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3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况
分类号:
D635
页数:
1
页码:
757
摘要:
宁波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明州港,当时有大量的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番客”)来到宁波从事贸易,并建立了清真寺。清真寺在元、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迁建,宁波也逐渐形成了回民社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来到宁波工作和经商,宁波清真寺也成为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穆斯林的接待中心。
关键词:
清真寺
番客
迁建
内容
早在唐宋时期,明州港是比较著名的港口,大食、波斯等国商人远航到此贸易,为数众多。中国政府称他们为“番客”,并为其设置固定的居住区域,称“番坊”。番客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建有礼拜场所,即清真寺。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宁波伊斯兰教(回教),是由于通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为宗教需要在晚唐时期传入,并于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在市舶司旁边的狮子桥以北建造清真寺。显然,此时这些人只是寓居中国的侨民,他们虽然陆续相宅而居,但还没有发展成为回民社区。
元代,宁波清真寺迁到城东南隅海运公所以南冲虚观前。明清时期,宁波已形成回民社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清真寺再次迁建至湖西虹桥西畔。清真寺的每次迁建,规模都比前一次有所扩大,这说明宁波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壮大。宁波回民的分布区域,围绕清真寺附近居多,如果以清真寺为圆心,半径1千米的扇形地区都有回民居住。江东、江北没有回民居住。据记载,宁波西门外原有一处专门埋葬回族“番客”的墓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穆斯林来到宁波工作、经商。据统计,宁波清真寺在国际友好往来中先后接待来自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数万人次,其中有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驻沪总领事,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驻沪副总领事等。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