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碑记
分类号:
J292.2
页数:
13
页码:
802-814
摘要:
文主要记载了庆元路重建儒学、平桥水则和庆元路建医学的情况和背景。其中庆元路重建儒学记记述了重建儒学的过程和目的,强调了儒学在培养学生德才的重要性。平桥水则记记述了平桥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和启闭的原则。庆元路建医学记记述了医学的历史和重要性,强调了医学的学习和实践的必要性。
关键词:
庆元路
重建儒学
平桥水则
内容
逸老堂(贺秘监祠)碑记
宋 莫将
士有负高世独见之明,介然自守以表于世者,必不俟招而来、麾而去。能此者,非学也,气也;非气也,识也。故识非学之所可致,亦非气之所可使。其始禀之于天,渟涵静默,烛万物之理而不昧。平居固已陵厉清浮,俯仰宇宙,视世之富贵显荣若将浼我。凡随所遭而暂寓者,岂复以丝发许留方寸哉。予尝论疏广受偕傅皇太子,一日俱上疏乞骸骨,挥金乐身,于宣帝之时,而龚胜、薛方乃以哀鸣就死,欲全节于新室摄居之世。管宁抱道怀宝,投迹海表,终身不见曹氏父子,而张翰顾荣,乃以秋风尃羹,酣饮谢事,欲求免于太安四王用事之日,其识相去辽邈矣。盖自汉晋以来至唐得二人,曰贺季真、李太白。世惟以至博之学、迈往之气知之,而不知其识之绝人远甚。太白,天宝初召见金銮殿,供奉翰林,尝醉赋诗,无留思,帝爱其才,忤高力士,擿其诗激杨贵妃,不得官,恳求还山,帝赐金许之,益放骜江湖间,终其身。季真,开元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宰相源乾曜、张说夸其两命之荣,明皇自为赞赐之。肃宗为太子,迁宾客授秘书监。天宝初,一病遂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剡川以居。初,二子为帝所知,时李林甫方相,罗钳结网,毒痡天下,以太白之风标清粹,顾不减卢绚。季真风流文章,岂在李邕、裴敦复之下,几何不遭其诛锄乎?凤凰翔于千仞,览德辉而下之。云鹏已游乎寥廊,罗者犹视乎薮泽。二子之识,所以绝人远甚者也。季真于长安一见太白,呼为谪仙人。而太白在金陵送权昭夷亦曰:“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世,受宝诀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贺知章呼予为谪仙人,盖实录尔。”则二子之相与,当有神交于窈冥者矣。世称中州清淑之气所穷,则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积郁,其间当生魁奇才识之民。四明,按东汉《地理志》乃越之郧县地,有句章城及古鄞城,皆汉废城也。唐武德初,鄞复为州,与嵊、姚、严、婺并总于越。八年废鄞为郧县。开元二十六年析会稽之郧置明州,取四明山为名。实并东海真淑气,蜿蟺扶舆,磅礴积郁之地,宜有魁奇才识之士,必季真乃当之。而四明之人,初不以季真为乡人。予为明州一年(任郡守),得湖上茀地为堂,以太白所称季真之名榜之曰逸老,并绘季真之像于堂上,尚友千载,凤藻鸾觞,而想遗风焉。昔通和先生祖贯子元,元和己亥年,尝遇季真,授以至诀,言季真得摄生之妙,近数百岁不死,负芨货药如韩康伯,近于天台上升,遍于人听,则季真果仙去无疑。予闻仙人左元放、许宣平,每往来九仙城阳山中,蔡经仙去,亦十二年一至其家,得道者或未能忘其乡里,安知季真不时来还此间耶?绍兴十四年八月[日]谨记。
录自乾道《四明图经》卷九
平桥水则记
宋 吴潜
四明郡阻山控海,海派于江,其势卑;山达于湖,其势高。水自高而卑,复纳于海,则田无所乎灌注,于是限以碶闸,水溢则启,涸则闭。是故碶闸者,四明水利之命脉,而时其启闭者,四明碶闸之精神。异时加意于碶者,至今犹有遗论,此未暇问也。而考其为启闭之则曰平水尺,往往以入水三尺为平。夫地形在水之下者,不能皆平。水面在地之上者,未尝不平。执三尺以平水,嗟乎异哉!余三年积劳于诸碶,至洪水湾一役,大略尽矣。己未劭农翠山,自林村由西门泛舟以归。暇日,又自月湖沿竹洲舣城南,遍度水势,其平于田塍下者,刻篙志之,归而验诸平桥下,伐石为准,榜曰“水则”,而大书“平”字于下方。暴雨急涨,水没“平”字,戒吏卒,请于郡,亟启钥。若四泽适均,水露“平”字,钥如故。平桥距郡治,巷语可达也。都鄙旱涝之宜,求其平于此而已矣。余数祈归老,行且得请,然于此郡之丰歉不能忘,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准之,后之来者,勿替兹哉。开庆元年春三月戊辰。
