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67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经济综述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10
页码: 342-3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月湖区域在发展初期,通过街道居委会组织举办街居经济实体和创办各种手工作坊和小微企业来服务市民生活和解决就业困难。在改革开放后,街道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后,街道开始发展挂靠企业,使街道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关键词: 月湖街道 经济综述

内容

发展区域经济是街道主要职能之一。宁波解放以后,为服务市民生活和解决就业困难,街道(居委会)组织举办一批街居经济实体,以集体自办为主,以行政管理为主,企业规模都不大。改革开放以后,街道以引进企业为主,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主,月湖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
  发展居办企业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不久后街道境内成立宁波市第一个居民自治组织梅园居民委员会。针对当时居民群众生活艰难和居委会办公经费匮乏,居委会组织居民群众创办消费合作社,将本地稻谷运到三北(今属慈溪市)换取大豆到市场出售;创办毛麻社、织袜小组等手工作坊,以生产自救方法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增加居委会办公经费。之后,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随之出现,失业人员得到安置。随着就业单位和就业人员的增加,居委会成立生产服务站以加强管理。1957年,湖西街道发动群众组织针织品生产合作社和草制品生产小组,解决失业人员生产困难。他们平均月工资从3元提高到15元,其中最高达30元。其中针织品生产合作社从1956年6月投入生产后,到1957年3月底,产值达14757元,发出工资2587元。街道还组织困难户做苍蝇拍,敲石子。1958年,街道配置少量专职人员成立劳动服务站,负责街(居)企业管理工作,1971年更名为“五·七综合服务社”,有少量编制人员,1977年更名为“街道企事业管理站”。街道以加工修理为主的手工作坊得到发展,有的手工作坊成为初具规模的工厂。1984年,海曙区、镇明区合并前,经济计划指标主要由市、区经济管理部门分别下达区直属工业企业或街道企事业管理站,企管站再下达所属街道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波市成立发展集体经济办公室,区里成立发展街居经济工作组。各街道由街道书记、主任直接抓,街道干部分头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广开门路,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生产相结合、群众自筹资金与企业集资相结合、土洋结合、前店与后坊相结合等方法,兴办多种行业、规模不一的各类经济实体。1983年1月,湖西、县学、仓桥3个街道较大的五金、服装、塑料、晒图、橡胶等13家工厂与区工业公司联营,每年按规定基数以一定比例利润分成返回街道,直至1990年。1991年,根据海曙区发展实际情况,月湖区域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经济管理科,湖西、县学街道原有的综合服务公司与经济管理科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2年之前,街道经济以发展居办企业为主,1992年,居办企业占街道工商企业总数的64%。
  1993年,街道所属企业营业额达2.5亿元,利润300万元,税收500万元。1994年,新办企业182家。居委会经济发展同样较快,营业额、利润、税金、实际创收各项指标年年提高。1997年,街道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多方努力筹集300多万元,建成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三支街农贸市场,为街道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挂靠企业
  1992年10月,月湖街道成立后,街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动居委会干部多渠道多方式发展个体经济、外来企业、自办实业和挂靠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街道经济工作注重“调整架构,提高效益”,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科技进步和市场开发,取得良好成绩。1992年,全年完成营业额9223.74万元,比1991年增长149.60%。其中,湖西街道完成2630.66万元,县学街道完成6593.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05%和180.10%。全年实现利润212.52万元,比1991年增长42.48%,其中湖西街道实现利润59.35万元,县学街道实现利润153.1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41%和36.66%。1993年3月,将原湖西、县学街道两家综合服务公司合并成立“宁波市海曙月湖工贸实业总公司”,负责主管街道下属企业。1993年,街道营业额、利润分别为1.2亿元、300万元。1994年,新增大小企业182家,营业额、利润分别为2.5亿元、650万元。1995年,街道营业额、利润分别为3.15亿元、1271.62万元。1996年,街道贯彻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商贸兴区,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调整思路,转变作风,促进街居经济持续发展,是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3.2亿元、1460万元。
  1997年,海曙区政府实施街道经济指标考核及财政体制分成制。街道以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挂靠企业、稳中求进推行股份制、着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水平为工作要点,贯彻稳中求进方针,实施“亿元工程”。是年,三支街农贸市场投入运营,成为街道经济新增长点。1997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2769.90万元、1043.28万元。1998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6558.10万元、1158.80万元。1999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7392.96万元、1278.25万元。2000年5月,区政府下达文件规定居委会不再兼办经济实体,资产、房屋、经营场地委托街道工贸实业公司代管,负责运营运行。是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53972万元、1360万元。
  招商引资
