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3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55
页数: 14
页码: 524-5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街道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民间体育传统、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设施、学校体育等。
关键词: 月湖街道 体育 科技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1954年,城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建“劳卫制”等级锻炼小组。1956年后,月湖辖区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及其他小型体育活动。辖区居民中有晨跑、武术等自发健身体育锻炼。1957年,湖西、县学街道组队参加宁波市首届居民体育运动大会。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项民间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拳、操、剑、舞、气功等各流派的民间教习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的体育事业进入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的新发展阶段。
  第一节 民间体育传统
  古代民间体育活动多寓于庙会、节庆活动和练武、比武之中。14世纪至当代,流行于境内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民间武术(太极拳、内家拳、木兰拳、气功),休闲体育(钓鱼、风筝、信鸽),传统游戏(跳绳、拔河、踢毽子)和棋牌活动(围棋、象棋、麻将)等四大类。
  武术 武术即技击术,又称武艺,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可称为国术。武术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秦时,境内民间已有角抵和手搏,比武时已有裁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斌(原紫薇巷人)世袭宁波卫指挥使司后所(驻地在今镇明路大方岳第北侧)副千户之职,于任上考中己未科武科举会试第一名,是境内首个武状元。戚继光抗倭时结识杨斌及其同门师兄张松溪后,共编戚氏长拳即南兵拳(宁波架)。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世居广济街,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归乡后所撰《搏者张松溪传》载:时城内(鄞县城厢,今海曙区境)有拳师张松溪,名出边(边诚,慈溪人)上。倭乱时曾与少林僧在迎凤桥(即今迎凤街)酒楼比武,张“袖手而坐,一僧跳跃来蹴,张稍侧身,举手而送之。如飞丸度窗中,堕重楼下,几死”。沈一贯称其法秘传为“勤、紧、径、敬、切”内家五字秘诀。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等的完美结合,发展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太极拳是境内居民晨练和广场体育表演的拿手项目。爱好者中多练陈式、杨式,吴式次之,简化24式在中老年初学者中流行。2003年12月,市武术协会于月湖畔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设立市太极馆。
  月湖街道以晨、晚练点为基地,扩展太极拳锻炼人群。月湖盛园为太极拳骨干培训基地,月湖景区菊花洲、月坛、月园、竹洲为太极拳推广基地。2012年3月18日,在海曙区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交流中,月湖街道获团体一等奖。2013年,月湖街道荣获海曙区太极拳剑比赛一等奖。
  麻将 麻将即四人骨牌博戏,江南称“马吊”,至清中叶定型为麻将。清初鄞人李邺嗣(1622—1680)著有《马吊说》。至清末,麻将在域内有所创新。清末民初,杭县人徐珂所撰《清稗类钞》载,世居宁波城内蒋祠巷(今月湖盛园内)的陈政钥(字鱼门)改纸牌为竹骨牌。蒋祠巷旧居居民皆知“屙老爷(陈鱼门)发明麻将”。清光绪初年(1875),麻将由宁波江厦延及津沪商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麻将一度被视为赌博形式而隐匿民间。80年代中后期渐趋公开。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审订制定《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后,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健康麻将迅即在城乡兴起。2001年2月,市麻将运动协会在迎凤街25号成立。6月,宁波首家麻将博物馆在湖西马衙漕的陈氏宗祠开馆,日本125人代表团抵甬参加落成仪式和麻将比赛。境内营业性棋牌室发展迅速,宾馆饭店利用客房辟建的棋牌室占半数以上。2001年5月,辖区有棋牌类经营户24家,2004年8月发展到119家,大都以麻将为主。另外,各社区老年活动室,都有数台麻将桌可供人们娱乐休闲。麻将活动成为民间一大休闲娱乐项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第二节 全民健身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加强群众体育活动。1957年,湖西、县学等街道组队参加市首届居民体育运动大会。1986年,无极健身球运动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20世纪90年代初期,境内社区群众于住地附近自发练习拳、操、剑、舞,健身活动初具规模。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始,宁波政府倡导发展社区体育。1996年月湖街道成立群众体育联谊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1997年后,街道每年组织辖区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参加街道单项体育竞赛和综合性运动会,举办社区体育运动会。2003年7月,月湖街道组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五洲杯”社区健身路径比赛。
