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9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8
页码:
626-633
摘要:
本章介绍了月湖区域的岁时习俗,秉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宁波乃至浙东地区的岁时习俗有共通性。同时也提到了个别纪念节日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有些历史人物只在当地受到百姓的纪念。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民俗
岁时习俗
内容
月湖区域岁时习俗秉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宁波乃至浙东的岁时习俗有共通性。其中有个别纪念节日的习俗事象,因有的历史人物只有当地百姓纪念,与周边地域略有不同。
第一节 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今叫春节,古称元旦,其活动延续至元宵。元月初一是月湖人家大庆大祭之日。是日,市人五更即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穿新鞋,意谓可得脚轻手健。男主人洗罢手,始放“开门炮”。开门炮放得越高越响越好,以示吉祥如意,万事步步高。放了哑炮须立即补放。晨以“净茶”“浆板汤果”供灶神。过道檐口案桌上设香烛、陈果饵,男女老少拜上下神祇,称“拜天地”。中堂悬挂历代祖宗画像,合家按序叩拜,亦有到宗祠、祖坟祭拜的。晨吃“浆板汤果”,意为团团圆圆。幼者依序拜尊长。是日忌说“早”字,如“早晨”“早起来”,认为这样会招来跳蚤。初一不动刀剪,说这天动刀剪,新岁小孩手脚容易割破,家禽难养。不扫地,不乞火,不杀牲,不洗涤,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倘走路绊跌,即说“哦,元宝一跌,今年会赚元宝了”。主妇全天休息。全家天未昏即上床,不点灯火,认为点灯火将招至今岁蚊蝇多。放关门炮后,多不出门,认为这样夏日可免虫害,俗称“太平夜”。初一这天,甬人十户人家中就有三户打“正月锣鼓”,多用一面大锣、三面小锣能打出许多锣鼓经,打得最好的要算蒋小宝(音)了,有胡琴、笛子、箫伴奏,有板有眼,听众喝彩。不会打的,配合不好,甬人称“轧出铴锣”。曾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有一首贺年诗《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象地绘出新年的风俗。
初一至十八,马灯班进城,去祠堂、庙宇、明堂、道地(天井、晒场)表演,马灯进屋,消灾降福。跑“拜年马灯”,主家通常送年糕、糯米〓、角子、铜圆,又叫“讨饭马灯”。
初二至上元,男子出门拜亲戚邻里,说是“拜岁”,也叫“拜年”。以小拜长,礼俗为重的是外甥拜娘舅,女婿拜丈人、丈母娘,称为“贺岁”。具酒席互相延款,称“岁饭”“春酒春茗”。甬俗忌十四、二十三日出拜,有“十四、二十三日,仙人走过挈空篮”之说。乡间初三、十三日不出拜,说初三为“当头三”,十三日为“羊公忌”。初五接财神。初六始做“新年羹饭”,有七碗、八碗、十二碗。如鱼、肉、豆芽、豆腐、年糕等。豆芽状似如意,称“如意菜”,“鱼”为年年有余;“如意年糕”“元宝年糕”意年年高,步步高,节节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节拜年风俗未变。拜年礼物从糖果、糕点变为保健滋补品、高档酒类。拜年时不仅长辈向晚辈送红包(压岁钱),子女也以红包孝敬长辈。
拜年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甬城习俗女婿带妻子孩子向丈人丈母拜年,一般在正月初一。也有节前节后拜年的,节前叫拜早年,节后叫拜晚年。
上元 十五日为上元,天官菩萨生日,也称元宵节,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甬人称天官赐福之日,故亦称“灯节”,举行灯会。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甬城各祠(寺)庙悬灯彩,陈器玩以敬神,谓之“灯祭”。龙灯、马灯、船灯、车子灯、双狮灯、鲤鱼灯、兔子灯、十二月连环灯等。大户更有琉璃、金银灯彩。观者如潮,摩肩接踵。请戏班演戏、唱书,谓之“灯头戏”。其间,社庙宗祠集众设醮、诵经、宣卷、祈福、问卜,祈年岁丰收,名为“雨水会”。
十三日夜,秫粉做团子,谓之“圆子”,寓意团圆,供祖后家人食之,馈赠邻里。
十四夜“照蛇虫”,童子提灯照门庭、墙脚、灶下、天井等阴暗处,手执竹爿小铜锣敲敲打打,口喊:“嗬去,哒去,赶到茅山吃草籽!”
