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街道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60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街道组织
分类号:
D267
页数:
8
页码:
140-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辖区作为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始建地和组织发展的过程。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共在该地区的创建、斗争和发展,并介绍了街道党组织的演变和重要工作。
关键词:
街道组织
月湖街道
内容
月湖辖区是中国共产党宁波地方组织始建地。1925年2—3月,中共宁波支部在湖西醋务桥(今偃月街148号址)成立。这是宁波最早的中共组织。之后20多年,党组织在辖区桂芳巷、镇明路、仓基街、云石街、马衙街等地以开办开设学校、工厂、公司为掩护坚持隐蔽战线斗争,直至宁波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辖区基层党组织属中共镇明区委员会管理。1956年2月,辖区驻有县学、湖西两个街道,并分别成立街道党支部。至1979年街道行政建置多次变动,街道党组织机构也随之变动。1980年,街道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1984年,海曙区和镇明区并建海曙区,街道党总支扩建为党委。1992年10月,湖西、县学与仓桥(部分)街道合并成立月湖街道办事处。根据街道党的工作实际情况,中共海曙区街道委员会改设为中共海曙区街道工作委员会,月湖街道党工委成立。2006年4月—2015年,月湖辖区的平桥、县学、天一、太阳、梅园、迎凤社区党总支升格成立党委,桂井社区设党总支。
第一节 组织沿革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月湖区域即有党组织活动。1925年2—3月,中共宁波支部在城区的启明女子中学(位于月湖辖区内湖西醋务桥,今偃月街148号)成立。同年8月,宁波支部改为宁波独立支部。9月底,中共宁波独立支部扩建为中共宁波支部联合干事会,在启明女子中学和省立第四中学先后成立支部,这是党在现海曙辖区内建立的最早支部。后迁至丝巷弄星云坊(今丝户巷17号)。1926年8月,中共宁波地委开办宁波培英女子学校(今桂芳巷),作为党的秘密机关驻地。原启明女中的共产党员转入该校,建立培英女校党支部。1927年3月,创办于月湖竹洲的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与培英女中合并,改名为“中山公学”,时任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杨眉山兼任校长,月湖竹洲成了宁波共产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的负责人恽代英、罗亦农、张秋人、宣中华等都先后到过竹洲,指导宁波的革命斗争。6月25日,中山公学被当局查封,7月,改名为“宁波市立女子中学”。192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宁波特别支部委员会。特支机关设在君子道三街4号(今镇明路398号)楼上,领导宁波地区各县党组织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同年12月遭破坏。同时,中共城南支部驻地仓基街翰香小学共有3名党员。1945年10月,三东地区(镇海、鄞县东南部,奉化东部和舟山地区)特派员等人进入宁波城区开展工作。进城后,在东大街合股开设新新服装公司(今中山东路国医街对面),在云石街43号开设明华布厂,以此掩护党的秘密活动。1947年2月,宁波工委在云石街设立联络点。同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南京制造“五二○”血案,宁波工委领导设在湖西的鄞县师范学校(今马衙街秦家祠堂)的学生党员,以“提高待遇要饭吃”为口号,发动师生罢课请愿,声援上海、南京等地的学生运动,迫使鄞县当局接受师生部分条件,取得一定胜利。
1949年5月25日,宁波城区解放。6月,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后改称宁波地委)派出以军代表为主的民运工作团,接管城区旧政权的海曙、镇明、长春、灵塔、西郊、北郊6个镇公所后,建立6个区委。10月,经调整合并,建立海曙、镇明两个区委,开展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了解旧保甲制度,为筹组居民委员会作准备。12月12日,宁波市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梅园居民委员会在月湖辖区诞生。随着居民委员会的普遍建立,旧的保甲制度也即废止。当时,现月湖街道辖区属于中共镇明区委员会管辖,书记为崔复兴(任职时间为1949年6—10月)。1950年6月,海曙、镇明两区委撤销。1951年8月,分建为海曙、望京、月湖、灵塔4个区委。1952年8月,中共宁波市委决定海曙、望京两区合并成立海曙区;灵塔、月湖两区合并成立镇明区。1956年2月,海曙、镇明两区委撤销,建立宁波市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的10个街道办事处,并建立街道办事处党支部。1958年9月,建立海曙、镇明2个街办区委。1960年6月,随着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海曙、镇明2个街办区委合建为中共海曙人民公社委员会,下设8个分社党支部,现街道辖区内有湖东分社党支部和月湖分社党支部。1963年4月,湖东分社改名为县学分社党支部,月湖分社改名为湖西分社党支部。“文化大革命”初期,人民公社分社党支部受到冲击,党的组织活动被迫停顿。1970年2月,海曙、镇明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分社(街道)党组织逐步恢复活动。1971年6—7月,镇明、海曙两区先后成立中国共产党镇明区、海曙区委员会,人民公社分社党支部改称街道党支部。1980年6月、9月,海曙区、镇明区分别已开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通过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区人民政府的决定。1984年3月,原海曙区和镇明区合并。合并前,1979年10月—1980年10月,街道党支部先后扩建为党总支。合并后,1984年8月,党总支扩建为党委。1992年10月,10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调整为鼓楼、西门、灵塔、月湖、南门等5个街道办事处。为加强党对街道工作的领导,根据街道党的工作实际情况,中共海曙区街道委员会改为中共海曙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1993年2月,建立街道党工委纪律检查组。1996年党员年报显示,月湖街道共有党员数638名,其中男313名,女325名;61岁及以上党员464名;初中及以上学历299名。共有29个党支部,其中包括机关支部、退休支部、信用社支部、公司支部及25个社区支部。2006年4月-2015年,平桥、县学、天一、太阳、梅园、迎凤社区党总支升格成立党委,桂井社区仍设党总支。
第二节 重要工作
组织建设
1984年以前,月湖辖区的湖西、县学、仓桥街道党组织归属于镇明区党委。1984年镇明区和海曙区合并成立海曙区以后,3个街道的组织关系改属海曙区党委。1992年月湖街道成立后,原中国共产党海曙区月湖街道委员会改设为中共海曙区月湖街道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工委”)。
