葛小其说:“为了造村里的房子,党员、干部去外面考察了很多村庄,确定到底造哪一种样子。”
  二、滚动式的开发
  李小平说:“藕池新农村改造,实际上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开始,板桥、姜苏是不改的,只改藕池。结果老百姓一看房子很好,意见就大了。实际上,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逐步统一改了。旧村改造是从孙家开始的,是先向鄞州区土管局借了一块地,20亩左右,先把房子建起来。造好以后,就让第一批的人搬进去,然后再把老房子拆掉,再建第二批房子。时间长了以后,土地多了。农村以前有牛棚、厕所间,这些就赔偿钱,没有土地赔偿的。整理出来以后,先改姜苏、板桥再到藕池。这样也不用因为拆迁,到外面租房子。这是一种滚动式的开发,这块土地建好,那边人先过来;然后那边人的房子拆了再建起来,另外一边人再过来。总体来讲,对老百姓是好事,但村里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
  改造可分三个阶段。一是第一批。2001年8月3日,农业农村现代化居民住宅区第一批村民分房26户33套。拆迁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1年第一批分,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当年拆,当年分了。村民住宅园区第一期工程竣工,用地12.7亩,建新房33套,投资近300万元。
  二是后面几批。2002年2月2日,藕池村村民第二批安置抽签。2003年4月8日,藕池村进行第四批安置抽签,共19户。5月22日,藕池村进行第五批安置抽签,共抽签产生A型14套,B型18套,C型12套。6月27日,藕池村进行第六批安置抽签,共17户。9月30日,对板桥蔡家进行第七批村民新房抽签,共安置60户。2004年4月30日,全村已安置新房230户,其中A型103套,B型140套,C型28套。9月8日新村规划出来,旧村拆迁基本情况摸清,板桥、姜苏抽签126套房子。2002年第二、第三批分,2003年是第四、第五批分。2005年最后一批分,全是板桥和姜苏的。
  三是大龄婚房。2008年10月20日,村1、3、5大龄婚房项目开工,总投资3000万。2011年1月25日,1、3、5大龄婚房分配。“书记非常有头脑,上级关系搞得很好,包括帮大龄青年婚房办房产证,能力非常强。”
  吴纪芳说:“新农村建设是建设中心村、消灭空心村,把原来3个自然村并成一个中心村,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小平说:“当然,钱那时候也是值钱的。时间拉得很长,这个模式有好有坏,坏的是时间拉得长,市场价前后就差得很大。从长远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是村庄的现代化转型。”
  三、第一批拆迁遇到的难题
  吴纪芳说:“人家都说天下第一难就是拆迁,特别是农村房子。老百姓原来对新农村建设是‘门难进、脸难看’,老百姓不想搞旧村改造。”李小平说:“拆迁那时候难度很大,第一批的老百姓不想拆,那时候房子不像现在这么贵。开始第一批拆,一套房子只有十几万,你造出来的话,还要人家拿两三万,人家为什么要拆呀?有几个老头说,我拆什么呀,80块一间,50块一间出租的话,每个月的钱就够我用了。第一批拆迁,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
  徐亚晨说:“有些人安安稳稳过日子,拆迁要搬家、装修等,太麻烦。拆了以后,有什么结果也不知道,好多老百姓有思想顾虑。这么大自然村,集中起来弄新村,很困难的。有些人本身房子刚刚造好才一两年,好好的房子让你拆掉。东西要搬,人临时住到哪里?不愿意拆的人很多,反对意见很大。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矛盾百出。最不喜欢的是年纪大的人,本来日子过得还可以,而且钱也没有多少,要他拿五六万太困难了。自己钱不够,还要向子女拿。子女自己也要拆迁,不借给父母的人也有,那父母就急死了。反正五花八门的事情很多,工作是难做。”余忠芬说:“拆迁政策会让老百姓意见很大,礼嘉桥书记就不弄。有一些人非常拥护,比如自己儿子结婚了,本来住老房子,买不起新房,旧村改造变成新房子了,或者说老房子面积大,有两间可以分。这些人就高兴了,自己一间,儿子一间,婚房也不用造了。”