是夜,女子(多未婚者)私下相约,用一块绉帕围筲箕边缘,插一骨针或筷子,两人到屙缸边点香祝告片刻,举香火返回,案桌上供净茶、糕点,铺上米粒,口述所求。手扶抬着筲箕,随其转动,视骨针所画图像猜测神意,以卜自己心事,俗称“请屙缸姑娘”。卜毕,须端筲箕至厕所,俗说屙缸姑娘是附在筲箕上的,谓“送神回厕”。此晚,年长妇女还有去寺庙拜菩萨烧“十庙香”,走十座桥的风俗,谓“拜十桥”。
现时很少举行灯会,但常有孩童举行提灯活动,文化单位、居民社区在公园街头举办新年灯彩展览。
清明 清明日月湖人家门上插杨柳,妇女头发簪柳,小孩头戴柳圈,年长者脚穿柳树底靴鞋,有“清明戴杨柳,下世有娘舅”之谚。插竹梢,挂纸钱,燃香烛,富家以鼓乐前导,吹吹打打,俗称“上坟”。参拜者,每人给以麻糍或鸭蛋或鹅肉,按丁分派。清明祭祖有家祭、墓祭和祠祭,做“清明羹饭”。是日,按菜谱设“清明羹饭”,每碗菜肴要过秤,不能短缺,若未办到某菜,须在碗中放等值银币,由众人分取。盘中鹅头由族长食之,意为“带头人”。妇女不参与祠祭。
现时清明“上坟”,可谓有盛无衰。在外的亲朋也远道赶来,表达对先人纪念之情。祭品除传统的纸钱、锡箔外,也用花圈、花篮、花束,有的还烧上纸扎的轿车、别墅。
端午 五月初五,月湖人家门上插菖蒲、艾叶,叫“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妖”。有的还在艾旗下悬一大蒜头。甬城钱庄店铺结账,药店向老客户赠送香粉。女孩忙着做香袋,以彩色绸缎作面,内塞棉花香粉,有六角形、鸡心形、粽子形、菱角形、孩童形、麒麟形、绣球形等。富家则用麝香制作。香袋挂在颈上或床上,也有挂在蚊帐或摇篮上。有用菖蒲根做成人状,饰衣裙,蘸上雄黄,挂在身上或帐钩上,俗称“菖蒲人孩”。市上有兜卖绘有童子跨虎图像纸,孩童买来着色,叫“描端午老虎”。也有制作“布老虎”和“老虎枕头”的。
端午又称“药送节”,说午前捉到的蛇蝎、蜈蚣均可做药。有吃“蜒蚰螺”(蜗牛)炖蛋,说吃了“清凉解毒”。午饮雄黄酒,喷雄黄于屋角,涂雄黄于婴儿会阴部、足底,额上涂“王”字,大门倒写“蛇”字,以辟邪禳毒。市人都吃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谓吃“五黄六白”驱“五毒”。
裹粽子,做乌馒头,祀祖,亲戚相互馈送。女婿用幢篮挑端午担向丈人丈母娘送礼,篮中装有鱼、肉、酒等,少者四色,多者八色、十二色。鱼要成双,鹅要活鹅,鹅头颈涂红,鹅叫得越响越好,说是叫叫会“发”,俗称“吭吭鹅”。丈人丈母回送衣料、菜油、枇杷、蜂糕等。这天小儿系五色线,男左女右,谓之缠手绳、长寿绳、婉转绳、长命缕、健绳。过几日弃绳时,粘上糯米饭,丢至屋顶,由飞鸟衔去(实是粘去),说这样孩子将无病无痛,长命百岁。
现时端午小孩挂香袋,吃粽子之风依然流行。
七夕 七月七,“洗头节”,向例妇女采槿树叶,用淘箩浸水揉搓,取其液冲水汰头。男人七月七吃“童子鸡”,每只四两左右,须用本地草鸡,吃者须一人一鸡一餐吃完,鸡汤不剩,不可分食,否则说吃了不补。
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子陈瓜果乞巧月下,以线穿针,穿过者为“得巧”。有的仰望“七颗星”,口念:“七颗星,七七星。念过七遍会聪明。”谓之“七巧”。有的姑娘私下相约去树丛中,卧地侧耳聆听声响,听见锵锵声者为“得巧”。说是织女为牛郎洗碗盏来了。亦有用三条板凳搭“桥”,两凳相接,一凳搁在两凳之上,姑娘们互相挽扶着走过凳子,称“七女走仙桥”。
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今演变为“中国情人节”。许多青年男女择这天登记结婚。
