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4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6
页码: 532-5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街道学校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关键词: 月湖街道 学校体育

内容

北宋王安石“因庙为学”,开辟射圃,为境内开展学校体育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重视学校体育。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体育实施战时体格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得到蓬勃发展,举办各类运动会,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运动优秀人才。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清廷《奏定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和中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境内体操课初等小学堂每周4节,多做游戏和徒手操等。高等小学堂每周3节,以授普通体操为主,也授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中学堂每周2节,被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以兵式体操为主。境内镇明中心小学、翰香小学均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宁波市第二中学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
  民国初期,提倡国民教育,培养尚武精神。初等、高等小学堂每周设体操3课时,仍以兵式体操为主。民国八年(1919)起,高等小学堂体操课中兵式体操逐步减少,改以普通体操、田径、球类和游戏等内容,教学较为松散。后体操课废除兵式体操。民国十二年(1923),学校实施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体操课一律改为体育课,每周2课时,内容为普通体操、田径、球类、国术和游戏,并授以体育运动基本方法,欧美现代体育教学开始传入境内学校。境内中学成立体育部,聘用有体育专长的教师任课。设置体育课教学研究会,由体育教员、军事教官和童子军教练员组成。民国二十一年(1932),按《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体育课每周教学时间为低、中年级150分钟,高年级180分钟,另有课外活动时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小学规程》规定,体育不及格者不得升级或毕业。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起,按教育部《修正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与音乐课合并成游唱课。民国二十九年(1940)起,境内国民小学大多配有乒乓、铁环、小皮球、毽子、滑梯、跳高架,中心国民学校还有铅球、排球、足球等。少量设施不足的小学,体育课常做游戏或改为自由活动课。体育锻炼男女生分开,男生项目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国术、田径、器械操、游泳等,女生项目有舞蹈、国术、网球等。抗日战争期间,中学体育课实施战时体格锻炼办法,增加射击、刺杀、投弹等国防体育训练内容,举行爬山、游泳、摇船、拔河、越野赛跑、长途行军等活动,并进行防空、防火、防弹、防毒的“四防”演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体育教学逐步恢复正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成为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贯彻教育部《中学暂定教学计划(草案)》,体育课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初中、高中均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内容有队列训练、体操、田径和球类。各中学普遍开展课间广播体操。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以体力劳动替代体育课倾向。1959—1961年,学校体育活动贯彻“重控制、轻提倡”原则,以广播操、乒乓球、棋类等活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为主,停止大运动量项目训练。1963年,小学执行《浙江省小学体育科成绩评定的办法及标准》,成绩评定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体质增强情况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为考核内容,有的学校恢复运动队训练。“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改称军事体育课,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增加军事操练和野营拉练的内容。1973年后,中小学体育教育复称体育课。1979年,各校普遍实行体育每周“两课”(两节体育课)、“两操”(每天做早操和课间操)、“两活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1982年起,境内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贯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普及为主、经常性锻炼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要求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称“达标”活动,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规范。1997年9月,海曙区教委、体委发出《关于开展两个条例(体育、卫生)检查评估的通知》。镇明中心小学达到“实施两个条例”合格学校标准,成为市首批实施两个条例的合格学校。2000年起,各中小学校加大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按照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育改革的研讨及实践。提倡“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取消体育笔试,按大纲要求综合评分,其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40%、运动技能技巧占50%、到课率及课堂表现占10%。
  课外体育活动
  这里仅指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民国二十一年(1932),按《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除每周规定时间体育课外,尚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教育局贯彻教育部关于《按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通知,中学各校成立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业余运动小组,学生课外活动初步形成制度。