  包康利说:“会碰到很多老百姓观念上的问题。比方说今年已经70多岁快80岁,儿子、女儿婚事都办完了,有钱的,房子买到外面去了,老两口不想动迁,儿子女儿混得不错,原来的房子装修得蛮好,住得不错。还有的不想换的原因是老邻居楼上楼下聊天比较方便,门口场地比较多。到了新安置场地以后,首先要装修,不想这样麻烦。其次是进进出出不方便,原来在门口种种菜,养养鸡,这是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一到新区以后,原有的这些东西都要改掉了,不能生蜂窝煤炉,不能劈柴烧火,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就是拿堆火,拿个大锅,过年到了,烤笋、烤鸭什么的。到了新村以后,大家都在小区里面,谁敢这么做?你一做,别人不来说你,你自己也不好意思,这是最大的一个顾虑。其三,有的人卫生习惯没有这么好,年纪大了,不方便改。现在我们村里的垃圾桶是有固定地方的,大家也必须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去,年纪大的人没有这个意识,不愿意这样做,随手就把菜叶子放到绿化带,他认为可以做肥料,这个观念就完全不一样。他住新房子,毕竟要拿出钱,哪怕最少的基本造价也要606元一平方米,还有一档是1038元一平方米。按照政策折算,两层的房子可以拿到158平方米的新房,老两口子住,一个嫌大,第二个嫌贵,对老年人来说何必呢!他们就说,我没有必要再花十几万块钱,我十几万块钱养养老已经很好了,很自由自在了。这样的情况下,碰到的难题就很多了。”
  张加昌说:“我爸妈给我一间,自己造了一间。后来我儿子结婚了,又造了两间,新房子也分了两套。搬进新房子时,是高兴的,新房子干净。以前木质结构的房子是爸妈给我的,后来的水泥房子也是用乱七八糟的砖头造的。我的房子是第二批,因为第一批房子,百姓补贴要600多元一平方,价格太高了,大家都有意见。书记动了脑,分经济房,补贴300多元一平方,但是水泥工又偷工减料,结果导致房屋质量不好,水泥梁要翻新重弄。不过,当时价格补贴的也少。第一批面积跟我们是一样的,房子造得比我们还好。以前的楼房一间最多卖一两万,新房分到手后,房价马上涨了。以前村里有个人有一间小屋,有八九十平方米,有两套可以分,但要补贴600多元一平方。两套拿下,要补贴9万左右,他说自己没有钱。人家说,你直接拿了两套,卖掉一套好了。他就直接把第二套让村里卖掉,卖了二十几万,付掉补贴9万,还剩余11万,其中6万给了儿子,一直住在儿子一间楼房里。我自己房子卖掉也只有43万,现在卖的价格更高了。当时我还在当村民组长,就在想,这么大面积地弄,有这么多钱吗?老百姓有些人家可以补贴得起,但是有些人可能补贴不出来。像我为了还清那10万元欠款,就把房子卖了。像有些人到现在都还有欠款。”
  老书记吴纪芳说:“在新农村建设中,老百姓老的观念很难改变,大水缸要敲掉,他也不舍得,就把小缸、大缸都放在阳台下面,锄头什么都要放在家门口。你说这像新农村建设吗?我们村就出政策,大缸敲碎给50元,小缸敲碎给30元。这样,他们接受了。不通过这种方法,老百姓观念没办法改变。房子是新的,思想观念是旧的。”
  四、沟通与谈判
  书记李小平说:“当时,轮不到改的人,要找支部,一定要改;轮到要改的人,又不愿意搬,这种情况很多的。那时候旧村改造,拆迁就是靠村里自己做工作,又没有其他领导参加。第一批是从孙家开始的。记得有十多户人家,分户到人(每个支部)。好在我的大伯和叔叔都住在孙家。那时候就有亲找亲,有人找人,做思想工作。那时候有五六户人家要拆,就让我家里人先带头,逐步逐步这样做思想工作。”
  工作思想是怎么做通的?徐亚晨说:“分组,分好几批,我负责姜苏、板桥自然村的结算工作,藕池拆迁是郭成祜做,后来是包康利、郭成祜、李小平,分两三组做。那时候就是走访上门谈。有的村民心态不好,想多分房产,到办公室拍桌子,跟你来闹。我们说,手伸出五个手指也有长短。当初,因为拆的政策规定,八十平方米以下是老年房,超过80平方米可以拿两间新房,这个政策老百姓反对的很多,79平方米只有一间老年房,80平方米以上两间,老百姓心里就不平衡了,因为这种原因闹的人最多了。”
  包康利说:“我们整个建设不可能为了你一户人家停下来,这个就只能多做工作,多谈,把利益讲清楚。首先你住在那边环境好了,心情好了,可以在门口打打太极拳,健健身,鸡、鸭不要去养了,蔬菜现在也很便宜。讲不通的,就通过他儿子、女儿去说。说得多了,自然而然会同意。10户人家的老房子,8户已经走了,剩下2户就要打算了。过了三个月、半年以后,他们自然会有想法要住新房子。后来几户人家的观念就不一样了,他们觉得现在不去住,说不定再过三年五年,生命就先到终点了。通过一步一步劝导,人的思想也在改变。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工作的。”包康利又说:“1999年10月,开始搭建班子,我进入拆迁办。我们跟着村里领导一起实地去谈,跟村里领导谈拆迁政策,我们再分工分出来,在书记、村长的带领下,各就各位分工,把老百姓要拆迁的地块怎么去安置。我具体的工作就是跟老百姓去交谈。我们村里的工作也做得很细致,把所有的政策宣传到位,每个人的思想上都要明白,我们这个动迁是怎么动迁的,是怎么样享受的。对老百姓来说,贴出的钱是很少的,性价比很高。”