中元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生日,甬人叫“七月鬼节”,地官赦罪。做“七月半羹饭”,设酒馔祀祖先。族内子姓,按口享受。
七月自朔至晦,街巷市民集资请和尚、道士、念伴建醮诵经。沿街用米筛或门板摆设“檐下羹饭”,商店门口悬挂蜈蚣旗。街市路旁焚化冥锭纸衣,祭祀孤魂野鬼,谓之“盂兰盆会”,又称“放焰口”。多扎结草船设灯火,放逐江河,让其随波漂流,叫“放水灯”。有用木板作桴,供香烛灯火,设隔层祭盘,谓“水灯羹饭”。岸上僧尼诵经,焚化锡箔,超度无主孤魂,乞求平安。
七月晦夕(七月三十),各家儿童“插地香”,先点天香,后多在门口滴水处供香烛,三杯净茶祀地藏王菩萨。当香烛将燃完时,拿净茶洗眼,说如此可免患“红眼睛”。晦夕不可随地倒水,随地小便,走路忌从地香上跨过。现时小区老年人还有“插地香”的。
中秋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唯甬地为八月十六日。相传南宋宰相史浩,明州(今宁波)人,年逢八月十五中秋日从临安(今杭州)回家与民同乐。一年,因归途马失前蹄,坐骑受伤,夜宿绍兴,于八月十六日到家。百姓等他到十六日过中秋,后成此俗。又说史浩母亲生日在十六日之故。也有“八月十六杀鞑子”之说,谓元末月饼中藏纸传信,纸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但宁波偏远,月饼传到宁波晚了一天,因此宁波人八月十六过中秋。
市人中秋设酒馔祀祖先,亲友以月饼相馈赠。灶神供六只苔菜月饼,谓“六六顺利,团团圆圆”。然后家人吃月饼,食鸭子炖芋艿。此晚士人设酒赏月,有妇女相约露天夜坐,静心乞求月亮菩萨赐予月华。传说中秋夜月华如一只蛋下落人间,看见者能交好运,谁吃了会长生不老,叫“八月中秋吃月华”。
现时中秋佳节,送月饼之风依然盛行,亲朋好友互相馈赠。
重阳 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九的谐音为“久久”,有“长久”、祈求健康长寿之意。士人饮茱萸汛酒,登高宴赏,谓“清明踏青,重阳登高”。各家制作重阳糕、重阳麻糍、设酒馔以祀祖先。“糕”与“高”谐音,吃重阳糕,寓登高意。月湖属平原地区,无山可攀,吃重阳糕,正好满足登高的心理要求。女婿向丈人馈送礼物,俗称“挑重阳担”。百工此夕起始做夜作,叫“重阳苦节”。现时一些单位常在重阳佳节组织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就近搞一些登高或参观活动,以表对老人的敬重。
下元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菩萨生日,称“水官解厄”。甬人多做“十月半羹饭”,设酒馔祀神。
谢年 十二月二十前后,月湖人家叫二十边,快过年了。市人忙舂年糕,蒸米稃(取“万富”)、做芋艿浆(取“涨息”),富家杀鸡杀鹅,宰猪宰羊,具牲礼祀神,谓之“送岁”“送年”“谢年”。先日,取一根竹竿,一端扎上一束稻草,掸扫房屋顶部灰尘,叫掸尘,先掸“祖宗堂”、灶陉。男主人用糖水洗刷祭盘、碗盏,堂前用两张八仙桌合拢,上放五牲或七牲供品,有猪肉、羊肉、公鸡、鹅、鲤鱼等。中堂上方设一“大座”,大座靠背披“南朝圣众”神位。靠背左右各夹一束香、披挂两串纸元宝。男主人沐浴更衣,燃香点烛,跪拜祈祷。祭毕,焚烧神像,鸣放爆竹,谓之“送神”。甬人“谢年”女子不得插手,里外粗细生活均须男人操作。鱼、肉、鸡等供品,从买、杀、洗、烹都由男人经手,连洗供盘、端福礼都需男人。鱼要两尾公鲤,挂在龙门架上,一片鳞亦不能缺,缺了不吉利。“送神”之后,祭“屋业地主”。甬俗,旧时平民谢年,多放在年三十,先谢天地神祇,后祭祖宗,家人团聚,除旧迎新,吃年夜饭。
