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6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书院
分类号: G649.299.55
页数: 2
页码: 377-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境内创立书院最早始于北宋年间,兴盛于南宋,这期间,书院主要集中于月湖周边及湖中小岛。其中宋代境内书院、顺治至康熙年间辖区内书院、同治至光绪年间境内除官办月湖书院等。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旧学 书院

内容

境内创立书院最早始于北宋年间,兴盛于南宋,这期间,书院主要集中于月湖周边及湖中小岛。
  宋代境内书院有:
  正议楼公讲舍 人称“西湖(即月湖)先生”的楼郁创办正议楼公讲舍于北宋。楼郁初居城南,在柳享设讲堂,后迁月湖竹洲(今宁波二中址),前后讲学长达30余年,朝廷赠为“正义大夫”。
  沈端宪讲舍沈焕等创办沈端宪讲舍于南宋淳熙年间,地址在月湖竹洲。沈焕及其弟沈炳和吕祖俭常会集于此讲学,全祖望称其为“竹洲三先生书院”。
  杨文元公书院 杨简创办杨文元公书院于南宋淳熙年间,地址在月湖碧沚。杨简是四明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独创“慈湖学派”。
  清初,朝廷惧怕传播反清思想,抑制书院发展。顺治九年(1652),曾令敕“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雍正十一年(1733),令各省会设书院一所。为便于控制,书院多为地方官员开办。
  顺治至康熙年间,辖区内书院有:
  月湖书院 原名“义田书院”,地址在月湖广盈仓基(今偃月街中段),顺治八年(1651)由海道副使王尔禄所建。书院置义田百余亩,设师1人,以教民间子弟中无力从师者,因而也称“义田书院”。咸丰末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知府边葆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办为宁波府师范学堂。
  甬上证人书院 原称“城区证人讲会”,创办人黄宗羲、万泰等。始在广济桥,继迁延庆寺,后迁至城西管村白云庄,为黄宗羲最后讲学处。课程有经学哲学、史学、文字和历算等。黄宗羲倡导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个别研读、相互答辩和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人才,主要有万斯选、万斯大、万斯同、仇兆鳌、陈自舜、陈赤衷、郑梁等。清末已湮没。民国二十三年(1934),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杨菊庭访得遗址,为祀黄宗羲和万氏等先哲,集资重建,改称“甬上证人书院”。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育才书院 地址在城南醋务桥西(现迎凤街与偃月街交界处),知府高启桂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雍正间圮。
  清末,书院成府学和县学补充,多为地方官员开办。道、府、县地方官员争相办学,还出现捐资、集资办学情况。当时书院山长由主办官聘请在籍科甲出身、品学兼优者担任。员生在家自学,实行月课制,每逢朔望课期,由主办官员或山长命题,员生领题回家,限7日完成。书院有住舍,允许借寓攻读或设塾课徒,不收租费。因书院主办官府不一、招收员生对象有异,员生只读经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宣布实行“新政”,员生阅读注重史地算学、词章等实学。
  同治至光绪年间,境内除官办月湖书院外,还有以下书院:
  辨志精舍 光绪五年(1879),知府宗源瀚创建辨志精舍,地址在月湖竹洲(今宁波二中)。院舍四进。课程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除山长总掌外,还分设汉学、宗学、史学、舆学、算学、辞章六垒,各设垒长担任助教。学生来自府属各县的秀才、童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知府高英改为城南小学堂。
  山书院 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朱庆镛以戒香、定香二庵遗址改建而成。地址在山街(今镇明中心小学址),有院舍30间。课卷限制极严,吸收县内秀才、童生入学。光绪三十年(1904)停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办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该书院与元代“山书院”同名异址。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正议楼公讲舍
相关机构
沈端宪讲舍
相关机构
杨文元公书院
相关机构
月湖书院
相关机构
甬上证人书院
相关机构
育才书院
相关机构
辨志精舍
相关机构
山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