  2001—2003年,街道相继出台“企业引进指标分解及奖励规定”“街道领导及科室引企考核奖罚制度”“党工委成员引企考核奖罚制度”“党工委成员引企指标制度”“工贸公司目标考核办法”等奖罚制度,动员和鼓励街道干部为发展经济出谋划策,注重上规模企业的引进。为改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街道实施“121建设”,即1个经济服务中心、2个联谊会(招商企业联谊会、楼宇企业联谊会)、1支招商引资队伍,为引进企业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2001年,街道引进企业139家,注册资金9114万元;2002年,引进企业200家,注册资金9432万元。2003年,街道提出发展楼宇经济新模式,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经济科成员具体抓,以“仓基大厦”为标杆,半年内引进新办楼宇企业18家。2003年,共引进企业292家,注册资金23884万元。
  2004年,街道确定“抓大引大”和“走出去”招商战略,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引进注册资金6563万元的新金星宾馆、3000万元的中普工贸有限公司、1000万元的百盛置业有限公司,投资额10000万元的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等大企业,全年共引进企业253家,注册资金20633万元,实现税收5275万元,税收返回1621.67万元。2005年,街道以“引进、拓展”为经济发展方针,引进企业184家,注册资金16800万元,完成入库税收(按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后新统计口径)9667万元,税收返回1337万元。2006年,引进企业共233家,注册资金21400万元、30万美金,实现税收11632万元。2007年,引进企业271家,注册资金34200万元。2008年,引进企业161家,注册资金30968万元,其中引进大市外资金5340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是年11月,完成税收15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0%,其中完成国税6155万元和地税9601万元。
  2009年,街道提出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总部型企业和楼宇现代服务业,促进月湖经济二次腾飞战略方针,全年共引进企业178家,注册资金16314万元。2010年,街道突出重点关注月湖盛园、中信银行大厦和银亿时代广场的招商,努力将这些楼宇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共引进企业200家,注册资金20218万元,实现税收220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0%。2011年共引进企业183家,注册资金14321万元,是年11月,完成税收317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2%,其中实现国税9129万元,地税22587万元。2012年,共引进企业145家,注册资金17823万元。2013年,引进企业107家,注册资金17814万元。
  2014年,街道组织召开月湖楼宇经济和产业定位研讨会,邀请专家把脉月湖经济,研究城市发展路径,围绕“三楼一圈一景区”,即新荟天地、维科·金汇大厦等新老楼宇建成和改造,月湖盛园、银亿时代广场等成熟商圈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休闲娱乐、藏书文化等新兴业态,开展月光经济创意活动。2014年,共引进企业191家,注册资金144673万元,其中引进500万元以上企业36家,注册资金130924万元。是年,完成税收330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0%,其中国税收入129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33%,地税收入20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3%。2015年,全年共引进企业363家,注册资金204661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0.05%、56.32%,达到历史新高。全年完成税收31481万元,同比下降4.72%,其中国税104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2%,地税210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6%。
  2015年,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和宁波市到2018年全市力争建成省、市、县(市)区三级特色小镇100个目标,街道将月湖金汇小镇与历史文化街区、5A级景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融合,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并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月湖区域经济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以工商企业为主,1956年完成私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街道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全面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产权改革等几个重要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
  20世纪50年代,现月湖街道辖区的众多居委会办起从事修理、服务的加工小组,组织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形成生产生活服务站。20世纪70年代改为“五·七综合社”,有少量编制人员。综合性从以加工修理为主,慢慢发展为厂,逐步扩大。1978年,宁波市下发51号文件《宁波市街道企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暂行规定》和《街道企事业单位职工劳保待遇的试行规定》,安定了街(居)企业职工的人心,给街(居)企业必要的自主权。街(居)企业建造低层建筑审批下放到区;市商业公司把居民商业网点货源由代销改为经销;新办街(居)企业安置就业的税收减免;市二轻局把部分产品维修下放给街(居)企业;部分街(居)企业生产的日用小商品材料由市统一计划供应等,扶植了街(居)企业,调动了干部群众发展街(居)企业的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辖区的街(居)企业大部分是自筹资金、自找场地、自选经理、自招工人、自定产品、自闯销路、自负盈亏、自行分配的“八自”企业。
  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