二十三日送灶,供净茶香烛于灶陉,设“祭灶果”祀灶神,有红球、白球、麻枣、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八色合成。20世纪60年代改称“迎春果”,后又称“祭灶果”。祭毕,焚化纸马、灶神。凡出嫁女子必须回夫家。说今夜灶神清点名册。堕民则于次日“送灶”。
除夕 三十年夜,称“过年”。换桃符,易门神,放爆竹,具牲礼,供香烛,设南北果品,以祭祖宗。请祖先“回家”过年,俗称“除夕酒”。祭毕,家人食饮,称“吃年夜饭”。席间,长辈为孩子夹菜,说吉祥话。盘中全鱼都不动筷,留之新岁,谓之“年年有余(鱼)”。需动刀物品,夜晚都要切好,扫地要从外往里扫,边扫边说“金银元宝扫进来。”垃圾要倒在灶前火缸里。刷洗扫帚、畚斗,扎上米元宝或披红纸敬扫帚公公、扫帚婆婆。在米筛上摆设供品祀床公床婆。各家水缸都要挑满水,贴上红纸,米缸内放置米团制作的“元宝”“如意年糕”,一鱼一肉,一碗米饭,谓之“满米缸”,缸缸满,甏甏满。
年夜,家人闭门围坐灶边,以火缸、火甏、火熜取暖,谓之“守岁”。供香烛、酒馔、新灶神纸像,俗称“接灶”。
甬俗“欠债不过年”,钱庄通宵达旦结账,各店索讨“欠节账”,民间债务也须当晚结清,所以过年又有过“年关”之称。放债人逼债,欠债者一时无法还清,躲进“义庄庙”过夜。躲过三十年夜,新年初一不讨债,后来“义庄庙”俗称“躲债庙”。
现时除夕,合家团圆吃年夜饭也最为重视。分门立户的子女这一天与父母长辈一起合吃年夜饭,有到男方父母家吃年饭的,有到女方父母家吃年夜饭的。现时吃年夜饭场所也不完全拘泥于家中,较多家庭选择宾馆饭店用餐。
第二节 四时节气
立春 俗语有“春打六九头,穷人冻出头”。先日,府、县以彩仗迎春。是日,官府执仗持彩设农坛。县官亲扶犁耙,先祭芒神、土地、牛,后下田试耕,雇乞丐饰官服,谓之“春官”。故甬城有“叫花子做春官”之说。农家以荠菜、艾做“春盘”“春饼”,饮春酒,谓之“打春”“闹春”。意为新年早耕种,能获得好收成,又称“接春”。
立夏 立夏吃的花样多,高粱熬豇豆粥,新鲜倭豆板煮糯米饭,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并以茶叶蛋、樱桃、乌笋供祖。
立夏蛋,多用茶叶、胡桃壳焐蛋,也有放在灶前火缸里焐的,说焐出来的蛋香。女子用彩色丝线织蛋套,悬在孩子胸前,孩子们还有玩拄蛋游戏的,各人拿自己的蛋与他人的蛋对拄、相击,以蛋壳不破者为赢。
立夏吃脚骨笋(乌笋),乌笋鲜嫩,吃时须吃两根,且要切成一样长短,说吃了脚骨健。
立夏吃樱桃,时令樱桃晶亮透红,说吃了眼目明亮。立夏吃炒倭豆,各家铁镬啪啪响,说孩子吃了指甲健康,牙齿坚硬。
立夏吃“君迭羹”,说小孩吃了身上皮肤像“君迭”一样光滑,热天不生痱子。“君迭”又称“君踏”,传说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逐,逃进菜地被救,后来此菜称“君踏”。
立夏日,母亲为女儿穿耳朵,手先揉孩子耳垂,一边哄孩子吃蛋,当孩子张口去吃,钢针已穿过耳垂,以丝线固定针孔,待日后戴耳环。
立夏称人,祠堂或众堂屋悬挂大秤,秤钩上挂一块坐板或箩筐,族里的孩子逐个过秤,谓可免“疰夏”,若体重增加,谓之“发福”;若体重轻,谓之“消肉”。
大人小孩忌坐门槛,说是会招来一夏脚骨酸痛。
立夏蚕户解禁,蚕户于清明前后孵化蚕子以来,禁忌繁多。客人不得来往,夫妻分居,说话顾忌,直至立夏日方始解禁。
