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公共卫生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5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公共卫生服务
分类号:
R199.2
页数:
13
页码:
549-561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月湖街道的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具体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老年人保健和妇儿保健、康复和计生服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和信息管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通过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老年人保健和妇儿保健,关注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康复和计生服务,提供康复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
关键词:
月湖街道
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
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全民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保健和残疾人康复等工作。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提高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也体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状态。
第一节 卫生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
卫生信息管理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和扩大。
2003年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还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阶段,以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2003—2006年,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垂直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2003年“非典”以后,随着国家着重加强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月湖街道也参与维护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如“非典”疫情专报和分析预警系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等。另外也建立完善了一批应用系统,如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等。自上而下的垂直业务系统以及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逐步在中心得到应用。2006—2009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小区域互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的硬件、软件和网络建设,建立中心机房,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病历、处方、康复指导、计生咨询等社区卫生服务全流程的信息化。2009年以后,进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阶段。2009年的新医改是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宁波市逐渐着手市级或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试点建设,统一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软件系统,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共享。2015年,已经建立三区数据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网络预约挂号等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20世纪90年代,湖西卫生院开始播放不同题材的卫生科教录像,开展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举办有关计划免疫、控制吸烟、预防性传播疾病、饮食营养、休闲运动、健康环境、心理与精神健康等知识讲座。2008年,中心设立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和专兼职健康教育负责人。2011年开始,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白领等人群,分类组建社区健康讲师团、楼宇健康团队、青少年发育中医咨询门诊等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创新工作,在更大程度上优化、提高人群健康意识。
第二节 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
月湖区域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与海曙区一致。20世纪90年代之前,月湖辖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由医院或卫生院门诊医生承担。从90年代起,湖西卫生院设立防保科,由专职的医生承担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并建立了严格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包括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等。
经过中心医务人员的努力,月湖辖区提前实现国家的目标。2000年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8年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2012年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辖区传染病部分疾病概况
霍乱 1994年,有流行;1995—1998年,有疫情报告。
狂犬病 2006年,在月湖街道出现1例,发病并且死亡。
细菌性痢疾 在1994年和1995年都有流行,其他都呈散发状态。
伤寒 在1994年、2004年、2005年发病率比较高。
肝炎 在1994年到2001年,发病较多。其中,1994年、1995年、2001年各有1例病死。从接种甲肝疫苗开始,发病率明显下降。
淋病、梅毒 从2004年开始,呈高发状态。
艾滋病 从2011年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男男同性感染为新趋势。
结核病 每年都有结核病发病。
麻疹 2008年,有10例发病病人。病人主要为1周岁以内的婴儿和15周岁以上的青少年。从2011年开始进行查漏补种,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从2014年开始,基本消除。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 这3个疾病都属于散发状态。
甲型H1N1流感 2009年,疾病流行,后续4年都有发病。
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
月湖街道辖区从1983年开始设立接种门诊,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即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精白破疫苗纳入月湖街道儿童计划免疫程序。20世纪90年代,计划免疫工作快速发展。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并创建规范化门诊,开始按日接种,乙肝发病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2000—2015年,在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免疫规划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2002年12月1日起,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程序,并逐渐把乙脑、流脑、麻腮风、甲肝、AC流脑、HIB、肺炎、水痘、流感等疫苗也纳入儿童免疫程序。落实免疫预防工作各项制度,全面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开展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资质认定,更新冷链系统设施和装备。创建宁波市三星接种门诊和浙江省四星接种门诊。通过免疫接种各类疫苗,辖区内的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慢慢下降甚至为零。
月湖辖区在1987年率先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获得了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等数据。2002年,海曙区成为全省30个公共卫生监测区之一。月湖街道作为监测点街道,开展包括恶性肿瘤、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慢性病和出生、死亡的监测工作。中心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报告单位,对辖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工作按海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组织部署具体业务,建立健全相应的疾病报告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工作的质量管理,落实定期检查和奖惩制度,并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检查评估。