录自开庆《四明续志》卷三
庆元路重建儒学记
元王应麟
四明自唐为州,始有夫子庙。宋始建学,规模丰敞,栋宇穹崇,庠声序音,冠于左浙。英俊之域,绂冕所兴,文献盖彬彬矣。至元十九年春,学毁于融风。教授潘梦桂、黄裳、吴宗彦、史复伯历载缮葺经始,礼殿、门庑、斋舍,浸以略具,讲经有席,养蒙有堂,皆草创未就。二十八年冬,肃政廉访副使陈公祥下车谓博士诸生曰:化民成俗,劝学为先。尝闻畴昔轮奂之盛意不止是,盍饬工抡材,以复旧观。顾仪门庳隘弗称,从祀容服弗严。越明年夏,鼎新高闳,贲饰貌像,六旬而毕,二堂亦告成。又惟斯文与天地并立,必华榱岑楼,式毖厥藏,因重建尊经阁五楹。里士欣然竞助,教授苏君焱,撙约学廪,续其不给。同知府事阮公麟翁提其纲,庶工丕作,民不知劳,幕椽韩君居仁叶画展勤,不愆于素。秋九月,阁成,嶪峨壮伟,衿佩耸瞻。咸曰:六经如日月陟降庭止,惠我光明,恢人文以迪化原,维贤使者之德。且将以旧门及堂更立先贤祠,正录序缭,以垣墉制度,于焉大备。苏君请识成事于石,某耄不能文,惟诸侯之学载于《礼》详矣。在《易》临之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泽上有地”,犹君子之近民也。近民则礼达,而教行建其牧,立其监,有师保之义。凡以存天理淑人心而已。矧是邦为诗书之乡,逸民之黄,纯孝之董,文士之任,自汉以来为美谈。庆历诸老,模范后进。淳熙大儒,阐明正学。惟圣贤是式,德性是尊。小而洒扫应对,大而格物致知。目濡耳染,充然有得。每岁孟春,衣冠济济,齿位秩秩,司徒之教,伦党正之。礼饮流风,遗俗犹存未坠。南丰曾公、忠肃陈公继为守贰,表率熏陶,东诸侯莫逮焉。春秋大复,古学之复,道之泰也。夫不农不工,何以谓之士;非老非释,何以谓之儒。行已有耻,尚志仁义,士之实也。为君子儒夙夜强学以待问,儒之实也。游于斯,肄于斯,盍亦践其实,副其名乎。郡国有学昉于汉二千石,所察惟曰: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三代考行之意蔼如也。升堂闻金石之音,入宫墙见宗庙之美。因作新之机而日新其德业,孝悌忠信为根本,明诚敬义为准的,始于离经辨志,终于知类通达,用仰承《菁莪》乐育之仁,不在兹时欤。昔鲁僖公能修泮宫,教泽浃于海邦。其俗秉周礼、守经学,一变至道,圣人称之,谁谓鲁远道无古今,师友渊源,绪接洙泗。颂其诗,尚论古之人,罔俾克广德心,专美鲁之多士,凡我同志懋敬哉。欧阳子有言:“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礼行俗纯,然后为学之成,是用述其始成,以诏永久,俾无怠。是岁冬十月己亥记。
录自延祐《四明志》卷十三
庆元路建医学记
元 王应麟
医之兴也,其于上古乎?巫彭初作医,曷为本于三皇?古《三坟》书,倚相后无闻。《易》以筮传,《本草》《内经》以医传,天之牖民至矣。《本草》《内经》,医之原也,《易》何与于医?坎离阴阳,《参同》《纳甲》发其蕴,养生者宗焉。是以言医必曰羲农、黄帝云。成周医有师,江左元嘉昉建学。唐州郡有学,助教掌之。宋崇观间置学京师,在外附职侯頖。自古昔方技为王官之一守,今朝廷崇奖蠲复,悉与儒等,诸路设校立师教育之,奖跻斯民寿域,德至渥也。惟四明学犹阙。至元二十八年冬,肃政廉访副使陈公祥,揽辔来临,察民颦呻,尤以医为重。顾讲习无所,喟然思作,新兴起之。相攸胥宇,鸠工经始,毖祀三皇,礼仪肃肃,堂宇门庑奂奕。学成,属予以记。余闻之前修,医之为道,推本五行六气,寒暑日星,考验风土山川。其于人也,骨节经络,揲荒腧穴,内则藏府焦鬲井谷,精微奥眇,虽国工高手弗能究,岂庸夫俗子可与知,世不轻试而苟得者鲜矣。此学医者久废,可不谨乎?是故医不可无学。岐伯之师曰僦贷季、秦越人之师曰长桑君,太仓公之师曰公孙光、阳庆。