  1997年,海曙区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区内5个街道都建有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协调性组织。月湖街道的此组织为“体育联谊会”。体育锻炼开始成为市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体育更是蓬勃发展。街道多次在月湖景区内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展示。1997年,街道被授予“浙江省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镇明中心小学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辖区居民群众的晨、晚间锻炼点有月湖公园、天一阁、范宅、望湖桥等20多处,每个点参加者多则七八十人,少则二十几人。街道获海曙区“百人健身日”活动优秀组织奖。2001年7月,街道组队参加市“百户家庭健身大赛”,获团体第三名。2002年6月,街道组队参加市家庭运动会,获团体第四名。2002年,月湖街道被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街道组队参加宁波市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获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蹴球团体总分第二名。是年6月,街道组队参加海曙区全民健身路径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并代表海曙区参加宁波市全民健身活动月健身路径比赛。
  2003年,月湖街道组队参加市第一届社区运动会,分获乒乓球、蹴球团体第一、第二名。7月,参加省“五洲杯”社区健身路径比赛,张胜九获男子单杠第一名,王才良获男子双杠第一名,卢蔚获女子扭腰第二名。2004年,街道获“全民健身月(健步走)优秀组织奖”。2006年6月,街道表彰35户全民健身好家庭。
  2007—2011年,街道多次被授予“宁波市群体先进集体”;2008—2015年,街道连续8年在月湖景区举办“我健身我快乐”环月湖健步走活动和“激情飞扬魅力月湖”特色团队展示。2009年5月,街道在月湖景区月园举办“串起童年的回忆”老游戏运动会,挖掘老墙门文化特色。2010年4月,“激情飞扬魅力月湖”月湖街道社区精品团队暨环月湖健步走,社区文体爱好者260人参加。
  2012年6月,在月湖菊花洲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十八式太极拳培训,100多人参加培训。7月,在月湖盛园举办“月湖街道创建浙江省太极之乡”成果展,有8个晨练点,120人参加展示。8月,在月湖公园的菊花洲,开展全国第四个全民健身日活动,8个街道、健身气功站点等近600人参与。是年,月湖街道被授予“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11月11日,月湖街道的250多名中老年居民参加“走出健康走出幸福”环月湖快乐舞步健步走活动。这次活动是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的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分会场活动。队伍中有红旗队、腰鼓队、方阵队,口号分别是“摆动双臂,迈开双腿,走出健康,走出幸福”“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我锻炼,我健身,我快乐”。《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波电台、宁波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此做了报道。是年,月湖街道被授予“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称号。
  2011—2013年,月湖街道利用月湖景区、月湖盛园及境内小学等单位场地开辟20处晨、晚锻炼点。这些晨、晚锻炼点面积有300—500平方米,配备指导员和音响设备,锻炼项目有太极拳、剑,广场舞,交谊舞,健身球等。其间,街道共建成10个室内外健身活动点,举办球类活动9次、田径运动会6次、水上项目4次、拳操活动34次以及各种趣味群体活动360余场。组织36人参加省、市、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设各类辅导培训班126期,共分发各种资料6500多份,受益群众有12000余人。坚持每两年组织举办一届辖区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会和家庭趣味运动会。2014年,平桥、迎凤、县学、梅园、太阳五个社区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浙江省体育俱乐部”称号。2015年1月,组织中老年健身球操(11套)培训,社区体育骨干50人参加培训。5月,月湖街道荣获海曙区第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73式太极拳、功夫扇团体赛金奖、健身气功团体比赛银奖、健身球操团体套路比赛银奖、体育道德风尚奖。6月11日,2015年海曙区全民健身月暨第三届老墙门运动会在月湖盛园举行。全区8个街道176名运动员参加了跳房子、康乐棋、滚铁环、打陀螺、集体跳长绳、集体踢毽子、齐心协力等7个项目的比赛。11月,海曙区体育局、区老年体育协会联合举行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暨浙江省首届生态运动会海曙区环月湖健步走活动,300余名群众共同参与。