2009年新医改以后,中心为了进一步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强化组织网络管理体系,成立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分别由5位团队长带领,配备5位社区责任护士,6位健康管理专员,分别负责6个社区的血压测量工作和定期进行慢性病随访管理工作,并将最新的资料录入数据库,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快速互动、灵敏高效的信息采集网络,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中心采取相应措施,扩大慢性病患者管理人群,提高慢性病控制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好慢性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管理。对35岁及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中心向患者提供免费的实验室检查、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等服务项目;同时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解答医学上的疑惑,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
拓宽宣传途径,提高患者防治意识。通过开展实地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播放音像资料、定期更新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开通微信微博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扩大了慢性病患者管理人群,提高了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第三节 老年人保健和妇儿保健
老年人保健
中心从21世纪初逐步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落实专人,由社区医生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由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员等组成一个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健康管理服务。
中心通过下片区、入户、义诊、讲座、咨询、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同时结合健康教育内容,结合主题日活动,指导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指导搞好个人卫生及适宜的运动锻炼,提高居民对疾病的预警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12年以后,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组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现了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指导到自我主动管理的转变,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控制率。
社区医生团队通过社区工作室、走访入户等方式,常与老年人交谈,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同时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心理变化,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根据规范要求,中心每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进行体检,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仍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其次,超重、脂肪肝等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问题。在体检中及早发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通过档案保存起来,以便了解老年人的家庭及疾病,以评估老年人的健康情况;通过长期的观察,为老年人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保健计划,从而为实施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中心定期进行老年人的家庭访视,针对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开展“暖阳”服务,为其提供有效的延续服务,使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应有的保健服务。
截至2015年,月湖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4382人,糖尿病患者1293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者139人。老年人的发病因素往往较为复杂,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易导致疾病,且往往病程长,不易彻底治愈。中心的社区医生团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服务与持续的健康管理,加强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帮助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健康。
妇女保健
1984年,湖西街道卫生院(中心前身)设妇保科,开设保健门诊。20世纪末,深入基层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做好妇女经、孕、产、哺乳、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妇女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进行卫生学调查,提出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的建议,并督促实施。2000年后,中心在区妇保院指导下,推广科学接生,倡导自然分娩,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围产保健工作,提高系统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高危监护,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为月湖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包括本地户籍和暂住在本辖区的孕产妇)建立围产保健册,定期孕检,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
2010年后,按省、市要求开展四项检测: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育龄妇女死亡监测(包括流动人口),并做好一年两次的质量控制自查报告及总结。按照宁波市规范及示范标准开展妇女保健工作,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管理;并按规范建立各类簿册,做到记录及时、完整、准确、清晰,资料按时归档。在孕期保健中,做好各阶段的辅助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做好追踪随访工作。并做好孕中、晚期两次转诊工作。2011年,共有高危孕产妇124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1.67%。2012年,共有高危孕产妇184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7.64%。2013年,共有高危孕产妇161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80.50%。2014年,共有高危孕产妇154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0%。2015年,共有高危孕产妇153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6.12%。2010年后,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为100%。
不断提高产前筛查率。2011年产前筛查率为90.75%,2012年为92.83%,2013年为88.50%,2014年为97.47%,2015年为98.32%。及时督促高风险孕妇做产前诊断,并做好记录、咨询、随访、跟踪工作。2010年后,大力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及计生卫生二合一工作。妇保人员通过妇保院业务培训,密切配合社区计生干部,大力开展辖区内妇女健康提升工程。
2010年后,根据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孕期和产后由中心的专职中医医师运用“治未病”的理论,对每名孕产妇进行免费中医保健指导。
2000年后,中心积极开展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孕产妇卫生宣教,重点针对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宣教,提高辖区内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2013年自然分娩率为43.64%,2014年为49.55%,2015年为59.71%,均高于海曙区平均自然分娩率。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包括平时开展妇女保健课堂讲座,入户调查和宣传,普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科学知识水平,将保健知识普及到社区的每个居民。2013年后,根据不同对象及需求进行一对一保健宣教活动。在健教室内设立宣传橱窗,提供可自取的宣传资料。橱窗内有婴儿模型、食品模型及骨盆模型等宣教用品。教室环境整洁、舒适、温馨,并配置必要的宣教设备,如电视机、录像机、DVD、教学光盘、投影仪等。根据不同宣教内容,制作形式多样的讲课课件,并开设孕产妇热线电话服务,并上墙公布。2010年后,中心每年3月、7月分别在两个社区各开展一场更年期保健的健康讲座和一场更年期保健的咨询活动。
儿童保健