盖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诵言未明于心,读古人之糟粕,斫轮犹议之,矧寿夭生死所系乎?然则学孰为要?一言蔽之,曰仁。程子谓医书以痿痹为不仁,最善名状仁者。又云切脉可观仁。仁,人心也。天地生生之心,人得之以为心。心仁则疾痛切身,若保赤子,万物一体也。不仁则善。不胜,利理汨于欲,肝胆楚越也。陟降庭止,前圣临之在上,以仁存心,以心合天,如涪翁之不求报,宋清之不为市庞,安常之好施,许叔微之阴功,精义入神,将得不传之妙于筌蹄之表。惟贯道器德艺于一致者,可以语此。其或专己臆决,乃曰:“医者意也”,是犹废学古入官之训,而曰:“何必读书”,其害不止误注《本草》而已,殆非敩学师古之意。虽然,余年耄矣,傥以为然,愿以学者之箴石。是岁九月旦日记。
录自延祐《四明志》卷十四
淳熙四先生祠堂碑文
清 全祖望
吾乡远在海隅,隋、唐以前,儒林阙略。有宋奎娄告瑞,大儒之教徧天下,吾乡翁南仲始从胡安定游,高抑崇、赵庇民、童持之从杨文靖游,沈公权从焦公路游,四明之得登学录者,自此日多,然其道犹未大也。“淳熙四先生”者出,大昌圣学于句余间,其道会通于朱子、张子、吕子,而归宿于陆子,四明后进之士,方得了然于天人性命之旨。四先生之为海邦开群蒙者,其功为何如哉。四先生立身居官,大节岿然,如峨眉天半,固无庸以多述,惟自后世纷纶于德性问学之门户,而所以论四先生者并失之。虽然,是乃世人不读书之故耳。
予尝观朱子之学出于龟山,其教人以穷理为始事,积集义理,久当自然有得,至其以所闻所知,必能见诸施行,乃不为玩物丧志,是即陆子践履之说也。陆子之学近于上蔡,其教人以发明本心为始事,此心有主,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至其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是即朱子讲明之说也。斯盖其从入之途,各有所重,至于圣学之全,则未尝得其一而遗其一也。是故中原文献之传聚于金华,而博杂之病,朱子尝以之戒大愚,则诋穷理为支离之末学者,陋矣。以读书为充塞仁义之阶,陆子辄咎显道之失言,则诋发明本心为顿悟之禅宗者,过矣。夫读书穷理,必其中有主宰而后不惑,固非可徒以泛滥为事。故陆子教人以明其本心,在经则本于孟子扩充四端之教,同时则正与南轩察端倪之说相合。心明则本立,而涵养省察之功于是有施行之地,原非若言顿悟者所云“百斤担子,一齐落地”者也。是以广平兄弟,骤有所省。而广平曰:“学非可以一蹴而至也,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其亦可以弗畔矣。”则广平方且以顿悟戒学者。定川书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闻过自讼,不敢苟安,其刻厉如此,乃由艰苦而成者。慈湖齐明严恪,非礼不动,生平未尝作一草字,固非恃扇讼一悟以为究竟也。洁齐教人以自得,而谓吾心与天地相似,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其全功可知矣。世之学者,未尝窥见前辈之根柢,即其流传之失实者,妄施议论,其恶乎可。
朱子谓浙东学者,皆有为己之功,持守过人,而微嫌其读书穷理有未备,其实不然。慈湖于诸经皆有所著,垂老更欲修群书以屏邪说,而未就。洁齐谓学当通知古今,学者但慕高远,不览古今,最为害事。广平经术深于《诗》《礼》,而尤为吾乡说《诗》大宗。定川与东莱兄弟极辨古今,闳览博考,晚年虽病中不废观书。是四先生皆以持守为本,而从事于择识以辅之,其致功之次第,历然可考也。
总之,古人为学,其途径所发轫或不能尽同,然究竟则必无相背而驰者。朱子尝自言目前为学,缓于反己,反以文字夺其精神,其唯恐流于口耳之弊如此,所以不堕于支离也。四明之学,正不敢于方寸澄然之后,怠其致知格物之务,此所以不流于顿悟也。然则其殊途而同归者,总所以求至于圣人而已。
吾乡湖上旧有四先生祠,明嘉靖中所立也。予尝偕同学诸公舍奠其中,而为讲会焉。薛学使方山旧有碑,其文未足以发,乃更勒石以记之。
录自《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四
