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习俗一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70
颗粒名称: 第七节/习俗一窥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4
页码: 28-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藕池村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行路交通和民间宗教的内容。包括结婚喜事热闹,过年的庆祝方式与家庭条件相关,农民行走交通方式多为步行,民间有俞圣君庙、殷浦庙和看经寺等宗教场所。
关键词: 藕池村 习俗 红白喜事

内容

一、红白喜事
  包泉德说:“找对象讲究好对好,坏对坏。我姐嫁的也是老板,嫁到塘西村,条件蛮好。我老婆是礼嘉村人,家里条件一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媒人介绍,定亲就是礼品拿过去,这些都是大人做的。我18岁结婚,结婚那天很热闹,酒席办得很多,宁波叫了一班吹客班,还演滩簧(甬剧的前身),客人很多。结婚酒席摆了两天。娶亲用花轿,六个人抬。第二天去丈母娘家。
  “人过世,放在堂沿。藕池村有几个堂沿,孙姓的一个,包姓一个,张姓一个,洪姓一个,李姓的一个破掉了。摆寿酒看条件,条件好,一两天;条件差一点就算了。那时候行土葬,要做坟的。坟是大人定的,像我爷爷的坟老早就做好了。坟就在乡下头贴隔边(旁边)。那时候随便你去做好了,没有人管的,土地也多。”
  二、逢年过节
  包泉德说:“过年的话,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过年,杀一只猪,请人吃一餐。条件差一点的人家,杀只鸡(自己养的)。再差一点的人家,养四五只鸡卖掉,然后用卖的钱买一条鱼,买一点肉,小孩子还要买新衣服。这是要看条件的,没有说一定要怎么样。我自己家里过年,一般杀肉猪一只、羊三四只。过年走亲戚走的都是自己地方的亲戚人家,跟现在一样,正月初一夫妻到丈母娘家,然后对方丈人、丈母娘到你家里来,其他日子其他客人来,没有什么规定的。请客的话,黄鱼、蚶子,那总是要的。买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到石碶买菜,石碶市场不大,逢初五、初九、十五、十九、廿五、廿九都有集市。有些人到布政市场买菜,布政是逢一、四、八有集市。有的人去黄古林,黄古林是逢三、七、十有集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段塘就每天都开市了。”
  三、行路交通
  包泉德说:“农民每天种田,忙都忙死了。只有不会种田的,才今天到那去,明天到这去。人家结婚请吃酒、邀请打麻将,像我是用脚走的,保长会骑马。人家做生意的,还要雇人抬。到宁波城里去的话,就是走路去。那时候路还没有直通,先要到看经寺,然后到夏家村,然后到望湖桥,最后到宁波城里。”也就是说,在相当长时间内,他们是用脚走到宁波城内的。
  张文德、张阿毛父子在做航船生意,他们专门做板桥与宁波市区浩河头的航船生意。张阿毛在1931年到1934年间,读了三年书。1936年,张文德故世后①,张阿毛也做起航船生意,被人称为“航船阿毛”。徐定良说:“张阿毛的生意很差,当时农民进城少,一天能赚点小钱买几斤米,已经相当不错了。他有一两亩田,农忙时种种。农闲时,就做航船生意。到1950年以后,他就不做了。”这条线路,应始于板桥,经过塘西村、石碶,然后通过南塘河,到达浩河头。
  ①据徐定良回忆,张阿毛十三四岁时,父亲故世。
  四、民间宗教
  1.俞圣君庙
  俞圣君庙位于藕池西边河流树桥与沙滩桥间的漕咀口。“俞圣君庙”供奉的是神像俞充,为迁鄞俞氏始祖,为宋时浙东制置使、朝请大夫俞鼎后裔。俞鼎见鄞县西乡广德湖南滨有一块地,桂木扶疏,风景独好,于是定居下来,后人称为桂林俞家。三世祖俞充(1033—1081)为宋嘉祐四年(1059)进士,历任都水丞、著作郎检正、成都路转运使、庆州知州,为兴修水利、保疆卫土做出一定贡献。过世后,朝廷赐封其为应纪侯。有一年发大水,桂林俞家的一棵桂树,漂流进藕池边的漕咀,村人以为吉祥物,是圣君来临,就用这棵树造了个庙,纪念这位俞圣君,这就有了藕池村的俞圣君庙。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李小平说:“原来的庙门口有两只大狮子,狮子后面有一个圈,可以骑上去的。庙里面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庙里的菩萨在1958年被敲掉了。敬拜的地方很脏,而且很可怕、很黑的。”
  2.殷浦庙
  殷浦庙位于姜苏村与庙边黄村间。“文化大革命”时候烧掉了,现在重新建造起来了。姜岳祥说:“那时候殷浦庙里有菩萨。农历八月十五、十六这两天,会搭台唱戏的,很热闹,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塑菩萨的这个人是慈溪人,是卖私盐的。他是海边人,我们这儿有一座石家桥,他挑扁担走过,顺便洗一洗,看一看,发现这个水不对,有海水味。原来这个地方的水塘和海是没有隔断的,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和十六要发大水的,现在也还有,只是水有大有小而已。他想了办法,在姜苏边的水塘上加了隔断。他死后,村人为了纪念他,就捐钱塑菩萨祭祀。那时农民虽然也没有钱,但因为他办了好事,也愿意拿出积蓄,就这样塑了菩萨金身。”姜宝根说:“姜苏旁边有一个殷浦庙,几十年前敲掉的。我们庙界就是殷浦庙庙界,我们是属于殷浦庙,板桥、姜苏属于殷浦庙,我们拜菩萨什么的都是去殷浦庙拜的。正月初一去一去,平时一般还是到俞圣君庙。”
  3.看经寺
  据康熙《鄞县志》记载,看经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旧号“明福院”,治平二年(1065)赐“普照”额。看经寺在古时就有“鄞南第一寺”之称,至2018年已有1054年历史。看经寺的来历,源于在其地下发现了一部《法华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为佛教之经典,看经寺的三宝之一。相传北宋初年,有人在此处掘得石刻《法华经》一部,遂埋地作为寺基。明洪武初年(1368)重修时,因得石刻经而后立刹,改为今名。后历经废兴,成化元年(1465),金寅重建;正德年间(1506—1521),宝云住持如璋重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毁于火;康熙三十九年(1700),僧本行、恒修、碧云、慧安等复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住持指南大师重修。1949年,看经寺由观成(1909—?)任住持,其为湖南人。师弟必邻(1909—?),也是湖南人,出外到苏州。僧妙如(1900—?),湖南人,1952年迁至南大路。陈阿毛(1895—?),慈溪人。孤儿周祥瑞(1936—)、苏定宝(1940—),鄞县人。帮工孙兰英(1895—)。租出土地64.38亩。
  姜岳祥说:“看经寺,以前我们经常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寺庙烧香的人很多,逢初五、逢十都去烧香。有些人会去做白事。老和尚叫观成,前几年我碰到过,年纪很大了。寺庙的和尚有一点功夫,一次可以提起来五六根玉米。有一个师傅功夫还要好,大风刮过了,树枝断在屋顶上,小和尚可以直接跳上去取下。”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包泉德
相关人物
黄古林
相关人物
张文德
相关人物
张阿毛
相关人物
徐定良
相关人物
俞圣君
相关人物
李小平
相关人物
姜岳祥
相关人物
姜宝根
相关人物
陈阿毛
相关人物
周祥瑞
相关人物
孙兰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塘西村
相关地名
礼嘉村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夏家村
相关地名
漕咀村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姜苏村
相关地名
黄村镇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俞圣君庙
相关专题
殷浦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