1993年2月,街道第一次党工委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月湖街道党校,并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1995年,为表彰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国家民政部评选了100个“中国街道之星”,月湖街道名列其中。1997—1998年,街道党工委分四个阶段举行“凝聚力工程”活动。1999年,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居委会制度、街道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党组织管理制度。2000年,街道率先在全区顺利完成党支部、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芝兰、菱池、迎凤、太阳作为试点的党员联络站。2001年,街道以下改设为梅园、太阳、县学、迎凤、平桥、天一、桂井社区7个社区,并各自成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党建联席分会。次年对各社区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2004年,建成街道党建咨询服务中心,次年成立社区党建咨询服务站。2007年,街道成立6个社区党委纪委,建立“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综合党委。2010年,街道党工委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并制定《月湖街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试行办法》,在宁波市范围内较早实行网上监控办公电脑做法,实现社区“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和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目标,在社区、商圈(楼宇)设立党代表联络站。2012年,街道党工委被宁波市委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街道党工委”称号,是海曙区唯一获评的单位。在推进普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街道开创楼宇(商圈)基层党组织建设。2008年,宁波市首家楼宇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及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在街道成立,同年街道创建为省级“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街道”。随着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推进,2009年联席会改由街道党政领导直接负责,并由街道党政领导带领党员干部走访辖区重点楼宇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11年,中共月湖街道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商圈联合党委成立。同年,中信银行大厦联合党支部和月湖盛园商圈联合党支部分别荣获市级“双强十佳”楼宇(商圈)党组织。街道基层党组织(商圈党建联盟)创建“盛园·锋荟”品牌和“点阵式、融入化”商圈党建模式,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至2015年底,街道有基层党组织党员1703名,其中男党员1063名,女党员640名。有党总支2个,街道机关党支部4个,社区党支部38个,社区党委6个,社区党总支1个,企业党支部33个,企业党委2个。
纪律检查
街道纪检委(纪律检查工作组)自成立以后,每年均开展若干次党纪政纪教育与检查活动。1996年,为贯彻落实中纪委“两不准”(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公共场所娱乐活动)规定,减少领导干部不必要的应酬,街道实行“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同年,街道加大落实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力度,累计播放“党纪政纪条规教育讲座”录像16场次,约800人受教育。街道还组织播放《禁区》等反腐倡廉录像,开展民主与法制的党课教育,组织学习《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手册》。2004年,确定平桥、梅园社区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示范点。2008年,街道出台《月湖街道小额基建工程审批建设流程暂行规定(试行)》《月湖街道退管经费管理规定》。2009年,建立街道中层干部廉政档案和科级干部问责制度。街道开展组织纪律、提高组织效率的检查,对出现问题的科室、个人进行批评教育,1999年严重警告处分1人,2000年开除党籍1人、自动退党1人。2015年,街道落实纪工委书记专职专用、派驻机构工作绩效积分管理办法等规定,全年累计专项检查18次,口头提醒3个科室、2个社区、10名个人。
宣传教育
1988年,为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街道组织学习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次年组织学习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1992年,组织学习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1993年,组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4年,开展“解放思想立大志,奋力开拓创大业”的大讨论。1997年,街道各党支部举办迎接香港回归系列活动。1999年,街道各党支部举办迎接澳门回归系列活动。2000—2003年,街道先后多次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8—2012年,又多次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2012年以后,多次组织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街道逐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1990年,开展以“学决定,比贡献”为理想宗旨的无私奉献教育活动。1995年,开展“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主题教育活动。1996年,先后三次开展“双学”理论骨干培训班,共有党支部委员以上骨干和街道干部140人参加,并将部分党员干部的心得体会汇编成《我为党旗增光辉》专辑。街道还组织举行“双学”知识竞赛,共有27个党支部参加。2006年,街道党员远程教育点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党员干部学习网覆盖到街道每个领导办公室,月湖街道党校被评为“市级基层党校示范点”。2009年,举办一系列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推广党员干部学习QQ群,设立学习型党组织专栏。次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规化。2011年,开展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和“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12年,组织“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2015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广微党课活动。