浚复城河三喉记
清 陈中孚
予始至明州(编者注:任巡道),览其地,大海环市而噏吸,民生利害所系,莫要于水利。城中旧有河,经支计四十五道,湮塞过半。稽诸志乘,宋吴丞相潜,置水则于平桥之南,下刊“平”字于石,视其出没以为启闭,则城河实众水之标极焉。水自四明诸山发源,从西南二水门入城。东北地隆起,流无所泄,自唐刺史黄公晟,穿城为水道以通江,至宋有水喉、食喉、气喉之名。古之称水者,或原也,或委也,向无三喉,则原委之义不备其始置之意乎?乾隆五十年,邑令钱君维乔从绅士请,集赀疏浚,未得半而止。气、食二喉略复其旧,水喉误以灵桥门内小沟当之。盖因明以来,郡县志纪载俱失其实,惟宋《宝庆志》图说甚明,郡城藏书之家,缺轶首卷,无可征信。邑绅黄君定文赴武林文澜阁抄得之,参诸高武部《敬止录》所载,始确知经东渡门南首,穴大城,穿瓮城,东出者为水喉,而吴丞相水则“平”字,亦同时掘得。故道前人成迹,乃没于唐宋以来数千百年尘埃瓦砾之中,一旦轩豁呈露,其亦有数存与?先是江右杨中丞捐廉三千金以备海疆不虞,适兴兹役,请于公,挈而助之,又自割俸千金为之倡。于是集夫匠,操畚锸,居民占盖河基者悉令迁还,狭者阔之,淤者浚之,断者通之。工始于月湖,提其要也。次经河,契其纲也。次支河,理其绪也。河宽二三丈至一丈二三尺有差,深一丈五六尺有差。于闤闠湫隘之区,设水仓四十余处,俾两舟相值,交让而行。修改桥梁六十余座,撤而新之。食喉、气喉,导其壅遏而已。水喉适修城之便,伐木采石于城根,作背负之势,上横以梁,旁甃以石,中矗以阑。又近里为闸状,设板御潮,河溢则启放以时。流东北,至四明驿会食喉水,过船厂,历羊府庙前入江,以达于海,皆循其旧,非创也。浚起污泥,运载城外,继增江海塘堤。又于甬东沿江筑涂地,愿售者听取其值充公用。经始于嘉庆二十四年四月,告竣于道光元年七月,度支三万缗有奇,民不知役,鼓舞欢颂之声不绝于耳,何其淤之久而成之易欤?抑本其兴举之由,而皆自于人与?是时郡守姚君令俞、县令孔君龙章、署县令郭君淳章董其役,首事黄君定文、张君烜、汤君桓、马君士龙,县胥张永怀尤实力勤瘁其事,朝夕相度,不遑告劳,捐输各绅士,如亟家事,皆当勒名于石以垂不朽,后之人尚视兹哉。
录自光绪《鄞县志》卷六《水利上》
修复三喉示禁碑
清 钱维乔
为饬禁事。据绅士呈请,捐赀复喉浚河,以期利济,奉提道府宪批饬,遵行在案。今三喉业经开复,经支各河,亦俱一律淘浚,诚恐兵民人等不知条禁,日久渐淤,除现行出示晓谕遵行外,合行勒石永禁,所有条则,开列于后:
一、三喉出水,最宜通畅,现于喉内近城桥洞,添设木桩以阑(拦)水面浮草、断梗一切污淤等物,俾水流澄澈。每遇水大之时,着该图保于各该处照管,随时捞净,以防淤塞。倘该保日久玩忽,不行经管,无论绅士兵民,许即报明责处。
一、三喉内各设有闸板,饬令各该保收存。遇有秋汛大潮,着即时闸止,以免咸水入城。
一、经支各河有墈石崩颓者,着该保报明,即押业户随时修筑。如实系无力修筑,及官街地面,即着庄首估计,于图内按户出资公修。如敢抗延推诿,许该庄首禀明押办。
一、河身上不许搭盖棚阁。如有隔河房屋欲通往来,即许用板桥宽不得过四尺,旁用木栏,并不许搭盖竹席篷屋。其桥板离岸升高三尺,俾水满毋碍行舟,违者许邻保呈报,责处押拆。
一、河身浮浸竹木,往往上堆土石,取用时随将土石落水,最易填淤,深为水利之害。嗣后如有复蹈前辙,许邻保呈报责处,并即押令淘深。
一、东门城内外有开设棕铺及织席为业者,棕屑草皮,毋得仍倾河内,违者许邻保报明责处外,差押淘浚。
一、有淘沙生业者,止许在城外河宽水深之处淘渌,不得于城内各河淘沙,违者许在城就地居民投保,呈明责处。
一、附河居住兵民,贪图近便,倾倒灰泥秽物等类,最易填塞河身,应行饬禁,违者许邻保指名禀究。
录自光绪《鄞县志》卷六《水利上》
范氏天一阁禁牌
清 天一阁范氏
道光九年己丑岁(1829)八月,范氏后代在阁中用禁牌列出各项规定,并竖在藏书楼中。(详见第十编天一阁)
柳汀义学记
清 程璋
