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3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K917;G122
页数: 21
页码: 495-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周边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境内文物丰厚,历史遗存众多。随着旧城改造,城市升格,文物管理和保护诸问题凸显。为有效保护不可移动的地面文物,月湖街道建立一支以街道、社区干部和社会各界热心文保人士为骨干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对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程及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监管。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

月湖周边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境内文物丰厚,历史遗存众多。随着旧城改造,城市升格,文物管理和保护诸问题凸显。为有效保护不可移动的地面文物,月湖街道建立一支以街道、社区干部和社会各界热心文保人士为骨干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对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程及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监管。
  第一节 文物古迹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宁波市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后,宁波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10余年间,文物保护部门摸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护古城风貌,又能保证城市设施现代化的途径,城市道路建设多次为文物建筑让路就是一例。拓宽后的柳汀街,街路在居士林、关帝庙、尚书桥、陆殿桥、牌坊前拐弯,保护了一批文物建筑。1997年,制定《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市区内划定6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有月湖历史街区。
  1998年起,宁波市政府投资6亿元进行月湖景区改造工程。月湖边有10余处古建筑被保留下来,并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有效修葺。
  2003年,修订《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2个“历史建筑群”,辖区内郁家巷历史建筑群为其中之一。2005年10月,海曙区对境内的历史街区和街区以外的历史建筑进行规划,并划定紫线。月湖历史街区、郁家巷历史街区属规划划定的历史街区。
  月湖历史文化景区
  于1997年12月被公布为宁波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月湖位于宁波城区西南部,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60—100米。现有水面6.5公顷,是宁波古城内现存唯一的大面积水域。月湖在宋代已形成“十洲”胜景,历来是学者讲学、市民游息之处,现存文物史迹较为集中,是浙东的文化学术重地。保护区的范围,东至镇明路,北抵中山西路,西南面临北斗河,总面积96.7公顷。保护的重点为“四岛”及环湖景观,严格保护现有水面、湖畔共青路、桂井巷、桂井街等地的传统街巷及民居,严格控制外围新建建筑的高度,使之成为风光优美、具有月湖传统风貌的文化景区。月湖历史街区、郁家巷历史街区均在本景区内。
  月湖历史街区 紫线范围:东至镇明路,南到三支街,西临护城河,北抵中山西路,总面积87.97公顷。保护目标:以天一阁为龙头,严格保护月湖现有水面及湖畔传统风貌,“四岛”及环湖景观。重点保护建筑轮廓线和高墙深巷、青灰瓦墙的传统风貌;保护天一阁周围及中营巷、青石街历史风貌,共青路、桂井巷、桂井街地块高墙深巷的传统街巷风貌与民居,花屿岛民居及银台第等传统建筑。保护措施:月湖西岸保护工作依据《月湖(西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月湖西区保护改造详细规划》执行。月湖东岸改造完成后镇明路东侧沿街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层。宁波城墙原址上建设的长春路,设立宁波城墙标志,原有城门处设城门标志。护城河西岸限制建造高层建筑,沿河进行绿化建设。
  郁家巷历史街区 紫线范围:东南到解放南路,西至镇明路,北到大沙泥街,总面积2.60公顷。保护以盛氏花厅为核心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保护白水巷、带河巷高墙深巷的传统风貌。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按其历史原状修整,恢复后期改建建筑,拆除后期增建建筑,疏解人口。核心保护区外的建筑逐步拆除,新建建筑必须与核心保护区内的保留建筑相协调。街区外围的建设控制保护要求镇明路、解放路、大沙泥街的街区周边路段,不准建设高层建筑。镇明路西侧的现有建筑其面向街区的立面进行改造,建筑形态如色彩与街区内文物建筑相协调。