立秋 月湖人家用萝卜子、蓼面和薄脆饼、印糕、炒米粉等,捣碎作饵,儿童拌在西瓜瓤中吃。吃绿豆粥,服“白药”,谓之“祓秋”,说孩子吃了长得快。霜降 郡府提督率兵弁,张列军器,金鼓开道,从提督署(今市老年大学)行至大校场(今市国税大楼东南)以祭军牙六纛之神,谓之“迎霜降”。
冬至 冬至各家具牲礼,供香烛祀神。先日,长辈都嘱咐小辈:冬至日不可啼哭,不可打骂,不可摔坏东西,否则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祭祖,奏乐演剧,按丁分碗、分菜肴、分“祠堂饼”,称“吉饼”。无祠堂者祭于家中,叫“做冬至羹饭”。盖蓝戳馒头,说“压火”。
糯米粉圆子,叫“冬至汤果”,加番薯叫“番茹汤果”,加“浆板”叫“浆板圆子”。先供灶神,然后邻居互馈。这一日出嫁女儿须回夫家。
冬至日,又叫“长生日”,甬谚“戏戏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冬至夜长,睡得惬意。睡前洗脚,说冬至洗过脚不会开裂。市民都早睡,以求好梦,有的赶往慈城清道观坐夜求梦。次日相互传梦、圆梦。
冬至正辰,甬人丢萝卜至屋顶,萝卜干后收下挂至走廊。亦有采桑叶作药的。说桑叶、干萝卜煎汤饮服可治痢疾,称“冬至萝卜”。
第三节 纪念节日 传统纪念日
鲁班纪念日 鲁班又叫公输般、公输子,鲁国人,生于鲁定公三年(前507),是中国古代著名工匠,后被神化为行业神之首。甬地木匠、石匠、泥水匠、漆匠等土木建筑匠人奉鲁班为祖师爷。为纪念鲁班先师,旧时天封塔旁建有“鲁班殿”三进,称“祖师殿”。供奉鲁班神像,又称“祖师爷”“鲁班先师”。每逢农历五月初七鲁班生日,各行工匠汇聚祖师殿,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工匠们敬香参拜,各行分别摆设筵席畅饮,说喝过祖师诞辰酒,能保平安无事。
鲁班殿又是各行工匠议事之所,如订立规程,修改行规,处罚违规者。拜师收徒,亦常在殿内进行。平常工匠相约来殿喝茶、会友。
关帝(羽)生日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蜀汉大将,刘备拜他为“前将军”,汉廷封他为“汉寿亭侯”。宋时加封“显烈王”“义勇开安王”,元时加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时加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清又称“武王”“武圣人”“义气千秋忠贞不贰好汉”。几经渲染,关羽成了司命禄,佑科举、治病消灾、驱邪避恶,还会招财进宝、庇护商贾之万能神。五月十三日关羽生日,募钱会祭,谓“关帝会”。境内市民为纪念关羽,造武庙、关帝庙,塑关公神像,主祀关公。有的与其他庙神同祀,有的寺庙塑关公像为本庙菩萨保护神。有的商家为四季平安,生意兴隆,财神堂也奉关帝。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月湖区域柳汀街关帝庙。
葛仙翁诞辰 葛洪(284—364),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丹阳句容(今江苏)人。著有《肘后要急方》《神仙传》《抱朴子》《金匮药方》等,内容包括各种医学,其中关于天花、恙中病等为世界最早的记载,对我国医学、化学发展有杰出贡献。