吾尝谓成周闾塾之制,可使天下无不学之人,然必与乡遂井田相辅乃得行。东迁以后,良法尽废,所称八岁入小学,十年就外傅,盖家自为之而上。老庶老坐巷中左右塾以教者,稀见于经传,则自周衰,列国已无从而行此矣,况后世哉。古今有治人无治法,惟学亦然。苟为之制,而又得有明道义习教事者,其人则庶乎虽今犹古。曩余宰临海,因邑旧有小学三,为兴复之,俾收教孤贫家子弟,比视,若有效者。既调鄞,思就城四门近远设义学四。明年冬,捐廉倡率,里士忻然竞助,经之营之,规制闳备,四学以次考成。此其近南城者曰柳汀义学,因地之名以名也。定额师三人、徒六十人。他学称是。鄞籍视临海人户尤繁,俗虽阜,度其贫无资则预此者,犹千百之什一,其能使人无不学如古闾塾耶?虽然,学所以化民成俗,古之教,小子自洒扫应对,及于礼乐射御书数。其本爱亲敬长,其节随行隅坐,循循然习其事,安其心。既长而深究其理,即以窥圣贤之域无难。其或质不足以有造,而徙业为农商工贾,则亦知礼义,崇廉耻,言必忠信焉,行必笃敬焉,浸被浸广,以至于未尝学者争慕效焉,如是而欲俗之无淳,不可得也。盖风化者治之要,余之为此,岂徒以煦濡孤寒小儿,俾略识文字记姓氏哉。且使学而化性起伪,虽其尤颖异之资,能由是以弋取一切,滋足为风俗患,故余尤兢兢于是,而以为必师之得其人。鄞在宋庆历、淳熙间,大儒迭兴,率处隐约以教诱里子弟,使东海一变为邹鲁,故至于今,学者颂诸先生之功弗衰。试从柳汀溯之,其南则竹洲沈端宪之讲堂,犹可识焉。其北芳草洲,即今之碧沚,慈溪杨文元公暮年开讲处也。曩日宵灯雨笠游于斯,萃于斯,皆衣逢而冠进者耶?毋亦有如孔璇叔仲,会执笔以待阙里者耶。师哉,师哉!桐子之命,凡我同志,曷亦式时前哲,训立师道,以媺风俗乎。是学成于道光辛卯五月,自鸠工庀材,迄于置田资经费,凡用白金为两计者五百钱,为缗计者万二千百五十有奇。役巨而费繁,不可负也。书于石,用以谂后之人。
录自光绪《鄞县志》卷九《里塾》
重修水则亭记
清 杨钜源
水则亭者,宋宝祐间观文殿学士吴毅夫丞相判府事时创建也。亭在城南四明桥下,取适中之地,测量水势,镌“平”字于石上,城外诸碶闸视“平”字出没为启闭,民以是无旱涝忧,称四明桥曰平桥,桥下之东立庙祀公,纪公绩而报公德也。自宋迄今垂六百余年,历时既久,几就淹没。皇上御极之元年,前观察陈公勤求民瘼,因疏浚城河,得是石于古址,乃重加修葺,俾复旧观,碑记具在,食旧德者犹能称述不衰。水利之关系民生大矣哉。古者沟洫畎浍之法,用备水旱,盈则注之,涸则存之,宣泄得宜,故能丰享履庆,灾害不生,民食足而民气恬焉。甲辰春,余奉命守越中,展谒先朝名宦汤太守庙于三江口,周视二十八闸,取上应列宿之义,置田纳租,岁修有常费,固宜完好巩固,久而弥新,洋洋乎前徽末坠也。去秋九月调摄宁篆,考郡志,知吴公立水则于城南,按图履勘,则石犹存而亭已圮,谋所以鼎新之务,与越中汤太守应宿闸两相屹立。天下事利与害原相因,前贤类能收其利防其害,与斯民相养于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后之膺是任者,竟听其或有或无,漠然无所动念于其中,留心民事者,岂至出此。上冬积雪凝寒,春复阴雨不断,未遑集事,入夏以来,暘雨应时,正宜卜吉鸠工,适慈溪上舍潘君鋐毅然以独任是举为请,以此见人的好善谁不如我,且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之在人与善之在己奚以异,遂允其请而勉之。潘上舍庀材命众,踊跃赴工,不逾月而蒇事。余谓吴公当日之创斯亭也,只为民计安全耳,而民之报功者,至今且系远思,口啤勿替,则夫后之人苟有鄞施于民,民亦将思念而不能忘。观斯亭者,宜何如感发而兴起也!上舍急公好义,修举废坠,其志亦足嘉尚,故于其落成也,为之记,以志向往之私云尔。钦加道衔调署宁波府事绍兴守清江杨钜源撰。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
录自光绪《鄞县志》卷六《水利上》
重修月湖书院记
清 曹秉仁