  月湖盛园 位于郁家巷历史街区,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区域内聚集众多的文物和传统类建筑,其中3处区级文保单位(盛世花厅、灵应庙、李氏宗祠)、2处市级文保点(陈鱼门故居、杨坊故居)、15处保留建筑,组成一个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完整历史街区,既保留原有江南院落风貌,又赋予其新的商业经营价值。
  镇明岭庙
  位于镇明巷22号,东接镇明巷住宅区,南临镇明巷,西至镇明路,北依兴业银行。庙属明清风格建筑,坐东朝西,正殿为硬山式三开间平屋,占地面积269平方米,由山门、前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组成。其南隔巷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其西隔路有院士林及园中园——月园。该地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宋元禧年间(1017—1021),民间约定俗称并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宋元禧年间,明州郡守李夷庚浚清澜池,运土至镇明巷口,堆土成岭,时称“镇明岭”。岭旁有庙,祀六邑城隍之神,故称“镇明岭庙”。该庙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当年不少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人从海路出发到宁波之后,就集居在此一带,这里便是他们在中国境内的根据地和落脚点,因为在此居住办公既能联络内地,又便于出海远航,既便于办货购物又便于抛泊船只。因此小小镇明岭庙在当时的日本和韩国有着不小的影响,它同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保持重要的联系。2005年8月被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2007年大修,始恢复外貌。
  碑刻保护
  月湖周边是宁波市碑刻最多最集中的场所,其中唐会昌四年(844)“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并序”碑,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这些碑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称为“石头书”和“活化石”,富有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境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了许多礼仪、传说、知识、技能和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祭祀和节庆的习俗,又如做汤团、包粽子、写春联、行灯会等传统风俗。这是他们对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的表达,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代代传承。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在变化创新,但人们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历史感始终不变。月湖周边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
  古籍修复技艺
  自发明造纸技术以后,纸张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传递者,在纸质修复技术上中国也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宁波天一阁拥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设施,并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纸质类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和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称号。天一阁的纸质修复中心一般有两种修复方式,一种是现代修补方式,在实验室中通过纸张分析检测,用化学手段造浆修补;而另一种是中国传统修补方式,也是天一阁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方式。