  五、后面拆迁的顺利
  旧村改造做试点是对的,中国改革也是从试点开始。李小平说:“一开始最难,前面的人麻烦也是最多的,因为前面几户人家市场价格也便宜,房子卖给别人也没有人要。最早做一个老党员(陈惠信)的思想工作,把一套别墅分给他,差不多200平方米,当时他只卖35万,现在卖掉的话,最起码300万。”余忠芬说:“2000年时,一户人家拿出五六万不容易,大家都没有钱。第一批拆的人房子不多,比如说分得两间,没有钱,就卖一间,有钱了再装修一下。后来,卖掉的房子拿五六万买不回来了,价格差别很大。像陈惠信200多平方米的别墅,当时只卖了35万,他真正悔死了。如果晚一点,他就不卖了。”
  吴纪芳说:“藕池村基本上一套房子起码100万,不是新农村建设,怎么会有100万给你?原来的房子算好一点,三五万一套房子够了吧,但我们现在有100万好卖,这样资金不就来了。新农村建设,老百姓一开始不想改造。通过几年努力,老百姓看到了实惠,村里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很多人的资产从原来几万变到几十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部的努力下,通过2001年第一次动员,到2003年一部分村民得到了实惠,村容村貌有了改变,老百姓资产也保值增值。原来老百姓破烂的房子,只有200元每平方米,假如说150平方米房子,只有3万多,老百姓觉得村里干部总是要面子,就是做做样子,不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旧村得到彻底的改变。通过几年努力,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就要求村支部加快新农村建设。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政策处理、拆迁都依法依规的进行。藕池村新村建设,走得比较早。”
  李小平又说:“我们是做得早,后来一段时间工作很好做,房产价格也贵起来了,老百姓看看,感觉合算,积极性就来了,要拆的人很多。人就是这样,看到好处,巴不得你来拆早一点,给我建新的。”等板桥、姜苏人提出来拆迁时,房子价格高了,他们觉得拆了划算。徐亚晨说:“到后面,多数老百姓还是拥护的。政策都一样的,是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了。之前拆都不愿意,真正拆了以后,心里想还是拆了好。”
  杨国平说:“我儿子大了,要买房子,现在村改造了,房子分配好了,儿子的负担不知道轻多少。我自己造了两间房子,现在儿子一套房子,自己也有一套房子,那是非常好了。不然的话,造了两间房子,我儿子肯定要另外买。要么造,要么买,买又买不起,要100多万。现在村里面貌这么好,这么干净,多好。我拆迁比较晚,老二(杨国成)的房子分得早,他们在孙家,拆迁孙家那边先拆,我们是在包家,是在中间的。新房子是在路边的,就是超市的隔壁。基本上以前是什么位置,就还是什么位置,以前新房子是我们自己造的,后来拆了造套间了,套间又是比较晚了。第一批好像不太容易接受拆迁,但是后来都接受了。第一批分房子可能吃亏一点,比如我房子自己多造了,那么后来加的面积不算的,赔得少一点,吃亏一些。房子总要买的,买是买不起,现在的话,我是轻松多了,现在我房子有了,儿子的房子也有了。”
  六、后期分配的争议
  郭成祜解释说:“意见大是这么回事,第一批是专门有人分的,以前一个姓李的,是乡里面的老干部,退休了以后,书记把他叫过来,以他为中心分房子。结算方面,我是会计,不用参与的。第二批是妇女主任主持的,第三批是我主持分的,第四批是全部交给他(李小平)了。”张加昌说:“拆迁对社员来说是好的,但是如果会吵就能多拿一间去,还是有些不公平,越会吵的人拿的越多,人们会争相效仿。”