  老年体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年体育活动逐步发展。起初在体育意识较强的知识分子中进行,后来逐步由分散的个体活动扩大为群体活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确立,部分生活有基本依靠的老年人在街巷庭院自发进行散步、跑步、掼手、弯腰、踢腿、拍打肢体等简便运动。1981年,城区老年体育活动出现有组织、有指导、有激励的新格局。
  1987年,原县学、湖西街道老年体育协会(以下简称“老体协”)成立。1993年底,月湖街道辖区居委会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小组,并先后成立项目不一、规模不等的居委会老年健身队。自1989—2015年,街道参加区老年人运动会共11届次。月湖街道在2001年区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2003年区首届社区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明月舞蹈队荣获浙江省排舞大赛金奖、宁波市排舞大赛金奖。1994—2015年,连续举办10届街道老年运动会(含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届有项目8—10项,有五禽戏、健身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太极剑、垂钓、广播体操、木兰拳、门球、乒乓球、大秧歌、太极柔力球、飞镖等。
  1990年10月,县学街道老年体育协会被授予“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月湖街道被授予“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街道”称号。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太极拳剑)”称号。2014—2015年,月湖街道荣获“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先进街道”“海曙区老体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职工体育 民国时,有些大企业会组织篮球、足球、乒乓球比赛,其他如搬运等行业工人则有练武术、举石担等锻炼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职工开展广播体操、拔河、游泳、长跑、棋牌类、军体射击类、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比赛。1951年,开展以广播体操为主的职工体育。1953年,境内机关职工举行工间操,商店职工开展开门操,工厂职工进行班前班后操。1966年4月,宁波市举行开门操评比活动。此后,第一医院职工队、镇明中心小学教工队等都曾在历次比赛中获奖。1984年,宁波第一医院被省总工会、省体委联合评为“浙江省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国民体质监测 2011年11月、2012年3月,月湖街道为配合海曙区体育强区的创建,委托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体质监测部门,分两次对辖区各机关部门、学校、社区、企业进行抽样测试,共测试1300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141人。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围度、身体质量指数)、身体机能指标(血压、肺活量、台阶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标(握力、背力、纵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3个方面的指标。体质总体水平合格372人(占比28.6%),良好555人(占比42.7%),优秀359人(占比27.6%),不合格14人(占比1.1%)。部分被测试人员体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柔韧性差,身高和体重比例失调,心肺功能弱。
  第三节 体育设施
  北宋庆历八年(1048),县令王安石创办县学(原孔庙,今海曙区县学街第一医院址),并建射圃一处。清末民国初,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传入我国,中学和较大工厂先后开辟简易体育场地。民国时期,宁波仅有射圃改建的市立运动场,而无公共运动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更新尤为显著。至2008年,境内所有中小学都拥有全塑化运动场。社区体育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完备。经营性体育设施也有长足的发展。
  社区体育设施
  1995年以前,境内住宅小区大多为敞开式老小区,基本没有公共体育配套设施。1998年,迎凤社区建成街道第一个全民健身点(苑)。2002年初,在镇明路631弄1—3号建成面积500平方米的“月湖健身俱乐部”,内设乒乓室、棋牌室、体育健身器材室等。同期在镇明路108号(月湖街道办事处内)建成“月湖文体活动中心”,面积200平方米,有摄像、投影、专业音响、健身器材、体质测试器材、电教化设备等。月湖街道还利用月湖景区、月湖盛园、小学操场等较大场地,开辟22个健身人群相对集中的晨、晚练点。2011—2013年,街道用于体育事业的经费达30多万元,硬件设施投入100多万元。先后建立500多平方米的“月湖明珠文体活动中
  心”,300平方米的“月湖星光俱乐部”和5处设施齐全、总面积达13260平方米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至2015年,月湖街道7个居民社区以及月湖景区,按8—10种健身器材为一个点的标准,共建有健身点11个(更新1个),覆盖率157%。健身点安装有扭腰器、臂力器、上肢牵引器、压腿架、单杠、双杠、天梯、水车、滚筒、浪木、浪桥、荡椅、太空漫步器等健身器械。