我皇上聿新文教,崇正学,黜异说,奖励激劝,所以造就人材者,为法至周且密,而胶庠之士,咸争自濯磨,蒸蒸向化,会归于极,猗欤,何化之神也!宁郡夙号文献邦,自宋王荆公延石台杜先生为之师,教育有方,而士兴起于学,说者谓文学之盛始此。同时杨、楼、二王与石台,并称庆历五先生。而淳熙则有正献、文元、端宪、文靖四君子,相与表章六经,昌明道学。自是递相师承,名贤辈出,亦各著书立说,尊其所闻,创建书院,为敬业乐群之地,虽山海奥区,而弦诵相闻,几与邹鲁等,盖书院之与学校相表里,久矣。郡治月湖之滨,旧有书院,曰常平义田者,为前明广盈仓废址。国初海道副使王公尔禄,即其地建书院,祀紫阳朱夫子,而仍建厂于其左右,偕郡守杨公之枘及好义绅士,置田一百二十亩有奇,以岁租为赈贫养士之费,法良意美。后田存而书院颓圮。康熙二十五年,郡守李公煦复捐金创建,更曰月湖书院,则去王公时已三十余年矣。嗣后守郡者多因循旧贯,不复踵事整理,至比年益瀸漏欹倾,榛艿塞径。观察孙公,领郡时慨然鼎新之,鸠工饬材,宏纲毕举。己酉夏,余承乏调守兹土(编者注:任知府),恭谒文庙,后亦既缭垣墙,涂丹雘于所当补葺者,概为营治之矣,犹念士子肄业无所,乃请于观察公,为周视书院,经营相度,若因若创,商规制之且,计木石瓦甓之所需,重构讲堂五楹。堂之前有池,池以前构斋五楹,广如堂之度,深半之。堂之后,中为甬道,左右划以短垣。外列廊舍,右止八间,余为增其一,左增筑九间。旧有堂三楹。已圮其二,余为重建,颜之曰润业。旧有楼,即奉紫阳夫子木主者,颜之曰月印。其欂栌杗廇之朽蚀者易之,柱础阶戺之缺泐者更之。断榩垩墁,自门庑庖湢,靡不修举。鸠工庚戌月,迄辛亥月落成焉。先是书院属孝廉邵子掌教事,苦风雨湫隘不可居,至是负笈来游者,乃日益众,月有课,日有程,四时之季,观察公与余复集郡邑士亲试之,恒多至一二百人,亦云盛矣。顾余于此,窍重有望也。夫材由学成,而学以道为归,今藏修息游有其所,习其文艺,讲其德行,宁徒为发策决科谋乎?必其孜孜进修,含经味道,润色圣贤之大业,庶几与庆历、淳熙诸先辈,后先辉映,而处为醇儒,出为名臣,于圣主造就人材之意无负焉。斯余之志也,亦观察公之志也。用识经始岁月,纳之壁,俾后来者有所考云。
录自雍正《宁波府志》卷三十五
严禁溺女恶俗告示碑
清 宁郡保婴会
督办浙江军需报销总局盐运使司宗室灵、布政使司卢、按察使司蒯、督粮道如、盐运使衔记名道张、杭嘉湖道何为严禁溺女恶俗以拯婴孩事。恭查同治五年十月奉上谕:御史林式恭奏民间溺女积习未除,请严行禁止一摺。民间溺女,自乾隆年间部议照故杀子孙律治罪,例禁綦严。乃据该御史奏口来广东、福建、浙江、山西等省,仍有溺女之风,恐他省亦所不免,实属伤天地之和,若不严行禁止,何以挽浇风而全民命,着各直省督抚,董饬所属地方官,出示严禁,并责令各州县,劝谕富绅,广设育婴处所,妥为收养,俾无力贫民,不致因生计艰难,再蹈恶习。倘仍不知悛改,即治以应得之罪,毋稍姑贷。钦此。仰见朝廷保赤之怀,上体天地好生之德,自宜凛遵弗替,永绝颓风,无如小民无知,往往以生男为可喜,生女为可憎,憎之而竟溺之,忍心害理,无有过于此者。浙省兵燹以后,虽屡次申禁,而恶俗要未能泯。兹据鄞邑绅董洪璇枢、张瑞梁、杨为焕、谢骏德、祝启唐、马永廉、徐孝榆、周宗坊、徐志永、徐涎、徐孝礼、张瑞清、华志青、毛昌善、徐志芬、华长恩,奉邑绅董周序英、周绍旦、周沛霖、周发潜等禀称:窃于同治四年间,会议捐资,在宁郡设立保婴会。查宁属奉邑,屡多溺女恶习。邑中虽建有育婴堂,而四乡设会未及举行。经枢等设法办理,分赴奉邑各村庄,善为开导。先由枢等保婴会助钱,劝令设会。捐钱置产生息,并各会各立柱首等,管理收捐保票,查验给发等事。如贫户无力养女,觅保交票定数,按期给钱自养。若给满后,仍系无力抚养,许其抱入育婴堂收养。自捐办以来,迄今八载,各乡设会已遍,而贫户生女,不致再溺,业已著有成效,所恐日久废弛,必至前功尽弃。又经选择妥当司事,不时查察缮册,禀恳给示,勒石永禁等情前来,查该董等办理宁郡保婴而兼及奉化一邑,捐资设会,阖县遵行,恶习尽除,实堪嘉尚,应准给示,勒石永禁,以免日久废弛。为此示仰士民人等知悉,尔等当念天伦至性,男女同是所生,人命关天,小大毫无区别。中人以上之家,不难扶养,固宜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即贫乏小民,不能留育者,既有保婴善会贴给钱文,不得再行淹溺。如贴钱给满,仍无力抚养,即送婴堂,官为收养。俾呱呱赤子,均得长大成人,将见俗美敦庞,共登仁寿,岂非怡然至乐之境哉。此次示禁之后,敢再狃于积习,任意溺毙,则是愍不畏法,毫无天理人心,定将夫男拘拿到案,照故杀子孙之例杖六十,徒一年,定地发配,断不稍事姑容。尔等务当激发天良,切勿以身试法,是为至要。其各凛遵毋违,特示。同治十二年九月口日给。宁郡保婴会建。毛昌善书丹。
录自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碑碣》