  郭成祜说:“第一批搬家的时候,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将房子卖给村里,村里再卖给人家。有的也不是被没钱所逼的,相反是有多余房子。因为你考虑卖房子的话,自己住的房子肯定是要留下的。有些人是故意这样说的:村里造的房子我没有钱买,村里发通知一定要我拿,没办法,我只好卖房子。说这种话的,有部分人是心里有一股气,其实他是一点儿也没事的。听的人好像觉得村里做的事情不怎么好,没有考虑老百姓利益。我看到不少人对分房子的事情,怨气蛮重的。有些人就是故意不肯拆。不肯拆的话,村里就要去做工作,政策就有点放松了。一放松的话,这碗水就端不平了,前面已经拆了的人就有意见了,既然放松了,那就要全部放。”
  余忠芬说:“有的人攀比,看到别人分多他分少,就要到办公室闹了。移民是最划算的,他们老房子买来以后,在旁边搭出来一部分,房子面积很大,有的搭三四百平方米,房子就分了很多。我们造的房子坏在哪里呢?房产证一直没有做过,古林镇里面只有2个村没有房产证。20世纪90年代末,想要做了,领导说要拆迁了,等造好再做。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做。政策就让外地人享受了,他搭出来的违建房都算面积了。上面有规定,1992年开始有图纸,有图纸之前造的房子都认可,这一点本村人意见很大。新房子真正本村人拿得比较少,一般只有2套。外地人很多分3套、4套,然后卖掉,就发财了。”
  吴升月说:“最开始分得公平公正,后来有一点端不平了。什么原因呢?一分为二地讲,人的工作总有摆不平的地方,有欠缺的地方,拆迁分房是新的工作,做书记、做村长也有兼顾不到的地方。从我的角度来看,老藕池村社员没有享受多。但后来政策出问题了,是什么原因呢?是干部没有以身作则。之前,我跟老头两个人到古林镇政府去讲过了,我们没有扩大过,就是一间小屋的厨房。我说小屋倒了,要拆迁了,怎么办?村里说你不能扩大,要跟原来一样。我说家里住不下,这样才让我扩大。1993年后面旧村改造时,我的房子算违章建筑。但我是村长批过的,是原拆原建,没有扩大过。村里给我拿掉了。我说,我有批文,怎么会是违章建筑?同样的情况,为什么某个干部可以算进面积,我就不能算?后来我也没有去讲过,想想还是算了。吴纪芳书记来了,建设得这么好,我也不要为我自己十几平方米面积弄来弄去了。”
  郭成祜说:“有的人会说,房子给外地人分光了。1986年到1996年来的部分移民,确实造了很多房子。不过,之前种田造房子,村里也允许他们造的。特别是板桥的移民,造了很多。有的人儿子有二三个,每个儿子都分到了房子。有些人心里就不平衡了,觉得他们怎么能拿那么多。其实,这样的人也不多,但是话一讲起来,就很难听。话说回来,不是说每个外地人都有房子的,有的外地人房子也少。但相对来说,政策有一点点放松。”郭成祜又说:“还有一种情况,以前大家房子样子都不一样,当初的话,70平方米的老房子,按照规定只能拿一间房子。有些人说,10平方米也能拿一间,我是70平方米,相当于60平方米浪费掉了。执行政策一松的话就出问题了,这样子就不好掌握了。你看503车站那边还有一排老房子在,按道理,这个村的房子都要收回来的,但是现在大家有点分歧,说人家怎么分的,我也要怎么分。如果村里采取强制措施,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郭成祜还说:“当初为了分房子,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的。有些人在村里闹,要求账目公开。我把账公布了以后,就没人说了。”
  七、资金压力大
  村里资金压力大。李小平说:“我们又不能拿房子赚钱,但补贴要向老百姓收,新旧房子折价,比如说你的老房子有100平方米,我现在给你150平方米的房子,这100平方米的差价大概是300元/平方米,还有50平方米大概是1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我们还要造绿化、搞道路建设和配套设施,这些钱全部是村里贴的。所以,我们村到现在为止,资金底子也不是很雄厚。像礼嘉桥村,同样的事情做好,他有好几个亿可赚。我们大多数都是贴到老百姓的房子里面去了,像他们村基本上没有建设过,他们有的老百姓就说藕池顶好了。”郭成祜说:“农村现代化改造后,感觉村里稍微有点钱了,这是2000年后的。说起来的话,这个账也很困难,村民的房子在改造,实际村里都是亏本的。当初我们造这幢大楼以及对面那个大楼(金顶大厦)的时候都是没钱的,那怎么办?去银行贷款。那时候那边的楼还没有造,土地还空着,用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这个手续都是我去办的,那时候刚过2000年。薛家村那边正好有点零钱,通过镇里面,借500万给我们。还有属于镇里面的通达房产公司,我们问他们借了一点,都是付利息的,最后才造好这个楼房。当时商品房是一起造的,要好多钱,比如我们投资近一个亿,老百姓的补贴收进来只有4000万,还有6000万的钱,一定要通过别的地方挣出来贴进去的。我们当时都是贷款的。造芳草苑时,我们与通达公司联合开发商品房,钱是靠这个挣出来的。不然的话,改造真的改不起来。”