  学校体育设施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堂(学校)一般借用寺庙、义庄、旧书院、旧学堂、民房、庵堂、墓庄等作校舍,极少数辟有小操场供做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校舍不断更新扩大,但体育场地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系统办学不断出现,学校总量速增,教育用房紧缺,无暇顾及体育场地的配套建设。1988—1998年,10年间,海曙区文教局实施“合并学校、扩大规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措施,学校总量减少,办学规模扩大,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略有增加,但总体状况未能改观。百年老校镇明中心小学,建校之初有一块小小的操场,1986年建一室外泳池。60米直道设在一条3米宽的甬道上,校运会和业余田径训练常需借用宁波二中的操场。1995年,市教委作出“新校建设须配有60米直道和200米环道”规定,当时小学包括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小学无一达标。此后教育经费成倍增长,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广济中心小学、镇明中心小学达到1995年市教委的规定。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较少,为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区教育委员会联合提出学校部分资源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达100%。2005年,区教育局明确学校室外运动场地和室内体育馆(用于社区组织集体活动),早晚各两小时(双休日为上下午共约8小时)对外开放。
  经营性体育设施
  1988年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始经营体育项目。初期以占道营业的台球、电子游戏机居多,以后逐步增加活动项目,主要有室内乒乓、游泳、健身健美、轮滑、保龄球和湖面游艇等。1997年后,棋牌类活动兴起,不少宾馆饭店将客房辟为棋牌室,扩展经营,多为个人或合伙承包。
  宁波市太极馆 成立于2002年8月,地址在三支街46号吴氏宗祠后井。主要致力于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太极拳竞赛和表演活动,培养太极拳运动人才。有资深教练30名,辖有大红鹰武术队、太极推手队、太极拳表演队等。2006年,在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上,方忠获得中年组42式太极剑金牌,王汝妃获太极拳青年组42式太极拳金牌。此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先后组团出访美、日、韩、法、意、德、澳等国交流献艺,多次接待国外来访的武术团体。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
  宁波棋院 地址在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1999年3月,注册围棋协会。2004年9月,挂匾成立宁波棋院,由中国棋院原院长陈祖德题写匾名。是群众性围棋训练、比赛的基地,对外交流的窗口。至2009年,全市学围棋的人口数量在10万人以上,有围棋七段、六段、五段各一人。2001年,被浙江省体育局评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浙江省体育总会评为“浙江省体育社团先进单位”。此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多次组团去日本、韩国等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交流。2015年,迁往横河街4号宁波市体育社团服务中心内。
  宁波航模协会 地址在马衙街48号。致力于推广青少年航模活动并进行辅导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等。后迁往解放北路91号。
  宁波市体育俱乐部 成立于1986年,地址在镇明路640号。前身为国防体育俱乐部,管理战船、大桥、儿童3个游泳池(旱溜冰场),设置台球房、棋牌室并向群众开放,还开展游泳、羽毛球、棋类、航模等项目的中小学生业余训练。1993年,因城市改造,迁往大沙泥街。1997年,迁往迎凤街21—25号9楼。2003年8月,更名为“宁波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编制20人。体育俱乐部成立后,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2002—2005年,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迁往蓝天路406号。
  海曙区体育俱乐部 1995年,区财政投入装修费50万元,由区文教局无偿调拨原戒珠巷22号市第二幼儿园后幢二层四间木结构瓦房并改建。1996年8月开业。楼上设棋牌室、办公室,楼下设台球房、钓鱼池。1998年底,拆除停办。
  海曙区文化馆月岛分部 1987年,休闲性文体活动的市场机制初起。1988年夏季夜晚,柳汀街、和义路、高塘路、宁波剧院前等道路或人行道较为宽敞、人流相对集中地段,涌现大量占道营业的个体台球、电子游戏机、康乐球、射击机等街头摊点。后来,文体、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上述无证经营,将持证经营户引至区文化馆月岛分部等室内或相对封闭的场所集中营业。该分部设立于1985年,地址在镇明路365号,设有桌球、旱溜冰、音乐茶座、录像放映、书刊出租等文化娱乐活动。后迁往灵桥路219号。
  宁波市围棋协会 1989年4月,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社证字第060281号。位于三支街46号。业务范围:围棋类培训。
  宁波市风筝协会 1991年11月,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社证字第070254号。位于柳汀街青少年宫内。业务范围:培训、活动、组织各级比赛。
  宁波市篮球协会 1991年4月,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社证字第070141号。位于中山西路169号,属市体育总局主管的全市性专业协会。业务范围:为篮球爱好者组织开展篮球比赛等活动。
  宁波市舞弈五子棋俱乐部 2010年6月,由宁波市舞弈五子棋俱乐部筹备委员会申报,宁波市体育局同意,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民证字第070036号。位于柳汀街青少年宫内。业务范围:五子棋培训、比赛。