  1956年,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有跳绳、跳高、投环、秋千、乒乓、皮球、板羽球、滚铁环、跳橡皮筋、爬绳等。活动时间为每周4个下午的课后30分钟。1990年秋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校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课外航模运动也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境内学校航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宁波市航空、舰型俱乐部成立,中小学开展航空、船舰模型活动。1953年,部分中小学校在劳作课和科技小组中开展制作纸、木、铁制小船和帆船等活动,并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海模型比赛。2009年,宁波二中翔鹰青少年俱乐部被评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1年10月,广济中心小学在宁波市第二届科技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体育竞赛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初九、初十,境内小学运动员入组县队,参加在江东大校场举行的宁波府属五县学校运动会(亦称丙午运动会)。设有徒手体操、哑铃、跳栏、竞走、铁杠、铁饼、跳高、撑竿跳高等38个项目,是境内学校参加的宁波最早的校际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校的体育竞赛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除举办校运动会及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外,20世纪80年代末起,部分学校增加以达标项目为主的达标运动会。1956年10月,宁波市第二中学学生陈合传自制弹射式模型滑翔机参加宁波市首次航模运动大会,以飞行时间9′17″5成绩获第一名。该校航模小组活动照片曾刊于《解放军画报》。1957年,该校学生陈合传、曹自立、陈哲良、张益余4人参加全国航空模型分区赛获第五名。1958年7月,该校学生路甬祥(后任中科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参加省少年航模赛获优胜并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后赴南京航空学院参加全国分区赛获三级牵引机第二名。1999年9月16日,路甬祥视察区青少年宫科技活动时回忆:“航模制作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受益无穷。”镇明中心小学自1989年始每年举办田径、达标、游泳三个校运会,每年暑假开展游泳“双包”(包会、包安全)活动,制定学生游泳达标标准,月月举办广播操、眼保健操、踢毽子、跳绳、30米迎面接力赛、拔河等小型比赛。
  1993—2006年,镇明中心小学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12届保持校田径总分第一名,在2001年第18届区小运会上,7项次破区纪录。
  2009年,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获得小学组团体第一名的是镇明中心小学。在海曙区实验学校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镇明、广济中心小学分别获得(小学组)第一、第三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海曙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得(大校组)第一、第三名。12月,海曙区汇总各学校2009年度竞赛总分,评出前六名学校,小学组前两名是镇明、广济中心小学。宁波二中学生获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800米、1000米、1500米第一名。
  2010年,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镇明中心小学获(小学组)第一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第五届海曙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海曙实验学校承办的宁波市第二届科技体育运动会上,来自各县(市、区)的53所学校的724名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广济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宁波二中学生获2010年宁波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助推滑翔机(中学男子组)一等奖;浙江省青少年航天模型锦标赛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一等奖;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青年组航天伞降模型飞机第一名。在慈溪职业高级中学举行的2010年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宁波二中15名运动健儿参加16个项目的角逐,取得2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3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以116分的好成绩获直属高中组(20所)团体总分第五名。
  2011年,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镇明中心小学获(小学组)第一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海曙区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第一名。在慈城中学举行的2011年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宁波二中代表队发挥出色,取得了5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5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并以156分的好成绩获直属高中组(21所)团体总分第三名。是年,宁波市第二中学获宁波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无线电测向青年组团体第一名。
  2012年,在东恩中学召开的海曙区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大校组)第一、第三名。宁波二中在宁波市大中学生定向比赛中获(高中组)第一名;在宁波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高中男子团体第一名、高中女子组第一名、混合团体第一名。
  2013年,在宁波市网球中心举行的宁波市青少年短网比赛中,由广济中心小学等学校的18名选手组成的海曙区代表队,获得3金6银2铜,并以总分68分名列金牌和团体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海曙区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第一名。宁波二中学生分别获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定向比赛高中男子组、女子组第一名。
  2014年,宁波二中学生在第六届宁波市科技体育运动会上,获遥控快艇模型追逐竞赛中学男子组一等奖,橡筋动力飞机中学男子组、女子组一等奖。
  2015年,在前一个市运会周期(2011—2015年),广济中心小学许维斌老师获得“宁波市百佳体育人”称号。在海曙区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第三名。宁波二中学生获浙江省青少年航天航空模型锦标赛第一名,宁波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航空模型比赛、车辆模型比赛第一名。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世纪末,西方现代体育从教会学校传入宁波,境内学堂由开设体操课到设置体育课,开展以田径和球类为主的学生体育运动。