相传东晋咸和三年(328),葛洪在杭州炼丹,因中原兵乱南迁,同年闰四月初十到灵峰山(旧称瓶壶山,在北仑区)炼丹,见山下瘟疫厉行,采莘草治好许多病人,百姓称“仙丹妙药”。为纪念他,把他炼过丹的岩石命为灵峰,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建灵峰寺,塑葛洪神像,称葛仙翁。
逢年农历四月初十,葛仙翁诞辰,灵峰香火鼎盛,闰月壬申日更盛。境内善男信女多往灵峰参拜求牒,故有“有人拜我生,银子一千两”“灵峰转茅洋,银子好打墙”“茅洋转灵峰,银子一稻桶”。俗谚“寿全斋眼药,灵峰寺关牒”。上灵峰须穿草鞋,穿后带回。俗传谁家产妇难产,烧一只灵峰带回的草鞋,就会顺利产下小孩。五月端午,折来山中树枝花草,说可以治病,还能驱除蝗虫。
葛洪还是染坊的祖师爷。
朱由检忌日 朱由检(1611—1644),明末崇祯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北京城。三月十九日,朱由检吊死在煤山(景山)海棠树下,死时左脚赤足,右脚只穿一袜子,披发遮面,后被神化为朱天大帝。所以,其庙宇塑像,红脸、披发、赤脚,右手持一圆环(圈套)、左手拿一木棍(树木),有的神像脖子下还悬有一串雕塑的人头像。
早时,甬人有“反清复明”怀念故国之心,纪念崇祯皇帝殉国,为他立庙塑像,诵经膜拜,尊称“朱天大帝”“朱天君”“朱天菩萨”,吃“朱天素”,食“朱天斋”。老百姓吃的菜叫“天菜”,后加“朱”字,称吃“朱天菜”。逢三月十九日朱由检忌日,本区域寺庙设蘸,民间通宵达旦点灯,念《太阳经》:“太阳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时生,家家户户点红灯。”到后世,人们已无纪念之意,遂成祈福禳灾的习俗。
观世音生日 相传六月十九为观世音菩萨生日,信佛妇女在家供奉。近年部分居民家中也供有观世音。
舶来纪念日
情人节 又名圣华伦泰节,在每年2月14日,西方传统节日之一。情人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鲜花,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时境内一些青年男女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母亲节 起源于古希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一年中感谢母亲、敬重母亲的节日。子女常在这一天送给母亲康乃馨或一些礼物,远在外地的子女往往会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电子邮件等方法向母亲表示问候。
父亲节 父亲节起源于美国,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现时境内父亲节这天,子女往往选择鲜花和小礼物如领带、皮带、皮包等表达对父亲的敬重。远在外地的子女也会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表示问候。
圣诞节 12月25日,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境内教民在圣诞夜(12月24日)和圣诞日,会聚在教堂唱赞美诗、祈求福音。有的年轻人也以参加圣诞夜活动,以交换圣诞贺卡为时尚。现在,商家借“圣诞”之名促销,年轻男女往往在“平安夜”“圣诞夜”到餐厅聚会。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