  宁波市象棋协会 1994年12月,宁波市体育总会同意,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社证字第070319号。位于三支街46号,属市体育总会主管的全市性专业协会。业务范围:象棋类培训。
  宁波市业余围棋学校 成立于1999年。2001年7月,由宁波市业余围棋学校申报,宁波市教育局同意,经宁波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予以命名,登记证号:浙甬民证字第010035号。位于三支街46号。所属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业务范围:围棋类培训。
  第四节 学校体育
  北宋王安石“因庙为学”,开辟射圃,为境内开展学校体育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重视学校体育。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体育实施战时体格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得到蓬勃发展,举办各类运动会,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运动优秀人才。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清廷《奏定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和中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境内体操课初等小学堂每周4节,多做游戏和徒手操等。高等小学堂每周3节,以授普通体操为主,也授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中学堂每周2节,被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以兵式体操为主。境内镇明中心小学、翰香小学均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宁波市第二中学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
  民国初期,提倡国民教育,培养尚武精神。初等、高等小学堂每周设体操3课时,仍以兵式体操为主。民国八年(1919)起,高等小学堂体操课中兵式体操逐步减少,改以普通体操、田径、球类和游戏等内容,教学较为松散。后体操课废除兵式体操。民国十二年(1923),学校实施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体操课一律改为体育课,每周2课时,内容为普通体操、田径、球类、国术和游戏,并授以体育运动基本方法,欧美现代体育教学开始传入境内学校。境内中学成立体育部,聘用有体育专长的教师任课。设置体育课教学研究会,由体育教员、军事教官和童子军教练员组成。民国二十一年(1932),按《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体育课每周教学时间为低、中年级150分钟,高年级180分钟,另有课外活动时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小学规程》规定,体育不及格者不得升级或毕业。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起,按教育部《修正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与音乐课合并成游唱课。民国二十九年(1940)起,境内国民小学大多配有乒乓、铁环、小皮球、毽子、滑梯、跳高架,中心国民学校还有铅球、排球、足球等。少量设施不足的小学,体育课常做游戏或改为自由活动课。体育锻炼男女生分开,男生项目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国术、田径、器械操、游泳等,女生项目有舞蹈、国术、网球等。抗日战争期间,中学体育课实施战时体格锻炼办法,增加射击、刺杀、投弹等国防体育训练内容,举行爬山、游泳、摇船、拔河、越野赛跑、长途行军等活动,并进行防空、防火、防弹、防毒的“四防”演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体育教学逐步恢复正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成为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贯彻教育部《中学暂定教学计划(草案)》,体育课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初中、高中均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内容有队列训练、体操、田径和球类。各中学普遍开展课间广播体操。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以体力劳动替代体育课倾向。1959—1961年,学校体育活动贯彻“重控制、轻提倡”原则,以广播操、乒乓球、棋类等活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为主,停止大运动量项目训练。1963年,小学执行《浙江省小学体育科成绩评定的办法及标准》,成绩评定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体质增强情况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为考核内容,有的学校恢复运动队训练。“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改称军事体育课,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增加军事操练和野营拉练的内容。1973年后,中小学体育教育复称体育课。