进入21世纪以后,街道利用多种新手段、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召开“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30余名街道党委负责人和社区文化工作者相聚,介绍各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共同探讨今后努力方向。2001年,召开社区文化建设座谈会。2007年,举行“党员共同参与,同创共建和谐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2013年,以“分享幸福故事、传递党的声音”为目标,开展“百场万人幸福传递”行动,累计举办30余场,2000余人受益。至2014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汇编《先锋语录100句》《聚彩》等模范特色书籍。同时,街道先后搭建“人文月湖”“锋领月湖”“月湖经济”“月湖微处理中心”等一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进入新媒体宣传时代。截至2014年底,街道官方微博“海曙月湖”的粉丝量位居宁波市各街道之首。
统一战线
1996年,街道统战工作围绕全区的中心任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同年4月,街道成立“三胞”眷属及留学生家属联谊会。1999年11月,旅日华侨卢志鸿、汪和生一行至德财幼儿园参观指导,并捐赠近30万日元。至是年底,月湖辖区有“三胞”眷属、留学生家属190户,其中侨眷109户,台属49户,留学生家属28户,归侨4户。2001年,宁波市工商联总商会月湖分会成立。2004年,街道被宁波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宁波市侨联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3月,各社区开展为侨服务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和便民服务。同年4月,街道对7个社区内所有归侨、侨眷、留学生家属作侨情普查;8月,开展“侨与改革开放”征文活动。
第三节 社区党组织
20世纪70年代前后,辖区内平桥、菱池、云石、仓白、象南等一批居民区已分别成立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有些居民区的党支部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1984年,湖西、县学、仓桥街道撤销街道党总支,分别成立街道党委,各居委会凡有3名及以上正式党员的都建立支部。1991年,县学街道居委会干部中中共党员由原23名增至43名。1992年10月,月湖街道成立中共月湖街道工作委员会。
1993年,海曙区委颁发《海曙区居民区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主要从立章建制入手,促进居民区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994年,街道完成各居民区党支部的改选工作。党支部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的比例由上届6名占33.3%,增至10名占41.6%。支部书记平均年龄由上届的61.46岁下降至60.8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16.7%。1997年,居民区党支部换届选举。10名党员及以上的支部设委员3—6名,新任支部书记人选要求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999年,居委会干部队伍作了一次调整,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从56岁下降到47.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由原来的39.2%上升到66.6%。
2000年,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拓展: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员联络站例会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辖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吸纳辖区35家企业作为首批共建单位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成立以芝兰、菱池、迎凤、太阳4个居委会作试点的党(团)员联络站,在14个居民区全面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在宁波卫校成立社区党校。是年,县学居民区党支部、太阳居民区党支部被评为“1999—2000年度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6月,街道14个居委会调整为7个社区居委会,并分别成立社区党支部。同月,各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街道党建联席会的基础上,各社区建立党建联席分会。2002年初,社区党总支下设支部,其中县学、梅园、太阳社区党总支各下设4个支部;平桥、迎凤社区党总支各下设3个支部。2004年,各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的基础上按时进行换届选举。是年加强党建载体建设。迎凤社区加强社区示范党校建设,增加电教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内容。街道党工委确定平桥、梅园社区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示范点。2005年,7个社区党总支已有下属支部51个,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单位6个支部,党员总数1196名。各社区成立党建咨询服务站。平桥社区、迎凤社区党校通过区级示范党校验收。
2006年5月,6个社区新一届社区党委、纪委成立。桂井社区党组织仍为党总支。是年12月26日,召开中共月湖街道党员代表大会,来自各基层社区的7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区七次党代会代表13名,其中社区党员代表6名。2007年,街道依托“社区党委/党总支(7个)——楼群党支部(40个)——楼道党小组(112个)”三级组织架构社区党建模式,开展“五好”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为7个社区党委/党总支选派7名专职党务工作者。2008年3月3—10日,各社区开展“学雷锋迎三八”服务活动,累计16场次。同时开展为侨服务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及其他便民服务。4月,对7个社区内所有归侨、侨眷、留学生家属作侨情普查。2009年4—5月,各社区党委委员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新当选的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均具备2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分别为42.1岁和35.6岁。2012年5月,海曙区人民法院6名法官分别与街道6个社区结对。2013年,各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工作。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