  20世纪50年代,镇明中心小学课余游泳运动队开始训练。到90年代,在区小学生游泳比赛中数十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在市赛中多次获得团体第一名。1965年,市体委、教育局开始对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校”)进行布局,并以传校的开办和管理在全国会议作专题介绍。1997年1月,区教育(体育)局制定并公布《海曙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评定镇明中心小学、广济中心小学、偃月街小学为田径传校,其中省级传校1所(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市级传校2所(偃月街小学——田径、广济中心小学——足球)。
  传校的竞争发展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了青少年课余训练。1995年、1998年、1999年,由镇明中心小学和新芝小学游泳队员为主组成海曙区队,参加市小学生游泳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和个人金牌多枚。1986年,镇明中心小学被国家体委、教委评为“全国体育(游泳)传校先进单位”。1998年10月,市教委、体委联合行文确认境内宁波市第二中学、偃月街小学(田径)和翰香小学(足球)为市级传校。2005年,镇明中心小学被评为“2002—2003年度市级训练点先进单位”“浙江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2007—2008年,市级训练点: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市级传校:翰香小学(足球)、偃月街小学(短网)。区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篮球)。2009—2010年,市级训练点: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市级传校、区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广济中心小学(短网)。2011—2015年,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被列为市级训练点,广济中心小学(网球)被列为市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被列为区级传校。2012年,宁波市第二中学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
  游泳传校镇明中心小学 该校游泳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9年9月,组建校小学生游泳队。启蒙培养的学生潘维成,在1972年全国游泳比赛中,获女子100米仰泳金牌并破全国纪录;1974年9月,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获100米仰泳第5名。1976年,校游泳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青少年游泳比赛。1989年,投资16万元建造长25米,宽12米的4泳道室外游泳短池一座,是海曙区首个学校室外游泳池。此后,校内班班组建游泳队。学校订立学生“游泳达标”制度(能独立游完5—25米为达标),暑期开展游泳“三包”(包学、包会、包安全)训练。1988年,学校有少年级运动员32名,三级运动员22名,二级运动员4名。1989年,全校67%学生游泳达标。1986—1997年,10次组队参加省游泳传校比赛,获团体冠军、季军各1次,亚军5次。1993年,参加第12届市运会游泳比赛,获8金。2001年,参加第14届市运会游泳比赛,获5金。1994年,在杭州参加第10届省运会游泳比赛,获1金3铜。
  其中,男子11岁组蛙泳全能比赛,以284.8分获金牌;破2项省10岁组纪录。1997年,在省少年儿童游泳赛上6人次破省纪录,1人次平省纪录,1人次破全国纪录。1998年9月,4人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获5金3银2铜。当年,向市级和省级训练单位输送游泳运动员56名。2003年,启蒙培养的学生张炜拓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84—2006年间,学校6次被命名为“区级(游泳)传校”,4次被命名为“省级(游泳)传校”。1985年,获“全国体育(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8年度,获“浙江省体育传校先进集体”“宁波市体育传校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获“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体育组长张自康被评为“全国体育传校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游泳)裁判”。体育教师包鹤年被评为“浙江省体育教育优秀工作者”。2009—2015年,均是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市级训练点。
  小学生足球传校翰香(仓基街)小学 翰香小学足球训练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9—2005年,组队参加区、市、省、全国和中日小学生足球赛计82次,获区小足赛冠军16次,市小足赛冠军10次、亚军7次,省小足赛冠军1次、季军2次,全国小足赛第六名1次,中日小足球友谊赛平局和胜局各1次。1983年8月,队员陈勇被《中国少年报》评为“全国南方少先杯小足球赛最佳左边锋”。1982年度被评为“宁波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985年、1994年两次被命名为“区级足球传校”,1998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98年、2001年、2003年、2005年4次被命名为“市级足球传校”。体育教师兼足球教练任舍予被评为市优秀教练员和省优秀足球裁判员。2009—2013年,均是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2013年,与解放南路小学合并,迁往莲桥第新址,仍称“翰香小学”。
  田径传校广济中心小学 2010—2015年,均为宁波市级训练点(田径)。2012年,偃月街小学并入后,又增加为网球传校。
  网球传校偃月街小学 2003年,由原市级田径传校转训“短式网球”,成立小学生网球队,每周训练6次,每次2小时,早训、夏训、冬训,当年不断。是年,参加市传校网球赛获男女团体冠军,包揽男女单打前4名。2004年,校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青少年短网赛,获女单、女双第三名,男双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三名。2003年,开办短式网球训练队。2004年、2005年,获市传校网球赛男女团体冠军。5名小队员被选入市网球中心训练。2006年,在第十三届省运会网球赛上,获女团第二名,男团第四名,短网男子单打第二名。教练胡胜伟(后任校长、协理员)4次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和“宁波市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3次获“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和“浙江省优秀体育裁判员”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裁判员。学校4次被命名为“区级田径传校”,两次被命名为“市级田径传校”。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被命名为“市级网球传校”。2012年6月,与广济中心小学合并。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