  八、村人的心声
  徐亚晨说:“旧村改造难做,我们村那时候最早做,真的是没有钱,老百姓也没有钱。这个事情被吴纪芳做起来,他也是大功臣,这功绩是磨灭不了的。”陈高华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藕池这样的地方会造这样的房子。总的来说,他的目的是好的,方向是对的,对藕池百姓的好处大了。到我家小店里来聊天的人多,他们说:你怎么还说他好?实际上,如果没有阿三(吴纪芳)到藕池当书记,现在我们还住在老房子。这是他的功劳,我是佩服他的,藕池村也算是有福气,如果没有吴纪芳到我们藕池里当书记,这些建设都是不可能搞的。那时候我也弄席草,他也弄席草,弄了三年席草以后,有三个人让徐定良选,徐定良最后选了吴纪芳。这个就像唱走书一样的,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没有吴纪芳,就没有藕池这样的房子;没有吴纪芳,503路公交车不会通到这里。有一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说明他以前眼光是有的,胆子也大。弄好了以后,他那天跟我讲,说心中没有底。后来人家来,夸村里面弄得很好,他的心事就放下来了;如果说外面看看还好,村里头住着一塌糊涂,那他心里也交代不过去。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都不愿意拆,那时候拿出5万、10万,也难的。书记的眼光还是有的,胆魄大,也有经济头脑。所以现在很多村里让老板当书记也是有点道理的,做过老板,再做书记,有经济头脑。一个村的书记如果没有经济头脑,村里也发展不起来。对藕池来说,旧村改造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藕池比板桥还要差,以前龚财良家屋子边上的包家,过来是要一步一步跳的,无法踩下去,地上跟泥浆一样的。板桥房子还好一点,藕池全部是老房子。我来的时候,路也没有,自行车在下雨天是不能骑的,要推进来。现在这样算是好的了。做人一定要凭良心,也不能乱讲,有些人好像还有点心里不平衡。现在藕池的人住在这里,下雨刮风不用愁了。不像布政这样,每次发大水,每次都要漫两三个台阶。我们倒是不用担心了,因为我们的房子地基都比较高的。以前台风来,房子都会摇动的。现在的房子真的好。以前房子造是造两层,但都是用泥造的,下雨天都要用脸盆接水,质量很差。”
  吴升月说:“我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旧村改造,多亏了吴纪芳书记来做旧村改造,把老房子拆掉,新房子分给我们,要不然,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然后工厂也都拆掉,搬到板桥去,工厂区就放在板桥,环境现在也变好了,变化大了。旧村改造,是从藕池村先开始的,藕池弄好就是板桥和姜苏。以前住的老房子,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现在都住新房子。人民生活总是改善的,邻村也羡慕。像礼嘉桥村就没有改造过,还是破破烂烂的房子住着。这么看,改造总是好的,我们要看大方向。书记眼光是有,魄力也有。”张国章说:“吴纪芳书记为藕池村贡献确实是大,原来村里都是破烂草棚,大风都要吹倒的房子,换成现在的新农村别墅,哪一个人心里不是高兴的?虽然说过程中有一定曲折,但总体来讲,这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大事情,的的确确是为藕池村办了一个大实事,这是真正的实事。”包康利说:“工作难度是有,但总体来说,老百姓的拥护性是相当大。改造了以后,有一个新的面貌,这肯定是好的。当然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就和书记、村长一起努力,和老百姓多谈,多做工作,才有了现在这样的状况。拆迁问题的解决效率,藕池村可能在鄞州区里边也是名列比较前茅的。我们的拆迁基本上全部结束了,剩下没有几户人家了。到2018年底之前,拆迁全部会安置完毕。”
  九、领导的声音