1979年,各校普遍实行体育每周“两课”(两节体育课)、“两操”(每天做早操和课间操)、“两活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1982年起,境内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贯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普及为主、经常性锻炼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要求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称“达标”活动,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规范。1997年9月,海曙区教委、体委发出《关于开展两个条例(体育、卫生)检查评估的通知》。镇明中心小学达到“实施两个条例”合格学校标准,成为市首批实施两个条例的合格学校。2000年起,各中小学校加大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按照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育改革的研讨及实践。提倡“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取消体育笔试,按大纲要求综合评分,其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40%、运动技能技巧占50%、到课率及课堂表现占10%。
  课外体育活动
  这里仅指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民国二十一年(1932),按《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除每周规定时间体育课外,尚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教育局贯彻教育部关于《按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通知,中学各校成立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业余运动小组,学生课外活动初步形成制度。
  1956年,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有跳绳、跳高、投环、秋千、乒乓、皮球、板羽球、滚铁环、跳橡皮筋、爬绳等。活动时间为每周4个下午的课后30分钟。1990年秋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校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课外航模运动也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境内学校航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宁波市航空、舰型俱乐部成立,中小学开展航空、船舰模型活动。1953年,部分中小学校在劳作课和科技小组中开展制作纸、木、铁制小船和帆船等活动,并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海模型比赛。2009年,宁波二中翔鹰青少年俱乐部被评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1年10月,广济中心小学在宁波市第二届科技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体育竞赛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初九、初十,境内小学运动员入组县队,参加在江东大校场举行的宁波府属五县学校运动会(亦称丙午运动会)。设有徒手体操、哑铃、跳栏、竞走、铁杠、铁饼、跳高、撑竿跳高等38个项目,是境内学校参加的宁波最早的校际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校的体育竞赛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除举办校运动会及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外,20世纪80年代末起,部分学校增加以达标项目为主的达标运动会。1956年10月,宁波市第二中学学生陈合传自制弹射式模型滑翔机参加宁波市首次航模运动大会,以飞行时间9′17″5成绩获第一名。该校航模小组活动照片曾刊于《解放军画报》。1957年,该校学生陈合传、曹自立、陈哲良、张益余4人参加全国航空模型分区赛获第五名。1958年7月,该校学生路甬祥(后任中科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参加省少年航模赛获优胜并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后赴南京航空学院参加全国分区赛获三级牵引机第二名。1999年9月16日,路甬祥视察区青少年宫科技活动时回忆:“航模制作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受益无穷。”镇明中心小学自1989年始每年举办田径、达标、游泳三个校运会,每年暑假开展游泳“双包”(包会、包安全)活动,制定学生游泳达标标准,月月举办广播操、眼保健操、踢毽子、跳绳、30米迎面接力赛、拔河等小型比赛。
  1993—2006年,镇明中心小学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12届保持校田径总分第一名,在2001年第18届区小运会上,7项次破区纪录。
  2009年,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获得小学组团体第一名的是镇明中心小学。在海曙区实验学校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镇明、广济中心小学分别获得(小学组)第一、第三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海曙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得(大校组)第一、第三名。12月,海曙区汇总各学校2009年度竞赛总分,评出前六名学校,小学组前两名是镇明、广济中心小学。宁波二中学生获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800米、1000米、1500米第一名。