  1983年1月,镇明区政府决定将原县学、湖西、仓桥3个街道企管站所属较大的橡胶、针织服装、五金、化妆等13家企业与工业公司联营,签订联营协议,每年按规定的基数、一定的比例作为利润分成,反馈给街道,直至1990年。在此期间,街道紧跟区企业改革探索步伐,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使企业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街道积极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落实企业承包者职责、权利和利益,处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分配,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加强对辖区私营企业管理,促其健康稳定发展;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创汇;抓好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1992年开始,街道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经营机制向股份制转化,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推进商业企业改革开放,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对长期经营集体企业而不能使其增值发展的,通过公开招标承包、兼并、转为股份制等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湖东城市信用社作为月湖街道和南门、灵塔街道最早一家街道联营、在董事会指导下的股份制企业,在为月湖街(居)企业融通资金、排忧解难方面作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街道响应海曙区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增强职工责任感,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街道还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1998年1月,海曙区委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放开,搞活集体企业。海曙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对月湖街道街(居)集体企业转制下达任务表,截至1999年6月,街道共转制企业222家,占应转制总数的86%。2000年5月,根据海曙区政府《关于居委会不搞经济实体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文件,居委会所属的经济实体所有资产、房屋、经营场地由街道接手,委托街道工贸实业总公司代管。10月,工贸实业总公司停止经济运行,经济工作由街道经济科负责。通过股份制改革、兼并、拍卖等一系列改革,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局面;企业投资由单一公有制投资主体变为多元股份化投资主体;企业体制由工厂制变为公司制;领导体制由厂长负责制变为“三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
  第三节 经济管理
  1985年,月湖区域各街道先后成立综合服务公司,在兴办和管理街(居)企业中作出较大贡献。1991年,各街道办事处设立经济管理科,与街道综合服务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街道综合服务公司是街(居)企业的主管部门。1992年,根据海委〔1992〕39号文件规定的街道合并原则,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职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发展街居经济工作,原湖西、县学街道的两家综合服务公司合并成立“宁波市海曙区月湖工贸实业总公司”,原两家综合公司的工作人员和财产物资合并,并移交给月湖工贸实业总公司管理使用。2005年10月,根据海曙区政府《关于改革和规范街道机关聘用人员管理的若干意见》,街道工贸实业总公司停止经济运行,其人员由街道统一妥善安排,经济工作由街道经济科负责管理。
  1992年,月湖街道成立前的原湖西、县学街道直属的企业有商业、工业、饮食服务、托幼等行业,其中商业网点(店、部)15家,饮食服务6家,招待所6家,托幼3家,五金、橡胶、针织服装、塑料等工厂13家,就业人员4204人,工业场地7300平方米,商业和服务业用房近5100平方米。这些企业为发展经济、安定社会、方便群众生活起了积极作用。1992年10月,月湖街道成立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动居委会干部献计献策,多渠道多方式发展个体经济、夕卜来企业、自办实业和挂靠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适需奖励政策,取得明显成效。是年底,共有工商企业291个,比上年增加142个,其中居办企业198个。街道集体所有制单位主要销售商品以食用植物油、水产品、盐、食糖、卷烟、酒、服装、火柴、肥皂、缝纫机、电风扇为主。
  经济发展同时,街道重视企业改革和管理,稳中求进推行股份制,对“小、散、微利、亏损”的直属小集体企业关、停、转共6家。1998年,对微利企业湖西百货批发部实行集体转民营,明确产权和债务关系。街道还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变一级管理为分级管理、变单一间接管理为多方直接管理,实行居委会挂靠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着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水平,利用每月一次的会议以会代训,帮助提高居委会、企业主管经济工作人员的决策管理和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3年,街道成立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办公室,对经济普查企业代表严格培训,经济普查员对指导员严格指导,对上交表格严格审核。2005年,街道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2008年,街道推出“街企心连心”服务卡,明确企业服务内容、规范服务制度、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法,满足不同企业的服务需求,加强街道楼宇开发、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街道推出企业走访制度,做优做实走访服务工作。2013年,经济普查显示,街道辖区内(就地原则)有各类企业1020家。行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一般服务业,占47.5%;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29.7%;第三是物流货代业,占11.3%;金融保险和住宿餐饮业各占4%左右;工业和农业企业只有5家,占0.5%。2014年,月湖街道继续做实线下走访服务,并通过邀请企业代表参加形势政策学习,参观优秀电商企业,参与品牌电商峰会,鼓励引导企业开拓思路,把握机遇,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线上“月湖经济”微信公共平台,在高效、及时传递资讯、政策、租房用工信息等内容的同时,协助企业开展宣传推介、项目推广,以适应当时的网络大数据时代。2015年,街道落细落实企业服务,关注中小企业成长,将年纳税20万元—50万元的企业纳入走访范围,重点走访率100%;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组织金融街区研讨会、茶经会等高层次大型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把脉经济形势,协助街道共谋经济发展。2015年全年,街道各级领导累计走访各类企业623家次,及时为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人才缺乏等问题。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