  吴纪芳说:“刚去藕池村时,村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房屋也比较破旧。现在一年分红有六千,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很多。作为村支部书记,我个人来看,还是要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从那时候到现在,都是公正公平公开进行招标,让村民参与到工程招标中。原来老百姓不是很了解,但是让村民来参与,可以避免村支部包揽一切,免得大家觉得总是书记说了算,民主也促进了村的经济发展。”
  2009年,吴纪芳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2016年,他退居二线。2018年,正式退休。李小平说:“2016年,我们书记要走了,不做了,一方面因为年纪也大了,另一方面这么多年支部书记做下来,村里多多少少有一点闲话。上一届,他已经不想做了。”吴纪芳说:“我始终还是说要实事求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还是实事求是好,否则的话,嘴上说得很好,但村里什么都没有,老百姓当然会有意见。到目前为止,十几年过去了,老百姓对新农村建设也很满意。”
  李小平说:“新农村工作不好做,像我们做过的人都吓死了,老百姓看见你就敲桌凳。像我还算好,因为我的母亲在村里威望很高,她对人也很好,所以老百姓对我们还算好。虽然说还算好,但有经济方面的事情,老百姓还是有想法的。做新农村建设那段时间,我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晚上睡不着。我跟书记两个人,他虽然是外地进来的,但社交水平很高,为人处事也好。在几任书记中,吴纪芳人最好,交际能力相当强。这么多年做下来,我跟他搭档了二十多年。他的抗压能力很强,什么事都能轻松面对,心态很好。像我就不行,工作上有一点事情或者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总是要翻来覆去地想要怎么做才好。
  “反过来看,其实也是好事,老百姓居住条件改善了,房子升值了。旧村改造老百姓是得到实惠的,原来的房子破破烂烂的,只有几千块,现在的新房子最起码也要一万多块一平方米。原来资产几十万的,已经变成几百万了。比如说本来的一个‘五保户’老头(洪桂棠),原来就只有两间破屋,现在他自己住的房子最起码值200万,两套房子差不多值400万。事后实惠得到了,他也说好,但事前他想不明白。老百姓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这是很正常的。硬骨头一定要啃,不啃也不行。好在我们旧村改造比较早,成本低,老百姓那时法制意识也不是很强。现在旧村改造,上面领导提出来,老百姓愿意拆就拆,老百姓不愿意拆你就不能拆,这样的话,工作就更难做了。”葛小其说:“等我们大部分房子造好之后,土地已经不能批了。我们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房子都是一两层的房子,不是高楼。那时候三个村的试点,五乡的明伦村也是两层的,藕池村也是两层的,还有一个就是湾底的是高层。最后,像湾底的高层改造方案就被推广了,我们两层的就没有进入推广之列,因为土地浪费很厉害。从老百姓来讲,是我们这种房子住着爽快,高楼的楼梯爬上爬下比较累。从节约土地角度来讲,是推广高层比较好,礼嘉桥也是造了高层房子。”
  郭成祜说:“如果造高层商品房的话,土地可以空出来很多了。像我们藕池新村,如果造12楼的话,5幢就够了,老百姓可以免费住进来。剩下这么多空的地方,造起来卖的话,就真的发了。但造房子这个钱也是很紧张,拆西墙补东墙来的。”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纪芳
相关人物
李小平
相关人物
徐定良
相关人物
吴书记
相关人物
徐建波
相关人物
徐亚晨
相关人物
葛小其
相关人物
姜苏
相关人物
余忠芬
相关人物
包康利
相关人物
张加昌
相关人物
郭成
相关人物
郭成祜
相关人物
陈惠信
相关人物
姜苏人
相关人物
杨国平
相关人物
杨国成
相关人物
吴升月
相关人物
陈高华
相关人物
张国章
相关人物
习近平
相关人物
洪桂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五乡镇
相关地名
村里集镇
相关地名
平房子镇
相关地名
孙家镇
相关地名
杨嘉桥镇
相关地名
古林镇
相关地名
明伦村
相关地名
池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