  天一阁现藏古籍30万卷16万册2.2万余种,善本古籍5000余种3万余册,其中约40%的古籍因虫蛀、鼠噬、絮化、酸化、老化、断线、缺损等病害需要修复。拆书、洗书、补书、折页、喷水、剪页、压平、捶书……每人一个工作台,上面架着一盏台灯。手边一盆打稀的糨糊,糨糊里泡一支毛刷。取备用纸,用手撕出一角,蘸上浆糊,衬托在破洞背面,再将多余部分移去,熟练细致地完成每一道修复程序。修复破损书页视情况而定:如果只是填补一下轻微破损的话一天可以修复10页左右;如果情况严重,也许花一天时间,只能修补一页。拿一本出版于1549年的《明代科举录》为例,因为虫蛀、受潮、霉变等原因,经历近500年的岁月,如今这本纸质书已经变得破旧不堪。工作人员想要修补,首先要做的就是拆分书页,把这本古籍每一页都先拆开,铺平放好,再拍照留档,之后用清水冲洗书页,用多少的水,泡多久都有讲究,这里就需要技术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严谨的判断。冲洗书页之后,工作人员还会拿毛笔进行局部清洗,对冲洗时没有洗干净的部位再刷洗一遍,这样做完之后才会进行撤水处理。等书页干了之后,工作人员还会进行对齐书页、锤平书页、装订书页的步骤。最终一本整洁如新的《明代科举录》就这样出炉了。
  在2015年底,天一阁精湛的古籍修复技艺被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的重要成果《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之中,以天一阁馆藏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翰林院庶吉士敕封》的修复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古籍与文书的修复流程。
  工艺沥粉画
  沥粉画是用沥粉材质结合绘画技法而创作的工艺画,其最大的优点是线条刚劲有力,色彩明快,雅俗共赏。通过沥粉的工艺处理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装饰性,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
  沥粉画起源于东晋顾恺之的人物画,由于其是一种特殊的民间工艺美术,加之流传较少,20世纪50年代开始渐趋衰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工艺品出口业务的需要,沥粉画创作又逐渐兴起,宁波的沥粉画制作全盛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来由于社会的变革,曾经辉煌的沥粉画创作又渐入低谷。
  沥粉画传承人钱凤英,女,1945年5月出生。从艺时间50余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型展览和研讨活动,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装饰设计、浙江省赴港工艺美术展、日本国际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等。曾获国家级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类一等奖,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创作设计一等奖。她的代表作有《韩熙载夜宴图》《林则徐禁烟》《十八罗汉战大鹏》《三国故事》等。
  沥粉画的传承无正规的美术院教授,多为师生、师徒间传承,目前从事创新与学习的人已越来越少,传承已出现断层。钱凤英现在主要的精力花在对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的指导上,同时从事创作,主要为大型建筑内作壁画,如华园宾馆、城隍庙大殿、前门的壁画等。沥粉画的不同题材有不同的寓意,如传统的蝙蝠,即寓福之意;鹿暗寓禄之意;桃寓长寿之意;葫芦、芭蕉扇、宝剑、阴阳板、渔鼓、玉笛、花篮、荷花暗寓八仙之意。沥粉画主要用作匾额及楹联的四周或背景处的装饰,大型建筑物及会场、礼堂的内部装饰,也可作展览和收藏。
  制作沥粉画的材料有底板、油漆、颜料、老粉、骨胶、金粉等。老粉(作油漆底粉用)必须经过精筛,去掉杂质后备用。将固态的骨胶用水浸泡后再加温,直至融化成黏稠适度的骨胶液,将两者调和成黏度适中的沥粉,需准备绘画工具、沥粉挤出专用工具、油漆工具等。
  工艺流程有4步:1.构图。制作一块经过髹漆完备的底板,在此底板上绘出底图。2.做第一道沥粉。将调制好的沥粉材料倒入准备好的沥粉工具内即可。沥粉工具自制,类似于做奶油蛋糕时的裱花工具,通过挤压出料,依据底图需要,挤制出块面和线条。沥粉的技巧极为重要,全凭经验与感觉掌控,技艺高低直接影响作品的品质。3.色彩绘制。待沥出的粉料干燥后进行色彩绘制,这是体现画工工艺水平的关键。4.修饰。待色彩不粘手后,将每条出白的沥粉部分涂上金色或其他色彩,使整个画面协调,最后再给沥粉部分涂上保护液,一幅精美的沥粉画就完成了。
  昇阳泰宁式月饼制作技艺
  相传,元末农民军定于某年中秋起义。为防互相联络时泄密,就制成一种圆圆的油饼,下面垫的纸就写上起义信息。随着圆油饼的传送,起义信息也就可靠地传递到有关人员的手中。起义胜利后,农民军就将这种圆油饼命名为月饼,并互相馈赠,以示庆贺。以后相沿成俗,流传至今。月饼也从原有的实心,变成嵌馅子,而馅子也由早先简单的水晶馅、豆沙馅、苔菜馅等,演变成现在花色繁多的馅子,如椰蓉、五仁、蛋黄、火腿、鲍翅甚至冰激淋等。昇阳泰所制的月饼为“宁式月饼”,其历史已有80余年。
  宁式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洁耀,男,1951年12月出生,从业时间近50年。宁式月饼制作技艺在昇阳泰食品厂中主要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