  2010年,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镇明中心小学获(小学组)第一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第五届海曙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海曙实验学校承办的宁波市第二届科技体育运动会上,来自各县(市、区)的53所学校的724名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广济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宁波二中学生获2010年宁波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助推滑翔机(中学男子组)一等奖;浙江省青少年航天模型锦标赛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一等奖;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青年组航天伞降模型飞机第一名。在慈溪职业高级中学举行的2010年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宁波二中15名运动健儿参加16个项目的角逐,取得2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3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以116分的好成绩获直属高中组(20所)团体总分第五名。
  2011年,在镇明实验校区举行的海曙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镇明中心小学获(小学组)第一名。在东恩中学举行的海曙区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第一名。在慈城中学举行的2011年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宁波二中代表队发挥出色,取得了5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5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并以156分的好成绩获直属高中组(21所)团体总分第三名。是年,宁波市第二中学获宁波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无线电测向青年组团体第一名。
  2012年,在东恩中学召开的海曙区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大校组)第一、第三名。宁波二中在宁波市大中学生定向比赛中获(高中组)第一名;在宁波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高中男子团体第一名、高中女子组第一名、混合团体第一名。
  2013年,在宁波市网球中心举行的宁波市青少年短网比赛中,由广济中心小学等学校的18名选手组成的海曙区代表队,获得3金6银2铜,并以总分68分名列金牌和团体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海曙区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广济中心小学获(大校组)第一名。宁波二中学生分别获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定向比赛高中男子组、女子组第一名。
  2014年,宁波二中学生在第六届宁波市科技体育运动会上,获遥控快艇模型追逐竞赛中学男子组一等奖,橡筋动力飞机中学男子组、女子组一等奖。
  2015年,在前一个市运会周期(2011—2015年),广济中心小学许维斌老师获得“宁波市百佳体育人”称号。在海曙区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广济、镇明中心小学分别获(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第三名。宁波二中学生获浙江省青少年航天航空模型锦标赛第一名,宁波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航空模型比赛、车辆模型比赛第一名。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世纪末,西方现代体育从教会学校传入宁波,境内学堂由开设体操课到设置体育课,开展以田径和球类为主的学生体育运动。
  20世纪50年代,镇明中心小学课余游泳运动队开始训练。到90年代,在区小学生游泳比赛中数十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在市赛中多次获得团体第一名。1965年,市体委、教育局开始对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校”)进行布局,并以传校的开办和管理在全国会议作专题介绍。1997年1月,区教育(体育)局制定并公布《海曙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评定镇明中心小学、广济中心小学、偃月街小学为田径传校,其中省级传校1所(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市级传校2所(偃月街小学——田径、广济中心小学——足球)。