鄞县县立女子中学新建学舍碑记
民国 沙文若
鄞县县立女子中学,前曰宁波市市立女子中学,又前曰旧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地当月湖之竹洲,盖宋真隐观、清辨志精舍故址。城南一隅,水木清华,累代作人育士所也。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杨菊庭先生来为校长,鉴于吾乡女子中等教育之式微,而环市七县人口数百万,女子完全中学仅此一所,每春秋始业,应试者踵属,录取率不过什四五,先生患之。顾欲加以扩充,莫亟于学舍之增建,以资无所出,乃集乡人士为征募委员会,推罗东里先生为委员长,王问涵先生为总队长,徐燮臣、周子材两先生主出纳,林孔植、王颂孚两先生董工程,诸乡人及校之教员职员、毕业肄业学生分执征募之役,都得银二万八千八百四十四圆强,而蒋介石、徐庆云、王问涵、金廷荪、杜月笙、周宗良、周枕琴、陈布雷、胡叔田、陈蓉馆诸先生及蔡琴孙、王逢年两先生之母夫人输财最多,赞助最力。计先后增建楼舍三重者一、二重者二,桥一,其他门垣庖湢之属称是。孙总理纪念堂、体育场胥拓而大之,以二十一年十月工讫。吾国女学自宋以后无所闻,清季瀛海交通,始稍稍规效西人而为女子立学,迄于今兹,男女平等之义,亦既家喻而户晓矣。顾自男女共学制行,女子专校几无复有所踵立,男校固不尽兼纳女生,其兼纳者,女生恒居甚少数,名为平等,适减少女子升学之途耳。且女子教育自有特性,适于男者不皆适于女,并世学者多能言其故,然则谓女子专校不需要于今代者,是目论也。斯校当十六年政革之际,弦诵亦几几罢辍矣。杨先生至,焕然乃合乡人士之力,规度而光大之,为斯校树百年基趾,兹足为吾乡女子教育前途庆矣,于是乎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上石,县人沙文若撰并书。
碑存宁波二中
宁波月湖铭
现代 魏明伦海定波宁之港,鹰飞鱼跃之时。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何处无湖?何夜无月?湖有特色,月亦多姿。此湖蝉联天一阁,得“天”独厚;此月烘托高丽馆,附“丽”交辉。聚传统神韵于堂奥,兼现实风情于咫尺。周围时尚时髦,正中古色古香。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湖外车如流水,新新人类随潮去;湖里水如明镜,代代英豪照影来。
狂客隐居,贺知章乡情切切;学士游湖,司马光诗兴浓浓。荆公执教,王安石书声琅琅;奇才修志,全祖望史笔悠悠。唐凿两湖,宋设十洲,明增一阁,清仰三贤。碧沚文风盛,柳汀墨气灵。人间典籍储湖畔,天帝琅嬛降范家。有书促有德,皆有为之士;无知夸无畏,乃无耻之尤!早传古语,吴越非藏污纳垢之地;再续新词,宁波是育才兴学之乡。千帆万舶,大港船通四海;八索九丘,甬人学富五车。阳明哲理,攻破心中之贼;宗羲宏论,剖析君王之害。婉约抒情,吴梦窗粉烟蓝雾;激昂报国,张孝祥铁马金戈。奉化生林逋,落户孤山,胸怀梅鹤;鄞县隐高明,扎根菊圃,泪洒琵琶。一品忠贞,方孝孺血流北阙;满腔壮烈,张苍水魂系南明。逢早春而悼柔石,望红桃而祭殷夫。江山如画,潘天寿画登泰斗;雁行如字,沙孟海字舞龙蛇。人生如戏,周信芳戏传麒派;奋进如船,包玉刚船夺王冠。汇商界巨头,联社团俊彦。中科院士多甬籍,沪人祖辈半宁波。漫步月湖,极目天涯。有海水处必有华裔,有华裔处必有同乡,有同乡处必有人才,有人才处必有勋业。安得风云会,凝聚宁波帮。重返月湖,共煮青梅。忆唐宋衣冠之盛,议当今鹏翼之飞。
月湖一千二百岁矣!饱经忧患,见证兴亡。观君子化猿鹤,看小人化沙虫。城头换帜,碧波不改长青色;弄臣变脸,书楼不折栋梁腰。帝制皇权俱灭,月湖活水长流。远迎宾客,近纳乡亲。众乐亭遗址可寻,独乐不如众乐;芳草洲茂林犹在,孤芳怎及群芳。四面无墙,游客自由来往;八方坦路,公民平等消闲。专家到此,回顾前朝师表;公仆临湖,遥瞻古代清官。佳节招商,服装集锦。云想霓裳影,玉想水晶心。忧物欲横流,盼世风日上。对景写生,鲜花与人面映红;登高祝愿,服饰共心灵媲美。今日游人,追思先辈贤人;后代游人,再思今日贤人也!