  宁式月饼制作的主要原料:面粉、糖、油,猪油、苔菜、豆沙、莲蓉等馅子,发酵粉及各种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等。主要工具:面板、各种刀具、搅拌机、烘箱、烤盘、各种模子板等。制作工艺:1.用面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油、发酵粉;2.用搅拌机将面粉搅拌成酥油面团至不粘手;3.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团子,里面嵌入猪油、苔菜、豆沙、莲蓉等馅子;4.用月饼模子将它们压制成型;5.将成型的生月饼一只只放入烤盘中;6.将烤盘放进烘箱内直到月饼烤熟。
  月湖灯会
  月湖灯会相传已有800多年历史。最初一些街旁茶馆,元宵节时悬挂花灯售卖,后渐成气候,形成灯市。每逢新春佳节,官方玩赏花灯,民间制灯出售。民国时期,月湖周边民间自发举行规模大小不一的“行灯会”,年年皆有,元宵前后尤甚。元宵时节,月湖周边大街小巷灯火辉煌,萧鼓震天,各种花灯,应有尽有。随着时代变迁,此类民俗活动日渐衰减。“文化大革命”后,月湖周边每年又有灯会出现。每年元宵及中秋,辖区街道及周边居委会经常组织小学生做花灯,游花灯。1991年3月,县学街道组织“欢歌载舞闹元宵”灯会,几百盏彩灯组成的灯会队伍在锣鼓队、大头娃娃表演队带领下,沿街游行。《宁波晚报》、宁波电视台分别做了报道。
  1993年除夕,月湖街道成立一周年之际,月湖街道举办“首届月湖灯会”。街道发动25个居委会和众多的辖区单位,赶制以“月湖”为主题的数千盏各类灯饰布置在月湖公园内和湖面上,把整个公园点缀得五彩缤纷。1996年10月21日晚,在海曙区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开幕期间,月湖街道组织举办了“第二届月湖灯会”(又名“缤纷月湖夜游园会”)活动。这届灯会的发动面更广,有30多个辖区单位汇集包括宝塔灯、折叠灯、宫灯、十二生肖灯等3000多盏灯笼。除保留原先的一些品种、内容和风格外,突出辖区理念,注重吸引辖区单位参加,并以大型灯饰见长,有些落地式的灯饰,面积有十几平方米,且大多集光、电、声于一体,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第二届月湖灯会”因既创新又出彩,彰显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魅力,被评为海曙区十大文化佳事之一。1999年3月初,在海曙区举办的“九九元宵千兔灯展”活动中,街道组织的由200余只玉兔灯饰组成的“月湖玉兔映鼓楼”获区级“金兔奖”。
  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家门口元宵“放灯”“亮灯”“游灯”“玩灯”“灯展”。2009年1月2日,月湖街道组织偃月街小学、阳光小学学生70余人,在天一阁昼锦堂与天一阁博物馆联合举办“巧动双手做灯笼,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制灯师傅还在天一阁博物馆南园为游客传授灯笼制作方法。2011年2月15日,在月湖公园月园举办了“欢乐元宵魅力月湖”月湖街道2011年元宵灯会暨《牡丹灯记》首刻644周年纪念演出活动。《牡丹灯记》的演出让更多人了解月湖的元宵灯会的悠久历史传统,知道月湖区域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有3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2012年2月5日,由50余名月湖群众文艺团队组成的龙灯队、船灯队、马灯队、腰鼓队、秧歌队、大头娃娃队,在天一阁博物馆文化广场完美演绎了“金龙迎新春古阁闹元宵”广场活动。2月26日,古韵巧手队老师在天一阁博物馆为社区居民和游客进行灯笼、香袋制作培训,受训人达百人。2013年1月9日,“巧手迎新年”寒假非遗手工课堂在天一阁状元厅举办,为期3天,来自市区的80多名学生参加,这些学生通过微博或学校报名,活动内容有剪窗花、灯笼制作、做中国结,授课老师是社区文化志愿者。2月21日,“‘金蛇迎新春古韵存月湖’月湖街道2013年春·乐元宵广场活动”在月湖盛园水镜广场举办,演出的节目由月湖12支基层文艺团队自编自导,特别是发生在月湖周边的情景表演《牡丹灯记》、灯舞表演《月湖灯韵》通过不同角度展示传统文化魅力。100多位社区居民、56名市青少年宫和翰香小学的小朋友参加演出,观众1000多人。
  2014年1月18—26日,月湖盛园广场开启“同庆欢乐年共筑月湖梦”基层文艺团队展演暨乐享新春“马趣”非遗集市。民间传统手工集市有花灯、香袋、虎头鞋、串珠、春联等,还有雕版印刷、修补字画等传统工艺。2月14日(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还有来自月湖街道专业戏曲队登台献唱。现场还原古代比武招亲,有文斗、武斗、掰手腕等,吸引观众踊跃参与。然后,敲锣打鼓吹唢呐,传统花灯队跟随火红的花轿、迎亲队热闹了整条街。2015年3月3日,月湖街道组织“幸福在月湖”——家门口看大戏、猜灯谜、花灯踩街闹元宵活动。
  2007年5月—2008年11月,历时1年半时间,街道组织发动7个社区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350条,整理“非遗”项目73条。内容涉及民间文学、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十大类。普查工作名列全区8个街道前列,荣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