1984年,湖西街道卫生院设儿保科,开设儿童保健门诊,专职医生1人。开展健康检查,1岁以内儿童共5次健康体检,1—3岁儿童半年一次,3—7岁儿童每年一次。重点查治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四病”,监护体弱儿(包含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2000年,中心配备专职医生3人,按照宁波市规范儿保门诊的要求,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使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要求指标以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做好四项监测工作和1年2次质控自查报告;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访视及管理,做到及时结案转归;开展儿童丹佛发育行为筛查及婴幼儿孤独症早期筛查和髋关节发育筛查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转诊治疗;加强非户籍人口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及时建卡及健康检查;按《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办法》要求,加强体弱儿童的筛查、诊治与管理工作。对体弱儿童实行分级管理及专案管理,及时做好转诊、追踪、随访工作,使体弱儿管理率达100%。
从1990年至1999年,月湖街道辖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在98%以上。
20世纪80年代至2015年,月湖辖区的儿童健康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从1994年9月开展“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合作项目”到2007年开展体弱儿童分级管理,中心不断加强对出生缺陷儿及高危体弱儿的管理。随着宁波经济水平的提升,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外来流动儿童也不断增多。2000年后,中心联合疾控、妇保、计生、公安等部门,对7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保健管理及系统管理,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及时给予建册建档入网,完善各项检查,准确了解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并进行体弱儿筛查、诊治及管理,及时做好转诊、追踪、随访。2010年后,根据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项目,积极应用中医药保健方法,为0—36个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在儿童体检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组传授相关受用的中医方法,具体操作现场指导6—12月龄(摩腹捏脊),18—24月龄(揉按迎香穴及足三里穴),30—36月龄(揉按四神聪穴)。另外,体检完毕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加深中医保健。2011年,按照省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儿童保健)内容,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2013年2月、2014年1月,海曙区先后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免费惠民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产前筛查免费项目。辖区户籍及非户籍儿童均享受此优惠。2015年,根据《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除了做好特殊儿童的保健管理、保密等工作,还设置了专柜,由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月湖辖区共有2家幼儿园。按照《宁波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和《宁波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后,这两家幼儿园的儿童龋齿及视力不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08—2015年,龋齿发生人数在70—140人,视力不良发生人数在16—35人。2012年后,在健康教育工作上,中心紧紧围绕儿童保健开展健康宣教,巩固规范育儿学校。开展每月2期的家长育儿培训,宣传母乳喂养、儿童保健、科学育儿、疾病防治等知识,并在重要健康宣传日中做好宣教活动,如母乳喂养日等,提高家长及全社会对儿童保健工作的关注、认识及支持度。
第四节 康复和计生服务
残疾康复服务
2009年,中心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进行具体的基础康复服务,采取设立康复点与走进残疾人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训练指导服务。主要包括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等工作。到2015年,中心拥有残疾人康复场所1个,社区康复服务站2个,有专人负责康复工作。做到5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6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中心所辖6个社区残疾人总数310人,其中肢体残疾172人,智力残疾15人,视力残疾37人,听力残疾42人,其他多重残疾44人。持有残疾证310人,全部建立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2次,对重点对象随访每年不少于4次,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2015年,完成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调查,建立一人一册台账,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同时对37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是年,街道累计康复需求服务136人,康复医疗服务172人次,训练指导服务85人次,心理支持176人次,知识普及251人次,用品用具服务83人次,开展肢体康复训练46例,装配矫形器26件,租借用品用具634件,配备轮椅475辆。开展康复咨询活动32次,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及读物1600本,咨询转介服务29人次。
计生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月湖区域居民生育基本处于自然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提倡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逐步进入有计划状态。1963年,辖区街道成立由街道主任、卫生所所长、共青团和妇联干部等组成的计生领导小组。1972年后,辖区街道已配有专职计生干部。1992年月湖街道成立后,设立计生办,配备4名专管人员,工作重心开始向管理服务转变。1997年以后,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2004年,街道与辖区单位、各社区居委会签订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计生协助管理协议书,与1219个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签约服务,为119户低保家庭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至2008年,辖区有8796名育龄妇女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和优生优育指导。月湖街道多次被评为“宁波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11年,月湖街道被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人口计划生育行政示范街道”,是海曙区首个获此荣誉的街道。2015年,月湖辖区计生符合率达到100%,女性晚婚率达到98%。
月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后,承担计生服务的主要工作。20世纪末,中心主要开展3项计生工作:落实已有1个孩子的以放环为主,已有2个孩子的以结扎为主的综合避孕节育措施,努力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和有效率;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完成宫内节育器的更新换代工作,停止使用脱落率高的“O”形环,普遍使用新型宫内节育器;加强街道社区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中心妇科、妇女保健科,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计生工作,初步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
2000年后,中心向社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育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提高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和有效率,“产后42天避孕常识”也已普及到全街道育龄妇女。2010年后,推广以避孕为主的综合绝育措施,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严格执行《节育手术常规》,提高手术质量,杜绝事故,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者的安全与健康。2012年,中心共开展人流34人次,放环23人次,取环27人次。2013年,开展人流30人次,放环18人次,取环36人次。2014年,开展人流20人次,放环14人次,取环32人次。2015年,取环2人次。2010年后,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及计生卫生二合一工作。妇保人员通过妇保院业务培训,配合社区计生干部开展辖区内妇女健康提升工程。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