附语
1.“清仰三贤”:清朝乾隆年间,宁波籍学者全祖望在月湖设“竹洲三先生书院”。三先生是沈焕、沈炳、吕祖俭。
2.“攻破心中之贼”:宁波籍心学大师王阳明,立论解决社会问题,须从“破心中贼”入手。
3.“剖析君王之害”:宁波籍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反对封建三纲核心。分析“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吴梦窗粉烟蓝雾”:宁波籍宋词名家吴文英,号梦窗。作品力求柔婉,总属婉约派。自称其词如“粉烟蓝雾”。
5.“张孝祥铁马金戈”:南宋词人张孝祥,祖籍安徽乌江镇,出生于宁波鄞县桃源乡。其词充满爱国激情,总属豪迈派。
6.“奉化生林逋”:北宋著名田园诗人林逋,谥号和靖先生。原籍宁波奉化,后隐居杭州孤山,植梅养鹤。
7.“鄞县隐高明”:元末明初大剧作家高明,字则诚。浙江瑞安人。长期隐居宁波鄞县栎社镇。闭门创作悲剧《琵琶记》。“菊圃”:梨园行道,亦称菊部、菊圃,形容戏剧界。
8.“月湖一千二百岁矣”: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贺知章归隐月湖算起,约一千二百年。
碑存月湖景区
月湖记胜碑
现代 徐季子
月湖之源自四明山,一经它山堰循南塘河而来,一自大雷山,经望春桥由西门而入,两水汇集护城河,注入月湖。
月湖始辟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经400余年,湖底淤塞,北宋嘉祐年间(约公元1056年前后),明州太守钱公辅率众治湖,挖泥为堤,积土成洲,并于湖中建东、西憧憧两桥,在两桥间筑亭,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意,定名为“众乐亭”,与民同乐。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刘淑主政明州,再次疏浚月湖,后任太守刘郢继之,并于湖上建五屿、三洲、二汀,其名曰:月岛、松岛、花屿、竹屿、烟屿;芳草洲、芙蓉洲、菊花洲;柳汀、雪汀。因月湖在城之西,总称“西湖十景”。湖上有七桥三堤,沟通南北,联系十洲,著名者有憧憧西桥,人称尚书桥;憧憧东桥,人称馆驿桥。此外尚有寿圣院桥、观音寺桥、昼锦桥、衮绣桥等。
宋人文化崇儒雅,秉性喜恬淡,居处爱自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环湖而居者有:息影林泉之致仕官宦,行吟泽畔之诗人墨客,设馆讲学之名流学者,弦歌不绝之俗儒英才,诵经说法之僧侣道士,及附庸风雅之贾客倩女。湖山兀兀,湖水溶溶,四时佳景如画,七桥行人似织,人文荟萃,盛极一时。
岁序因革,兴衰回环,两宋风光不再,月湖虽时有修治,但都不成大观。宁波解放以来,万象更新,尤以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日益提高,随之文化生活要求也愈加迫切。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想民之所想,爱民之所爱,于1998年10决定投资人民币6亿元建设月湖景区,帮助3000余户居民迁住新居。改建后月湖景区总面积达28.6公顷,其中水域9.8公顷。此一善举使宁波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品位提高,旅游景观增色,深得民心。工程建设、园林布局进展神速,费时仅一年半即基本完成。2000年1月,一座不设园门、不筑围栏之浙东园林胜境,全面开放,畅怀迎客。
改建后月湖,水乡风光,秀色天然,既不失月湖之传统风貌,又具江南园林幽深、淡雅、典丽之美。十洲旧景依然,物色形象维新,景难一一描述,什句以概其总:芳草平芜柳色新,青松翠竹翳古径,芙蓉出水尘不染,蓝天白云映明镜。学士堂前傲霜菊,不辞桃李作近邻。丹桂香飘园中园,烟雨朦胧景外景。梅花抗寒无媚骨,素心一片照雪汀。
置身园中如入画镜,或登临,或漫步,或吟咏,或谈心,或歌或舞,遂心适意,乐何如也!盛世盛事,不可无记。
美哉月湖 浙东之光 爱我家园 文献名邦
泽惠同胞 以德相尚 亲近自然 神清气爽
碑存月湖景区
院士林碑文
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往今来,钟灵毓秀的宁波大地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涌现了一批宁波籍院士,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衔。迄今,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000多位院士中,宁波籍就占了86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这是宁波540多万人民的骄傲,他们虽然所处环境和所受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富有魅力的精神风貌是一致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风范,造就了宁波籍院士的群体,爱国爱乡,献身科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为人先,甘为人梯,体现了宁波籍院士的境界,穷究自然奥秘,心系天下安危,生活俭朴而淡泊,性情旷达而诙谐,展示了宁波籍院士的情操。
鉴于此,1999年,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月湖规划了院士林,宁波籍院士专程回到故乡,亲手栽下了银杏树,形成了银杏林,使之成为激励全市人民迈向新世纪,建设新宁波的精神动力,为宁波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共同努力。
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〇〇四年六月
碑存月湖景区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逸老堂(贺秘监祠)碑...
相关作品
平桥水则记
相关作品
庆元路重建儒学记
相关作品
庆元路建医学记
相关作品
淳熙四先生祠堂碑文
相关作品
浚复城河三喉记
相关作品
修复三喉示禁碑
相关作品
柳汀义学记
相关作品
重修水则亭记
相关作品
重修月湖书院记
相关作品
严禁溺女恶俗告示碑
相关作品
鄞县县立女子中学新建...
相关作品
宁波月湖铭
相关作品
月湖记胜碑
相关作品
院士林碑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