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8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居住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3
页码:
616-61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月湖地区的居住习俗。旧时,居民的住宅按产权可分为自家房屋和租房居住两类。自家房屋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有瓦爿墙和特色的宅院结构。平民多住排屋或矮平房。商民住宅多为沿街店面房。现代城市居民主要住在多层、小高层和高层楼房,经济富裕者也住别墅。旧时甬人建房重视阴阳先生的观测,并有相应的习俗如动土前的打夯歌和上梁酒。现代居民多买现成的商品房,而祭祀新居、办进屋酒等习俗仍在保留。
关键词:
月湖街道
生活习俗
服饰
内容
宅院
旧时月湖辖区市民住宅按产权可分为两类:一类居住产权属自己的房屋,另一类则租房居住。拥有自家房屋产权的居民,有的是祖传房产,有的是买屋居住,也有购宅基造屋的。瓦爿墙成为旧时月湖区域住宅特色之一。宅院结构,多沿袭“上栋下宇”“三合院”惯例。大家族、富家、官宦士绅多两层三间两弄、五间两弄、七间两弄楼房,并有照墙、穿堂、“马头墙”(防火墙),惯称某某巷某家,某某街某家大(音驮)墙门,如中山路范宅、迎凤街陈家等。
平民多住排屋、矮平房。有些一家一间,小孩大了,一间隔两间。有些并排两间,或楼上楼下两间,各自都在屋檐下搭个小灶间。
开店商民,多住沿街店面房子,砖木简易房,有两层、三层,楼上住人,楼下开店,或前店后房,或前店后场(工场)。
现时城市居民以社区聚居,多住多层(7层及以下)、小高层(8层及以上)和高层楼房(18层及以上),经济富裕者也住别墅。旧时三合院、大墙门等大多已拆毁,范宅等少数民宅,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新住宅大多单门独户,墙门邻里间旧日温馨不复再见。
造屋
甬人造屋,民间习俗浸透始终。先请阴阳先生测看宅基,所谓“相阴阳宅”,罗盘定向立桩,朝向多取朝南偏东或朝南偏西,忌朝正南,寺院庙宇方可朝正南,香烛供品祀地母。造屋动土,地漕放石,墙基打夯,工匠多喊吉祥号子,俗称“打夯歌”,打夯由六人或四人拉绳,两人或一人把夯,其中一人放歌,众人相和:
小小木人,哎哟
噔噔响啦,哎哟
老地墙,哎哟
老板出门,哎哟
赚来铜钿,哎哟
造大厦啦,哎哟
哎唷……唷
上梁
栋梁为房屋脊梁,甬人十分注重,多择吉日良辰,办“上梁酒”,宴请石匠、木匠、泥水匠、亲朋好友。席间石匠坐“上横头”,男主人亲自为工头师傅、各工匠斟酒,第一杯酒敬石匠。放梁前,木匠工头唱“上梁歌”,称浇梁,主人送“客姆尝”。时辰将到,由东、西两厢工匠(各两个),用绳拉栋梁徐徐升至栋柱顶上。升梁时,东为青龙首,梁要稍高,西为白虎座,要稍低。时辰到,木匠作头师傅喊“放梁!”主人及帮工就纷纷点燃爆竹,宅边硝烟四起,砰嘭作响。工匠进银钉、安银梯、梁上缠红布。栋梁安放好后,就抛上梁馒头,孩子们在梁下奔抢,欢呼声此起彼伏。现时居民多买商品房,已无自家造屋上梁,境内此等习俗消失不再。
聚居
月湖居民旧时有宗族姓氏聚居的,如某某街(巷)某姓家族,建祠堂,修宗谱,供祖宗牌位。有同业聚居的,如以水上捕鱼为生者,多在内江河岸旁筑简陋棚屋居住。
典屋
旧时,没有住房,也无祖传房产,无经济能力造屋、买房者,只好典屋、租房居住。典屋期限较长,5年、10年、20年,须付一笔巨款方能典得。租房时间短,一年半载,租金少,故租房者要比典房者多。现时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区租住简陋小屋。
移居
月湖居民移居叫“搬屋”,多请亲戚朋友相帮,今天你帮我,以后我帮你。进入21世纪后,迁居者大多花钱委托搬家公司代为搬迁。旧时搬屋,先要祭祀新居“屋业地主”,拜过“门神”,方可住进去。进屋第一次上灶,主人要先炒倭豆,再煮“新灶倭豆糯米饭”馈赠邻居。办“进屋酒”,宴请亲戚朋友和相帮友人。现时城区居民买商品房,但搬新屋办“进屋酒”,宴请亲朋好友风俗依然,称“乔迁”之喜。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