  传校的竞争发展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了青少年课余训练。1995年、1998年、1999年,由镇明中心小学和新芝小学游泳队员为主组成海曙区队,参加市小学生游泳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和个人金牌多枚。1986年,镇明中心小学被国家体委、教委评为“全国体育(游泳)传校先进单位”。1998年10月,市教委、体委联合行文确认境内宁波市第二中学、偃月街小学(田径)和翰香小学(足球)为市级传校。2005年,镇明中心小学被评为“2002—2003年度市级训练点先进单位”“浙江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2007—2008年,市级训练点: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市级传校:翰香小学(足球)、偃月街小学(短网)。区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篮球)。2009—2010年,市级训练点: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市级传校、区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广济中心小学(短网)。2011—2015年,镇明中心小学(游泳)、广济中心小学(田径)被列为市级训练点,广济中心小学(网球)被列为市级传校,镇明中心小学(羽毛球)被列为区级传校。2012年,宁波市第二中学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
  游泳传校镇明中心小学 该校游泳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9年9月,组建校小学生游泳队。启蒙培养的学生潘维成,在1972年全国游泳比赛中,获女子100米仰泳金牌并破全国纪录;1974年9月,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获100米仰泳第5名。1976年,校游泳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青少年游泳比赛。1989年,投资16万元建造长25米,宽12米的4泳道室外游泳短池一座,是海曙区首个学校室外游泳池。此后,校内班班组建游泳队。学校订立学生“游泳达标”制度(能独立游完5—25米为达标),暑期开展游泳“三包”(包学、包会、包安全)训练。1988年,学校有少年级运动员32名,三级运动员22名,二级运动员4名。1989年,全校67%学生游泳达标。1986—1997年,10次组队参加省游泳传校比赛,获团体冠军、季军各1次,亚军5次。1993年,参加第12届市运会游泳比赛,获8金。2001年,参加第14届市运会游泳比赛,获5金。1994年,在杭州参加第10届省运会游泳比赛,获1金3铜。
  其中,男子11岁组蛙泳全能比赛,以284.8分获金牌;破2项省10岁组纪录。1997年,在省少年儿童游泳赛上6人次破省纪录,1人次平省纪录,1人次破全国纪录。1998年9月,4人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获5金3银2铜。当年,向市级和省级训练单位输送游泳运动员56名。2003年,启蒙培养的学生张炜拓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84—2006年间,学校6次被命名为“区级(游泳)传校”,4次被命名为“省级(游泳)传校”。1985年,获“全国体育(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8年度,获“浙江省体育传校先进集体”“宁波市体育传校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获“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体育组长张自康被评为“全国体育传校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游泳)裁判”。体育教师包鹤年被评为“浙江省体育教育优秀工作者”。2009—2015年,均是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市级训练点。
  小学生足球传校翰香(仓基街)小学 翰香小学足球训练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9—2005年,组队参加区、市、省、全国和中日小学生足球赛计82次,获区小足赛冠军16次,市小足赛冠军10次、亚军7次,省小足赛冠军1次、季军2次,全国小足赛第六名1次,中日小足球友谊赛平局和胜局各1次。1983年8月,队员陈勇被《中国少年报》评为“全国南方少先杯小足球赛最佳左边锋”。1982年度被评为“宁波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985年、1994年两次被命名为“区级足球传校”,1998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98年、2001年、2003年、2005年4次被命名为“市级足球传校”。体育教师兼足球教练任舍予被评为市优秀教练员和省优秀足球裁判员。2009—2013年,均是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2013年,与解放南路小学合并,迁往莲桥第新址,仍称“翰香小学”。
  田径传校广济中心小学 2010—2015年,均为宁波市级训练点(田径)。2012年,偃月街小学并入后,又增加为网球传校。
  网球传校偃月街小学 2003年,由原市级田径传校转训“短式网球”,成立小学生网球队,每周训练6次,每次2小时,早训、夏训、冬训,当年不断。是年,参加市传校网球赛获男女团体冠军,包揽男女单打前4名。2004年,校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青少年短网赛,获女单、女双第三名,男双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三名。2003年,开办短式网球训练队。2004年、2005年,获市传校网球赛男女团体冠军。5名小队员被选入市网球中心训练。2006年,在第十三届省运会网球赛上,获女团第二名,男团第四名,短网男子单打第二名。教练胡胜伟(后任校长、协理员)4次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和“宁波市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3次获“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和“浙江省优秀体育裁判员”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裁判员。学校4次被命名为“区级田径传校”,两次被命名为“市级田径传校”。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被命名为“市级网球传校”。2012年6月,与广济中心小学合并。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