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位置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位置地名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本节讲述了详细描述了现今藕池村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小区的构成,包括藕池头、板桥、姜苏等地方的由来与特点。藕池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藕池一名的起源不可考,过去曾被称为牛池。从历史地图可知,藕池头、板桥、姜苏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藕池头得名于种植藕芋的漕咀,后来该区域逐渐改造,村民也渐渐忘记了地名的来源。板桥则因其旁边的板桥港而得名。姜苏则因姜姓和苏姓居住在此而得名。藕池村的现今居民主要分布在绿荷苑等四个小区。
关键词: 藕池村 地理位置 历史发展

内容

今日的藕池村,属于宁波海曙区古林镇。2016年11月28日海曙区吉林镇挂牌前,隶属鄞州区。历史上,它属于鄞县。从乡来说,1992年前,隶属于布政公社(乡);1992年以来,隶属古林镇。
  从地图可知,藕池村处于机场高架、杭甬高速、2号地铁线形成的三角形间。如果以机场高架为中心,可分村为东片藕池头与西片板桥两部分。而机场高架与杭甬高速交叉口,曾是藕池的姜苏自然村。北边即宁波汽车中心站与城西客运站。西南方向是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可以说,交通位置十分优越。
  绿荷苑东、绿荷苑南、绿荷苑西、绿荷苑北,正是今日藕池村村民集中居住的四个小区。大体说来,构成一个丁字形,藕池大道南为绿荷苑南,君运路西为绿荷苑西,君运路东边芳草苑东为绿荷苑东。
  藕池一名,始于何时,已不可详考。藕池,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一度被村人写成“牛池”。这应是根据宁波话发音及村中牛粪成堆想象而成。
  根据康熙《鄞县志》卷二,此处属西南乡,有官庄、看经寺畈、板桥、姜苏、小张潭、大张潭。这里明确有“板桥”“姜苏”,没有“藕池”,疑小张潭、大张潭,即藕池。
  据同治《鄞县志》卷二,属五十一都,第一图有前后官庄,第二图有看经寺畈、俞圣君庙和苏家漕。
  查阅1936年的《鄞县地图》,明确写有“藕池头”。这是今日所见最早用“藕池”为地名的地图。
  由以上地图可知,藕池头、板桥、姜苏的地理位置,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
  藕池头,是由藕池头村前通往新福庙港的几个可以种藕的漕咀得名的。围绕藕池前面与东面的这条河称为新福庙港,村人以前常说“到新福庙港柯鱼去”。这条河本来很小,1958年时挖深且拓宽了。村前有几个漕咀头,查民国时鄞县地图,仍可见5个大小漕咀头,其中东边与西边的漕咀头很长。这些漕咀头,三面环陆、一头通河,当年可以种藕,所以称为藕池头。后来,祖宗不再种藕,村人也就忘了村名的来源。近几年新村改造中,多数漕咀都填掉了,只剩下庙前一条漕咀。村民包康利说:“我们家门前有一条河,宽度不会超过10米,长度也就几百米,大约最多200米。我们七八岁时,就在门口河边玩耍,抓抓螺蛳,抓抓小鱼。这条河跟外面是相通的。”这条河向北,可通方家耷、礼嘉桥。在河上,有两座桥,一是树桥,一是沙滩桥。两座桥间的漕咀,就是俞圣君庙。这条通向方家耷的河,直到机场路建设时被填掉。藕池头下的小地名有大屋、张家、李家、包家、洪家、孙家、中央埭、三间头、老屋、堂房间、后包家、藕池庙等。
  板桥,源于村旁的一条板桥港。从民国鄞县图中可知,新福庙港西面,就是板桥港。
  河上有一座木板桥,人称板桥。道光十九年(1839)后,改为石桥。今日,板桥已经成为工业区,但石桥仍在。板桥村中,有板桥、俞家、蔡家、桥头、三间头、庄里几个小地名。
  姜苏,因姜与苏二姓居住于此处而得名。后来苏姓外迁,只剩下姜姓,仍习惯称姜苏。姜苏有大姜苏与小姜苏之分,或称老屋与新屋之分。
  在藕池头与姜苏间的是西头畈,西头畈东边是田头树下。
  在藕池头西北角有一座沙滩桥,藕池头北边是杨家路头,藕池东北角是秦家桥与官庄周。秦家桥,当地话读音为“秦家财”。据民国鄞县地图,杨家路头位于藕池头北边,这个位置近今日的客运西站。按村民的说法,杨家路头在今藕池新村。不管如何,当以当地村人的理解为准,地图可能有出入。自从20世纪40年代,孙、杨两姓搬进藕池村以后,这儿就逐渐荒废了。据70岁以上老人的回忆,这儿从前全是坟滩。晚上,人们不敢走这条小路,十分荒凉可怕。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包康利
相关人物
秦家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鄞县
相关地名
古林镇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